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_第1页
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_第2页
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_第3页
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_第4页
本溪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溪温泉旅游度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第一阶段会报,08.20.2012,汇报内容 Contents,基地设计课题与对策 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铁路线及其限制区域的隔离作用,主要课题 现有火车线两侧共60米宽区域内的土地和火车站西侧部分土地归铁路所有,为限制建设区域。 过宽的带状用地和在铁路沿线增加道口的困难性,造成东、西两侧用地之间联系薄弱,用地割裂分散 解决对策 针对铁路线的存废,制定不同的分期开发策略。近期在铁路线保留情况下,分别考虑其东、西两区功能的搭配,保证各区功能的协调与独立; 远期在铁路线移除的基础上,对限制区域内的功能进行补充,以加强东、西两区间

2、的功能联系,增强基地整体性,西侧A片区,防洪堤的阻隔作用,主要课题 规划的防洪堤高程远高于其西侧部分用地高程, 连续的单调界面和约6-7米的高差对其西侧用地的景观效果和防洪排涝产生很大影响 解决对策 针对防洪堤各区段西侧用地功能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堤坝岸线形式进行处理,营造多样的亲水开放空间,建议填高之低洼范围,西侧A片区,基地设计课题与对策 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现有中心湖的保留,主要课题 现有基地中间的水池高程不同,存在各水塘间的高差处理、水量供给、中心景观打造的课题 解决对策 顺应现有水塘高差,以连续的叠水景观打造中央景观湖,使其成为景观系统的核心 对基地内

3、可利用雨水量和景观湖所需水量进行计算,并采用相应的地表雨水和径流收集系统,以保证景观湖水量的自然供给,西侧A片区,基地设计课题与对策 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现有功能用地的回迁,主要课题 现有部分功能用地存在回迁问题, 包括温泉寺与居民住宅,造成旅游活动不连续 解决对策 温泉寺与园区公建及人群主活动区域的关系处理,使温泉寺能适当连结度假酒店以及主要商店街,形成温泉度假节点之一 居住回迁区布置在基地东北角,跨河大桥北部,相对独立于基地主要功能区,避免互相干扰,温泉寺 居住区,西侧A片区,基地设计课题与对策 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上游大坝对

4、地形和景观的影响,主要课题 规划的上游大坝蓄水后将淹没基地西南部分地块(a),且因为大坝与下游基地外水坝高差过大,导致坝体及其下游坡体对沿岸项目的视觉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基地内河段(b)蓄水位过低,无法提供多样的水上活动和景观。 解决对策 将坝体上游,省道以南坡度较陡区域作为山林绿地,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可适当建造临时性的码头,以便和水洞景区形成水路上的交通联系。 在坝体下游侧建议用公共艺术进行修饰,提升景观品质。,a,b,西侧A片区,基地设计课题与对策 Key Issues and Strategies,对策與設計原則 Strategies & Design Principles,03,保

5、护、善用并强化现有自然资源,提升环境景观价值 -保持生态环境、提升总体价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保留中央区水体,并塑造成为未来发展高端区域的活动核心 -保护周边山体绿地,提供居住、疗养、温泉寺等高质量的景观资源活动空间 -保护太子河,以低环境冲击方法进行防洪堤的设计,打造多层次而连续的公共领域空间网络,提供不同旅游体验的空间序列 -创造具特色的组团,用以串连东西两侧的山体及水体 -在温泉区、疗养区、休闲商业区的步行空间内,创造连续性体验,适当划分公共旅游空间与生活私密空间领域,使两者不互相干扰 - 建立清晰的公共私密空间层级,在保障私密安全的同时创造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的旅游小镇生活方式,设计

6、原则 Design Principles,基地分析 SITE ANALYSIS,基地现况地形研究,C,B,A,D,经由现况地形的坡度分析,房产配置尽可能避开三十度的陡坡,以更有效率的使用土地地块并保留古树避免破坏性的开发,基地现况地形研究,H,G,E,F,基地现况植被分析,树龄在50年以上的古树,原址保留少數移植至温泉寺内或者周边,营造古树古刹的意境,树龄在50年以下的大樹就近移植,或集中于休闲公园和湖滨绿地区域,基地现况点标高控制分析,现状铁路与规划道路平交点(175.5),现状转盘与保留之百年古树(210),现有道路与基地进场道路交会点(219),现状铁路与规划道路平交(175),方案架構

7、 Framework and Structure,新城入口,基地北侧进场道路与温泉寺主路增设一转盘增进交通流畅度,并配合景观手法创造基地入口意象,基地南侧进场道路与现有道路交接处修改路型如图标,使由基地南侧进入基地之动线更为顺畅,坡度小于5%,坡度小于6.8%,坡度小于7.8% (平均坡度7.2%),基地道路路型配合现况地形与坡度已做优化调整,大部分主要道路坡度小于5%,仅有部分路段为避免破坏性的山体挖填,调整为6%。往温泉寺的路段为维护现有古树及地形容许坡度小于8%,平均为7%。,地块性质与用地平衡表,A9 宗教設施用地 B14旅馆用地 B1商业服务与设施用地 R2二类居住用地 S41公共交

8、通场站用地 G1公园绿地 G2防护绿地 E水体,1,1,1,1,1,1,2,3,3,4,4,5,5,6,7,8,10,12,13,14,14,15,16,17,18,19,20,1,11,4,4,4,平面总图,9,21,空间体量研究 Massing / Skyline Study,戶型产品分布,小高层 (12F),企业会所 (2F),连排别墅 (3F),大独栋别墅 (2F),小独栋别墅 (3F),大迭拼别墅 (4F),小迭拼别墅 (3F),户型产品分配原则上,小高层类型产品沿铁路东侧配置,沿太子河第一排则以小迭拼别墅为主,基地西侧亦配置小高层类产品,高度以不超过背景之山脊线为准。,小高层 (6

9、F),天际线控制,60m,6m,45m,6m,45m,6m,25m,20m,25m,6m,60m,6m,40m,40m,6m,6m,50m,高层住宅,道路,道路,主要道路,住宅,A,A,A,A,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道路,道路,道路,道路,道路,未来住宅产品的落位与基地地形应整体考虑,以减少对山体破坏与挖填方平衡为原则,高层住宅高度不应超过背景山体之脊线,天际线控制,60m,6m,45m,6m,45m,6m,30m,20m,6m,20m,15m,20m,15m,20m,A,A,A,A,高层住宅,道路,主要道路,住宅,住宅,住宅,住宅,住宅,开放空间,住宅,开放空间,道路,道

10、路,道路,天际线控制,50m,15m,20m,6m,50m,6m,50m,6m,45m,6m,30m,A,A,A,A,生态保留区,道路,主要道路,住宅,住宅,道路,住宅,道路,住宅,道路,住宅,现况地形之集水区应做为生态保护区,避免大量开发,天际线控制,65m,75m,6m,20m,6m,20m,6m,50m,6m,20m,6m,30m,30m,6m,30m,20m,20m,20m,6m,20m,30m,20m,6m,15m,6m,10m,20m,6m,20m,6m,20m,30m,A,B,B,A,B,A,B,A,高层住宅,道路,主要道路,住宅,开放空间,生态保留区,道路,生态保留区,道路,住

11、宅,道路,住宅,开放空间,住宅,道路,住宅,开放空间,高层住宅,道路,高层住宅,道路,高层住宅,道路,开放空间,住宅,道路,开放空间,道路,住宅,小区中心,主要道路,开放空间,住宅,总体建筑量体,交通控制指引 Circulation Guideline,道路等级控制,主干道,次级干道,支路及内部道路,道路断面 主干道,3.5,3.5,1米綠帶,1.5米自行車道,2米人行道,12米建築退紅線,主干道道路宽度控制25米,包含双向双车道(车道宽度3.5米),1米的绿带,1.5米自行车道,以及2米人行道,打造基地林荫大道之氛围,center,道路断面 次級幹道,2米綠帶,1.5米自行車道,2米人行道,

12、10米建築退紅線,3.5,3.5,2,1.5,2.5,次级干道道路宽度控制20米,双向单车道(各3.5米)另包含2米绿带(部分区段容许路边停车),1.5米自行车道,2米人行道,创造小区入口之景观道路,10,center,道路断面 支路,1.5米綠帶,2.5米人行道,10米建築退紅線,3.5,3.5,1.5,2.5,10,支路道路宽度控制15米,双向单车道(各3.5米)另包含1.5米绿带,2.5米人行道,center,停车空间与出入口规划,地面停车集中于游客较多之商业、游憩、旅馆地块,商住混合地块地下空间开挖量较大,可乘载较多之停车空间。小区内部则配合高层地下式开挖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地下

13、停车,地块入口,慢行系統,主干道与次干道道路双向皆配置人非共板之自行车道,支路交通流量较小,自行车可与机动车共享车道,所有自行车道都将串连水岸景观空间,打造沿河自行车游线,旅游商业界面 新城中心景观接口 小区景观缓冲带 小区入口出入界面,街墙策略,旅游商业街面,新城中心景观界面,小区景观缓冲带 小区入口出入街面,小区景观缓冲带 小区入口出入街面,開發控制指引 Development Guideline,土地使用,A9 宗教設施用地 B14旅馆用地 B1商业服务与设施用地 R2二类居住用地 S41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G1公园绿地 G2防护绿地 E水体,总预估人口数 约为七千三百人,A_R2_9,1

14、0两地块商业比例需低於40% A_R2_7,8两地块商业比例需低於3%,容积率,建筑覆盖率,15-20M,30M,36M,50M,建筑高度控制,8M,7M,5M,建筑退界控制,道路退红线原则如下: 沿主要道路退界为8米,次要道路7米,地块不与道路连接面退5米为准,配套设施用地(),热源厂 (20,000m),净水厂 (10,000m),取水构筑物 (500m),泵站及蓄水池 (20,000m),深井备用水源 (200m),变电所 (500m),垃圾处理中心 (300m),混气站 (200m),地块开发控制指引 Parcel Development Guideline,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宗教性

15、质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温泉寺及其附属设施。 地块面积3.87Ha 建筑面积19,400m 容积率0.5 建筑高度20m 建筑密度15% 绿地率85%,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旅馆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温泉酒店,室內外浴池、相關配套設施等 地块面积5.0Ha 建筑面积75,000m 容积率1.5 建筑高度50m 建筑密度50% 綠地率50%,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旅馆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温泉酒店,室內外浴池、相關配套設施等 地块面积3.27Ha 建筑面积49,100m 容积率1.5 建筑高度50m 建筑密度50% 綠地率50%,地块入口,地块入口,深井备用水源 (200m),该地块规

16、划用地性质为旅馆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五星级酒店。 地块面积6.23Ha 建筑面积93,500m 容积率1.5 建筑高度50m 建筑密度50% 綠地率50%,深井备用水源 (200m),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独栋别墅与联排别墅。 地块面积4.45Ha 建筑面积35,600m 容积率0.8 建筑高度15m 建筑密度30% 綠地率70%,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独栋别墅及企业会所。 地块面积2.00Ha 建筑面积8,000m 容积率0.4 建筑高度15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地块入口,变电所 (500m),该

17、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叠拼别墅、小高层住宅及小区会所。 地块面积12.21Ha 建筑面积134,430m 容积率1.1 建筑高度36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变电所 (500m),地块入口,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独栋别墅、叠拼别墅及联排别墅。 地块面积7.8Ha 建筑面积62,400m 容积率0.8 建筑高度15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地块入口,地块入口,地块入口,热源厂 (20,000m),净水厂 (10,000m),取水构筑物 (500m),泵站及蓄水池 (20,000m),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

18、品布置为叠拼别墅、小高层住宅及小区会所。 地块面积6.54Ha 建筑面积71,900m 容积率1.1 建筑高度24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热源厂 (20,000m),净水厂 (10,000m),取水构筑物 (500m),泵站及蓄水池 (20,000m),地块入口,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独栋别墅与叠拼别墅。 地块面积1.98Ha 建筑面积9,900m 容积率0.5 建筑高度15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小高层住宅。商业量开发总楼地板面积应低于百分之三 地块面积4.50Ha

19、建筑面积63,000m 容积率1.40 建筑高度36m 建筑密度30% 綠地率70%,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联排别墅、沿街商业及小高层住宅。商业量开发总楼地板面积应低于百分之三 地块面积3.87Ha 建筑面积54,200m 容积率1.4 建筑高度36m 建筑密度30% 綠地率70%,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花园洋房及沿街商业。商业量开发总楼地板面积应低于百分之四十 地块面积0.96Ha 建筑面积14,400m 容积率1.5 建筑高度30m 建筑密度35% 绿地率65%,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花园洋房及沿街商业。商业量开发总楼地板面积应低于百分之四十 地块面积2.53Ha 建筑面积35,400m 容积率1.4 建筑高度30m 建筑密度35% 綠地率65%,地块入口,地块入口,垃圾处理中心 (300m),混气站 (200m),開發控制指引,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回迁区居住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小高层住宅。 地块面积3.94Ha 建筑面积59,100m 容积率1.50 建筑高度30m 建筑密度25% 綠地率75%,垃圾处理中心 (300m),混气站 (200m),A-R2-11,地块入口,地块入口,该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主要产品布置为温泉旅游商业街区。 地块面积1.81Ha 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