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_第1页
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_第2页
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_第3页
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_第4页
lecture 6洋务派翻译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傅兰雅论科技翻译,科技翻译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明末至清雍正初,代表人物徐光启、利玛窦,标志为1607年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 第二阶段 道光末年1848年起继续中断已久的科技翻译 标志为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雅力翻译的几何原本后九卷。,两个阶段的对比,一 相似性 传教士的参与,如傅兰雅、伟烈亚力、林乐知等。 二 不同点 1 “虽创始于客卿,继起者则均国人” 2 基本与宗教脱离关系,傅兰雅John Fryer简介,傅兰雅(18391928),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1861年,22岁大学毕业即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翌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赴北京任教习。1868年,转至江南制造局编译馆人编译;1

2、885年,创办格致书院。1896年离华赴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傅兰雅的翻译态度,“译书启发中国民智,实属神圣责任。智识既无国界,教育更不应有种族观念,彼愿来学,我即往教。” “译书外另有大益于国。因译书而为官者皆通晓西事,能知中西交涉所有益国之处。”,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一,“然推论此说,实有不然。盖明时利玛窦诸人及今各译书之人,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至中止。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字义,不可另有解释,则译书事永不能成。然中国语言文字与他国略同,俱为随时逐渐生新,非一旦而忽然俱有。故前时能生新者,则后日亦可生新者,以至无穷。”,驳斥了汉语难译科技书的说法,指出中

3、国也可创造科技新词汇 从理论上阐明了汉语与世界上其它发达语言一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新力。,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二,“初译格致各书,须留意于名目,互相同意,则用者初时能稳妥,后亦不必大更改。” “若翻译时配准各名,则费功小而获益大。” “用相同之名,则所译之书,益尤大焉。”,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二,最早倡导科技译名统一,并制定了译名的具体规则。 一 华文已有之名 设拟一名目为华文已有者,而字典内无处可察,则有二法: 1 可察中国已有之格致或工艺等书 2 可访问中国客商或制造或工艺等应知此名 目的人。,二 设立新名 1 以平常字外加偏旁而为新名,仍读其本音 如:镁、钾、矽 2 用数字解释其物,即以此解释

4、为新名,而 字数以少为妙 如:养气、轻气、火轮船、风雨表 3 用华字写其西名,以官音为主,凡前译书 人已用惯者则袭之,三 作中西名目字汇 译书时所设新名,无论是事物、人名、地名等,都要附录书末,最后编成总汇,“ 制成大部,则以后译书者有所核察,可免混名之弊”。,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三,“至于馆内译书之法,必将所欲译者,西人先熟览胸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读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之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初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傅兰雅的译学主张三,“平常选书法,为西人与华士择其合己所紧用者,不论其书与他书配否。故有数书,如

5、植物学、动物学、名人传等尚未译出。另有他书虽不甚关格致,然于水陆兵勇武备等事有关,故较他书先为讲求。” 论述了翻译科技书的选择方法,以及中西译者的配合问题,傅兰雅的译学主张四,论述了中国必将靠翻译西方进步有用之书而获得新生与进步 “况中国书文流传自古,数千年来未有或替,不特国人视之甚重,即国家亦赖以治国焉。有自主之大国弃其书文,而尽用他邦语言文字者耶?若中国为他邦所属,或能勉强行以西文;惟此事乃断不能有者,故不必虑及焉!”,马建忠“善译”,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光绪二年被派往法国留学。精通英、法、拉丁语,亦谙希腊文,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后

6、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与之分道扬镳。,马氏文通,1898年问世,为我国第一部以西方语法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著作。 “西文本难也,而易学如彼,华文本易也,而难学如此者,则以西文有一定之规矩,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虽经籍亦有规矩隐寓其中,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遂使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而道无有载、理不暇明。以与夫达道明理者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善译”标准,夫译之为事难矣,译之将奈何?其平日冥心钩考,必先将所译者与所以译者两国之文字深嗜笃好,字栉句比,以考彼此文字孳生之源,同异之故,所有相当之实义,

7、委曲推究,务审其音声之高下,析其字句之繁简,尽其文体之变态,及其义理粗深奥折之所由然。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马建忠的贡献,(一)马建忠提出“善译”理论,努力矫正洋务翻译的弊端 只求通好,不专译书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由部分西人和少数洋务官僚努力而实施的翻译仅涉及少数实用性自然科学和海军军事领域。 回国留学生“惟以所学者为资本,赖以致富”219,不想将外语翻译传授给同邦。,译者的语言和专业知识普遍较

8、低,翻译时不但“其词中所欲达之意其未能达者”,而且“又参以己意而武断其间” 翻译后的文本往往“于原书之面目尽失本来”,同一本西文书籍,翻译出的汉语文本有时差异悬殊无比,以至于“阅者展卷未终,俗恶之气触人欲呕” 。,(二)马建忠提出“善译”理论,旨在培养“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翻译人才 列强“之所以悍然不顾敢于为此者,欺我不知其情伪、不知其虚实也” 。要在“外患方兴,内讧洊jin至” 的对外交涉中“尽知其情实、尽通其雍弊,因而参观互证,尽得其刚柔操纵之所以然,则译书一事,非当今之急务”,(三)马建忠提出“善译”理论,构建了中国近代重要译学理论的发展基础 “善译”要求翻译的文本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易读,构建了“信”、“达”、“雅”翻译标准中“信”与“达”的基础,“已与现代等值翻译理论非常接近”。,(四)马建忠呼吁创设新式翻译书院,勾画了清末译学馆的基本框架,首先,“翻译书院”努力教学中外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