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小升初)课件汇编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小升初)课件汇编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小升初)课件汇编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小升初)课件汇编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小升初)课件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复习一数的认识,(2)小明每分钟跳绳158个,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 ),(3),把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 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2)一条鱼重 千克,(1),(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0.1,(3)25=,0.4,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2),百分数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叫百分率和百分比。,()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羊毛占这条围巾的,化纤占这条围巾的,(1),(2)今天奉

2、化市最高气温21,(3)这是一部电梯的按键,要到5楼,应按( )键。 要到地下二层,要按( )键。,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像25、2、 、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5,-2,在数轴上填数。.、 、.25,把数轴上所有数,包括添加的数,进行分类。,.,.25,.,6个十万,6个十,6个百分之一,千百 十 位位 位,千百 十,千百 十万 万万 万 位位 位位,千 百 十万 万 万 万,千百 十亿 亿亿 亿 位位 位位,千百 十亿 亿亿 亿,个,万,亿,十百千 分分分 位位位,十百千 分分分 之之之 一一一,()你能读一读下面的数吗?,205400023,()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

3、总人口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 写作(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12 9533 0000,12.9533亿,13亿,217.217,9600000,17075400,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38417003851900,-15-18,10.98,0.80.80,再缩小到它的 是( ),71.2100 7100,把1.6扩大10倍是( ),,16,0.016,判断:,(1)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 在0.4与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 ),(3) 整数都大于小数.( ),(4)0.5和0.500大小相等,计数

4、单位一样 ( ),填空:,()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 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一个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 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一个数由3个千万、4个百、5个一、6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512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 保留三位小数是( )。,()一个小数,只需要读一个零,敏敏在写的时候, 忘了写小数点,结果变成二成零四百零八。原来这个 小数可能是( )或( )。,总复习-数的运算,整数运算法则,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

5、另一个加数,2575=100,10075=25,10025=75,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535=50,8550=35,5035=85,3、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254=100.,10025=4,1004=26,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1005=20,205=100,10020=5,一、整数加法法则:,6043975+568=,1、相同数位对齐。,6

6、0 4,5,7,9,3,8,6,5,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 相加满几十,要 向前一位进几。,7,4,1,5,5147,二、整数减法:,5010478=,1、相同数位对齐。,5 0 1 0,8,7,4,2、从个位减起。,3、被减数哪一位 上的数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退1作10, 和本位上的数加起 来,再减。,2,3,5,4,4532,三、整数乘法:,先用一 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 用因数哪一位上 的数去乘,乘得 的数的末尾就对 齐哪一位,然后 把各次乘得的数 加起来。,246305=,2 4 6,3 0 5,0,3,1 2,8,3,7,0,3,0,5,

7、7,75030,四、整数除法:,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387638=,),3876,38,1,8,3,7,0,6,2,6,7,0,102,小数运算法则,1、小数加减法,2、小数乘法,3、小数除法,古仁小学:卢仕海,好 好 学 习,天 天 向 上,小数加减法法则:,1、先把相同数位上 的数字对齐(也就 是把小数点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 减法计算。,3、得数的小数点 要同加数、被减 数减数对齐。,6 7 . 2 4,1 0 8

8、. 9,4,1,6,7,1,.,7 0 . 4 3,8 . 2 8 5,0,5,4,1,2,6,.,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 法的计算法则算出 积,再看因数中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 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位数不够,就 用“0”补足。,0.0121.4=,0 . 0 1 2,1.4,8,4,2,1,8,6,1,0,.,0,0.0168,小数除法:,先按照整数除 法的法则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 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 末尾仍有余数,就 在余数后面添“0”, 再继续除。,3.3852=,),3.3 8,52,0,.,0,6,2,1,3,6,2,0,0,5,0,6,2,

9、0,0.06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 小数点,使它变成 整数,除数的小数 点也向右移动几位 (位数不够的补 “0”),然后按 照除数是整数的 除法法则进行计算。,491.4=,),4 9,1.4,0,3,2,4,7,0,5,0,7,0,35,分数运算法则,分数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7,2,7,3,=,7,2+3,=,7,5,15,7,15,4,=,15,74,=,15,3,=,5,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6,5,9,7,=,63,53,92,72

10、,=,18,15+14,=,18,29,=,1,18,11,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3,2,1,+,4,3,1,=,(3+4),+,(,1 1 2 3,+,),=,7,+,6,5,=,7,6,5,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6,5,15,=,6,515,=,6,75,=,12,2,1,16,4,3,=,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有带分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6,1,3,2,=,63,12,=,15,2,6,3,

11、2,1,5,1,=,3,20,5,6,=,206,35,=,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3,1,8,=,3,1,8,1,=,24,1,6,5,7,3,=,6,5,3,7,=,18,35,=,1,18,17,2、分数除法中有带分 数的,先把带分数化成假 分数,然后再除。,2,1 3,1,9,5,=,3,7,9,14,=,3,7,14,9,=,2,3,=,1,2,1,练习:,3,2,6,1、,=,3 10,9 10,1 3,3,1,=,练习:,3,2,6,1、,=,2 7,6 7,1 3,2,1,=,=,=,3 16,1 2,3 8,练习:,3,

12、2,6,1、,=,2 7,6 7,1 3,2,1,=,=,=,3 16,1 2,3 8,3 4,3 20,1 5,=,=,练习:,3,2,6,1、,=,2 7,6 7,1 3,2,1,=,=,=,3 16,1 2,3 8,3 4,3 20,1 5,=,=,=,=,8 9,2 9,1 4,2,1,(4),1,),4、(1)把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4、(1)把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3 5,3 5,1 4,(1), 4,=,=,3

13、 20,4、(1)把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3 5,3 5,1 4,(1), 4,=,=,3 20,(2),1 6,1 40,3 20,3 20, 6,=,=,2,1,4、(1)把 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 (2)什么数乘6等于 ?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3 5,3 5,1 4,(1), 4,=,=,3 20,(2),7 10,7 10,1 6,1 40,3 20,3 20, 6,=,=,2,1,(3), 4,=,=,1 4,7 40,5、动脑筋,如果 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

14、(1) 等于多少? (2) 3等于多少? (3)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总复习-空间与图形,1. 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明确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弄清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促进知识系统的形成。 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平面图形,.,长,宽,高,长,宽,高,一、判断对错: (1)一个正方

15、体的棱长是6厘米, 它 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棱长 5分米的正方体水箱,它 的占地面积是(125)平方分米。( ) (3)长方体 (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 条棱长度相等。( ),(4)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一切特征。 ( ) (5)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 成的图形都是长方体。 ( ) (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 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二、求出下面各图形的体积 和表面积。单位:厘米,5,4,3,2,2,2,4,2,5,如果将小木块放在大木块的上面,想一想:它们组成后的体积和表面积又是多少呢?,3,三、一个正方体木块,六个面上 分别写着1、 2 、 3 、 4

16、、 5 、6,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如下,请你猜一猜:1、2、3分别和谁相对?,2,1,3,1,4,5,6,3,5,四、要做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框架, (1)请问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20厘米,(2)现在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正方体的棱爬到B点,怎样走最近?共有几条路线?,A,20厘米,B,(3)如果将它做成一个无盖的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20厘米,五、有3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想一想, (1)怎样摆才能将它拼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还剩几个小正方体?,(2)从角上拿一个,它的体积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3)现在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4)从中间拿

17、掉一个,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全课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在复习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困难?,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 统计表 )。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叫( 单式统计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 复式统计表 )。,复习过程:,(1)汇报课前预习时搜集的已学过的统计知识和知识结构图,互相补充、完善。 板书:,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

18、)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

19、进行交流。,议一议,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

20、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1、议一议,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分类整理,发现规律,表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表示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 易于显示数据相对总数的大小,表示数量的多少 易于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

22、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是重点,归纳如下:,对六(2)班进行调查,对所收集的数据分类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如下:,六(2)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如果要反映六(2)男、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什么统计图合适?,(扇形统计图),六(2)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女生45%,男生55%,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2)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合适呢?,答:(复式条形统计图),六(2)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统计表:,要反映六(2)班同学对自己在各年级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变化趋势,用什么统计图?,答:折线统计图,分析:此题是对统计图表特征掌

23、握的考查。要根据各统计图表的特征及所反映的相关数据来回答问题。不仅要发现一些表面的数据,而且还要从数据中发现更深层的信息。 1、根据以上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六一班男女人数以及全班人数。 (2)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六一班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条形统计图表示六一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其中喜欢足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喜欢跳绳的女生比男生多,喜欢乒乓球的男生和女生同样多 (4)折线统计图表示六一班同学对自己各年级时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随着年级的变化情况,其中六年级时,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最满意的同学最多。 (5)从统计表中可知男生比女生多4人,从条形统

24、计图中可知这是一个横向条形统计图,喜欢足球的男生比女生多9人,喜欢跳绳的女生是男生的3倍 2、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确定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测量、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信息 3、做一项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六年级一班同学体育达标人数统计图,例2,1.男生达标人数比女生达标人数多的有什么项目?有女生达标人数比男生达标人数多的项目吗?,3.全班在那个项目上还要努力训练?为什么?,2.女生仰卧起坐达标人数比跳绳达标人数少百分之几?,(24-7)240.708=70.8%,如图 某电台“市民热线”对上周的热线电话 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有关房产城建的电

25、话有 30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多少个?,例3,解 3020%=150 150*10%=15,解:设有关环境保护的有x个,则 30:x=20%:10% 20%x=30*10% x=15,分析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反映总体平均水平,反映中等水平,反映多数集中水平,平均数,中位数,众 数,例2, 在上面两组数据中, 各是多少? a. 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 计算平均数。 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平均数、中

26、位数和众数,第一组数据 平均数 (1.40+1.413+.+1.583)(1+3+.+3)1.50 中位数 1.52 众数 1.52 第二组数据 平均数 (302+334+.+483)(2+4+.+3) =39.6 中位数是39 众数是39,(2)不用计算,能发现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之间的大小关系吗?,不用计算,能发现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第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第二组数据中,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和众数。,(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分析:在这两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相差不太大, 故用平均数可以反映这两组数据的总体水平。,相同点: 都可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不同点: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数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平均值的变化。易受极端值影响。 中位数仅与数列的排列位置有关。适用于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化较大时。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