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今医鉴 课件模板-40,古今医鉴:诸热,诸热:,方 大连翘饮 治小儿心经邪热,心与小肠受盛,乃水窦之处,常宜通利。壅则结,滑则脱,热则涩,盛则淋。平凉心火,三焦自顺,不待疾作而解。证成而疗者,疏待有之矣。一十五味,加汤使用,才觉蕴热、寒热、寒邪、风邪冒之,肺经心将受之,不受则触传于小肠,或闭,或涩,或赤,或白,淋沥不通,荣卫不行,壅滞作疾,其发多端,以致肝热,眼目赤肿,唇口白疮,津液不生,涕唾稠盛,须在表里,俱得其宜,惊风悉能散之,疾热亦自消除,连翘之功,可谓大矣。,古今医鉴:诸热,诸热:,连翘(八分) 瞿麦(八分) 滑石(八分) 车前子(八分) 赤芍(八分) 栀子(四分)木通(四分) 牛蒡
2、子(八分) 防风(四分) 荆芥(一钱二分) 当归(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六分) 柴胡(一钱一分) 蝉蜕(五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心十茎,水一碗,煎至七分,不拘时服。,古今医鉴:诸热,诸热:,风痰热变、热蒸,加麦门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疥、余毒热,加薄荷叶。痈疖,加大黄、芒硝。 犀角化毒丹(陈白野方) 治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腮赤,咽干烦躁不宁,并痘疹余毒未解,或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镑,三钱) 桔梗(一两) 青黛(二钱) 牛蒡子(微炒,五钱) 连翘(去穣,六钱) 玄参(六钱) 朴硝(三钱) 生地黄(酒洗,五钱) 粉草(三钱) 赤茯苓(去皮,五
3、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古今医鉴:诸热,诸热:,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研细为衣。,古今医鉴:感冒,感冒:,方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搐,并痘疹初作。 羌活(七钱) 独活(七钱) 前胡(七钱) 川芎(七钱) 桔梗(五钱) 天麻(五钱)薄荷(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五钱) 地骨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一丸,姜汤研化下。 抱龙丸 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惊风潮搐,虫毒中暑,并可服之。,古今医鉴:感冒,感冒:,壮实之儿,宜时服之。 南星(为末,入腊月黄牛胆中阴干,百日取出,八钱) 天竺黄(四钱) 麝香
4、(一钱)雄黄(四钱) 辰砂(四钱) 上为细末,煮甘草膏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滚熟水化下,百 内者,作三服,或用腊雪水煮,甘草膏汁和药尤佳。,古今医鉴:伤食,伤食:,方 万亿丸(方见通治) 治小儿伤食,肚胀,发热,惊风痰嗽,一切停滞,内伤外感,并治。 启脾丸 消食,止泄,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元气,健脾胃。 人参(一两) 白术(去芦,一两) 山楂(去核,取肉,炙,五钱) 陈皮(炙,五钱) 泽泻(炙,五钱) 甘草(五钱,炙) 白茯苓(去皮,一两) 干山药(一两) 莲肉(去心,皮,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古今医鉴:伤食,伤食:,每三四十丸,空心米汤送下。或为饼,以米
5、饮研化服,亦可。小儿常患食伤诸疾,服之立愈。 消食散 治小儿腹痛,多是饮食所伤,治宜和脾消食。 白术(去芦,去油,陈壁土炒,二钱半) 红陈皮(温水洗,去白,七分) 南香附米(去毛,炒,七分) 山楂(蒸,去核,取肉,一钱) 大麦芽(炒,一钱) 四花青皮(去穣,七分) 砂仁(去壳,一钱) 甘草(炙,五分) 神曲(炒,七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七分,量儿大小,清米饮,或白汤任下,生姜煎服亦可。,古今医鉴:伤食,伤食:,有寒,加藿香、吴茱萸。有热,加炒黄连。,古今医鉴:吐泻,吐泻:,方 烧针丸 治小儿吐泻。 黄丹(水飞过) 朱砂 白矾(火 ,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针尖上
6、,于灯焰上烧存性,研烂,凉米泔水调服。 泻者食前,吐者无时。外用绿豆粉,以鸡子清和作膏,涂两脚心,如泻涂囟门,止则去之。 白术散 治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和胃生津,止泻痢,将欲成慢惊风者。,古今医鉴:吐泻,吐泻:,人参 白术 藿香 白茯苓(去皮) 干葛 木香 甘草(炙,各等分) 水煎服。若小儿频频泻痢,将成慢惊,加山药、扁豆、肉豆蔻,煨,各一钱,用姜一片煎。若慢惊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白附子八分,裹煨。若冬月,小儿吐蛔,多是胃寒、胃虚所致,加丁香二粒。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不可用淡渗之药,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此汤补之,加天花粉。,古今医鉴:吐泻,吐泻:,如能食而渴
7、者,白虎汤加人参。如中气虚热,口舌生疮,不喜饮食,服之即效。 参苓膏 治大人、小儿脾胃虚冷,呕吐泄泻,及痘疹泄泻,并治。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白豆蔻(七钱) 山药(一两) 木香(五钱)砂仁(五钱) 肉豆蔻(七钱) 甘草(炙,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古今医鉴:吐泻,吐泻:,每服一丸,不拘时,清米汤,研化服。 治小儿脾虚泄泻。(李椹涧传) 山药半生半炒,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空心黑砂糖水调服。,古今医鉴:痢病,痢病:,方 三神丸(刘州判传) 治泻痢。 南草乌(光圆者用三两,一两烧存性,一两去皮尖,火煨,一两去皮尖,生用) 上为末,水打面糊丸,如绿豆大。每三、五
8、丸或八、九丸,水泻熟水待冷送下。去血,黄连甘草汤下。 白痢,干姜汤下,俱用冷服。忌一切热物,鸡肉鱼胙腥腻等物。 铁门拴(魏进士传) 治赤白痢疾,五种泄泻。,古今医鉴:痢病,痢病:,文蛤(炒黄色,一两) 黄丹(二钱) 白矾(半生半枯,三钱) 上为细末,黄蜡一两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大人十五丸,小儿五、七丸,茶一钱,姜二钱,煎汤下。 凤凰煎 治休息痢及疳泻日久,不能愈者。 鸡子一枚,打破,用黄蜡一块,如指大,铫内熔,以鸡子拌炒热,空心食之。 一方治噤口痢,并泻。,古今医鉴:痢病,痢病:,用烧饼一个,乘热分作两边,将一边纳木鳖子,泥搭脐上,冷则易之。 一方治热痢。 黄连 细茶 生姜(各等分,水煎服)
9、 封脐治痢良方(张西斋传) 王瓜藤(经霜,晒干,烧存性) 上为末,香油调,纳脐中,立效。 点眼治噤口痢方(李兴湖传) 首胎粪(炙,干,一钱) 雄黄(五分) 胡黄连(四分) 片脑(少许) 上为细末,点两眼大 ,即效。,古今医鉴:痢病,痢病:,治小儿久泻、久痢不止,及满口生疮,白烂如泥,疼痛叫哭,诸药不效者。(张魏川传) 巴豆(一个,去壳) 瓜子仁(七个) 烧钱灰(一个) 上共捣一处,如泥,津调贴在两眉间正中,待成泡揭去,即已。,古今医鉴:疟疾,疟疾:,方 芫花散 治小儿疟疾。 芫花根为末,每用一、二分,三岁儿用二分,以鸡子一个,去顶,入末搅匀,纸糊顶口,外用纸裹糖灰,火煨熟嚼吃。 天灵散 天灵盖
10、烧存性,为末。每服五厘,黄酒调下,立止。,古今医鉴:痰嗽,痰嗽:,方 蜜梨噙 治咳嗽痰喘。 甜梨一个,刀切勿断,入蜜于梨内,面裹火煨熟,去面吃梨。 保金丸(宗杏川方) 南星 半夏 白矾(生) 牙皂 巴豆(去壳) 杏仁(去壳另研,各等分) 上为末,合一处,再研令匀,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丸。针挑灯上烧存性,研烂,茶清调下。 一方治咳嗽发热,气喘吐红。,古今医鉴:痰嗽,痰嗽:,人参 天花粉(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分,蜜水调下。 一方,治小儿喉中痰壅喘急。 用巴豆一枚,去壳,捣烂作一丸,以棉花包裹,男左女右,塞鼻中,痰即坠下。,古今医鉴:气喘,气喘:,方 一捻金 治小儿风痰吐沫,气喘咳嗽,肚腹膨
11、胀,不思饮食。 小儿肺胀咳嗽,多人看作风喉,大黄、槟榔、二牵牛、人参分两来凑,五味研成细末,蜜水调量稀稠,每将一字下咽喉,不用神针法灸。 上其证,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胁 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呜,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急治,死于旦夕也。,古今医鉴:盗汗,盗汗:,方 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 柴胡 胡黄连(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豆子大。每一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食后和渣。 服。,古今医鉴:虫痛,虫痛:,方 治小儿虫积腹痛。 巴豆(一枚,去壳,槌去油) 朱砂(一粒) 同研匀,用鸡子一个,开顶微去白,入药在内,搅匀,仍
12、将纸糊口,用秆圈坐在锅内,水煮熟,令儿食之,或以茶清送下,即打下所积虫,神效。 追虫取积散(周佐溪传) 治小儿虫积、食积、热积、气积,或肚大青筋,腹胀而痛。 雷丸 锡灰 槟榔 芜荑仁 木香 大黄(煨) 黑丑 使君子 鹤虱(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古今医鉴:虫痛,虫痛:,或蜜,或砂糖水调服,每二、三匙。,古今医鉴:脐风,脐风:,方 五通膏(周景阳传) 治小儿脐风撮口。 生地黄 生姜 葱白 萝卜子 田螺肉(各等分) 上共捣烂,搭脐上四周,一指浓,抱住候一时。有屁下,泄而愈。 香螺膏(鉴泉兄传) 治小儿脐风,肿硬如盘。 田螺三个,入麝香少许,捣烂搭脐上,须臾再易,肿痛立消。 独神散 治小儿脐
13、风。 用全蝎七个,去蝎尾,每个用中一节,共七节,火烤干为细末,乳汁送下。,古今医鉴:脐风,脐风:,小儿头上,微汗出即已。,古今医鉴:夜啼,夜啼:,方 安神散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神。 蝉蜕七个,下半截为末,初生抄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 或者不信,将上半截如上服,复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 花火膏 治邪热乘心,焦躁夜啼。 灯花三颗,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一方用灯心烧灰,敷乳上,令儿吮之。一方加朱砂一字,共为末,用白蜜调,儿睡抹口内。,古今医鉴:丹毒,丹毒:,方 泥金膏 治小儿一切无名肿硬,炊赤,但是诸般丹瘤,热瘭,湿烂,大人亦同此法。 阴地上蚯蚓粪,熟皮硝比蚯蚓粪三分之
14、二,一处研细,新汲水浓调,浓敷患处,干则再上。 赤龙散 治赤毒、火毒、走注。 伏龙肝不拘多少,用鸡清调,敷患处。,古今医鉴:口病,口病:,方 牛黄散 治小儿口中百病,鹅口口疮,重 不能吮乳,及咽喉肿塞,一切热毒。 牛黄(一分) 片脑(一分) 硼砂(一分) 雄黄(二分) 青黛(二分) 朴硝(一分半)黄连(八分,末) 黄柏(八分,末) 辰砂(二分) 上为细末,每少许,敷口内。 泻心汤 治小儿口疳。 黄连为末,每一字,蜜水调服。,古今医鉴:口病,口病:,小儿口苦生疮,乃心脾受热。口疮赤,心脏热;口疮白,脾冷;口疮黄,脾脏热。 吴茱萸末,醋调敷脚心,移热即愈。药性虽热,能引热下行,其功至良。,古今医鉴:牙疳,牙疳:,方 玉蟾散 治小儿走马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