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ppt_第1页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ppt_第2页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ppt_第3页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ppt_第4页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之诗歌(一),1,诗经二首,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最初称“诗”,汉代儒家学派把它尊称为经典,乃称诗经。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楚辞。) 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长短参差,错落有致。 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计160篇;“雅”是朝廷的正声雅乐,有105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赋、比、兴。 诗经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2

2、,诗经二首,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重章叠句。,3,诗经两首,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歌,以第一人称“我”写一次恋人的约会。本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情态,后两章重在写心理。,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 找出第三章中的通假字,并指明本字。 2.

3、“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3. 这首诗是以( )的口吻,采用( )的形式表现了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 品读诗歌,谈谈小伙子在等待姑娘时的心理变化。,5,1. 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 “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 “说怿女美”的意思是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6,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

4、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 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之深。 D. 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修辞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7,3. 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现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

5、情。 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8,4. 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 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 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 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9,5. 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 对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 全诗三章,两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 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 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

6、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 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10,6. 下列译文有误的一项句是( ),A. 静女其姝娴静的少女真美丽。 B. 俟我于城隅在城的角楼等待我。 C. 爱而不见他那般可爱,怎不让我瞧见。 D. 说怿女美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11,7. 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B. 全诗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 静女以生动的

7、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D. 本诗讲究“空白”艺术的运用,达到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12,诗经二首,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

8、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3,诗经两首,采薇是一首表现戍边生活的诗歌,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歌描写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回忆了征战的苦况;四、五章陡转笔峰,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兵士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14,诗经二首,1. 采薇前三节,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2. 采薇第4-5节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 赏析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5,国殇,屈原,战国时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

9、。 屈原的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 国殇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挽歌,塑造了为国牺牲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16,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17,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10、,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1. 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 4. “国殇”的含义是什么?,18,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B. 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 C.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几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屈原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 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19,9.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 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了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C. 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 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20,10. 下面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矢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