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的幕府统治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20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
2、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夺取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由于源赖朝的幕府设在镰仓,故源赖朝创立的幕府统治又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统治日本一百多年,1333年灭亡,天皇政权掌握实权没有几年,由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叛乱,天皇被迫南逃;足利在京都扶立了一个傀儡天皇,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的局面。足利家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力量壮大,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新址,并在1392年合并了南北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1573年,织田信长的军队
3、灭亡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掌握了政权,但丰臣秀吉没有设立幕府,而是利用天皇的朝廷行使权力。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不久去世。1603年,丰臣秀吉的部将德川家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也称“江户幕府”)对日本的统治。幕府的直辖领地占全国土地的1/4,包括江户、京都、大阪、长崎等重要城市和矿山。幕府对内建立幕府集权和大名分权相结合的幕藩制度,并凭借幕府的优势力量和一些严厉规定,加强对大名的控制。如规定大名须隔年到江户参觐、侍奉将军一年,妻子儿女留作人质,常住江户。幕府残酷剥削和压榨农民。德川家康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曾说:“不
4、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悲。”幕府还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为限制外来影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世纪初禁信基督教;1639年发布最后一道“锁国令”,严禁与外国通商,驱逐外国商人教士,仅许中国、荷兰两国在长崎通商。幕府的统治基础是大名和武士。将军把土地分赐给大小封建领主,其中拥有产米1万石(一石等于170千克)以上领地的称大名,共200多家。大名必须效忠于将军,但在藩内是全权统治者,拥有自己的军队,对隶属于自己的人民有征税、司法、行政等权力。武士是将军、大名的家臣,有的任国家机关的下级官吏,有的当亲兵。德川幕府时期,把全国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各等级世袭,互
5、不通婚;日常生活各有严格规定,不得逾越。士即广义上的武士,居于“四民”之首,包括将军、大名和他们的家臣。他们修文练武,担任各级官吏,完全脱离劳动,惟一的职责是统治和镇压人民。武士享有佩刀称姓的特权,即使最低级的武士,对他认为无礼的平民,也有权格杀勿论。武士连同家属约占人口的10%。农民占人口的80%,地位虽仅次于武士,却是受封建剥削和压榨的主要对象。他们负担繁重的年贡和各种杂税,不能迁徙移居、变更职业、买卖土地、自由耕种作物品种,并受到村清制(以村为单位征收年贡)和五人组制(五家连环保)的严密控制。幕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和商人被排在四民之末,他们约占人口的10%。五人组制度也同样适用于
6、他们。他们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幕府和大名的一纸命令,就可以剥夺其财产,取消其债权。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封建经济基础。19世纪初期和中期,一些下级武士冲破禁令,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转化为工商业者。同时,商人的经济实力日益加强。大名在财政上越来越依赖商人,以致出现“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诸侯惊惧”的局面。商人取得可以出钱购买武士身份和佩刀称姓的权力。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宣布“四民平等”,但是,由此转化而来的华族、士族与平民的地位,仍高低悬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培里率领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驶进江户湾的浦贺港,要求幕府派官阶相等的代表接受美国总
7、统的国书。幕府答应军舰须先开赴长崎,才能进行谈判。培里悍然拒绝,宣称如日本不同意则诉诸武力。幕府毫无准备,唯恐引起战争,终于接受了美国总统的国书。培里通知日本政府,次年春间来听取答复。美国舰队随即离开浦贺港,到琉球和中国进行侵略活动。1854年2月,培里率十艘军舰在神奈川河口停泊,向日本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幕府被迫接受美国要求,3月在神奈川(横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规定“伊豆之下田,松前之箱馆(函馆)两港,日本政府准许美国船停泊,以便补给柴薪、饮水、食料及其他需用物品”;“日本政府若将此次对于美国未曾准许事予其他外国时,当亦对美国予以相同之准许”;“无须另行谈判”等。条约虽然没有关于自由通商的条
8、款,但日本大门从此打开,结束了200多年闭关自守的局面。不久,英、俄、荷等国援引美国先例,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美国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特权。1858年7月,美国驻日总领事哈里斯又强迫幕府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规定“美国总统得派遣外交代办驻居于江户”;“除下田、箱馆二港之外”,增开神奈川、长崎、新、兵库;“允许美国人居留商埠,居留者可以出钱租地”;“侵犯日本人之美国人,当由美国领事法庭审判之”等。同年,荷、俄、英、法等国都一一相继援例,迫使日本政府缔结了类似条约。开港以后,日本对外贸易激增。1860年,输出为470多万美元,输入为160多万美元;1867年,输出为1 200多万美元,输入为2
9、 160多万美元。8年间输出输入贸易总值增加5倍多,其中输出只增加2.5倍,而输入增加了13倍。输出品主要为原料和食品,如生丝、棉花、蚕卵纸、茶叶、海味、铜、油等,输入则以工业品为主,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以上情况说明,日本已经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金、银比价为15,而国际比价为115,黄金价格只及国际牌价的1/3。开港以后,西方商人和各国使馆人员便利用差额,以墨西哥银元套购日本黄金,攫取巨利,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仅1859年6月至年底的半年里,从日本流出的黄金就达100万两。日本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发展18世纪中期,日本商业资本开始首先渗入农村的纺织业。
10、商人以“换棉”(供给农民皮棉,让其在家纺成纱,再织成布,按成品数量支付工资)、“出机”(供给农民棉纱和织机,按成品多少支付工资)等方式逐步控制生产者。“出机”商人进一步设立自己经营的作坊,从穷苦农家招雇“机织下女”即女工,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19世纪前半期,手工工场从纺织业扩展到油、酒、纸、糖、陶瓷、蜡烛、采矿、海产加工等生产部门,数量也不断增加。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各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丝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如:桐生的丝织手工工场达到二百六七十家,每家有织机六架至十架;足利的棉纺织手工工场,通常每家
11、拥有三五十架织机,多的甚至达到一二百架。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发展,开始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遭到代表旧生产关系的幕府和大名的抑制。但是,当时日本的工场手工业还未达到高度发展阶段,资产阶级也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反抗斗争下表取自安藤良雄的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一书,反映了日本自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农民暴动的形势。观察此表可发现:自18世纪以来,农民的反封建暴动呈愈演愈烈趋势。在18世纪最初的10年中,农民起义的年平均次数仅为5.5,80年代为22.9,19世纪时农民起义次数增加,30年代起义次数达到279次,60年代前七年就达到194次。农民起义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表明两点:第
12、一,农民的处境日趋严重恶化。这种恶化主要同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压迫和剥削的残酷性有关。第二,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形成波澜壮阔的反封建高潮,这就大大加深了幕府统治的危机。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年代次数一年平均次数年代次数一年平均次数170110555.51791180012212.21120737.3180110989.82130707.0112016616.63140868.6213013313.3415013013314027927.9516011611.6415012912.9617010810.8516017
13、0177180787.8616719427.8819022922.9 (安藤良雄:近代日本经济史要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8世纪中期起,日本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并逐步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在德川时代,由于农民的辛勤劳动,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是耕地面积在增加。如耕地面积在1660年为150万町步,18世纪初为297万町步,到1864年达到305万町步,即在整个德川时代增加了1倍多。农产品的产量也在增加,1600年为1 800万石,到1867年为4 681万石。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业性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
14、的发展,茶、麻、棉花、油菜、烟草、漆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了地方分工。同时,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如纺纱的中心为摄津、和泉、纪伊和淡路等地,织制白布的中心为河内、摄津、大和和淡路等地,织制条纹布的中心为和泉、摄津和纪伊等地。与纺织业发展的同时,其他手工业如陶瓷、造纸、制糖、酿酒等也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发展起来了。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在日本,从18世纪上半期起,就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方面,有些独立的小手工业者雇佣工人,扩大生产的规模,
15、变成了资本家。例如,在棉织业比较发达的尾西地区,就有许多棉织业的手工工场主,并非原来的农村商人,而是一些兼营手工业的农民。他们依靠经营手工业副业发财致富,于是扩大自己的作坊,使用雇佣工人,成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主。另一方面,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控制了生产,转化为资本家。在日本,商业资本对生产者的控制是以包买主的出现开始的。以大阪附近的棉织业中心河内为例,在19世纪中期,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木棉寄屋”的农村商人即包买主,他们收购农村手工业者的产品,再转售给大阪的棉布批发行,切断了生产者同商品市场的直接联系。随后他们又进一步采取“换棉”和“出机”的形式直接控制了生产者。“换棉”是商人供给皮棉,
16、由农村手工业者在家纺成纱或再织成布,商人按成品数量支付现款,或分给一部分产品作为工资。“出机”是商人供应棉纱和织机,由手工业者在家中织成布匹,商人则按多少支付工资。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完全依靠由资本家供给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实际上已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后来“出机”资本家便设立自己直接经营的作坊,从贫苦农家招募“机织下女”(女工)从事生产。于是,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便形成了。到德川幕府统治末期,在日本经济较为发达的许多地区和部门,手工工场的发展已经十分广泛。如,当时在制丝、丝织、棉纺织、酿酒、酱油、榨油等十几个部门都出现了手工工场。就质的方面来说,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尽管在日本
17、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例如在天保弘化年间,足利出现了拥有200台织机的织布行,但这只是个别的。总的说来,日本已开始进入“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但还处于它的初步发展阶段。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在以中下级武士为骨干的倒幕派与幕府反动势力的艰苦斗争中逐渐开展起来的。1860年,水户藩士在江户樱田门外刺死幕府大老(幕府将军下的最高官职)井伊直弼,因为在前一年井伊直弼残酷处死了七名倒幕志士。樱田门事件成为倒幕运动迅速发展的信号。1864年,幕府发动对倒幕运动大本营长州藩的第一次“征讨”。掌握长州藩政的保守派向幕府表示恭顺,幕府军不战而胜。但倒幕派并未因此而削弱。1865年,长州藩倒幕派领袖高杉晋作重
18、新控制藩政(第一次在1863年),征发农民和市民为兵,组织起一支至少有5 000多人的新式倒幕军队奇兵队。次年,长州藩和萨摩藩结成倒幕同盟。当年,幕府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结果失败。1867年10月,已汇集于京都的萨摩、长州等藩的倒幕领袖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以上三人被人誉为“维新三杰”)等人,从新即位的天皇睦仁(当时年不满15岁)手中弄到一份给萨摩、长州二藩的“讨幕密敕”,不久萨、长两藩大军便浩浩荡荡开进京都。将军德川庆喜见形势不利,于是提出辞去将军职位,还政天皇,以形式上的退让来保留实际权力。1868年1月初,萨、长两藩的倒幕派在军队的帮助下发动政变,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
19、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将军制,成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接着,新政府强令德川庆喜“辞官(交出兵马之权)纳地(献出领地和人民)”。德川庆喜拒不接命,准备决一死战。1868年1月底,德川庆喜亲率大军从大阪出发,企图进入京都,颠覆新政权,首先挑起内战。幕府军分两路,分别在京都西南的伏见、鸟羽,同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发生激战。当时幕府军的兵力有1.5万人,而新政府军只有约5 000人,但新政府军士气高昂,以少胜多。德川庆喜只身逃回江户。新政府发出“庆喜追剿令”。3月,西乡隆盛率新政府军抵达江户城下。4月,德川庆喜被迫献城投降。新政府军进驻江户(不久改名东京)。1869年3月,新政府迁都东京。6月,消灭了盘
20、踞在北海道的幕府残余势力。明治维新的具体改革措施1868年4月,日本新政府以天皇宣誓的形式发布施政纲领,接着,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1869年实行“版籍奉还”,取消大名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大名被命名为藩知事,成为新政府的地方官。1871年“废藩置县”,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2.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法。1871年,取消种植商品作物的各种限制,允许作物栽培自由。187
21、2年,解除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并颁发土地执照。1873年,改革地税,废除根据土地收获量定税额和交纳实物的旧税制,实行按地价的3%(后改2.5%)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货币地租的新税法。3.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1870年设立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建立国营为主、铁路和矿业为重点的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企业。4.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提倡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欧化风靡一时,但注意民族传统教育。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
22、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小学校的建立和维持费用由居民担负。5.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1873年颁布征兵令,在“国民皆兵”口号下,强征大批青年,建立常备军。这支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强调效忠于天皇,并贯彻“武士道”精神。同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制度。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经多次出任首相。出生于长州藩(即后来的山口县)一个农民家庭。1858年,进入幕府在长崎办的炮兵传术所学习军事。第二年回到长州结识了后来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木户孝允等人。1862年以后,参加倒幕运动,其间,曾经秘密去英国留学,为日后日本的改造做准备。1864年,他从英国回到日本,积极参加倒幕运
23、动。明治政府成立后,他参加政府工作,担任过外国事务交涉员、兵库县知事等多种职务。1871年,明治政府为了加深对西方的了解,加强同欧美国家的关系,派遣使团出访欧美国家,伊藤博文出任使团的副使。1878年,他担任参议兼内务卿,开始掌握明治政府的权力中枢。1882年,他再赴欧洲,考察了各国的政府制度。1885年,在他的建议下,日本正式实行内阁制度,出任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1886年,主持起草了明治宪法及有关法案,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1888年,改任日本枢密院议长。1890年,任日本贵族院议长。1892年以后,再次出任首相。在这一次担任首相期间,他主持签订了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
24、了治外法权,开始逐渐废除日本开港后列强强加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伊藤博文主张强权政治,镇压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还对日本邻国进行侵略扩张,主持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还侵占了大连等中国港口,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896年,他一度离开首相宝座。但不久,1898年以后,他又两次组阁。日俄战争以后,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他出任日本在朝鲜实行殖民统治的首任统监,对朝鲜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一年,他被授予公爵爵位。1909年,他离开朝鲜,回到日本担任枢密院议长。同年10月,他到中国与俄国就两国在远东的殖民利益进行谈判,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身亡。日本明治
25、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比较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
26、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1864年欺骗利用。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从力量对比上。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教育体验课件
- 景区标牌改造方案
- 食堂分餐规划方案
- 玉米生产考试题及答案
- 塑胶工程面试题及答案
- 企业常用面试题及答案
- 清新区桥梁拆除方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949 课时作业(四十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含答案
- 水利管道开挖方案
- 奇葩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2025年7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间车辆无偿互借合作协议
- 中科大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04活性污泥法-2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 2025年中国旅游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中国IBD蓝皮书-中国炎症性肠病医患认知暨生存质量报告:克罗恩病部分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汇报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踏板车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中国公安信息化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粮食机收减损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耐腐蚀高温合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