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规则_第1页
刑事证据规则_第2页
刑事证据规则_第3页
刑事证据规则_第4页
刑事证据规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事证据规则,心晴,传闻证据规则,1,2,最佳证据规则,3,意见证据规则,4,补强证据规则,CONTENTS,传闻证据规则,陈述,证明陈述内容真实,其他目的可采纳,法庭外做出,庭外陈述 庭上转述,形式:书面或口头 主体:证人(包括被害人、鉴定人、进行侦查的警察),3,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 闻证据不得采纳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英美法系,传闻证据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1条给传闻下的定义是:传闻是指用来作为证据证明待证事项的真实性的陈述,但它不是陈述者在审判或听证作证时所作的陈述,传闻证据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2条规定:传闻证据,除本证据规则或其他联邦最高法院根据立法授权或国会立法所确

2、认的规则另有规定外,不得采纳。,可能失真,未宣誓 如实作证,01,02,03,04,无法交叉询问,不能察言观色,传闻证据排除的理由:,传闻证据规则的例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了30种 不必要出庭的例外(第803条): 公共文书和著作中的记录、有罪判决等 无法出庭的例外(第804条): 临终陈述、因病无法出庭等,直接言词原则,直接原则,言词原则:,直接审理原则:,直接采证原则:法官直接审查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法官必须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法庭审理以口头陈述方式进行,大陆法系,直接言词原则,德国刑事诉讼法第250条规定:对事实的证明如果是建立在一个人的感觉之上的时候,要在审判中对他询问

3、。询问不允许以询问笔录或者书面证言而代替。,大陆法系,意大利刑事诉讼法第526条规定:法官在评议中不得采用不是依法在庭审中调取的证据。,诉讼模式,适用范围,适用方式,传闻证据规则,直接言词原则,所属法系,当事人主义,职权主义,规范法官审判行为,禁止传闻证据进入法庭审理程序,依申请,依职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对证据效力 的影响,经对方反询问或同意 可采性,法官面前、言词方式 证据能力,最高法解释第78条规定:“证人当庭做出的证言,经控辩双方质证、法庭查证属实的,应当作为定案的依据。” “证人当庭做出的证言与其庭前做出的证言矛盾,证人能做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不能做

4、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证言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证言。”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该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传闻证据规则,我国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

5、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于十日以下的拘留。,证人应当出庭:,有异议,对定罪量刑有影响,有必要,01,鉴定人应当出庭:,有异议,02,03,01,02,有必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0条规定:允许对于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以宣读的方式进行质证。,实践中证人、鉴定人出庭率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

6、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决定强调“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 决定强调“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改革中的体现,证人、鉴定人出庭难,立法、司法解释的完善,最佳证据规则,书证,不提供原件,必须提供充足理由加以说明 否则,不具可采性,书证提供者,尽量提供原件,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3,(原始证据规则) 对书证,原件才是最佳证据,来自英美法系,确保真实性,规范证据能力,01,02,最佳证据规则目的:,最佳证据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7、第1002条规定: 为证明文字、录音或照相的内容,要求提供该文字、录音、照相的原件,除非本证据规则或国会立法另有规定。 该法对原件的解释是: 文字或录音材料本身,或者由制作人或签发人使其具有与原件同样效力的副本 照相的底片或者任何由底片冲印的胶片。,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1004条: (1)原件遗失或毁坏(2)原件无法获得(3)原件在对方掌握中(4)与主要争议无紧密联系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1003条: 复制品可与原件在同等程度上采纳,但下列情况例外:(1)对复制品是否忠实于原件产生疑问 (2)以复制品替代原件采纳将导致不公正,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最佳证据规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司法解

8、释体现了最佳证据规则的一些精神。 最高法解释第69条: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一)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和签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最高法解释第71条规定:据以定案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却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副本、复制件。 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

9、,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意见证据规则,主体:证人证言,不得发表,推断或意见,内容要求,自身感知的事实,3,证人只能就自身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一般情况下,不得发表意见。,来自英美法系,普通证人 专家证人(鉴定人)不受限,侵犯陪审团裁判职能,误导陪审团 错误认定案件 事实,01,02,意见证据规则,理论依据:,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在实践中,证人感知的事实和意见很难分开 英国法中有下列例外: (1)专家证人就其具有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的事项作证的意见 (2)极难分开意见和事实,而且证人的意见对于裁判者有所帮助的普通证人的意见 (3)证人对非主要争执点的意见,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701条

10、: 如果证人不属于专家,则他以意见或推理形式作出的证词仅限于以下情况: (1)合理建立在证人的感觉之上 (2)对清楚理解该证人的证词或确定争议中的事实有益,意见证据规则,把证人、鉴定人明确加以区分 大多数国家没有限制证人意见的证据能力的规则,大陆法系,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99条之十三规定:原则上禁止对证人进行要求其提供意见的询问,也允许对方当事人对该证人提供的不必要的意见声明异议。,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意见证据规则。 最高法解释第75条第2款规定: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合事实的除外。,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补强证据规则,目的,法律规

11、定,其他证据补强证明力,条件,证据证明力显然薄弱,防止错误认定案件事实或发生其他危险性,3,主要适用于言词证据 被告人口供 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等,证据能力 (合法性),担保补强对象真实的能力,独立的来源,补强证据的要求,补强证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补强证据规则,关于口供的补强,在英美证据法中,被告人在法庭外所做的有罪供述,必须在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的情况下,才能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有罪供述,其他证据补强,法庭上提出,对伪证的证明,某些性犯罪的证明,儿童不经宣誓的证言,(英国)超速行驶的规定,共犯的证言,需补强证据的情形,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依照制定法或惯例,以下情形需要补强:,补强证据

12、规则,日本宪法第38条第3款明确规定:任何人如对其不利的唯一证据是口供时,不得定罪或科以刑法。,大陆法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最高法解释第83条规定:审查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应当结合控辩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以及被告人的全部供述和辩解进行。 被告人庭审中翻供,但不能合理说明翻供原因或者其辩解与全案证据矛盾,而其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供述。 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但庭审中供认,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审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庭审中不供认,且无其他证据与庭前供述印证的,不得采信其庭前供述。,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供述,补强,采信,最高法解释第106条规定: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最高法解释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