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分析概括_第1页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分析概括_第2页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分析概括_第3页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分析概括_第4页
2018届高考文言文阅分析概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题三:分析概括,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逐题击破,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分析综合呈现在高考

2、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分析概括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在课标全国高考中侧重考查分析概括,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见设问方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017年全国卷:试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

3、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体验高考真题,【试题3】B B项,见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主语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A项,见原文“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可知“出继

4、从叔,一心只爱读书”正确。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 C项,见原文“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可知“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正确。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 D项,见原文“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可知“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正确。选项概括和分析正确。,张冠李戴,移花接木,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

5、中的信息。B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 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言过其实,2017年全国2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

6、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2017年全国3卷,思路点拨: A项“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是“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契丹使者萧禧负责招待客人,萧禧果然拿代州事来向许将发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

7、我们两国间的界渠还没有划定,但和平友好是大局,很重要,我将前往贵国去划分界渠。”)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境官员们去办难道不行吗,何劳大使您啊?”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也就是让对方哑口无言,理屈词穷,而不是是对方占得便宜而返回。解答此题,需要对照原文,并对原文相应语句做翻译,错误往往在细微处。,【备考启示】1、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一般每个选项由两部分组成:观点和具体的事例阐释,需注意观点和事例阐释的协调一致即观点与论证的一致。2、找原文对应句,关注细节,如人物有无张冠李戴,某些事件故意时间错置。3、仔细比对,排除。,曲解文意,方法点

8、拨 分析概括要“三落实” 1.紧扣人物,落实事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对传记记述了人物的哪些事,与哪些人有关,说过什么话,必须一一落实,清楚了解。 2.抓住题干,落实要求。要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3.仔细比对,落实细节。这类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技巧突破: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比对时间地点

9、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 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 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 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文言文分析概括题常见的八种设误类型,分析概括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要求选“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命题人在设置“不正确的一项”时,常用六种方法,我们归纳为“八种设误类型”,我们务必熟知。,一、曲解文意,错置因果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二、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

10、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项。 三、时序倒置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四、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此题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两件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从而迷惑考生。 五、无中生有 添枝加叶 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六、言过其实 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 七、强加联系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 八、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小 结,1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