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文化的勃兴学习导引: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作为文明重要象征的文字在商代就出现了,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而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遗留下的数量非常多,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对日食、月食等现象就有记载,并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历法。爱国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也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政治上提出了“仁”的学说,后来

2、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理解探究:一、 选一选: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仁者,爱人”“政在得民”“兼爱”贵贱有序ABCD.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

3、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BCD4、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C他的抗秦事迹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5、下列哪些不是春秋时期的科技成就?()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历法已确定了十九年七间的原则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反映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墨经“望、闻、问、切”四诊法ABCD.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C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D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

4、完整画面二、 填一填:7今天汉字的最早形式是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8在中 医史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_。9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_ ,其作者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_10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_ 。三、想一想:11.材料1: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2: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材料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惬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世也。故曰世异则事

5、异。回答:(1)以上四则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怎样的观点或主张?(2)试对材料2和材料4的观点分别作简单的评价1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 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四试一试:1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谁?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14假设有一位同学损坏了讲台,想一想对这种现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来教育和帮助他?相关链接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其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

6、骨文几经变异,一脉相承,终于成为现在中国通行的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千年文明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这“千年神甲、文字始祖”,共同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 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殷代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100字。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甲骨文

7、开始是自然流露,无人注意,1899年王懿荣辨认为商代文字,从事收集。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始于1928年,连续八九年,最大的收获是1936年夏发掘的第127号坑,得甲骨文1.7万多片。综合先后所得加以拼缀挑选,编印为殷虚文字甲编和乙编,共收甲骨13047号。董作宾根据发掘材料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分甲骨文为5期,对文字的文法、字形、书体等的演变有所阐述,其后时有修正。陈梦家在所作殷虚卜辞综述中慎审总结,断代说遂基本可信。甲骨文考释方面学者颇多,成绩突出的有郭沫若、唐兰、于省吾等。孙海波采集编

8、印为甲骨文编,初版在1934年,1964年修正再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汇集1899年以来80年间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公私收藏以及流传海外的共41956片,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具体指导,编印为甲骨文合集,考古研究所70年代在殷墟发掘所得甲骨4589片,由钟少林等5人编著小屯南地甲骨,增加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互训,即义近通用)、假借(音近通用)也都很清楚。

9、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例如:简化,形体复杂的字,日趋简单,笔画减少。形声化,象形字增加声符,假借字增加形符,变成形声字。甲骨文是占卜者写刻的,有它的局限性,不一定包括商代的所有文字。而有些占卜术语,一般人也未必通用。又由于是用刀刻成,不免变形,骤见不易理解。 甲骨文原来专指安阳殷墟所出,从发现至今已80多年,经过许多学者努力,取得很大成绩,在中国文字史上可以看作一个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地发现周人有文字的甲骨,如陕西省西安市沣西张家坡出土三片卜骨,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出土1片卜骨,北京市昌平县白浮村出土3片卜甲,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出土292片卜甲,又扶风县齐家村出土1片卜甲,6片卜骨。其中以岐山、扶风所出比较重要,片数既多,不同单字在250字以上。这些资料出土地点分散,年代早晚不一,内容简单,字形与殷墟不尽相同,确是中国考古学之新发现,而从中国文字史看,还没解决什么问题。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B 2.D 3.D 4.D 5.C 6.D二 8甲骨文 商朝 9 扁鹊 10 孙子兵法 孙武 10 孔子 老子三 11、(1)材料1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材料2是儒家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材料3是道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