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23讲 流行性感冒_第1页
流行病学23讲 流行性感冒_第2页
流行病学23讲 流行性感冒_第3页
流行病学23讲 流行性感冒_第4页
流行病学23讲 流行性感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第二十三章,.,流感病毒的主要基因发生重配或出现的亚型与过去几十年流行的病毒有极大差异,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发生。 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被认为是新型流感病毒的多发地,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中国流感监测工作在全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言,.,第一节 病原学 第二节 流行特征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流感,目录,.,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 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 毒,多为球形,直径80 120nm。 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 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 两种表面抗原

2、,即血凝 素(HA)抗原和神经氨 酸酶(NA)抗原。,第一节 病原学,图23-1 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Murray et al,1990),.,分类,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 抗原漂移 变异机制 基因突变,抗原变异,基因重配,抗原转换,.,抵抗力 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

3、长期保存 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 甲型 人类和多种动物 乙型 感染 人 丙型 人和猪(致病性较弱),致病力,.,体液免疫 血凝素抗体 神经氨酸酶抗体 核蛋白抗体 细胞免疫 局部免疫,免疫力,.,全球流行概况,第二节 流行特征,流行概况,表23-2 20世纪3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特征,(WHO,2009),.,不可预见性,大流行间隔无规律可循,流行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病毒变异和人群的相应免疫状态 新亚型出现后,人群普遍易感,波及范围广,但各年龄组发病率不同 季节性流感,南方可出现夏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 国内、外流行的病毒抗原性基本一致,我国流感流行概况,.,

4、表23-3 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李立明 ,2003),.,流行分布,超额死亡率,流感的超额死亡率即流感流行高峰期的观察死亡率与非流行期死亡率基线之差。 研究流感超额死亡率有助于了解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及其疾病负担,掌握流感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流行特征,从而指导流感疫苗的应用。,.,时间分布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变异 人群分布 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儿童感染率最高 年龄 发病率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仍能短期排毒,且活动不受限制,其传染源作用不容忽视 动物传

5、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第三节 流行过程,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传播途径,.,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 新生儿的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 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温度和湿度 自然灾害 动物性因素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 居住环境,.,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理念包括: 全社会参与 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 疫苗准备 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 严重性评估,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第四节 预防策略

6、与措施,.,监测目的 掌握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 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 评价疫苗效果 为流感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疫情监测,.,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 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 流感暴发疫情监测 病原学监测 监测注意事项 注意研究样本 多个研究样本是否可以综合分析 临床病例的确诊 明确诊断依据,.,疫苗接种可以部分预防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 活疫苗 其他 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流感疫苗,.,疫苗种类的选择 疫苗接种对象 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

7、疫苗使用,12岁及以下儿童严禁使用全病毒疫苗 12岁以上人群可使用全病毒、裂解或亚单位疫苗,重点人群对65岁及以上的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 多病人的 有流感并发症高危险性人群 一般人群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种禁忌者,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 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 抗原成分,.,药物预防 理想的药物: 长期使用而无毒副作用 对甲、乙、丙三型流感均有效 效果不因病毒抗原变异而变化 用药者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却形成免疫 临床用药 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 金刚烷胺,.,预防策略 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

8、治措施 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 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 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 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对接触者的措施,疫情暴发的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流感,流行概况 全球流行概况 1997年,在我国香港特区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并导致了18人感染发病,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自2003年起,截至2011年10月10日,全球共报道566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32例。人禽流感疫情已波及越

9、南、印尼、泰国、中国、土耳其等15个国家。,.,中国流行概况 卫生部追溯诊断的结果证明,中国大陆目前已知最早的经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在2003年,截至2011年8月9日,中国大陆确诊病例达39例,其中死亡26例。,.,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哺乳动物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禽类、人禽流感患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人群均具有易感性。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流行过程,.,控制传染源 阻断传播途径

10、 保护易感者,预防策略与措施,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病例的管理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 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疫苗接种 药物预防 个人防护,.,甲型H1N1流感 流行概况 全球流行概况 2009年4月1123日,墨西哥、美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在数日扩散至11个国家。WHO于2009年4月27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3级提升到4级,4月29日提升至5级,6月11日提升至6级,这是41年来WHO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流行警告,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进入全球大流行。 截止到2010年8月1日,此次流感大流行全球共214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确诊死亡病例达18449例。,.,中国流行概况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发生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广东省发现内地首例二代病例。在6月11日中国内地出现不明原因本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确诊病例陆续增多,并很快扩散至全国各地,并在不同流行阶段呈现出相应的特点,56月以输入性病例为主,68月开始出现本土感染和传播、社区扩散和蔓延,910月疫情快速上升,1112月达到高峰。 截至2010年8月10日,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8033例,死亡805例。,.,流行过程 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