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_第1页
上犹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_第2页
上犹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_第3页
上犹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_第4页
上犹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1、C A解甲归田ji;B拙劣li; D抛头露面l 2、A B谙哑喑哑;C对薄公堂对簿公堂; D搏弈博弈 3、C A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见”本身字作“显现”讲,故和“显得”重复。 B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 C“相得益彰”意思是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 D鼎力相助: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常误用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4、B A“儒商”与“现象”搭配不当。 C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缺失。 D.语序不当,“如何辨别养生真伪”应置于“不仅”前 5、C (主语一致,紧接“一些国家之后

2、”,并由关联词“由于”和“因而”连接。中均涉及“民族民主意识”, 中“随着”和中“逐步”是 出现的前提条件) 6、D。觉新没有抗议。,7、A强加因果 8、B A.诗经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宽松。 C.汉乐府是第一次俗文学高潮的后期,所以其数量、质量都不如诗经。 D.表述绝对,原文是“更多一些”。 9、D (D项以偏概全了,还有一个原因即“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10、D 打败 11、B A、用因为; B、消独作用; C、介词,到介词 被;D、做,担任替,给 12、C 与贺循无关 不属于淡泊名利 不与叛贼合作,13、 (1)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授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

3、在考核中最好。【举(之)省略,除,以为,课,各1分】 (2)贺循迎接张景回到会稽郡,贺循立刻感谢打发了兵士,闭门不出,论功报赏的事,他一概不参与。【既,遣,杜,豫各1分】 (3)正赶上贺循外出,到了破冈,于是人们一块到贺循处去质问这件事。【会、至、诣、质,各1分】,【参考译文】 贺循,字彦先,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宗族里高祖贺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汉安帝的时候担任侍中,(因为)要避开汉安帝父亲的名讳,于是改姓贺氏。贺循从小蒙受家庭大难,被流放到海边,吴国被平定,才回到家乡。贺循操行崇尚高洁严肃,小孩子都不敢和他聚在一起,言行举止,一定按照礼仪谦让,国相丁乂召请贺循担任五官掾。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

4、,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在考核中最好。后来担任武康县令,当地民俗大多喜欢厚葬,还有拘束于禁忌,回避年月,因而停办丧事不埋葬死者的,贺循都严加禁止这样的事情。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相邻的城市都尊崇他的做法。但是,贺循在朝廷没有后台,长久不能加官进爵。,赵王司马伦篡夺皇位,贺循转任侍御史,假托有病离开了官职。后来被授官南中郎长史,没有去就任。恰逢叛贼李辰在江夏起兵,朝中的大将军都不能征讨,个个都望风而逃。李辰的另一个统帅石冰侵占扬州,赶走了会稽相张景,用以前的宁远护军程超代替了张景,让张景的长史宰与领受了山阴县令之职。石冰的大将抗宠拥有军队几千人,驻扎在州郡的讲堂里。贺循将檄文

5、转交给抗宠,向他陈说了叛逆归顺的利弊,抗宠于是逃走,程超、宰与都投了降,整个州郡完全平息。贺循迎接张景回到会稽郡,贺循当即感谢打发了兵士,闭门不出,论功报赏的事,他一概不参与。,等到陈敏作乱,诈称有皇帝诏书,让贺循担任丹阳内史。贺循以脚有病为由推辞,他手不能控制笔,又口服寒食散,披散头发袒露身子,以表示不能再被任用,陈敏最终不敢苦苦相逼。这时州内豪杰都被捆绑起来,有的年老多病,就提高等级和俸禄,只有贺循和吴郡的朱诞不参与这件事。等到陈敏被打败,征东将军周馥上奏任命贺循领受会稽相,不久又任命为吴国内史,官府征召他为贤良,他都不就任。,廷尉张闿住在小城里,想要夺取临近的住宅来扩大自己的居所,于是私

6、自建造了一个大门,早晨关闭晚上打开,人们都很担忧这件事,上报到州府里,(这件事)都没有被过问。正赶上贺循外出,到了破冈,于是人们一块到贺循处去质问这件事。贺循说:“我见了张廷尉,一定会为你们说到这件事。”张闿听说后赶紧拆毁了自己的大门,到贺循府上去谢罪。他被世人敬佩折服就是像这样的。 陆机向皇上上奏章,推荐“贺徇可以担任尚书郎”,但是贺徇不去任职。,14、 a.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 b.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分 a.前六句写作者彻夜不眠,表现“身”倦;2分 b.后两句直抒胸臆,为国事而忧心,表现“心”倦。2分,【诗歌鉴赏】起句“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

7、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8、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

9、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公元763(广德元年)旧历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新唐书吐蕃传)。,北方广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战祸,“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怎能不忧心如焚!“万事干戈里”,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事

10、,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读了这两句,读者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

11、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侍御四十韵)的孤寂心情。,15、 (1)为变徵之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2)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4)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5)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16. a.是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1分) b.运用叠词(1分), c.形象表现阳光点燃老人们不灭灵感的急切和慷慨,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1分) d.表达作者对阳光的赞美之情。(1分),17. 写老人,是来表现人

12、生总有暮年,就如日落的阳光,何等从容自然、温存平常; 也道出了人们对阳光的依恋,愿与它生死相随 体现阳光、巷子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和谐与温馨。(每点2分),18 a.不矛盾。(1分) b.因为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从客观上说是“死胡同”。(1分) C.但这有热情好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1分)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因此又不算是“死胡同”。(2分),19. 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 阳光“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 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

13、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 “阳光也是重复的”“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启示人坦然面对死亡,关键是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共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答其它内容,只要合情理,也可酌情给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改写。 梅花绝句(之三) 陆 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请围绕“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两句诗的意境和情感,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描绘出梅傲骨凛然、气节高坚的形象。描写要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2)借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使用比喻、拟

14、人修辞手法。(4)不少于200字。,20、评分细则: 符合试题的四项要求,能通过文字表述,描绘出梅的傲骨凌然,气节高坚形象,给1415分。 未用“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的,扣6分。 未能使用第二人称,扣3分。 未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每项扣3分。,【范文1】寒冬腊月,暴雪如同铺天盖地而来的荆棘肆虐着大地,狂风好觉愈加凛冽,蹂躏着万物,雪夹着风呼啸,天地间一片苍茫,唯独你,一株红梅,如傲然挺立的战士,与风雪作斗争。你怒放着花朵,铮然挺立,星点的红色骨朵儿分外醒目。风在咆哮,雪愈下愈大,打在你得身上,却依然傲然挺立着,如同穿越千古的勇士,身披铠甲抵挡着千军万马,也许过了些时候你自会飘零,花谢过,但

15、此刻,你耻于向东君乞讨怜惜,你傲骨凛然,百花群中你的气节是最高坚的。,【范文2】暴雪在大地上肆虐着,狂风夹杂着刺骨的严寒,呼啸着卷过所有的生灵,所到之处,花败树残,唯有你的身影傲然挺立。那枝丫上的是雪吗?不!那是你,花中傲骨梅花。你那盘虬的枝干,如同有力的爪牙,直指苍穹,任凭风侵雪残,梅花已久香飘四野,绝不屈服。你傲视着那些瑟缩在地底的群花,那些乞求东风的花儿,又怎能懂得你在严寒中的傲骨?寒风似乎屈服于你了,渐渐弱了下来,连暴虐的大雪也变轻了。在苍茫大地建,你是最美的风景!,【范文3】冰天冻地的世界里,凌厉的朔风中,冰冷刺骨的霜剑下,万物低下高昂的头颅,连那拥有最坚定的意志、最坚硬的脊梁的榕树

16、,都被吹折了腰,弯下了年轻的躯干。梅花,你,踏着风霜来了,傲寒独放。在严寒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朵之后,你放弃绿叶的衬托与呵护,傲立于霜枝之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那迷人的香气,梦幻般轻轻笼罩着冰冷的世界,你为败落、萧瑟、单调的冬季,增添了一抹闪光的色彩。我不仅欣赏梅花迎风冒雪的坚韧,更欣赏你默默开放的品格。,21、大作文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三则材料说的都是大与小的关系,且给出的题目为“见识大小”,所以正确认识大和小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一)大和小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1有大好小不好的,如大器量好,小肚量不好。2有小好大不好的。小心谨慎好,粗心大意、粗枝大叶不好。 (二)大与小有时是互补的:既要有大计划,也要有小步调;既要有大手笔,也不排除小笔法;既在大处落墨,又要于小处着眼。,(三)大与小相互转化: 1积小可以成大。 2化大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