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第8讲-化学平衡_第1页
高一化学教案:第8讲-化学平衡_第2页
高一化学教案:第8讲-化学平衡_第3页
高一化学教案:第8讲-化学平衡_第4页
高一化学教案:第8讲-化学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辅导教案学员姓名:XXX XXX XXX 学科教师: 年 级: 高一 辅导科目:化学 授课日期年月日 时 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 题化学平衡教学内容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 了解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及平衡状态的判断3. 学会并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建议】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引导、讨论等方式是学生学生思考可逆反应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延伸现实生活关于平衡实际意义。一水土流失是不可逆的 有这样一个可逆反应: Co(H2O)62+(红色)+4Cl- CoCl42-(蓝色)+6H2O-Q 我们暂且将它看作是一种红离子与无色的氯离子反应生

2、成一种蓝离子。这个反应是吸热的。 这个反应是可逆的。红离子可以变成蓝离子,同时蓝离子可以变成红离子。 世界上很多事情可被看作是可逆的。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真不复回吗?其实海水要蒸腾,变成云、变成雨、变成雪,回到天上去,回到高原上去,否则,黄河水、长江水早流干了。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你看这黄河水,简直就是泥浆水,把高原上大量的土带下来了。如果说水可以回到高原,没听说过土可以回去的。所以说水土流失是不可逆的,由此对生态平衡产生的影响很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同样,很多化学反应是不可逆的,比如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那就是一张单程车票,二氧化碳在那个条件下不可能

3、重新变成大理石。 很多很多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可逆反应就是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同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既然是可逆反应,反应式也可以倒过来写: CoCl42-(蓝色)+6H2O Co(H2O)62+(红色)+4Cl-+Q 这就是说“正反应”与“逆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这里只是相对而言。约定俗成,方程式中从左到右的反应是正反应,从右到左的反应是逆反应。 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也是可逆,一般不会倒过来写,为什么?这里涉及实际生产意义。 今天我们不妨将第一个反应看作是正反应。 二雨还在下,水还在流 请大家看这支大试管中溶液的颜色。稳定的紫色。什么是紫色?就是

4、红蓝相间的复合色。这是红离子、蓝离子、氯离子混合配置的溶液。三种离子同时存在(红蓝两种离子的数目未必是一比一)。 该溶液中量最大的是哪种物质?当然是水。溶液嘛。水在这里是双重身份,首先它是溶剂,其次它是反应的产物或逆反应的反应物。注意,我们说它首先是溶剂,没说它首先是产物。这里有个西瓜和芝麻的关系问题。 什么叫可逆反应的“同一条件”?大家均匀混合在一个试管中算不算同一条件? 把三种离子混合配成溶液,等于将那个可逆反应(连同那个可逆符号)装入了试管。不是“敌我双方”都在吗? 既然敌我双方都在,那就打起来呀,打给我们看呀。哪个男孩不喜欢三国演义呢?但试管中怎么就风平浪静呢?紫色怎么就这样稳定呢?其

5、中的红浓度、蓝浓度怎么就没有变化呢? 试管中的这种离子的存在状况怎么描述? 相安无事?拉锯战?势均力敌? 人是有脑子的,双方打仗,一看打不赢,算了,别劳民伤财了,签字停火吧,于是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微粒没脑子的,红离子遇上氯离子,凭什么不反应?蓝离子遇上水分子,凭什么不反应?天上有雨就是要下的,河里有水就是要流的,那是自然规律。 来回拉锯?一会儿正反应占上风,敌退我进,一会儿逆反应占上风,敌进我退?可试管内溶液颜色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忽蓝忽红的现象。 那就是“势均力敌”。正反应与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成效正好抵消。 这里的“势力”如何体现?微粒浓度?有道理。浓度大了,势力就大。但不绝对,人口小国

6、打败人口大国的情况并不少见。 “势力”的构成因素除“兵力”外,还有物质的本性(固有的化学性质)。“兔子天生比乌龟跑得快”。 “势力”的直接体现是“推进速度”,即化学反应速率。正反应的推进速率与逆反应的推进速率相等,达到了红蓝两军的平衡状态。假定一个瞬间发生了一个亿的红变蓝,一定同时发生了一个亿的蓝变红。 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对等时,可逆号双方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一定数值,这时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风调雨顺,当然不是说雨不下了,水不流了。【教学建议】该部分建议采用提问、讨论、概述汇总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可逆反应及平衡状态的特征

7、及判定,引导学生归纳要点、规律及适用范围等,对于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可以先结合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式启发引导通过变式训练强化理解的深度,变式训练可以采用相互PK积分奖励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梳理】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典型例题】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SO2 和 O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188 O2 ,重新达平衡后,容器内存在的 188O 的粒子是 ( )A只

8、有 O2 B只有 SO3 C.只有 O2 和 SO3 D.O2、SO2、SO3【解析】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即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而且转化不完全,所以加入188 O2后还是会存在一部分,同时生成物SO3中含有188 O,SO3分解时部分188 O进入SO2中,所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188 O。【答案】D2.化学平衡 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标志 v正=v逆各组分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保持不变3)特征: 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持续进行,不会停止)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反应

9、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典型例题】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用NO、NO2、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解析】: 表示正=逆 ; 不能表示正=逆 ; 只要发生反应(NO2) :(NO) :(O2)=2:2:1

10、 ;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 因不知密闭容器体积是否变化,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答案】:A【典型例题】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 2B(g) C(g)+ 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由于有固体参与,故该反应是一个气体质量可变的等体积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密度增大,到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和B的浓度不再变化,但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总物质的量不随反应的

11、程度而变。 【答案】:B C【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对平衡状态判断分类归纳总结,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灵活机变,学会解决此大类的题目。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举例mA(g)+nB(g)pC(g)+qD(g)平衡判定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平衡平衡平衡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即v正=v逆平衡v(A):v(B):v(C):v(D

12、)=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不一定平衡压强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Mr一定,m+np+qMr一定,m+n=p+q平衡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典型例题】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

13、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解析】选项A中C生成的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分解的速率是逆反应速率,两者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B中生成A与生成B均为逆反应速率,没有表达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选项C恰恰表示了达到化学平衡时的情况: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再变化;选项D假设开始投入2 mol A、6mol B进行反应,当有1mol A和3 mol B反应生成了2 mol C时,A、B、C的分子数比为1:3:2,但并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C【典型例题】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14、(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能力。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状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都是这块知识中的基础内容,属于高考的必考内容。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联系起来,让考生判断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以较好地测试解题者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水平。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正反应速率可以用H2、N2、NH3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逆反应速率也可用H2、N2、NH3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对于同一反应、同一时刻的正反应速率

15、(或逆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时,其大小关系跟化学计量数有关,即有:v正(N2):v正(H2):v正(NH3)=1:3:2或v逆(N2):v逆(H2):v逆(NH3)=1:3:2。所以,当2v正(H2)3v逆(NH3)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解答这道题时,有的考生由于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等概念理解不深,造成判断失误。【答案】C【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

16、有6个NH键形成【解析】本题考察比较新颖,与化学键联合考察,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平衡移动的对应关系。【答案】AC4、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1.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2.表达式:mA(g)+nB(g) pC(g)+qD(g)K = Cp (C)Cq (D) Cm (A) Cn (B) 3.意义:(1)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 率也越大。 (2)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温度 有关,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改变对平衡常数无影响4.注意事

17、项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 平衡 浓度,同时, 纯固体 和 纯液体 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2)平衡常数指的是某一具体的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方向的改变或化学计量数的改变都会导致平衡常数的改变。 (3)一般情况K105 就认为 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典型例题】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H2F22HFK1047H2Cl22HClK1017H2Br22HBrK109H2I22HIK1比较K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C D无法确定【解析】: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 【答案】:A【典型例题】

18、双选题放热反应CO(g)H2O(g) 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c2(CO)【解析】:平衡常数数学表达式中的分子、分母的浓度单位可以消去,故本反应中K的单位为1,A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K值减小,即K2c1(CO),D错误。【答案】:BC5、 反应的转化率():100【教学建议】该部分内容使学生的具体程度而定,对于学生程度较好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掌握一般的可

19、以暂时不讲,优先选择!、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三段法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这里的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体积等。计算模板: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cC(g) dD(g) 起始 m n 0 0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A的转化率:(A)(ax/m)100 C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C)100【典型例题】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

20、40% B50% C60% D70%【解析】设A、B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A的转化率为x A(g)+2B(g)2C(g)起始(mol):110转化(mol):1x2(1x)2(1x)平衡(mol):1-x1-2x2x平衡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1-x)(1-2x)2x,解得x=0.4。【答案】A【典型例题】、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反应达平衡时

21、,气体A消耗掉0.05VL 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A、 B、 C、 D、【解析】: A + 3B 2C 1 3 2 2 0.05V 0.15V 0.1V 0.1V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L + 0.1VL = 1.1VL,由此可得:气体A消耗掉0.05VL,气体B消耗掉0.15VL。【答案】故本题选A。【举一反三】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A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 。 解析:等温度、等体积时,压强增大了20,也就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了2 mol20=0.4 mo

22、l,即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2.4 mol。 2A(g) 2B(g)+C(g)n 2 2 1 1 变化 0.8 mol 0.4 mol 平衡时,n(A)=2 mol0.8 mol =1.2 mol,n(总)=2.4 mol,故A的体积分数为:100=50。【答案】50【典型例题】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得程度越大B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D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平衡常数K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无关。K值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答案】:C【典型例

23、题】COCl2俗称光气,是有毒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Cl2(g) CO(g)Cl2(g);H0)反应已达平衡,改变下列条件,写出化学平衡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通入过量水蒸汽化学平衡_移动(2)减小CO2的浓度化学平衡_移动(3)缩小容器的体积化学平衡_ _移动(4)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_ _移动 (5)升高温度化学平衡_移动1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 0001 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

24、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2)从表中看出,升高温度,K值_,则CO2的转化率_,化学反应速率_。(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答案:1.CD 2.A 3.B 4.C 5.C 6.D 7.CD 8.升温 分理出SO39. (1)正反应方向 (2)正反应方向 (3)不 (4)不 (5)逆反应方向10.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即可写

25、出K。(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K和都可用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K增大,反应进行程度增大,(CO2)增大;由于升高温度,故v增大。(3)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与平衡与否无关。(4)当c(CO2)c(H2)c(CO)c(H2O)时K1,此时的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为830。答案:(1)(2)增大增大增大(3)BC(4)830【教学建议】对于上一环节做得比较快的学生,可以接着做专题突破部分,调节课堂进度的一致性,课后要求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该部内容。【专题突破】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固)2B(气) C

26、(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物质的量2.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中的总压不随时间而变化(C) A2 B2 AB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单位时间里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

27、标志是(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的同时有nmolB2生成(C)单位时间内有n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molAB分解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度 与C的分解速度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6.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A(g)bB(g)mC(G)nD(g),表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的压

28、强与反应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B)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度与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度之比为a/m(C)物质B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D)单位时间内x mol B参加反应同时有x mol B生成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B=2 mol/(Lmin)(B)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C=2 mol/(Lmin)(C)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B=1.5 mol/(Lmin)(D)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C=1

29、.5mol/(Lmin)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C)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2的同时,减少了nmolA2(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9.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

30、olB2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 )A(气)B(气)C(气) ( B )A(气)2B(气)3C(气)( C )A(气)B(气)C(气)D(气) ( D )以上都达到平衡11.在一定温度下,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 )( A )单位时间生成n摩的A2同时生成n摩的AB (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摩的AB同时生成n摩的B2 ( D )单位时间生成n摩的A2同时生成n摩的B212.在一定温度下,可以说明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已达到平衡的是。(a)单位时

31、间内生成n摩尔A2,同时生成n摩尔B2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摩尔AB,同时生成n摩尔B2(c)单位时间内生成n摩尔A2,同时消耗n摩尔B2 (d)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 )(a)(b)(c)(d) ( B )只有(a)(b)(c) ( C )只有(b)(c) ( D )只有(b)13.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14.在2NO2 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

32、列状态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N2O4和NO2的分子数比为1:2 (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C)平衡体系的颜色一定不再改变 (D)单位时间有1 mol 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2 mol NO2变为N2O4 15、可逆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33、 A. B. C. D. 16、在一定温度下A(气)+3B(气)2C(气)达平衡的标志是:( )A. 物质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B.单位时间内生成A、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C.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 D.反应速率(A)=(B)=(C)1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3mol B2C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18、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人1 mo

34、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 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mol Z19、可逆反应在2A(g) + 3B(g) = 3C(g)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的A和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混和物的体积是反应刚开始时的3/5 B平衡混和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比为2 :3 :3C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 mol A,必须同时也消耗了1.5 a mol 的CD平衡混和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22、可

35、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B. C. D. 23、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 保持其它条

36、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NH3、N2%、H2%都不再改变 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A.全部 B.只有 C. D.只有24、在密闭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HI气体,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 H2+I2 (气) 。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 HI、H2、I2的浓度相等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时C. 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变时 D. v(HI):v(H2):v(I2)=2:1:1时答案:1 .BC 2.D 3.CD 4.D 5.AC 6.CD 7.D 8.BC 9.C 10.A C 11.C 12

37、.D 13.CD 14.D 15.B 16.B 17.B 18.AB 19.C 20.A 21.BC 22.B 23.C 24B(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分钟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式复习巩固,采用“学员大讲堂”的模式,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易错点。1.对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分子总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如2SO2+O2 2SO3)来说,可利用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是否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如H2+I2(g) 2HI),不能用此标志判断平衡是否到达,因为在此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

38、物质的量都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3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4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5.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6.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三段法【教学建议】督促跟踪孩子按时完成,对于表现较好的学员给予相应的激励积分,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奖惩并举。1在一定条件下,对反应P(g)+Q(g) R(g)+2S(g),下列说法可以说明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气

39、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S的生成速率是R的生成速率的2倍2对于下列各平衡体系,改变条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C+CO22COQ(加入C) (B)N2+3H22NH3+Q(用铁作催化剂)(C)CO+H2OCO2+H2Q(加压) (D)2SO2+O22SO3+Q(升高温度) 3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H2(g)+I2(g)2HI(g) (B)3H2(g)+N2(g)2NH3(g) (C)2SO(g)+O2(g)2SO3(g) (D)C(s)+CO2(g)2CO(g)氐反应CO(g)+NO2(g)CO2(g)+NO(g),达平衡后将容器容

40、积扩大10倍,此时 ( ) (A)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容器内颜色变深 (D)化学反应速率不变5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红色)H+ + In-(溶液黄色) 浓度为0.02 mol/L的下列各溶液中能使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红色的是 ( ) (A)盐酸 (B)石灰水 (C)食盐溶液 (D)氨水6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右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a曲线变成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加

41、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7如右图所示,用实验验证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我们除在1号注射器内吸入一定体积的NO2和N2O4的平衡混合气体,还用2号注射器吸入溴蒸气,这是为了进行 。实验过程中,这种方法必须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开始时两注射器要吸入 气体;注射器内气体颜色 ;活塞压缩注射器的体积要 。最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8牙齿表面由一层字的、组成为Ca5 (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 (PO4)3OH (s) 5Ca2+ + 3PO43- + OH-(1)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原因是 。(2)已知:Ca5

42、(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牙膏中配有氟化 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3)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9.已知可逆反应COH2O(g) CO2H2,达到平衡时,K,K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1)830 K时,若起始时:c(CO)2 mol/L,c(H2O)3 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K值为_。(2)830 K时,若只将起始时,c(H2O)改为6 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_。(3)若830 K时,起始浓度c(CO)a mol/L,c(H2O)b mol/L,H2的平衡浓度c(H2)c mol/La、b、c之间的关系式是_。当ab时,a_。10.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可以利用下列反应制取乙醇:2CO2(g)6H2(g) CH3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