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_第1页
《方山子传》_第2页
《方山子传》_第3页
《方山子传》_第4页
《方山子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山子传,苏轼,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现象。 2、理解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读字音,闾( )里 谪( )居 陈慥( ) 著( )帽 矍( )然 奴婢( ) 岐( )亭 精悍( ) 勋( )阀( ) 傥见之欤( ),解释下列字词,方山冠之遗像 精悍之色 阳狂垢污 驰骋当世 方山子从两骑 与公侯等,翻译下列句子:,(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

2、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5)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再读课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1、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体现出怎样的品质? 2、联系作者的经历,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三异: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异,以对比手法,彰显其异,思考讨论一:方山子到底异在何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思考讨论二:作者的写作意图,1、同情友人,表彰友人淡泊自守的高尚品德,2、自悲怀才不遇,是自己被贬黄州后 心态的形象折射,概括比较方山子和苏轼的人生态度,拓展延伸,苏轼之挫折,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湖北省), 44岁 惠州(广东省)

3、, 58岁 儋州(海南省), 61岁,苏轼执事惠州,率众造桥;推广先进农事工具,建造水磨;施医散药,救死扶伤。 到海南,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东坡书院”。 他一生屡次被贬,但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着他的画像,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苏轼之政绩,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坎坷仕途终不悔,方山子,苏 轼,不屈己志,坚持到底,不屈己志,归隐避世,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人物,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态度的看法。,三读课文:加深了解,深刻体会,1、下列各句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B,随堂练习,2、下列各组中蓝色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B余既耸然异之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C,3、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闾里之侠皆宗之 弃车马,毁冠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