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中丞传后叙韩愈,认识“传记”,一、传记的概念:“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叫传记。,二、传记的基本特征: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三、传记的分类:别传或他传:由别人写的。自传:由自己写的。合传:把几个人合在一起写的。,作者简介,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
2、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提出“文从字顺”;“不平则鸣”。被尊为唐代文坛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将之与杜甫诗歌相并列,称“杜诗韩笔”。,7/4/2020,韩愈像,古文运动及影响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
3、的广阔园地。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俪文字。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认为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北宋初期,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理论上特别是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成为新的传统。,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第二阶
4、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
5、秋怀诗11首、石鼓歌等。,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韩愈-传世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
6、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传世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源自韩愈的成语,“一视同仁”见原人。“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含英咀华”、“同工异曲”、“动辄得咎”、“兼收并蓄”、“细大不捐”、“佶屈聱牙”、“提要钩玄”见进学解。
7、“悲天悯人”、“从谏如流”见争臣论。“大声疾呼”见后十九日复上书。“痛定思痛”见与李翱书。“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熟视无睹”见应科目时与人书。“百孔千疮”、“一发千钧”见与孟尚书书。“不平则鸣”、“杂乱无章”见送孟东野序。“慷慨悲歌”见送董卲南序。,“深居简出”、“弱肉强食”见送浮屠文畅师序。“大放厥词”、“袖手旁观”见祭柳子原文。“休养生息”、“混为一谈”、“牢不可破”见平淮西碑。“名存实亡”见处州孔子庙碑。“落井下石”、“自以为得计”见柳子厚墓志铭。“垂头丧气”见送穷文。“雷厉风行”见潮州刺史谢上表。“再接再砺”见斗鸡联句。“蚍蜉撼树”见调张籍。“形单影只”见祭十二郎文。,课文背景,
8、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传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关于张中丞及题解,张中丞:即张巡,本是真河县令。“
9、安史之乱”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抗敌。后来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朝廷追封他为御史中丞,故称张中丞。,题解:曾随张巡守城的李翰写过一篇张巡传(又叫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其的阐发和补充,故题为后叙。,题解,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
10、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层次结构,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贼”的错误论调。三个论据:1)“位本在巡上”2)“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两个比喻说理: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2)“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
11、误议论。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死。,文章分析,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段(1):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第一段重点词解:恨:遗憾阙:通“缺”,缺少,不足全文引子:借评论李翰传文,交
12、代立传缘由。,课文解析,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周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第二段(2,3,4):驳斥小人的流言蜚语,歌颂张许二人的高贵品质和历史功勋。第一层(2):驳斥“畏死辞服于赋”的错误论调。三个事实论据:1)“位本在巡上”2)“苦守尺寸之心,食其所爱之肉”3)“虽愚人变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13、远之不畏死亦明矣”,7/4/2020,第二层(3):批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两个比喻说理: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斋者”2)“引绳而绝亡,其绝必有处”“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第三层(4):驳斥“责二公以死守”的错误议论。首先:指出张许不知旁人会见死不救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最后:怒斥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职位本在张巡之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
14、,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全面理解他们父亲的志向,认为张巡被杀而许远成了俘虏,便认为许远是怕死而用言辞向敌人降服了。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许远真的怕死,为什么还要苦苦坚守住那小小的地盘,吃他所爱之人的肉,来抗击敌人而不投降呢?,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当他在围城中坚守时
15、,城外没有一丁点的援助,他所要效忠的,国家与君主而已,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而敌人告诉说唐朝已亡了,国君已经死了。许远眼看救援的军队不到,而叛军却越来越多,必定会认为他们的话是真的。,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在外无援兵可待的情况下仍誓死守城,已经人吃人且将要吃尽,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数着日子知道死的地方了,由此看来,许远不怕死这是很清楚啦!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哪有城被攻破、部下都死了,只有自己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这么做。,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唉!难道
16、说像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造谣的人又说什么许远与张巡分守雎阳城,城池的陷落,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想用这些来诽谤许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这种论调又跟儿童的见识没有什么两样。人快要死了他的五脏六腑必定有先患病的地方,,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拉绳子而拉断它,绳子的断绝必定有裂痕处。旁观的人看到它这样,就跟着归罪它(先患病的脏腑和绳断之处),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小人喜欢发议论,不乐于成全别人的美名就是这样啊!,如巡、远之所成就。
17、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事业,如此卓绝不凡,还不能免遭非议,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初许、张二公初守雎阳时,哪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抛弃城池预先逃跑呢?,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假如这里守不住,即使逃避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他们终无救援而又困难到极点时,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带领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疲弱的残余士兵,即使想离开,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地了。,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凭着张、许二公的贤明,他们考虑得太精切了。守住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
18、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靠着千百名誓死就战的士乓,抗击着百万个一天比一天多的敌军,掩护江淮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国家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在那个时候,弃城逃命的,不能一个两个地数;擅疆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坐而观望的人,环绕睢阳城四周有的是。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不追究评议这些人,反而指责张许二公以死坚守,也可见他们自己把自己和叛贼并列了,编造夸大失实邪说而帮助叛贼攻击(张、许等英雄)啊。,第二段重点词解:,1.竟与巡俱守死:守城而死2.远诚畏死:果真、真的。表示假
19、设。3.食其所爱之肉:所喜爱的人的肉.所字结构.4.当其围守时:被围困。被动用法。5.而贼语(y)以国亡主灭:倒装、省略句。正确语序:“而贼以国亡主灭语(之)”。6.人相食且尽:将要。注意本段中“之”的用法。,这段主要写谁?许远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贼语以国亡主灭(诱降)得出什么结论?“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第三段(5),记叙南霁云的事迹1层:叙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经过。2层:南霁云与张巡壮烈就义的经过。,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20、我曾经在汴、徐二州的幕府里任职,经常来往于两州之间,亲自到人们所说的双庙去祭奠过,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当时的故事。说: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兵,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贺兰忌妒张巡许远的声望功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喜欢南霁云勇敢豪壮,不听他的话,硬要留他,准备酒席与歌舞,请(迎接)南霁云入座。,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霁云慷慨激昂地说:“我来的时候,雎阳的人没饭吃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
21、不忍心;即使吃了,也咽不下喉咙!”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于是拔出佩刀斩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看。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在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激昂地为南霁云流下眼泪。,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霁云知道贺兰终究没有为他出兵的意思,立刻奔驰而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快要出城,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了它上边的砖中,说:“我回去击败叛逆,一定要消灭贺兰,这支箭用来作标记!。”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我在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来互相谈论。,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
22、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城破以后,叛军用刀威胁迫降张巡,张巡不屈服,就拉出去,准备杀死他;又迫降南霁云,霁云没有回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张巡呼喊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罢了,不可为不义之人所屈服!”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霁云笑着说:“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有话,我怎敢不为国捐躯!”于是就义了。,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张籍说:“有个叫于嵩的人,年轻时投靠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时,于嵩曾在围城之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于嵩那时年纪六十多岁。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
23、学无所不读,因为张巡,起初得到了临涣县尉职务,喜欢学习,没有什么书不读。,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张籍当时还小,粗略听到张巡、许远的事,没能细问。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须长得像天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曾看见于嵩读汉书,对于嵩说:“为什么老读这部书?”,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嵩回答说:“还没读熟呢。”张巡说:“我对书读不超过三遍,就一辈子不会忘记。”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是背诵于嵩所读的书,背完一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于嵩很惊奇,认为张巡碰巧熟悉这一卷,就乱抽
24、其他书套里的书来试,没有不是这样的。,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于嵩又拿书架上的许多书,试着来问张巡,张巡随口背诵毫无迟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于嵩跟随张巡时间长了,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作文章,拿起纸笔就写,从来没打过草稿。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刚守雎阳的时候,士卒近万人,城里的居民也近数万,张巡凭着一次见面问过姓名,那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张巡发怒,胡须就蓬开。到雎阳城陷落,叛贼捆绑着张巡等数十人,坐在地上,将要杀害。巡起旋,其众见巡起,
25、或起或泣。张巡起身一动,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站起,有的哭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大家都哭得不能抬头看他。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巡就义时,脸色不变,安祥得跟平时一样。,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许远是宽仁厚道的长者,外表如同他的内心;跟张巡同年出生,月日比张巡晚,称张巡为兄长,死时年仅四九岁。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于嵩贞元初,死于亳州、宋州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有人传说于嵩在亳、宋之间有田产,武人夺去占有它,于嵩准备到州里去告状,被武人杀
26、害。于嵩无子。张籍云。于嵩没有儿子。(以上这些都是)张籍说的。,第三段重点词解:,1、以此诟远:辱骂。2、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内脏。3、引绳而绝之:拉。4、从而尤之:从:跟从。而:并且,表递进。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卒:最终。6、弃城而逆遁:逆:预先。遁:逃跑。7、战百万日滋之师:每天增长。8、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而:表修饰。9、设淫辞而助之攻也:制造。,此段为什么而辩论?“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1、人之将死2、引绳而绝之正反对比论证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最能体现守城意义的一句
27、话是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延伸,睢阳是江淮的屏障,保障给养由淮河、长江沿汉水进入唐军后方,意义重大。历史学界认为,张巡、许远坚守睢阳之功,不亚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第四段(6):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1层:详叙张巡博学与英勇就义的事迹。2层:简叙许远宽厚的为人。3层:交代于嵩(讲述张、许轶事之人)之死。,第四段重点词解,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跟从。事:做事.2、屡道于两府间:名作动,取道,来往。3、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当时的事。4、具食与乐(yu):准备。、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于是,就。、一座大惊:全,整。、皆感激为云泣下:感动。、矢著(zhu)其上砖半箭:加在
28、之上。9、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10、即驰去、即牵去、即不屈:于是,就。11、不可为(wi)不义屈:被,表示被动。,2020/7/4,本段写谁的那几件事?体会作者选材的用心。南霁云1、乞救于贺兰,被强留。2、断指不食。3、射矢明志。4、笑而就义。写这个人物对全文有何作用?“借以烘托巡加倍义烈”,第五段重点词解,少:年轻时。依于巡:跟随着张巡。起事:指起兵讨伐叛军。粗:大略。须髯(rn)若神:胡须长得象神仙一样。尽卷:背完一卷书。帙(zh):包书的套子,十卷为一帙。他帙:另外一卷书。尽然:都是这样。操:拿起。立书:立即就写。辄(zh):就。张:张开。戮(l):杀。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
29、,指站起来环顾四周。汝:你们。怖:害怕。颜色:面色。阳阳:安祥镇定,毫无畏惧的样子。诣(y):去到,往。讼理:告状。,这段主要写谁?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得出什么结论?,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贼语以国亡主灭(诱降),“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为许远辩诬。,人物形象,张巡:许远:南霁云:,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作者对三个人物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对许远是严正的描写,伴以精到的论析,夹叙夹议,笔调郑重,不容置疑,展
30、示了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对南霁云则以色调强烈,充满力度的笔触,集中写出他在贺兰宴上的抽刀断指,慷慨陈词和抽矢射佛寺浮图,最后慷慨赴死等几个人生片段极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豪爽性格和侠肝义胆;写张巡主要是转述跟随过张巡的于嵩的话,从侧面加以补充。,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的个个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等细节,极其生动的刻画了张巡地博闻强记与文思敏捷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文中
31、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各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受权于巡,自处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这里即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即写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了南霁云想保存力量,伺机复仇的心理,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人相互映衬,更现出英雄气概。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出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课文主旨,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
32、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艺术特色,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文章先议后叙,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首先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从整体上讲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但议论中带有叙事。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再如“这诚畏死,何苦守尺雨寸之地以与赋抗而不降乎?”这一节文字主要针对“畏死”的论调进行驳斥,但又包含了对许远杀所爱的人充饥的事迹的叙述。,2、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文中人物各有性格特征,南霁云的刚烈英武,张巡的从容不乱。许远的宽厚谦逊,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若干精彩的场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南霁云乞师贺兰进明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台州职高面试题及答案
- 车辆转让与维修保养培训及配件供应合同
- 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建设与车位租赁合同
- 长铁丝考试题及答案
- 矿石分区管理方案
- 手工环保面试题及答案
- 水利施工技术方案
- 围棋初步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38 第26讲 免疫调节含答案
- 玻璃破碎安保措施方案
- 密闭空间环氧树脂防腐施工方案
- 渣土运输方案
- 2025-2030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董事长给应届生培训
- 高职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第2版)-课程思政案例(结合知识点)
- Drager呼吸机使用指南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文件
- 民兵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酒吧装修施工方案
- 非煤矿山矿石运输车辆安全协议书
- 东北林业大学20-21高数A2期末考试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