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18(共39)_第1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18(共39)_第2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18(共39)_第3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18(共39)_第4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18(共3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医指掌 课件模板-18,明医指掌:风与血虚,风与血虚:,头风在左,属风与血虚。风者,荆芥、薄荷之类。风热者,消风散、茶调散。血虚者,芎归汤,或四物汤加荆芥、防风、白芷、酒芩、薄荷、蔓荆子之类。(以上诸方俱见头痛证下。)。,明医指掌:痰,痰:,头风在右者属痰,苍术、半夏之类。湿痰头风,用酒芩三钱、苍术四钱、川芎、细辛各二钱、甘草一钱,末之,姜、茶擂匀调服,或二陈汤加酒芩、薄荷、川芎、细辛,或导痰汤加酒芩、苍术。(以上二方,俱见痰证。)。,明医指掌:火,火:,头风属火者,酒芩为主,或二陈汤、酒芩、薄荷、川芎、细辛,(方见痰证。)或防风通圣散,(方见头痛证。)或消风百解散。凡用芩、连,须用酒炒,以

2、其上行头角故也。 消风百解散 治半边头风作痛,因火热上冲之证。 荆芥(一钱) 白芷(一钱) 陈皮(八分) 麻黄(一钱) 苍术(一钱,米泔浸,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明医指掌:火,火:,晒干,炒燥)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治偏头疼至妙之药。 羌活(去芦,一钱) 独活(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一钱) 细辛(一钱) 本(一钱,去芦) 防风(一钱,去芦) 黄芩(酒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食后热服。 又方 治半 头痛极效。,明医指掌:火,火:,香白芷(一钱) 天南星(一钱) 川乌(八分) 半夏(八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调服,妇人加甘

3、草一钱。,明医指掌:头眩证三,头眩证三:,【歌】痰火令人头转旋,气虚血失每头眩。风寒暑湿乘虚致,识得其机可望痊。 【论】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旋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虚极乘寒得之,故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燠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晕也。酒色过度,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使气逆奔而上,气虚而眩晕也。,明医指掌:头眩证三,头眩证三:,吐衄、崩漏或产后失血,脾虚不能收摄营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晕也。丹溪云头眩多挟痰,气虚并火及湿痰、火痰,盖无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动也。凡此之证,要参以脉症治之,随机应变,不可以一途而取轨也

4、。 谨按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肝木为风所撼,必鼓动其肺,肺金不能制木,风卷痰而上升,故目无定视,上下反复,甚则呕吐,饮食罕御。,明医指掌:头眩证三,头眩证三:,大法,平其风、降其痰而已。妇人患崩淋头眩,以血虚治,为少血不能养肝,肝木根虚,不能不动摇,故眩治崩淋则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脉】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头眩晕。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则滑弦,瘀芤而涩。数大火邪,虚大久极。先理气痰,次随症脉。,明医指掌:外感眩晕,外感眩晕:,风热虚眩,川芎茶调散。(方见头痛证。)风寒上厥眩晕,芎术除眩散。暑火眩晕,二陈汤(方见痰证。) 加人参、白术、山栀、黄连、川芎。伤湿,肾着汤。(方见腰痛

5、证。) 芎术除眩散 治风寒上厥眩晕。 附子(生,半两) 白术(半两) 川芎(半两) 桂(二钱半) 甘草(炙二钱半) 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服。,明医指掌:虚眩,虚眩:,气虚眩晕,因相火盛,治痰为先,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见头眩证。)或用香橘饮。气虚眩晕,四君子汤(方见脾胃。)加天麻、防风。血虚眩晕,芎归汤。(方见头痛。)失血眩晕,四物汤(方见血证。) 加焦姜。产后血虚眩晕,清魂散。(方见女科。) 香橘饮 治气虚眩晕。如治血虚者,加芎、归、肉桂。 木香(七分) 白术(一钱,炒) 半夏曲(一钱) 橘皮(一钱) 茯苓(一钱) 砂仁(七分)丁香(十四粒) 甘草(炙,八分) 上锉,一帖,生姜三片

6、,水二盏,煎一盏,食远热服。,明医指掌:痰火眩晕,痰火眩晕:,湿痰眩晕,二陈汤加酒芩、白术、南星、天麻、苍术,(方见痰证。)或青州白丸子,(方见头痛。)或白术半夏天麻汤。(方见头痛。)火动其痰者,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苍术、羌活。(方见痰证。)火盛者,酒炒大黄末,茶调下。 方用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后临卧清茶送下,神效。,明医指掌:痰火眩晕,痰火眩晕:,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实、南星、防风、细辛、酒黄芩,气虚加参、术;血虚加芎、归;热加黄连各等分,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极效。,明医指掌:心痛证四,心痛证四:,【歌】心痛当分久与新

7、,暴婴寒气必须温。若还稍久多成郁,郁积因而作热蒸。大实痛时难以按,按之痛定作虚论。蛔虫痛止偏能食,脉涩须知死血因。真痛在心无药疗,厥疼胃脘正当心。 【论】夫心痛者,有真、有厥。真者,邪中心君,手足青至节即死,非药可疗。厥者,邪客于心胞络、胃脘之间,当心之分,非真心受证,故可治也。,明医指掌:心痛证四,心痛证四:,又有寒厥、热厥之分,大实、大虚之别。古人又有九种之名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痛,若此者,皆可究其因而施治也。其如陈无择云有五脏及诸经、诸腑心痛,虽言之详,而无治例,反使后学有惑于心,故不具载,盖亦不过寒、热、表、里、虚、实之候也。丹溪云心脾痛,须分新久,若

8、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以温散、温利之剂。,明医指掌:心痛证四,心痛证四:,若得稍久而成郁,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若欲行温剂,宁无助火添病乎?故古方多以山栀为热药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又审平昔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脘,或因痰气、食积郁滞于胃作痛者。如此等例,皆前人之所未发,后学当导而行之,斯活法也。 谨按世人患真心痛者极少。真心痛者,平素原有痰,卒然大痛如割,入于无声,汗出不休,舌强无言,手足厥冷,此疾一作,死在旦夕。,明医指掌:心痛证四,心痛证四:,针灸之所不施,药力之所未及,患之者十无一生。盖寒邪直中心经,君火不能抗敌故也。今之患心痛者,乃胃脘与心胞络痛耳。若痛极如咬,时

9、吐清水,面清白,少光彩者,为虫头上攻。 痛时如有物阻碍,累累不得下,为胃脘停食。痛时嘈杂不宁,如饥如饱,怏怏欲吐,吐即稍宽,为痰饮停积。 痛时隐隐闷结,胸臆相引,得嗳觉宽,为忧郁所致。,明医指掌:心痛证四,心痛证四:,痛时欲近暖处,饮热酒即解,为寒客心胞络。痛时自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搔抓无措,眠坐不稳,心下如刮,上连胸臆,乃积血不消,为火所载,不可认以为虫而投以虫剂也。 【脉】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痛引背,脉微而大,寸沉而迟,关紧数锐。,明医指掌:虚痛,虚痛:,虚弱人心痛,钱氏云心虚痛者,炒盐补之。以物按住而痛止者,挟虚也,二陈汤加炮姜末和之。(方见痰

10、证。)若久病元气虚弱,肢体怯薄,脉虚,手欲按者,六君子汤加砂仁、香附。(方见脾胃。)。,明医指掌:实痛,实痛:,因气怒而饮食,卒痛便闭,心胸高起,手不可按者,大实痛也,煮黄丸,后以 本汤去其余邪。胃脘湿热痛,小胃丹。(方见痰证。) 煮黄丸 治大实心痛。 雄黄(一两,研) 巴豆(五钱,去皮,细研) 入白面二两研匀,水丸梧子大,每用水下数丸,如得利,不可再服,宜服 本汤去余邪。 本汤 治心痛后服。,明医指掌:实痛,实痛:,本(半两) 苍术(一两,米泔浸,炒) 作一帖,煎服。,明医指掌:热厥心痛,热厥心痛:,热厥心痛者,其人必纵酒,蓄热在胃,偶遇寒郁而发,故身热足冷,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有汗,脉洪大

11、。 当灸太溪、昆仑,表里俱泻之,内服金铃子散。痛止,服枳术丸以去余邪。(方见脾胃。)初痛,以盐汤探吐,得吐就发散。心脾痛日久,则非寒也,纵有寒,亦郁而为热,二陈汤加山栀(炒黑)、川芎、香附,痛甚者,加炮姜反佐之,(方见痰证。,明医指掌:热厥心痛,热厥心痛:,)或以山栀一味,入姜汁煎服。大便不通,大承气、大陷胸之类下之。(方俱见伤食。) 金铃子散 金铃子(一两) 玄胡索(一两) 末二钱,温酒下。,明医指掌:寒厥心痛,寒厥心痛:,寒厥心痛者,手足厥逆,遍身冷汗,甚则手足甲青黑,小便清白不渴,气微力薄,脉沉细微,术附汤。 大寒厥,暴痛,非久痛者,若久则非寒也。丹溪云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初病当以温

12、散、温利之药,草豆蔻丸。大便闭结不通者,元戎浓朴丸。 术附汤 治寒厥心痛。 白术(二钱,炒) 甘草(一钱,炙) 黑附子(炮,一钱半) 上三味,锉作一帖,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温服。,明医指掌:寒厥心痛,寒厥心痛:,草豆蔻丸 寒厥心痛。 草豆蔻(一钱五分,白面裹,煨) 益智仁(八分) 陈皮(八分) 人参(去芦,八分) 黄(蜜炙,八分) 吴茱萸(洗,去芦,八分) 僵蚕(八分) 当归(酒洗,六分) 青皮(六分,炒)神曲(炒,四分) 姜黄(四分) 柴胡(四分) 半夏(一钱,姜制) 泽泻(去毛,一钱) 桃仁(七个,泡,去皮、尖) 麦芽(炒,一钱) 甘草(生三分,炙三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

13、大,每三十丸。,明医指掌:寒厥心痛,寒厥心痛:,元戎浓朴丸 浓朴(三两,姜炒) 黄连(二两半,炒) 吴茱萸(汤泡七次,二两) 干姜(炮,二两) 巴豆(一两,另研) 人参(一两,去芦) 川乌(炮,一两) 末之,入豆霜匀,蜜和丸桐子大,每三丸,以利为度。,明医指掌:痰积食积心痛,痰积食积心痛:,痰饮积滞于胃脘,当心而痛,墙上陈螺蛳壳 存性、炒苍术、海石、山栀、香附、南星各二两,枳壳、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两,糊丸,姜汤送下。食积痛,保和丸。(方见伤食。)。,明医指掌:瘀血痛,瘀血痛:,平昔喜食热物,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脉沉而芤涩。在上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枳壳、玄胡索。(方见血证。)

14、轻者,韭汁、桔梗开之。重者,桃仁承气汤下之。(方见血证。)。,明医指掌:虫痛疰痛,虫痛疰痛:,蛔虫攻入心膈作痛者,痛定便能食。面上有白斑,唇红,治以苦楝、锡灰,或乌梅丸,或集效丸。蛔虫攻啮,心痛恶心而吐,川椒汤下乌梅丸。疰心痛者,十疰病皆心痛,化虫丸,辣蓼草煎汤饮之。 乌梅丸 治蛔虫上攻痛。 乌梅(七十五个) 细辛(一两五钱) 附子(炮,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五钱) 黄柏(一两五钱) 桂枝(一两五钱) 干姜(二两五钱) 黄连(四两) 川椒(五钱) 当归(五钱) 末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烂,捣成膏,少加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前服。,明医指掌:虫痛疰痛,虫痛疰痛:,集效丸 治蛔厥心痛。 木香(二钱五分) 鹤虱(炒,二钱半) 槟榔(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