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觉是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综合,形成了事物整体的具体形象,是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知觉、知觉、表象是以前我们感受到的,通过回忆来再现其形象.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表象、回忆再现、感性认识的特征:a,直接性:感性认识和客观对象之间没有中介,人感觉器官直接认识事物b、具体性:感性认识以感觉、感知、表象的具体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头脑思考活动所得到的东西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推论三种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F=GM1M2/R2,概念反映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水果、理性认识的形
2、式:概念、判断根据概念的不同,对事物有肯定或否定的想法。 水果、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判断、推论从事物的联系中得出,规则的判断从现有的判断中得出新的判断想法。 卡斯帕洛夫与“深蓝色”对战,所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推论,理性认识的特征:一个是间接性: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的,而是基于感性认识,通过头脑的思考对产生的东西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论这一抽象的逻辑思考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另一方面,理性的认识来源于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
3、认识必须发展成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纯粹的理性认识都不存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依存、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万代:陛下,我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朵花是红色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既没有纯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理性认识,切断两者的关系,唯理教条主义、经验论经验主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洛克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忽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忽视感性认
4、识,笛卡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它标志着认识发生了质量变化,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进入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这个飞跃不是自然地实现的,而是主动的过程,实现这个飞跃有一定的条件。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谷、开普勒、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把握丰富现实的感性材料b,用科学的方法思考,(2)从认识向实践,1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认识运动未结束,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主动作用不仅要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主动飞跃上,也要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
5、的飞跃上。 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查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落下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物体的落下速度是一样的。 认识到理性飞跃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要认识到、理性地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理论必须和具体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b、把理论付诸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c、理论必须为大众掌握。 d,理性认识本身是正确的,2,理性认识应该是在实践中飞跃的条件,(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的整体规律,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还受到科学
6、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因此,人们往往需要从实践中认识,从认识到重复实践的过程,来实现对一件事物的正确认识。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关于地球的形状,在古代被认为是天是圆的,地球是四角的(所谓的“天圆地方”说)。 16世纪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性的航海,广泛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远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复杂的
7、事物和现象形成完全正确的认识。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形式是循环到无限的,而实践和认识的各个循环的内容都在向较高的水平推进。 再认识是代理继续认识和再认识已知的认识对象、现有的认识成果。 第二节真理和价值,主要内容是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验证标准是三,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歪曲反映、真理、真理的形式用概念、判断、推论等逻辑思维形式来表现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内容的客观性,第一是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和其次,真
8、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有真理的天才的决断,不是实践检验的结果,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意味着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第一,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第二,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的认识本质,可以正确地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真理的绝对,a2 b2=c2,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真理的绝对,意味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近似且有条件。 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 任何真理只有正确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才是相对
9、的。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 任何真理都只是在特定的具体东西上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准确,是相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a2 b2=c2、a2 b2c2、真理的绝对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个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绝对和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性的统一。 从主体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和过程,人类获得真理的过程是从真理的相对论走向绝对的过程。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两个不同属性,有不同的规律、不同,任何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1)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本身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2)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的,不确定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成分,粒子真理的绝对性应该由无数真理的相对性来表现,真理的发展从相对到绝对无限转变过程中的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从相对到绝对转变的同时,(3)真理和谬误、谬误:主体反映在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上,产生了谬误认识的根源;(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2)社会历史条件制约;(3)主体自身条件的影响,认识整体上有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的差异,两者互相对立。 但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统一的一面,一个是真理和谬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aylor-Couette混凝实验絮凝剂残留铝的影响因素研究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
- miR-21-5p通过影响TAMs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我长大了-健康活动
- 腹泻的护理要点
- 小孩子机器人教育培训
- 工厂质量培训课件
-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课件
- 预防地震知识培训课件
- 火灾预防知识培训
- 酒店卫生管理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 安全教育培训: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 2025至2030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规划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班主任常规工作培训课件
- 反邪教宣讲课件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Ⅰ卷(含答案)
-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股份代持及员工持股计划协议书范本
- 中医集市活动方案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肿瘤随访登记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