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_第1页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_第2页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_第3页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_第4页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案是甘蔗(sugarcane )是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糖蜜作物,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湖南等19个省区。 甘蔗病害有120多种,我国已发现64种。 主要有菠萝病、眼斑病、黄斑病、鞭黑穗病、红腐病、花叶病(马赛克病)、宿根停滞症等。 甘蔗害虫主要有甘蔗螟(包括二化螟、螟、螟和螟)、甘蔗龟子(褐色甘蔗龟、二点褐色金龟)、甘蔗蚜(甘蔗蚜、棉花蚜)和甘蔗蓟马等。 甘蔗凤梨病,症状在中国甘蔗产区普遍发生。 蔗糖种类感染症切口的两端变红,菠萝的香味散落,逐渐发生黑色的煤粉状物和刺状物多,病原菌从两端切口迅

2、速扩散到茎的中心,蔗糖种类的薄壁细胞被破坏,种苗形成空洞,只剩下头发状的维管束。 甘蔗株患病,甘蔗叶枯萎,外皮萎缩变黑,严重株死亡。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症状外观,甘蔗纵剖面,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潜伏在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带病的组织,或落到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从宿主种苗的伤口侵入,才被感染。 菌丝体生长为甘蔗髓部的薄壁组织,切口形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分生孢子容易发芽,通过空气、土壤及灌溉水、蔗渣、蝇类昆虫等传播,同年再次感染。 种苗在储藏时通过接触传染。 秋天种了蔗后,遇到高温干旱很轻微,遇到暴风雨和台风后,发病率达到了90%以上。 春

3、天种了甘蔗后,地温低于19或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发病很重。 另外,土壤粘度、板接合、气田低积水、湿度大、发病重。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倡防治方法,(1)选择无病吊头苗,发芽快发病轻。 (2)种苗浸泡后必须消毒是种植甘蔗的成功关键。 栽植前用2%石灰水或清水浸泡1天后,用70%纯品好的可湿性粉剂或50%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液消毒510分钟。 蓄积的蔗糖苗可以用0.2%的上述药液润湿切口。 经常发病的蔗区在一亩沟里施石灰75公斤。 (3)精耕细作。 土壤粘度高、水位高的区域要平整,开沟排水,种下一个种子后要变成浅土地。 冬春种甘蔗,采用地膜霸盖,提高地温,使甘蔗早熟发育,减少发病。 陕

4、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红腐病症状多发生在甘蔗生长后期。 主要为受害叶、叶鞘、茎根,其中茎、叶受害严重。 叶身感染症最初在中脉发生红点,后来扩展成纺锤状斑,病斑的周围是红色的,中部是黄白色,有分散在其上的黑点。 叶鞘感染症首次出现红色不定形的大斑,然后逐渐变成黄色白色,病鞘相邻节间表面也可能出现红色的小斑。 茎部传染病维管束产生纺锤形红点,红点逐渐扩大,节间组织变成暗红色,病斑中间散在白点,后期茎内组织枯萎,病情向外扩展后茎表皮失去光泽,发生明显病症,病部下沉,枯死,坏死组织表面形成黑色小粒点。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红腐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病原菌以菌丝、分生

5、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种子和蔗株病部过冬,是该病的主要初始感染源。 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是当年反复感染的重要菌源,孢子通过风雨、雾、露、昆虫和流水传播,病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 螟蛾和褐飞虱容易受害严重发病,冬春甘蔗栽培季节土壤潮湿或偏酸,抑制甘蔗萌芽生长时发病严重。 甘蔗红腐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1)取消带菌宿根,选择无病和无螟虫害的种苗。 (2)在酸性土上施用少量石灰。(3)冬天春天选择“冷尾暖头”,接下来的种子要催芽,加快早熟,减少该病的发生。 甘蔗赤腐病的防治方法,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霜霉病,症状主要是受害叶和茎部。 叶染病最初在叶上生成

6、与叶脉平行的线状黄色条纹斑,然后斑增加,出现断续的红褐色条纹,叶瘦,叶背上长白霉,是病原菌的囊梗和孢子囊。 变色部的叶组织逐渐枯萎了。 病株茎部出现畸形徒长,产生侧芽,纤维硬化,糖度和水分降低。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霜霉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流行条件:病菌以卵泡子潜伏在病叶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宿根上过冬。 次年孢子囊通过风雨、灌溉水和昆虫传播。 湿度高就发芽,从甘蔗的嫩芽和嫩叶侵入。 防治方法(1)选择无病株栽培。 (2)重病地区和重病田避免宿根连作。 (3)经常发病的甘蔗田用70%纯品佳托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农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矾石W

7、P8001000倍液或32.5%农心托WP1000倍液或80%络纯WP600800倍液喷雾,7 甘蔗霜霉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眼斑病,症状又称眼点病。 发生在中国华南、西南、云南,特别是迅速传播毁灭性病害。 主要是害叶。 最初在嫩叶上出现水垢状的小点,45天后纵向扩大形成长圆形的斑,病部的中央为红褐色,周围出现草黄色的条纹状的光晕,形成像眼睛一样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眼斑病。 之后,在病斑的前端出现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这些条纹向叶尖扩展,最初为草黄色,之后变成红褐色。 多个眼斑和条纹融合,广阔的叶组织枯死了。 不抵抗疾病品种的心叶和梢部发病,田地全黄枯萎,受害严重。 陕西上格的路

8、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留在田叶上越冬,首次引起感染。 分生孢子主要靠风和雨水扩散,嫩叶比旧叶更容易感染。 湿度和温度是这种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高湿持续时间长或者多云,施肥氮肥,这种病容易流行。 同一品种施肥水平低,植物生长慢的是施肥水平高,植物生长快的是轻的。 通风不好的环境也容易发病。 秋蔗比冬、春季栽培的发病重。 甘蔗眼斑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选择防治方法(1)抗病品种。 例如粤糖63/237、崖城67/210、桂糖57/624、桂糖60/289、蔗糖4号等。 不栽培秋天的蔗,传播春天的蔗。 (2)合理施肥。 避免氮肥的偏颇,适当增加钾肥,防止田地积水,减少

9、湿气的滞留。 (3)从发病初期开始用50%抽喜水和剂10001200倍液喷雾,或用1:1:100倍式波尔多液喷雾,效果好。 甘蔗眼斑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黄斑病,症状又称甘蔗黄点病、红斑病。 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蔗区,是甘蔗受害较大的叶部病害。 初发为幼稚蔗叶,病斑为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同,边缘不齐,叶尖病斑多,分散,黄色,病情扩散后病斑融合,渐变为红色,有时黄、红斑并存,成熟病斑的表面常有灰色毛茸,里面特别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体通过病叶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病斑上发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风

10、雨传播,落在叶上,有露水或雨水时,孢子发芽,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过表皮侵入,对潜在的发育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反复再感染。 正在流行高温、潮湿。每年发病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台风和暴雨有关,台风快,发病也快的暴风雨频繁,发病较重,相反,发病晚而轻。 另外,施肥氮肥,生长丰富,通风透光性差,地下水位高病重。 甘蔗黄斑病,陕西高级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如台糖172、崖城62/70、桂糖57/624、新台糖1号、华南56/12、桂糖73/167、崖城64/389、崖城71/370等。 (2)建立蔗田排灌系统,立即排除积水,有效调节蔗田湿度。 (3)加强管理,合理施肥。 高温多雨的季

11、节立即剥下病叶、旧叶,集中烧毁,减少了最初的感染源。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合理配方施用氮磷钾。 (4)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洒50%抽喜水和剂的1200倍液或12%柔通奶油的8001000倍液或1:2:100倍式流行音乐多液,每隔7天喷雾一次,共计预防34次。 甘蔗黄斑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又称甘蔗黑穗病、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 该病最显着的特征是甘蔗的脖子上有下卷的黑色鞭状物,长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鞭中央是由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组织构成的心柱,周围包着厚的垣孢子。 病鞭在形成初期,外包银白色薄膜,破裂撒下大量的黑粉,最后只剩下心柱。 患病蔗糖萌芽快,茎细,叶细,薄绿,分蘖增加,

12、之后的分蘖也长出了黑穗鞭。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土壤和宿根病蔗虫是首次感染源。 厚垣孢子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遇到水侵入甘蔗芽,潜伏在甘蔗芽中的菌丝和掉落在土壤中的厚垣孢子成为下一季甘蔗的第一个感染源。 冬天春天的干燥有助于孢子的生存。 春天高温多雨有利于黑穗病的发生和流行。 宿根蔗田比新蔗田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发病越重,施肥氮肥田块发病重。 吊头苗的栽培比全株的栽培发病轻。 甘蔗黑穗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防治方法(1)应在土地上选择抗病品种,该方法是目前防治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福农83/36、华南56/12、粤糖57/423、粤糖

13、63/237、蔗糖7号、蔗糖11号等。 (2)拔掉病株。 拔出黑鞭的时候,请切成塑料袋放入,然后从田地外面拿出来集中烧毁。 病田不留宿根,病株的残株也要烧毁。 (3)加强田间管理。 配合施用基肥、氮磷钾肥。 及时浇水,及时培土,防止倒伏,减少侧芽生长。 (4)种苗消毒和温水处理。 带菌种苗用52汤浸种1830分钟,加5%叶秀悬浮剂500倍的液体是有效的。 或者以50%农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浸种了57分钟。 甘蔗黑穗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花叶病,甘蔗花叶病又称为甘蔗镶嵌病。 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台湾。 主要是受害叶,尤其是新叶基部症状最明显。 一般在

14、黄绿之间出现不规则的马赛克、条纹或斑纹,长度大小不同,并被叶复盖。 有时病斑变青,出现黄白斑,出现坏疽红点。 病株的叶色比健株浅,生长也慢。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有毒的蔗糖种和田间病株是该病的主要感染源。 毒媒体主要是甘蔗和毒蚜,如黄蚜、锈蚜、蚜、黑蚜、玉米叶蚜、甘蔗蚜、桃蚜等。 台湾主要是禾本科蚜虫。 另外,蔗糖田中的蚂蚁和年轻蚜虫一起活动,有间接的传染病作用。 防治方法(1)栽培高抗或免疫品种。 例如,福建糖70/611、桂糖11等。 (2)选择无病蔗种,挖掘病株,在重病田种宿根蔗种。 加热种苗的方法是第二天一次,共计三次,第一次52,第二次,第三次57.3。

15、(3)适时除草,很多禾本科杂草都是该病的寄主,是以毒为媒介的蚜虫的寄主。 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甘蔗花叶病,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螟,主要有二化螟、螟、螟、螟和螟。 甘蔗二点螟,又称黄斑螟,在中国蔗糖和甘蔗产地普遍发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 南方害甘蔗,北方害粟子、糜、黍、玉米、高粱、稗、狗尾草等。 苗期幼虫损害甘蔗生长点,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的发芽期,分蘖初期株不足,有效茎数减少的生长中后期幼虫侵蚀蔗茎,破坏茎内的组织,影响生长,糖度降低,强蔗株容易倒塌。 另外,伤口容易诱发甘蔗红腐病。 这个虫喜欢干燥环境,用老熟幼虫和蛹用蔗茎过冬。 南方蔗区全年受灾。 成虫在甘蔗叶背面

16、产卵,最初孵化的幼虫爬上或吐丝,潜入附近蔗株的叶鞘,从叶鞘潜入蔗株。 幼虫把茎做成蛀牙时,先在节之间咬上细圆形的孔,再钻进洞里会有害。 成熟后,在甘蔗渣的茎中化蛹,一般来说,在没有培土的情况下,化蛹的多为距土面67cm的地方。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两点螟幼虫,受害状、成虫,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螟发生在中国南方各省蔗区,并危害高梁、玉米等。 用幼虫吃茎和幼苗的基部。 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 如果在萌芽期或分蘖的初期受到损害,株就会不足,有效茎数减少。 生长中、后期蔗茎受损,引起螟蛾害节,破坏茎内组织,影响甘蔗生长,降低糖分,遇到大风经常折断虫口,虫伤部分引起红腐病菌侵

17、入,甘蔗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害。 大多数老熟幼虫在叶鞘内侧越冬。 成虫在蔗叶正面产卵。 初孵幼虫有收集心叶的习惯,受害心叶扩大后可以看到横列的小孔和半透明的不规则斑点,这个时期称为“花叶期”。 幼虫在心叶有害的1014日,三龄后从叶鞘的间隙侵入蔗茎,通常数只幼虫同时侵入一根茎,附近残留有虫粪,很容易发现。 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条螟幼虫、甘蔗条螟成虫、幼苗基部呈受害状,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螟主要分布在华南蔗区,受害严重,甘蔗从苗期到收获,不断被螟受害。 幼虫侵入苗期形成害生长点后,心叶枯死,导致株不足,能减少有效茎数。 生长中后期蔗茎受损,引起螟蛾害节,破坏茎内组织,影响

18、甘蔗生长,降低糖分,遇到大风,经常遇到虫伤,虫伤部分引起红腐病菌侵入,甘蔗产量和品质受到损害。 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 成虫在黄昏夜晚出来,趋光性弱。 鸡蛋分散在甘蔗的叶鞘和叶子上。 初孵幼虫首先潜入叶鞘间隙,逐渐移动到下部柔软部分,一般在芽和根带形成虫牙,蔗苗期和分蘖期的食害根带部形成蚯蚓状的食痕,虫粪堆露出受害茎食孔外。 老熟幼虫用虫蚀孔做茧化的蛹。 甘蔗螟,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茎受害状、老熟幼虫、成虫、陕西上格的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甘蔗螟发生在中国南方沿岸的甘蔗虫区,以幼虫侵害甘蔗株。 最初孵化的幼虫最初被心叶吃成了笔直的路,但初期没有显示枯心,成为蛀牙的心叶伸长扩展后,呈带状横列的蛀牙孔,食痕周围褐色或逐渐枯死。 幼虫生长后,侵入生长点成为危害,制成枯心苗。 长大的甘蔗受到枯心损害时,发出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