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聚落.ppt_第1页
第四章--第三节--聚落.ppt_第2页
第四章--第三节--聚落.ppt_第3页
第四章--第三节--聚落.ppt_第4页
第四章--第三节--聚落.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运用地图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789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乡村聚落主要有哪些不同类型?分别从事什么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哪些工作?,自主学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他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生活。,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展示平台,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比较,展示平台,低而稀疏,高而密集,窄而稀少,宽而稠密,少而稀疏,多而稠密,改变小,改变大,

2、农业,工业、服务业,4、读图4.13回答:聚落的形成需要哪些有利条件?,自主学习,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自然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E、地形平坦 F、气候温暖湿润,5、哪些地区聚落比较密集?哪些地方比较稀疏? 6、读图4.14、4.15,了解平原、山区和河流沿岸,聚落的分布特点。,自主学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呈团块状;在河流沿岸、山麓和谷地,聚落呈条带状分布。,7、分析图4. 16、4.17两幅图,说一下西亚、东南亚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自主学习,提示:西亚地

3、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热量;窗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吹来的热风。,西亚热带沙漠气候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展示平台,提示:终年高温,降水较多的热带气候。 该地高温多雨,地面潮湿。设计成两层,上层风大凉爽,干燥,适宜人们居住。,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展示平台,【助学微博】民居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1)热带地区的民居设计以散热为主,寒带地区的民居设计以防寒为主。 (2)降水多的地区民居设计屋顶坡度大,降水少的地区民居设计屋顶坡度小,多大风的地区则多圆顶屋。 (3)民居建筑还要充分考虑就地

4、取材:如黄土层深厚的地方人们挖了窑洞,北极地区人们用冰块建造了房屋,西双版纳的人们用竹子建造了竹楼。,8、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聚落?,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自主学习,9、说出几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自主学习,10、阅读图4.194.21,了解我国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的概况。,11.目前,一些特色鲜明的聚落面临着哪些问题? 1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

5、了哪些问题?,在乡村,一些特色鲜明的聚落正在消失,在城市,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逐渐被钢筋水泥同化。,原住民流失,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给当地的本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过度商业化,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超过丽江接待地的接待能力,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1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积极宣传保护丽江古城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损坏丽江古城的花草、树木及园林绿化设施;杜绝影响丽江古城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等。,1(2009福建晋江)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

6、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2(2009湖南益阳)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发展的是( ) 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C.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 D.自然资源丰富的矿山地区 3(2008湖南邵阳)下列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 A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B云南的丽江古城 C澳门历史城区 D张家界的奇山异水,4(2007湖南岳阳)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B聚落是工业最发达的地方 C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聚落 D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成的 5(20

7、09福建南安)居住在农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 A放牧 B捕鱼 C耕作 D伐木,6(2008江苏盐城)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四幅图中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7(2009广东东莞)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8(2009山东德州)下图所示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9(2008山东威海)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 10(2007山东烟台)下列地区的民居通风透气性能比较好的是( ) A西双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