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_第1页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_第2页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_第3页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_第4页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论,授课教师: 朱芬 提问邮箱:summer_sky2015 课堂资料及作业发布提交:网上课堂(012345) 备用公共邮箱:jp_class(012345),为什么要上翻译课? 翻译课上什么? 我懂日语吗? 我懂汉语吗? 我会翻译吗?,翻译课的定位 教学翻译翻译是教学辅助手段和检验方法 翻译教学翻译是一门有自身建构、系统和科学性的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翻译 翻译学科 的历史地位: 附属于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 附属于文学 (比较文学或比较诗学) 翻译成为独立学科的一些标志: 成为高校单独系科的翻译系或翻译专业 翻译专门杂志的诞生,翻译专业会议的不断召开(

2、翻译学科理论研究大发展),翻译教学是翻译学科的一个方向 (纯理论研究、翻译评估、翻译批评、翻译史等等) 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化感性为理性 把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特别是有志于翻译事业的人引上一条专业之路,翻译教学理念授之以渔 渔翻译技巧翻译意识 翻译意识=初步的专业意识+语言敏感度 (1)译者身份意识、慎重的态度 (2)唤醒已有的词汇、语法、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3)查阅工具书、参考书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4)语境意识 教学侧重点 如何译得对? 如何译得好?,练习类型: 改错练习 翻译练笔 同源译文对比分析 教学计划(详见目录),例:先彼電話、 (?)足踏。 译文1:先给他打电话,以免

3、白跑一趟。 译文2:请先给他打电话,免得(你)白跑一回。 译文3:你先给他拨个电话,省得自己走冤枉路。 译文4:请先打电话给他,以免(我)白跑。 译文5:事先你给他去个电话,以防(他)白跑一趟。 译文6:为了(你、我、他)不空跑一趟,请事先给他挂 个电话。,原文本身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例:下雨了! 訳文:雨降。 訳文:雨降出。 訳文:雨降。 訳文:雨降。 訳文:雨! 訳文:雨降! 訳文:降。 訳文:本当雨!,例:李来、食事出。 译文1:小李来了,我们一起吃饭去吧。 译文2:等小李来了,我们再去吃饭吧。,日语语义明确,汉语需要语境支撑的情况,译文3:等小李来,大家一块吃饭吧。 译文4:小李一到,我

4、们大家一起用餐吧。 译文5:我们等小李到了一起用餐吧。,例:洗濯済、買物行。 译文1:我先洗衣服,然后去超市买东西。 译文2:我打算先洗衣服,然后去超市买东西。 译文3:我准备先洗完衣服,再去超市(买东西)。 译文4:我想/要先洗衣服,之后到超市购物。,例:李大運転。 译文1:只有老李才能开这么大的卡车。 译文2:只有老李才能开这种大卡车。 例:言、。 译文1:即使谁这么说,错就是错。 译文2:无论谁这么说,错就是错。,例:理由、私再軍備反対、今正思。、時、時期尚早再軍備、驚異的日本経済発展。 译文:根据上述理由,我曾经反对重整军备,我认为这一点今天仍然是正确的。那时,如果过早地重整军备,也许

5、就没有今天人们叹为观止的日本经济的发展了。 (摘自 吉田茂激動百年史 李杜译激荡的百年史),一看就会,一翻就错,例:直子僕対腹立、最後会話彼女僕。言方良思、彼女気持気。僕思。、結局起、思仕方種類。 译文:直子对我心怀不满,想必是因为同木月见最后一次面说最后一次话的,是我而不是她。我知道这样说有些不好,但她的心情似可理解。可能的话,我真想由我去承受那次遭遇。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再怎么想也于事无补。 (摘自 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翻译腔问题,日本語表現、大切 日语的表现更应该认认真真 曾君友李徴自分話交。 能否与曾为你朋友的这个我谈一谈吗? 風船 风船 摘自日本文学翻译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关于“日式表达方式”(有争议) 汉语人称代词不受定语修饰,历史上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为代表的早年留日作家,由于受日语影响,有时会使用“日式表达方式”。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因为我除了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郁达夫还乡记) “有损于汉语简练、明快的表达特点”(赵博源),原作: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 改作:在看到她吐在地上的一口鲜血后,袭人就有了一种半截都冷了的感觉,当她想着往日常听人家说,一

7、个年轻人如果吐血,他的年月就不保了,以及纵然活了一个较长的生命,她也终是一个废人的时候,她不觉就全灰了她的后来争荣夸耀的一种雄心了。(思果 翻訳調風改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纯粹的翻译理论研究并不以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为目的 了解一些翻译理论,加强对翻译的宏观认识有助于引发我们思考,培养专业的翻译意识 翻译实践经验的积累促使我们思考“翻译”,翻译是什么? 翻译思考 翻译理论(简介),为什么要翻译? (1)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语际翻译) 巴别塔(Tower of Babel)的故事 (2)同一语言内部也需要翻译(语内翻译) 广义地说,每当我们读或听一段过去的话,我们都

8、是在进行翻译。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我们的文明,就因为我们学会了翻译过去的东西。 (3)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需要翻译(符际翻译),巴别塔的故事:,据圣经创世纪第11章记载,世人原来都说同一种语言,后来他们在巴比伦建城筑塔,以求登天。上帝知道以后大为震惊,于是制造语言混乱,从此以后世人就讲各种不同的语言了。,翻译过程涉及的八大因素 客观世界(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原文作者、原文、原文读者、译者、翻译过程(黑匣子)、译文、译文读者 翻译标准之争 圣经翻译过程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佛经翻译史上的历史上的“文/质”之争 严复“信达雅”之说 文化翻译“归化/异化”之争,翻译本质的哲学思考:可译与不可

9、译 (1)现实的可译性 存在即合理 从历史来看,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翻译活动。例如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文学翻译文本七十子希腊文本 (即最初的希伯来语圣经旧约的希腊语译本) (2)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译性 (特别是文学翻译) 上帝巴别塔不可建 佛曰不可译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巴别塔: 当上帝驱散人类,变乱其语言之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样一个悖论:“一瞬间把翻译这项工作强加给人类,同时又禁止人类翻译。” 翻译的必要性和绝对意义上的不可能性 美国语言哲学家维根特斯坦:语言的不可言传性和不确定性 德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 译文源出于原文与其说源自其生命,毋宁说源自其来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