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_第1页
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_第2页
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_第3页
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_第4页
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当代西方社会学,王俊敏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章 目,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 结构功能主义 冲突理论 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论,章 目,常人方法学 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批判的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概 说,古典社会学发端于欧洲,现代社会学中心在美国。社会学在美国的本土化。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芝加哥学派”。 20世纪4050年代,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第一个系统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称雄西方社会学界。 6070年代反功能主义的替代性理论: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等。 帕森斯以“综合”为初衷,客观上却带来了更多的“分化”。80年代以来出现“新

2、的综合”,战场又主要转回欧洲。,第一章 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 及本土化运动,美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学的引进 学院社会学的创立 实用主义与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经验社会学传统的确立,第一节 早期美国社会学家 及其理论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代社会学家 一、美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学的引进 (一)美国社会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南北战争前后的美国社会 美国对欧洲社会学的引进途径: 多数人选择斯宾塞的社会学,(二)萨姆纳(1840-1910),在美国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讲授斯宾塞学说。 代表作民族风俗1906。“我群”(we-grup)和“他群”(they-grup);“民族中心说”。,(三)沃德(1841

3、-1913),对斯宾塞思想的继承与批判:强调人的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有目的进化” 的观点。政府计划。 社会力量也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社会学的基础应是心理学。 使社会学在美国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开创心理社会学。,二、学院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的制度化 (一)斯莫尔(1854-1926) 美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2年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学系; 1895年创办美国社会学杂志(1896年杜尔凯姆创办社会学年鉴); 1894年出版世界上第一部社会学教科书社会研究导论。,(二)吉丁斯(1855-1931),189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社会学系。使社会学变

4、成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独立学科的先驱。 “类意识”概念及对心理社会学的发展。,第二节 美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20世纪初美国社会重实用,而来自欧洲的社会学理论显得空泛。在实用主义哲学支配下的本土化运动。 一、实用主义与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一)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区别;实用主义对斯宾塞实证主义的取代。 实用主义造就了第二代社会学思想大师,导致美国社会学按照本国的精神和需要向前发展。,(二)库利 Charles Cooley, 1864-1929,主要著作:人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社会进程1918 社会整体论:说“和”不说“或”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镜中我”,相互

5、作用 初级群体(的危机) 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非人格现象如语言、神话、舆论、制度等,是以人际关系为主的同一整体的次要方面。 阶级理论,(三)托马斯 William Thomas, 1863-1947,与库利重理论研究不同,托马斯重经验研究,并在经验研究中渗透着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要义及其与历史学、社会人类学及社会学的关系。 与兹纳涅斯基合著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1918-1920),使理论和经验研究两种传统汇流,代表一种转向。 情境分析,(四)米德 Gorge Mead,1863-1931,在社会心理学和实用主义两个方面享有盛誉。身在芝大40年却与芝加哥学派没有联系。代表作意识、自我与社会19

6、34。 发展了詹姆斯、杜威、库利以及托马斯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学说,创立符号互动论。 角色扮演理论,二、经验社会学传统的确立,(一)促成转向经验社会学研究的背景 两次大战之间美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学的特点:主要由芝大培养的学者组成的美国第三代社会学家,重视实地调查,避免先验的理论,社会学逐步被改造成一门实验性学科。,(二)社区研究的发展,“社区”的属性 社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问题 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取向:类型学的、生态学的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三)芝加哥学派与都市研究,何谓“芝加哥学派”(约1915-1935)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作用:使实地调查成为一项完全合法的科研事业和社会学的

7、真正基础。但比一般社会调查家更注重理论。 帕克(1864-1944)的思想:社会与社区、社会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区分,(四)林德(1892-1970)夫妇 小城镇研究,最早应用社会人类学方法研究现代西方城镇,开创了当代生活的社会人类学。 经典之作:中镇1929、过渡中的中镇1937。人类行为六分法。选点和追踪的依据。,(五)沃纳(1898-1970) 社会分层研究,以开创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的扬基市系列(1949)一书而著名。与林德和芝加哥学派不同,重视对社会学实验基地的选择。 从个人威信的观点而不是从阶级的经济观出发研究社会分层。社区共有的价值观与完整的等级秩序相表里,阶级结构不仅不破坏社会团结,反

8、而使之加强。,小结:两次大战期间的美国经验社会学,竭力弥合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学术与应用两者间的缝隙。这一努力很有意义,但成效有限。 本章总结:美国社会学发展的几个特点,第二章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 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第一节 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孔德 斯宾塞 迪尔凯姆:原因-目的-功能 二、社会人类学的功能分析传统 拉德克利夫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第二节 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一、塔尔科特帕森斯生平 (Talcott Parsons,1902-1979) 二、个体行动模式 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提出“意愿论的行动理论”。第一次

9、综合。 “意愿论的行动理论” 来自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三种方法论传统的批判与综合。欧洲四位学者的共同理论立场。,单元行动要素,规范、价值、观念 手段1 行动者 手段2 目标 手段3 环境条件,三、系统模式,社会系统(1951)核心是系统模式 行动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文化、社会、人格(各自的含义) 重点研究社会系统 关键是社会整合 社会冲突的根源与解决,四、 “模式变量”理论,在互动过程中,行动者必然面临五种抉择。包含于五对变量之中: (1)情感性中立性 (2)自我取向集体取向 (3)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4)先赋性自获性 (5)专一性扩散性 行动和系统两个层次沟通,重点由行动到系统。,五

10、、AGIL功能分析模型,结构功能 四种功能:适应(Adaptation);目标实现(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模式维持(Latency)。 与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的生理需求和派生需求的联系 四大系统与四大功能,六、控制系统,四大系统与四大功能:每一系统对应某一功能(图3) A G 功能 系统 相互作用 生理 人格 模式维持 文化系统 信息控制 整 合 社会系统 文化 组织 目标实现 人格系统 L I 适 应 生理系统 能量和条件 图3 图4 控制系统:四个系统间的互动(图4),七、新社会进化论,勾勒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进化图景 将所有进化过程概括为

11、四个抽象的演化形态,它们分别与系统的结构功能相对应 小结:帕森斯理论的沉浮,第三节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一、罗伯特默顿生平 Robert K. Merton 1910-2003 与帕森斯比较 主要贡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装修师,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 二、中层理论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结合,介于经验概括与系统理论之间。,三、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批判,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显功能”和“潜功能” 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 1 “功能一体性”(functional unity)假定。由经验确定。整合的程度、类型、范围。摆脱整个系统,关注具体系统。 2 “普遍功能主义”(universal fu

12、nctionalism)假定。正负;显潜;净均衡。 3 “不可或缺性”(indispensability)假定。,问题与答案: (1)社会系统是否有必须要满足的功能必要条件或需要?针对具体的系统而经验地确立。 (2)是否存在执行这些功能不可或缺的某些关键结构?功能替代。,四、功能分析范式,功能分析步骤: 研究对象; 主观意向(动机); 动机是否一致(显功能:功能,反功能); 客观结果(潜功能)。 显功能 潜功能 功能() 反功能() 无功能() 功能分析范式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使功能分析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五、中层功能分析范例,越轨理论(个人行动适应模式) 政党机关理论 贫困的功能分

13、析(甘斯Gans1972) 阶层化的功能分析(戴维斯和莫尔Davis and Moore1945) 小结:结构功能主义的陷阱和“潜功能”,第三章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米尔斯的社会冲突思想 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 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第一节 冲突理论的 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一、战后美国社会及社会思潮的发展 二、思想渊源 与马克思的渊源 与齐美尔的渊源 与韦伯的渊源,第二节 达伦多夫的冲突理论,一、达伦多夫生平和著作 二、走出结构功能的乌托邦 社会的两幅面孔 四个要点 只是两种理论,还不是一种一般性理论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批判 阶级冲突是社会冲突的基本形式和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

14、 马克思时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变化,四、以权力为基础的阶级冲突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的阶级即阶级冲突的基础,是权力,而不是生产资料。 “准团体”到“利益团体”。 社会冲突和变迁的方式和程度取决于三组条件:组织条件;冲突条件;变迁条件。 五、工业社会中的冲突,第三节 科塞的功能冲突理论,一、科塞生平和著作 二、与结构功能理论的关系 坚持社会唯实论 一种理论的两个组成部分 侧重研究冲突的积极功能 三、冲突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何谓冲突 冲突的性质 表现形式,四、社会结构与冲突的关系 冲突受社会结构制约 内部结构与外部冲突的关系 -齐美尔的观点 -科塞的发展 五、冲突论的影响与评论 -影响 -欧美关系 -冲突论

15、者的经历与其科学观和道德观问题,第四章 交换理论,交换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来源 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 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第一节 交换理论产生的 社会背景和思想来源,一、社会背景 二、思想来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2.早期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马林诺斯基的交换心理说 毛斯和交换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取向 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把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式主义方法移植到人类学中。 3.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交换理论,第二节 霍曼斯的行为交换理论,一、霍曼斯生平和著作 二、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与满足命题 5.攻击与赞同命题 6.理性命题,三、意义和缺陷

16、 1.意义: 关于整合 关于权力 关于地位 2.缺陷: 心理还原主义与“个人主义”方法论 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 理论论证中的同义反复,第三节 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一、布劳的生平和著作 二、基本观点 交换行为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社会交换的定义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辨析,三、基本交换过程,1. 吸引与竞争 2. 分化 3. 整合与冲突,四、宏观交换过程,在微观和宏观领域中,起作用的是同样一些交换过程,但宏观过程中会出现突生性质。 最重要的概念是共享价值观和制度化。 价值观和制度化之间永远存在着矛盾。,五、理论目标及其评价,1. 理论目标 2. 评价 意义 缺陷: (1)循环论正 (2)理论框架太

17、大 (3)逻辑不够严密,第五章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背景 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 二战以后的符号互动论,第一节 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背景,一、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 亚当斯密、休谟 弗格森 二、詹姆斯 习惯代替本能 自我 三、鲍德温 四、杜威,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一、库利的“镜中我” 二、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情境定义 客观环境(情境) 行为反应 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三、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介于库利与杜尔凯姆之间 代表作心灵、自我与社会 1. 每个范畴都包含两个对立因素 2. 对立双方因互动而统一 3. 互动以语言等符号为媒介 “自我”研究 儿童自我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第三节 二战

18、以后的符号互动论,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 1. 从符号互动论角度看社会 2. 符号互动论与功能主义的区别 3. 符号互动论基本思想的归纳。三个基本论断。 4. “共同行动”的概念 5. 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二、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研究,1. 对群内互动的研究。“拟剧论”或“印象管理理论”。 2. 对群外互动的研究。“相遇式互动”;“角色距离”。 三、标签理论 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由勒默特、贝克尔等人创立。 对符号互动论的评价:意义与缺陷,第六章 常人方法学,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派 关于社会秩序问题 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 常人方法学的影响和评价,第一节 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和流派

19、,一、什么是常人方法学 “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一词由创始人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于1954年“发明” 指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基本方法。“成员用它们使日常生活看起来是理性的,并出于各种实践目的使行动是可讲述的,也就是可说明的”。,两个主要倾向: (1)社会学应是对日常生活的研究,既包括宏大方面,也包括所谓琐碎方面。 (2)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二、常人方法学的理论渊源,其理论“革命”依旧建立在与社会学乃至更广泛的社会思潮的特殊“联系”上 1.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常人方法学对帕森斯的“颠倒” ;从“反帕森斯理论”过

20、渡到“后帕森斯理论”。,2. 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影响最大。帕森斯为其设定问题,现象学提供解决思路。胡塞尔和舒茨:“构成”立场。 3. 维特根斯坦对“规则”的批判性分析。受日常语言哲学影响,形成谈话分析支派。 4. 符号互动论:戈夫曼与他的常人方法学弟子;尤其是“日常接触”和“互动仪式”。,三、常人方法学的历史与流派,历史: 1.1954年加芬克尔参加一项对陪审团的研究而诞生了常人方法学; 2.1960年代繁荣时期; 3.1975年“科学革命阶段”结束,进入常规化时期 流派: 与主流社会学的外部分歧掩盖了内部不和 1.“情景派”和“语言派” 2.“意义取向”和“实践取向”,第二节 关于社会秩序

21、问题,一、对帕森斯的批判和社会行动的规则问题 帕森斯的秩序观:规范秩序-内化-事实秩序 这一“规范内化模式”的三个命题: (1)稳定社会秩序依赖行动者遵守规范; (2)规范或规则是社会独立于个人预先规定的; (3)作为社会秩序存在基础的规范,关键是内化的道德规范。,加芬克尔:帕森斯的行动者只是一个“判断傀儡” 对上述三个命题的“颠倒”: (1)一再出现的稳定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益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 (2)规则并非先于行动,而是在行动之后,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可描述的一种“工具”; (3)若存在社会“秩序” 基础,那也是认知性而非规范性的。,二、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社会学似乎是研

22、究社会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实的,然而实际情形恰恰相反,传统社会学对此“视而不见”。舒茨例外,常人方法学追随他。 (1)行动的权益性。如何使其“成就”“可见”?“破坏实验”。 (2)行动的场景组织,或行动的局部性。与“情境论者”区别。,-空间局部性。任何行动都处于一个场景之中。 -结构局部性。场景本身是行动的一部分。与“情境论者”的区别。 -局部索引性。情境总是指向别的情境,永无终结。超越宏观-微观二元分立。,(3)索引性(indexity) 核心概念,用以描述日常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对规则问题的关注密切相关。 特点是“无尽的索引性”。 这是“一艘无底只船”。,(4)行动的反身性(reflexi

23、vity)和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 行动分为可和不可看到、描述和理解两部分 规则对行动的作用是认知的,而非规范性的 说明是行动的内在组成部分 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了复杂的实践整体,三、对社会结构的论述,很少用“社会结构”,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形成而非形态。符合社会学晚近的发展趋势,开风气之先。 -反对“物化”的结构观,在“具体性”和“过程”中发现社会 -社会结构位于日常生活的局部实践之中 -关注形式结构。它独立于特定的行动者,具有同一性和稳定性。,第三节 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一、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1960年代对社会学主流的三个方面批评: (1)怀疑新实证主义能够阐明社会生活;

24、 (2)社会学家要反思自己的著作及其认识论基础和文化后果; (3)反对科学和民俗知识(folk knowledge)之间分立。 对此常人方法学的批评最严厉、最彻底,加芬克尔的三点主张: (1)区分“日常生活态度”和“科学理性态度” (2)实际的社会学研究并未遵循“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程序 (3)社会学者不仅对此没有自觉,反而自认优越。故称传统社会学为“民俗科学” (folk science) 。,二、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特点,1. 关于彻底反思性。“常人方法学无差异”,但存在着悖论: 常人方法学家同样处在相互交织的“索引性”之网中,不可能彻底地无所涉入。 “超验人类学家”该如何选择? 2. “回到

25、事物本身” 。这一原则派生出两个取向: 方法的独特适当性。防止“系统方法系统地使现象消失”。 描述取向。使现象成为“可见的” 。,第四节 常人方法学的影响和评价,一、常人方法学是否主观唯意志论 传统主体论:意义-行动 常人方法学:行动-意义 二、常人方法学是否微观社会学 对传统社会学的“素朴性”的批评 “局部”与哈贝马斯的 “生活世界” 社会实践既产生微观结构,也产生宏观结构,还产生二者“连结”的方法 三、影响与价值:日益为主流接受;同时即面对自身问题。,第七章 布劳的宏观结构理论,宏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 宏观结构理论的前提 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第一节 宏观结构理

26、论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相互关联的社会属性的观点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概念和实证研究方法,第二节 布劳构造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社会学科学化的任务 科学理论的特征:演绎性和证伪性 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应当具备的要素: 1.明确界定被解释物和解释物 2.通晓有关的经验知识 3.提出崭新的理论观点(核心概念) 4.概念的精确化 5.形成由命题组成的演绎体系 6.理论同实证研究结果相对照,第三节 宏观结构理论的前提,宏观结构理论分为前提和定理两部分 研究对象或曰被解释物:一个社会或社区中的社会关系模式 核心概念或曰解释物: 1.社会结构 2.三个基本概念:社会地位、分

27、布、多维空间 3.三类参数:异质性、不平等性、相交性,公理和假设 公理:解释物的核心概念与被解释物之间关系的初始命题 假设:概念间关系的合成性命题。四种假设: 1.接近性假设 2.机会性假设 3.促进性假设 4.独立性假设,第四节 宏观结构理论的基本定理,第一层次的定理(16条) 1.集团或阶级之间关系的定理 2.社会流动的定理 第二层次的定理(11条) 1.社会流动对集团或阶级之间关系的影响定理 2.结构性质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定理 3.相交参数与社会结构变化的关系定理,第八章 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的背景和思想来源 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派别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 的背景和

28、思想来源,“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 无“现代化”之名的早期西方现代社会理论。四大理论模式: 1.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 2.工业社会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滕尼斯; 3.民主社会托克维尔; 4.理性化韦伯 古典社会学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之间的中介帕森斯,第二节 现代化理论的主要派别,一、“传统”现代化理论,或社会趋同论 现代化理论产生、形成于1950-60c的美国 代表人物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两极对立,现代化就是传统极向现代极的运动,就是现代性要素不断置换传统性要素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迄今未能突破两极临界点的原因 但两类国家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 196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

29、变得越来越相似。 英克尔斯的社会现代化标准 “人的现代化(现代性)” 趋同论的主要逻辑: 技术和工业化社会结构文化 列维的现代化理论 评论:西方中心论和泛文化论;理论与实践不符,二、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现代化理论的第二个时期(1960-80c)。特点: 1.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失败,对“传统”现代化理论批判; 2.1950c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问题; 3.深入探讨不同社会历史特点的现代化模式。,依附理论,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和主题:一些曾是殖民地,现在仍处于不发达状态的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美不发达国家。不是研究这些国家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而是研究为什么

30、没有实现现代化。 方法论:反对局部和社会间的分析,提倡世界分析。,假设和结论:外因影响更大。西方国家的发达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 对策:脱钩战略;或在依附中求得低度发展 评价: 1.不应依赖,但注重外因、拒斥“拿来”有失片面; 2.如果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何脱钩? 3.与已发展起来的国家的事实不符。,世界体系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 Wallerstein) 的现代世界体系,克服依附理论的缺陷。 同样以世界体系,而不是国家为分析单位 现代世界体系:“核心”、“边陲”、“半边陲” 脱钩不可能,但体系并非牢不可破。发展就是改变国家在体系中的位置。 评价:大致与现代化的客观过程相吻

31、合;突出经济因素,忽视非经济因素及其发展。,三、“后工业社会论”或“信息社会论”,关于1950c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论 丹尼尔贝尔1959年提出“后工业社会”概念,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980年让雅克、塞尔旺施贝尔提出信息社会的到来。托夫勒和约翰奈斯比特对信息社会进行系统论述。 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 具有一系列崭新的特征 标志:白领超过蓝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主要特征:信息和知识成为战略资源并引起社会变化,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信息社会论者描绘的乐观前景不同,一些人士和机构则注意到西方及整个人类正在面临危机。 现代化理论批判,一、罗马俱

32、乐部的观点,罗马俱乐部简介 1972年提供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人口、粮食、投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都按指数增长,全球经济将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期达到极限。对策:人口和经济零增长。 人类处于转折点:提出有机平衡增长理论,催生了生态经济学。比原来乐观。 微电子学与社会:对微电子技术使用不当,会加重全球困境。,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斯德哥尔摩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莱斯特.R.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1980,描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蓝图,提出自愿的简朴生活。 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坏后代人需求满足能力的发展。”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比较,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还是互补的一种理论? 关键在于是否有空间限制(环境)和时间约束(代际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两种对立的可持续性范式:强与弱;深绿与浅绿,第九章 批判的社会学,米尔斯的公共社会学 法兰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