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模拟5_第1页
华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模拟5_第2页
华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模拟5_第3页
华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模拟5_第4页
华南师范大学《微观经济学》模拟试题:模拟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五)一、概念题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需求规律3. 隐成本4卖方垄断5古诺模型二、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是什么?2在一个由两种商品(X,Y)和固定要素供给组成的经济中,假设每个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偏好完全相同,Y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某厂商在X产品市场上是惟一垄断卖主。请用产品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均衡点是否必然位于产品转换曲线以内? (2)为什么垄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3什么是皮古税(Pigouvia)?皮古税是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的?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5如何用无差异曲线说明现金补贴要优于食物补贴?三、计算题

2、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0.8Q210Q5,(1)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2)如果市场价格P10元,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2已知生产函数为,表示产量,表示资本,表示劳动。令上式的10。(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3)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2。3假定A和B两个厂商,成本函数分别是Cl=Q125Q1Q22,Q2=2Q22Q20.5Q12。A厂商享有外部经济,并导致其他厂商的外部不经济;B厂商的作用则相反。假设两个厂商都按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确定产量,它们的边际成本

3、与价格都等于20美元。计算出两个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如果A、B两个厂商合并,产量和利润会有什么变化?4在一个封闭的劳动力市场,只有一家雇佣工人的厂商,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为MRP=3000.1L,劳动力供给函数为L=20400,L为厂商每周雇佣工人数,为工人每周的工资。求:(1)这个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水平是多少?(2)如果工人结成工会,规定每周工资最低为100,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3)如果市场上又出现一家厂商,它的MRP曲线与原先的厂商一样,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5某公司面对以下两段需求曲线: p=250.25Q(当产量为020时) p=350.

4、75Q(当产量超过20时) 公司总成本函数TC=2005Q0.25,求: (1)该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结构类型是什么? (2)公司的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这时利润(或者亏损)多大? (3)如果成本函数改为TC=2008Q0.25Q2,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四、论述题1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意义。 2. 分析囚徒困境博弈及其经济学意义。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消费者从每一相继单位的物品中得到的效用都比前一单位所得的效用小,有递减的倾向。这一规律可以表述为:任何消费者从相继的一个单位的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会随产品的总消费的增加而减少。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

5、的。一个因素来自于人的欲望本身。十九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两条关于欲望的规律:欲望强度递减规律,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少;享受递减规律,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所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另一因素来源于物品具有的若干种不同用途,当这种物品的数量不多时,消费者会用它来满足最强烈的欲望,即边际效用很大;而当这物品的数量增加后,消费者就会用它来满足次要的欲望,则感到满足的程度小一些,即边际效用递减。微观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得到效用。当他把货币收入用于购买各种物品时,总会比较每一个单位的货币支出,是否买到了同样大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对某物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是

6、以该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为标准的。既然某物品的相继单位的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就只有在该物品降价时才会多买一些。如果该物品的售价不降低,消费者就会把想多买该物品的货币留在手中,而不再买边际效用降低的那种物品。对生产供应者来说,物品边际效用递减会迫使他降低价格以引诱消费者去多买该物品。因此,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形状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

7、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3. 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

8、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例如,为了进行生产,一个厂商除了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和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外(这些均属于显成本支出),还动用了自己的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既然借用了他人的资本需付利息,租用了他人的土地需付地租,聘用他人来管理企业需付薪金,那么,同样道理,在这个例子中,当厂商使用了自有生产要素时,也应该得到报酬。所不同的是,现在厂商是自己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就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

9、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成本。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4卖方垄断:指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由于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因此它所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在要素市场上,因为是完全竞争者,所以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由于厂商的边际产量MP由技术决定,而产品的边际收益MR由产品市场决定,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厂商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是固定的。根据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

10、用原则MRP=W,其中W表示某个厂商所面临的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给定任意一个要素价格W,厂商有一个最优的要素需求量与之相对应,而该需求量又是落在MRP上的。因此,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便是MRP曲线。如果各个厂商在各自的产品市场中都是唯一的垄断者,随着要素价格的改变,那么尽管所有厂商都会调整要素需求,但这并不影响每个厂商在各自产品市场上的产品价格,这样,行业调整曲线仍然是MRP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各厂商MRP曲线的水平叠加。如果有一些厂商共同垄断者某个产品市场,那么它们的行业调整曲线就不再是MRP曲线,这样,市场需求曲线就应该是各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叠加。5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

11、家古诺(AACournot)于1838年提出的对“双头垄断”市场均衡的一种解释,故又称古诺解,或双头模型。古诺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甲、乙两个成本为零的生产和销售同种商品的厂商,他们共同面临一条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甲、乙两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古诺模型的特点就是着重于产量分析,认为厂商主要是依靠变动自己的产量来争霸市场。先是甲厂商进入市场,它的最优产量为市场容量的12;然后乙厂商进入市场,它的最优产量是甲余下的12市场的12,即14。接着第二轮竞争,又是甲先进入市场,其最优产量是乙余下34市场的12,即38;然后乙又进入市场,其最优产量是甲余下的5

12、8市场的12,即516以此类推,最后两厂商各自占有全部市场容量的13达到均衡状态。市场价格则由此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两厂商生产商品数量的总和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来确定。二、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答: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模型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的假设条件中,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第一,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

13、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或经济变量)具有完全的信息。例如,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充分地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准确地判断一定商品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掌握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商品购买

14、量。又如,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准确地掌握产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技术数量的关系,了解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以及在每一个商品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等等,从而能够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上这两个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2在一个由两种商品(X,Y)和固定要素供给组成的经济中,假设每个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偏好完全相同,Y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某厂商在X产品市场上是惟一垄断卖主。请用产品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均衡点是否必然位于产品转换曲线以内? (2)为什么垄断条件下

15、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 答:由于X生产存在垄断,PxMCx,而完全竞争的Y市场Px=MCx,这意味着,垄断产品与完全竞争产品的相对价格比要大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Px/PYMCx/MCY。这种产出组合位于图1中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A点,过A点的切线AB的斜率为边际转换率MRTXY=MCX/MCY。由于消费者总是将消费组合调整到MRSxy=Px/PY水平上。因此,当供求均衡时,点A也是消费者的消费组合,无差异曲线U1必然与过A点的价格预算线AF相切于A点,AF的斜率为Px/PY。因为Px/PYMCxMCY,因此AF线比AB线陡峭。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资源既定,即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6、还有增加的可能,无差异曲线向右方移动到U2曲线,即无差异曲线U2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C点,此时得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在C点,相对价格等于边际转换率或边际成本之比,达到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资源配置才是最优的。因此,垄断与完全竞争相比,福利损失就表现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差距上,从产出组合来看,垄断部门的产量过低,为图中的X1,而最优产量为X2。由于垄断厂商限制产量面使部分资源流入另一完全竞争部门,使另一部门的产出高于最优产出。图13什么是皮古税(Pigouvia)?皮古税是怎样解决外部性问题的? 答:英国经济学家皮古提出这样一个法则:如果要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极大化,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

17、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相等。因此,他认为,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对带来外部成本的经济人征税,税额等于边际外部成本。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厂商是价格接受者,面临一条等于价格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P。边际私人成本曲线MCP和需求曲线dP的交点c决定的产量为Q0。该厂商生产产品所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曲线为MCE边际社会成本MCS大于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成本高出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差额为bc。从整个社会来看,符合社会最优的产量水平为Q1,因为在Q1的产量水平上,边际社会成本等于价格,即P=MCS。皮古认为,政府应该对厂商的每一单位产量征税,税额等于最佳产量Q1下的边际外部成本。这样一来,边际外

18、部成本变成了厂商的内部成本,在进行生产决策时就不得不将其考虑进去。于是,市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图2尽管皮古的税收方案在理论上能够解决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比较困难。政府要确定最优产量或消费水平的税收或补贴,则必须确切知道外部成本或外部收益,而这种信息对于政府是很难得到的,因此,皮古的税收方案在现实中就很难有效。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答:(1)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以下图为例,在两

19、要素的投入组合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0由a点顺次运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投入量等量地由L1增加到L2,再增加到L3和L4,即有OL2OL1=OL3OL2=OL4OL3,而相应的资本投入量的减少量为OK1OK2OK2OK3OK3OK4。这表示: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和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图3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在于,以劳动替代资本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在于:当资本投入量固定时,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劳

20、动的投入和产出组合会沿一条既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不仅如此,当资本的投入量也下降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得更快,这是由于资本投入量的减少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向下移动。因此,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作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5如何用无差异曲线说明现金补贴要优于食物补贴? 答:如果政府想对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补助,是采取现金补贴还是食物补贴好呢?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现金补贴要优于食物补贴,如图4所示。图4中,横坐标OX表示某物品如食品的数量,纵坐标OY表示现金收入及其代表的除食品外的其他商品量,AB为食物补贴前的预算线,AFB1为食物补

21、贴后的预算线,A1B2为食物补贴改为现金补贴后的预算线。图4现金补贴优于实物补贴在补贴前,AB与I1相交于E点,消费者可得到X1Y1的商品,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较低;食物补贴后,折弯的预算线AFB1与无差异曲线I2相交于F点,消费者可得到的X2Y2多于补贴前的X1Y1,所代表的效用水平高于补贴前的效用水平;食物补贴改为现金补贴后,A1B1与I3相切于G点,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可适当减少些食品,消费更多的其他商品。I3的效用水平高于I2,消费者得到更大效用,所以,现金补贴比食品补贴更有利于实现效用最大化。三、计算题1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0.8Q210Q5,(1)试求厂商的

22、短期供给函数;(2)如果市场价格P10元,试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解:(1)由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 STC0.04Q30.8Q210Q5求得厂商边际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分别为: MC0.12Q21.6Q10 AVC(0.04Q30.8Q210Q)Q0.04Q20.8Q10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是指厂商在不同的价格水平愿意提供的产量,可由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表示:PMC,即: P0.12Q21.6Q10求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令平均可变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即: 0.08Q0.80解得Q10,代入平均可变成本函数,得: 0.041020.810106故

23、所求的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Q0 (P6) P0.12Q21.6Q10 (P6)(2)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PMC, 即: 0.12Q21.6Q1010解得Q13.33 PQC42.412已知生产函数为,表示产量,表示资本,表示劳动。令上式的10。(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3)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2。解:对于生产函数: 令10,则(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2)对于总产量函数 欲求总产量极大值,只要令其边际产量为零,即 求得 又因为: 所以,所求为极大值点,即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

24、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 ,即,求得(负值舍去)又因为 故为最大值点,即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对于劳动的边际产量由于为负向倾斜的直线,而且劳动不可能小于零。故当时,MPL有极大值10,亦即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3)证明:由(2)中可知:当时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则 而当时,1082故当达到极大时2。3假定A和B两个厂商,成本函数分别是Cl=Q125Q1Q22,Q2=2Q22Q20.5Q12。A厂商享有外部经济,并导致其他厂商的外部不经济;B厂商的作用则相反。假设两个厂商都按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确定产量,它们的边际成本与价格都等于

25、20美元。计算出两个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如果A、B两个厂商合并,产量和利润会有什么变化?解:(1)已知MC=MR=P=20, 由Cl=Q125Q1Q22,求出MCl=2Q15 令MCl=MR,即2Q15=20,解得:Ql=7.5 由C2=2Q22Q20.5Ql2,求出MC2=4Q21 令MC2=MR,即4Q2l=20,解得:Q2=4.75 利润=PQ1C1=207.57.5257.54.752=78.81 利润=PQ2C2=204.7524.7524.750.57.52=17 故A厂商的产量为7.5单位,利润为78.81美元;B厂商的产量为95单位,利润为17美元。 (2)两厂商合并后求

26、总利润函数:利润=20(Q1Q2)1.5Q125QlQ22Q2,令上式偏导数为0 =203Q15=0,解得:Q1=5, =202Q21=0,解得:Q2=9.5,利润=20(59.5)1.552559.529.5=127.75,合并前后的产量对比为: (7.54.75)(59.5)=12.2514.5=2.25, 合并前后的总利润对比为: (78.8117)127.75=95.81127.75=31.94.故A和B厂商合并后,总产量比合并前增加,总利润也比合并前增加。4在一个封闭的劳动力市场,只有一家雇佣工人的厂商,它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为MRP=3000.1L,劳动力供给函数为L=20400,L

27、为厂商每周雇佣工人数,为工人每周的工资。求:(1)这个市场上的均衡工资水平是多少?(2)如果工人结成工会,规定每周工资最低为100,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3)如果市场上又出现一家厂商,它的MRP曲线与原先的厂商一样,那么新的均衡工资是多少?就业人数又是多少?解:(1)厂商的边际要素成本MFC=20+0.1L厂商根据VMP=MFC来确定要素投入量20+0.1L=3000.1L解得L=1400,则均衡工资=20+0.05L=90(2)若工会规定最低工资为100 劳动力的供给函数是一条弯折的直线: =100 0L1600=20+0.05L L1600 相应地,MFC曲线是断开的

28、: MFC=100 0L1600 当L1600时,MFC1600时,MFCMRP,厂商会减少劳动的投入。 所以,劳动要素投入的均衡点为L=1600,均衡工资=100 工会的作用使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都有了提高。 (3)新厂商的进入,使市场上对劳动的需求增加,新的MRP曲线是两家厂商的MRP曲线的加总,MRP=3000.05L,MRP=MFC即:3000.05L=20+0.1L解得:L=1866,W=113.3新厂商的进入使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5某公司面对以下两段需求曲线: p=250.25Q(当产量为020时) p=350.75Q(当产量超过20时) 公司总成本函数TC=2005Q0.2

29、5,求: (1)该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结构类型是什么? (2)公司的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这时利润(或者亏损)多大? (3)如果成本函数改为TC=2008Q0.25Q2,最优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解:(1)该行业属斯威齐模型,即拐折需求曲线模型。(2)MC50.5Q第一段需求曲线的边际收益函数为:=250.5Q,根据MR=MC,Q=20,满足条件(符合第一段需求曲线的定义域)。此时P=20利润 =TR-TC=PQ-TC=2020-200-520-0.25202=0即公司最优价格是20,最优产量是20,利润为0。第二段需求曲线的边际收益函数为:=351.5Q根据MR=MC,Q=15,不满足条件(符合

30、第二段需求曲线的定义域)。 (3)此时,MC=80.5Q =MC时,Q=17,满足条件。此时P=20.75=MC时,Q=13.5,不满足条件。改变总成本后的最优价格为20.75,最优产量是17。四、论述题1试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意义。答: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1)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微小的市场份额,他们可以增减消费量或产量,但没有谁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但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2)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市场上所有的生

31、产者都提供完全一样的商品,不仅商品的质量相同,甚至外观、销售条件等都是一样的。因而,产品具有完全相互替代性,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惟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卖者也不会有任何垄断条件,如果哪个厂商提价,他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且他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将产品卖出去,实现自己那一份相对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 (3)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每个厂商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缺乏效率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竞争的企业。 (4)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有关现在和将来市场情况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

32、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可以看出,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在理论上要求满足非常苛刻的条件。但作为一种理想类型,对它的理论分析结果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在现实中也有一些近似于完全竞争的例子,经济 学家经常列举的有小麦、大米等一些农产品市场及证券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1)从上述有关完全竞争市场必须满足的条件假设中,可以直接推论出一些有关这种市场上的需求和价格决定等方面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如果上述条件都得到满足,那么必然产生的结果是:市场价格完全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即市场机制)所决定;但对个别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可能的价格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价格。(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经济学比较分析实

33、际部门的特征提供了标准,这一理论分析模式说明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认识实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思想、理论与分析工具。(3)完全竞争市场在纯理论形式上是一切可能的市场中最佳的。从长期来看,厂商给社会提供的是尽可能低的价格和尽可能高的产量。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商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因而消费者只需支付最低价格;在长期中不存在经济利润,所有厂商都运营于平均成本最低点,资源得到最充分配置。具体来说,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具有以下两方面最优性质:资源配置最优化。均衡点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等于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如果出现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情形,则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大于

34、该产品的机会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不足;反之,如果出现价格低于边际成本的情形,意味着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小于该产品的机金成本,产品生产资源配置过度。所以,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资源配置最优。净社会福利最大化。简单来说,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市场价格,当价格高到收益足以抵补生产所需的变动成本时,厂商才能提供正常数量的产品。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MR=MC和PAVC。第二,在这些均衡条件下,厂商必定进行生产。因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大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的那一段边际成本曲线。2. 分析囚徒困境博弈及其经济学意义。答:“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是著名经济学家塔克最早修改而提出的一个例子。囚徒困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警察抓住两个合伙偷窃的嫌疑犯,并分别把他们隔离在两个审讯室中进行审问。警察知道这两个人除此次人赃俱获的偷窃外,还犯有其他罪行,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定罪。于是,警察想就此机会,让嫌疑犯彻底坦白其罪行,其方法是分别私下告诉每一个嫌疑犯如下的出路:如果只有他一人坦白而对方抵赖,那么,坦白者释放,抵赖者被判9年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5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当然就只能以现有证据,各判2年。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嫌疑犯都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