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18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新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18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新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18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新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18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新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18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1节新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专题18,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节 新闻文本阅读,专题18,考 情 分 析,考 点 梳 理,专 题 训 练,2,3,1,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新闻阅读与传记阅读一样,是高考的命题重点,但出现频率较低,2010年山东卷、2014年福建卷考查文本为新闻。 (2)新闻阅读考查题型明确,一般为客观题、主观题相结合,但以主观题为主的题型。随着高考形势的发展,体现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观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考生备考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新闻阅读注重对考生多种

2、能力的考查,如结合文体特征考查其理性认知和探究能力,尤其新闻文本背后隐含的“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是不容忽视的考查点。,考查角度(一) 分析新闻的文本结构和信息内容 新闻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但并非所有的新闻都包括这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一般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特别是简讯,更不要求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安排采用“倒宝塔式”,即最重点的内容放在导语部分。,【例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鸟类始祖”的光环,始祖鸟整整戴了150年,今天却被摘下了。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3、所研究员徐星等人的论文:经最新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始祖鸟应属于早期恐爪龙类,而不属于鸟类,它不再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1861年,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在距地表约30米深的奥特曼矿坑中,法兰克福森肯堡自然博物馆的梅耶在晚侏罗世时期沉积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始祖鸟化石:它虽有很多爬行动物的特征,却已有了羽毛,骨骼形态也已在向鸟类过渡。150年间,它的“最原始鸟类”的地位虽时受质疑,却一直稳处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位置。,150年间,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恐龙如何演化成鸟类的各种细节。徐星告诉记者,为了探寻到底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以及最原始的鸟类是什么样的,古生物学界根据系统发育学理论,

4、构建起了一棵反映生命演化进程的“生命之树”,每发现一种新化石,都会根据几百个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为新物种在“生命之树”上定位。,始祖鸟,就站在恐龙即将进化成鸟类的门槛上:恐龙在这里分化成了两支,一支变成了原始鸟类,另一支则演变成了恐爪龙类。 近十几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原始鸟类的化石。徐星和同事们发现,始祖鸟在总体形态上更像郑氏晓廷龙、赫氏近鸟龙等恐爪龙类,与热河鸟、会鸟和孔子鸟等原始鸟类反而差距很大。,“早期鸟类已累积了89个物种,384个形态学参数,每次分析都会对所有物种进行比较,确定它们在生命树上的位置。”徐星说,随着数据的累积,始祖鸟的“鸟类始祖”地位逐渐开始动摇

5、,直到“最后一根稻草”郑氏晓廷龙的出现,才正式改变了始祖鸟的位置。 “我们把郑氏晓廷龙添加进生命之树后,再重新定位始祖鸟时,发现它的位置从原始鸟类移到了原始恐爪龙类。”徐星说,这个结果令人震惊它将改变已存在了150年的定论。,始祖鸟如若地下有知,恐怕难免有些失落。尽管恐爪龙类与鸟类“亲缘”甚密,又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南美洲和非洲,但毕竟早已灭绝怎似鸟类,至今仍千姿百态地翱翔于蓝天。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迅猛龙,还有发现于我国辽宁的小盗龙,都是恐爪龙类中的代表。现在起,它们得改奉始祖鸟为祖先了。”徐星说。,那么,谁将有资格冠上“鸟类始祖”的称号呢?古鸟类专家、古脊椎所研究员周忠和告诉记者,目前还难

6、有定论。他觉得,最近几年来在中国发现的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化石,特别是来自侏罗纪的带毛恐龙化石,确实对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较以往更为重要的证据,也必然对许多传统的观点提出重大的挑战。另外,几年前国外学者研究最新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时,也提出过类似但不尽相同的观点。,周忠和认为,这篇文章依据现有的资料和解释,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要真正动摇人们对于始祖鸟一百多年来的看法,并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还需要大量后续的工作。 (选自2011年07月28日文汇报,有删改),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明确新闻的基本构成,导语的位置和作用。 【

7、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第一句表述了科学家的结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第二句直接概述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交代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论,揭示了全文内容。,下面分析新闻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1.标题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引题(也叫“肩题”“眉题”),或在后面加副题(也叫“辅题”“子题”)。一篇新闻,可以没有引题或副题,但不能没有正题。 引题(引标)一般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是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如光明日报的一条标题:,(引)一代名将叱咤风云千年古墓规模庞大 (主)关中程咬金墓发掘出

8、珍贵文物 (副)长篇墓志披露史实,精美壁画再现初唐气象 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对文章标题的分析或鉴赏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对吸引读者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2导语 导语是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它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告诉读者,突出重点,概括性强。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

9、地阅读全篇新闻。 导语居新闻文本之首,简明扼要揭示主题思想。其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主体 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主体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开头:点题,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起下文,引出所写的对象,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奠定全文

10、感情基调,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全文渲染了某种气氛等。 中间:过渡、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4背景 背景往往是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或环境的材料,有时是注释性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背景的作用有:背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

11、主题。,5结语 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是需要结局。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例题2】 我国学者是如何得出始祖鸟不是鸟这个新结论的?(原文见例题1) 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找到答题区间,即文章第三段至结尾,然后进行筛选整合即可。 【答案】 为了研究恐龙是如何演变成鸟类的,科学家们构建了一棵反映生命演化的“生命之树”;辽西热河生物群所发现的化石引起科学家的质疑;郑氏晓廷龙的出现正式改变了始祖鸟在“生命之树”中的位置,将它从原始鸟类移到了原始恐爪龙类

12、。,所谓“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 筛选新闻的信息要点,题干中常常会出现“哪几件事、几个方面、哪些影响、意义有哪些、哪些特点”等信息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快速浏览文本,从中找到信息的落脚点关键语段。其次,结合文本,总结阐述。如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就要找出作答区间,有时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概括文本主要信息,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 本报9月17日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

13、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他绝不会在一次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 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 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1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

14、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 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 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蛮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作了报告。 “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

15、 “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 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 “是,先生!”伊万斯说。 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l小时内,他把附近几户人家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 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 突然,约克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 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在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绳子拦了

16、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 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从这里路过的人中有一位是附近圣公会教堂的神甫。这位神甫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 神甫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风病人,这些人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

17、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 (摘自1940年9月17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 记者罗伯特凯塞),1这则新闻的题目是约克伊万斯今夜值班,请分析一下标题的特点。 _ _ _ 【答案】 (1)直述式标题,给人以亲切感,似乎那么平常和普通。在战争期间,以这样的标题出现,会使读者觉得奇怪,会引发读者读下去的兴趣。 (2)普通中蕴含着不寻常。值班是不平常的值班,质朴的标题背后隐含着记者深沉的思想、真挚的赞颂和发自内心的哀悼。,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_ _ _ _ _

18、_ 【答案】 英国防空民防人员伊万斯值夜班时发现德军投掷的定时炸弹,他及时汇报并紧急撤走附近住户,始终坚守在炸弹旁疏导行人,最后被炸身亡。,考查角度(二) 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新闻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征,尤其是准确性和真实性是考查的重点。 新闻的表现手法与文学类文本相似,分析新闻的表现手法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悬念设置、铺垫照应、顺叙倒叙等构思方式,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例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

19、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辨。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4分,南澳全镇停电。 (节选自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说说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_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思维的切入点,也就是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回答。 【答案】 从三方面来突出新闻的真实性的。第一,记者

20、的采访经过;第二,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第三,根据准确的数据。,1新闻的真实性 解答此类题型,需要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2新闻的准确性 新闻语言的准确需要从以下方面解答: (1)从语言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了新闻内容的真实的角度考虑。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是源,新闻是流,事实决定新闻,这就需要有准确的语言来呈现。,(2)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角度考虑。 新闻语言的准确,从逻辑学的角度说,就是概念明

21、确,判断准确,推理合理,从语义学的角度说,就是表意明确,不产生歧义,合乎分寸,没有偏差,符合实际,没有虚假。 (3)从遣词造句上的准确精练性方面考虑。 精心选择与局势、事件或个人相匹配的词语。要知道,缺少语言的准确性,记者就无法使报道与事件相符。要注意词意的差别,还要留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言的得体等。,【例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 (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 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有人说,“

22、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晴。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

23、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我们终于穿越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国。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我不觉说道。 “是啊。”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问道。,“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

24、事先计划好的。机群将于9点10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波克机长告诉我飞机马上要拉升到投弹高度了。这时我们已经飞临日本领海上空。 9点12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000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点56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有

25、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15枚高射炮弹。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11点33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1百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点01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从“艺术大师”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掉了下去。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倾发出大量白烟,接着,一道巨大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到大约1万英尺的高度。待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

26、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升到了与飞机同样的高度。这时距爆炸发生才过了45秒钟。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正当这东西似乎已凝固起来时,从它顶端突然冒出一朵庞大的蘑菇云,第一团蘑菇云升向蓝天的时候,变成一朵花的形状。它巨大的花瓣边缘向下弯曲,外面是奶油色,里面是玫瑰色。后来,当我们从200英里以外最后一次眺望时,它仍保持着这个形状。在这个距离,还能看见处于痛苦之中的柱体,五颜六色,翻滚蒸腾,如同无数杂色彩虹组成的大山。在这彩虹中融入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27、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1945年8月9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本文获1946年普利策新闻奖。,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_ 【答案】 以顺叙的方式写出,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 突出时间,渲染了原子弹投放之前紧张的氛围,现场感强。,【例题5】 请结合文本谈谈文章第一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原文见例题1) 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主要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新闻描写和叙述的表达方式。 【答案】 用描写和叙述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第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述了科

28、学家的结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第二句直接概述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交代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论,揭示了全文内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在平时学习中加强对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征和作用。 (2)在具体做题时则要结合对具体文本的分析阐述其作用,明确该文本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不可抛开文本内容,架空分析。,(3)要结合文本特征分析新闻的表达技巧,并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对表现新闻群众接受的作用: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二、阅读下

29、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一代演员”于是之 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与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由失忆而失语而失去感知,很快就离不开医院的二十四小时护理。李大姐每天下午到病房去陪老于,老于无语,只是有泪。 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1月20日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说:“老于今天下午5时19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的建议,24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 于是之和首都

30、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剧场何尝不是因大师而放出异彩!,2006年5月16日,香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深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英若诚、林连昆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 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1992年7月16日的茶馆告别演出。老于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的“忏悔录”。最后他这样写道:“卸装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

31、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群观众等着,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便招呼司机“别停车”,司机说:“不停车还不容易。”老于立即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们就对不起观众了。”车里一片沉默。我想,老于是有意识地略去这个细节的。 有次我送老于一张贺卡,上边写着:“祝你健康!因为除了健康之外,你什么都不缺。”他回答我说:“我还缺文化。”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他有篇文章叫幼学纪事,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我

32、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文章里写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苦读经历,也记述了一位与他同住那个大杂院里的老郝叔,文中一段深情的文字就是献给这位苦命的洋车夫的:“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过人间。”,后来剧院排演骆驼祥子,于是之主动申请扮演剧中的洋车夫老马,他从内到外地描摹他心中的老郝叔,老马的那场篇幅不大的戏,成了全剧的华彩乐章。通过老马的舞台形象塑造,他给“无碑无墓”的老郝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座丰碑。 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是之作文,大俗近雅,很耐读,而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l985年他给我写了

33、个条幅,用汉碑体写了“宁静”两字,下边用行书作跋:“道明同志嘱书,录石门碑以求正,汉碑初学,有辱所命,企谅。于是之。”他为什么要学写汉碑呢?因为其时他准备在谢晋筹拍的赤壁大战中演曹操,他知道曹操当年是写汉碑的。,于是之在一个演员的独白中说:“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而于是之所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角色,就是“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黄宗江先生著文谈于是之,标题是“一代演员”。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这个崇高称号的。,1897年3月28日,病中的契诃夫与托尔斯泰,就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托尔斯泰持肯定态度,契诃夫持怀

34、疑态度,我当年写契诃夫传写到这一段时,只是不持立场地作了介绍。听到于是之死讯后,我突然想认同托尔斯泰的想法:人,死后因为灵魂还存在而获得永生是可能的。 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于是之的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节选自演员于是之,王宏韬、杨景辉编,有删改),3文章第五段引用了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的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_ _ 【答案】 内容上,借毛俊辉的话来盛赞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结构上,既承接上文“剧场何尝不是因大师而放出异彩”,又引出下文于是之在首都剧场的告别演出。,4六、七两段中,作者是如何处理这则新闻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_ _

35、_ 【答案】 作者对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一笔带过,是略写;详写他演出后的自责和他在文章中故意隐瞒的一个细节。这样安排不仅表现了于是之在艺术追求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考查角度(三) 鉴赏、评价、探究新闻文本 实用类文本一般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访谈人物的选择、新闻事件的确定、调查主题和被访对象的选定以及传记人物的确立,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离不开作者体察特殊事件和人物的社会价值的敏锐判断,离不开作者广泛而极具价值的学术视野。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例题6】 有人说:“一场对于科学最令人激动、最富有成效和

36、最伟大的探索,最后却导致了毁灭人类的、最可怕的武器的发明!成了科学家悔不该打开的潘多拉盒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原文见例题4) _,【答案】 科学是把双刃剑。通过科学,人们可以探索世界、认识自然,进而改善生活;通过科学,人们也可以摧毁物质世界,破坏生态,甚至危及生命。1945年8月,原子弹的投放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灭亡,但同时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的危害人类大量死亡、新生婴儿残疾、土地常年无法种植、各种辐射也是令人恐惧的。经过无数天才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所发现的原子能,从它的奥秘被揭不后,便在战争的阴霾下成长。人类一定要理性地利用科学为自己造福,而不要毁灭在自己手中。,鉴赏、评

37、价、探究新闻文本应考虑以下方面: 1在确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鉴赏评价。 首先,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对文本价值的阐释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人生价值是指人基于一定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所持的判断,集中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方面。时代精神指特定时代的人们呈现的共同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文本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特别是新闻、通讯、人物访谈、人物传记,无不集中展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显示特定人群的价值追求。阅读这些文本,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

38、括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文本的深层意蕴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意,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对文本深层意蕴的探究一方面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形式特点)深入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多角度多层面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首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层意蕴作出判断,并提出问题,然后选择探究的不同角度和层次,逐一发掘,分析论证。分析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探究的角度和层次一般包括:时代与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

39、动机;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提示的背景资料;文本的对比材料和互现材料;文本主旨的隐含意义,等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 威廉伯克米勒 【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

40、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我屈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

41、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在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