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习 题,2,1. 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H和S来计算77、127、177、227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解析: 对于聚合反应,由单体到聚合物的聚合自由能差 G=H-TS 0 Tc=H/ S TTc才可以聚合 由教材P64上表3-3中查得: 甲基丙烯酸甲酯H=-56.5kJ/mol, S =-117.2J/mol K Tc=H/ S=56.51000/117.2=482.08K(208.93) 所以,热力学上77、127、177时可以聚合。 再由平衡单体浓度 :,P66 3-11求出不同温度下平衡单体浓度。,3,解: 由教材P64上表3-
2、3中查得: 甲基丙烯酸甲酯H=-56.5kJ/mol, S =-117.2J/mol K 由公式: 求得平衡单体浓度: T=77=350.15K,4.9410-3mol/L T=127=400.15K,0.0558mol/L T=177=450.15K,0.368mol/L T=227=500.15K,1.664mol/L 从热力学上判断,甲基丙烯酸甲酯在77、127、177下可以聚合,在227上难以聚合。因为在227时平衡单体浓度较大。,4,2. 60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在某溶剂中分解,用碘量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残留引发剂浓度,数据如下,试计算分解速率常数(s-1)和半衰期(h)。,解析:过氧化
3、二碳酸二环己酯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引发剂浓度变化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为:,通过以,对t作图,得一条直线,斜率为-kd。,5,解: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引发剂浓度变化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为:,以,对t作图,得一条直线,得到:kd=-k=0.589h-1=1.63610-4s-1 半衰期:,6,3. 在甲苯中不同温度下测定偶氮二异丁腈的分解速率常数,数据如下,求分解活化能。再求40和80下的半衰期,判断在这两温度下聚合是否有效。,解析:分解速率常数、温度和活化能之间存在下列关系,以lnkd对1/T作图,斜率为-Ed/R,截距为 lnA 引发剂的半衰期与聚合时间相当,聚合有效,7,以l
4、nkd对1/T作图,得,Ed=8.31415116=125.7kJ/mol,当t=40=313.15K时,当t=80=353.15K时,以此可见,在40下聚合时引发剂的半衰期太长,聚合无效,而在80下聚合是有效的。,8,4. 引发剂半衰期与温度的关系式中的常数A、B与指前因子、活化能有什么关系?文献经常报道半衰期为1h和10h的温度,这有什么方便之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半衰期为1h和10h的温度分别为61和45 ,试求A、B的值和56 的半衰期。,见P73公式3-20: lgt1/2=A/T - B,9,(1)常数A、B与频率因子、活化能的关系: t1/2=ln2/kd kd=Adexp(-
5、Ed/RT) logt1/2=logln2-logkd=logln2-logAd+(Ed/RT)loge =(Ed loge)/RT- log(Ad/ln2) 比较logt1/2=A/T-B与上式得 A=(Ed loge)/R,B= log(Ad/ln2),(2)当t1/2=10h时,logt1/2=A/T-B=log10=1 得 A/T (t1/2=10h)-B=1 当t1/2=1h时,logt1/2=A/T-B=log1=0 得 A/ T(t1/2=1h)-B=0 则 A= T (t10h)T(t1h)/(T (t1h)- T(t10h)) B=T (t10h)/(T (t1h)- T(t
6、10h),10,由此可见了解半衰期为10h和1h时的分解温度便于计算A、B值,粗略知道反应温度与分解温度的关系,选择引发剂,当t1/2=1h时,反应时间为几小时,温度不限,应注意此时的T是否在可能的反应温度范围内。当t1/2=10h时,反应时间为几十小时,此时T是反应温度的下限。二者差值(T (t1/2=1h)- T(t1/2=10h)大,则反应活化能小。,(3)已知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半衰期为10hr和1hr时的分解温度分别为45和61, 代入得: A=6.6103 B=19.9 logt1/2=A/(56+273) B=0.302 56半衰期t1/2=2.0h,11,过氧化二乙基的一级分解
7、速率常数为: 1.01014exp(-146.5kJ/RT) 在什么温度范围内使用财有效?,解析: 常用自由基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为 10-410-6S-1 t1/2=2200h 之间 代入计算温度范围即可,12,6. 苯乙烯溶液浓度0.20 molL-1, 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4.010-3mol L-1, 在60下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44h, 引发剂效率f=0.80,kp=145 L(mols)-1,kt=7.0107 L(mols)-1, 欲达到50%转化率,需多长时间?,解析:,Kd=ln2/t1/2,假定I不随时间改变 ,代入数据即可求得结果,13,如果I随时间而变化:,代入公式:,14
8、,解:(1)假定I不变: 则 -lnM/M0=kp(fkd/kt)1/2It kd=ln2/t1/2=ln2/443600=4.3810-6(S-1) kp=145(L/mols) kt=7.0107(L/mols) f=0.8 I=4.010-3(mol/L) M/M0=50% 则,得 t=94h,超过了引发剂半衰期, I随时间而变化,15,(2)如果I随时间而变化:,代入数据:,得:t=0.6147106(s)171hr,16,7. 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某单体聚合的动力学方程为:Rp=kP (fkd/kt)1/2I1/2M,假定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和f都与转化率无关,M0=2 molL-1,
9、I0=0.01 molL-1,极限转化率为10%。若保持聚合时间不变,欲将最终转化率从10提高到20,试求: (1)M0增加或降低多少倍? (2)I0增加或降低多少倍?I0改变后,聚合速率和聚合度有何变化? (3)如果热引发或光引发聚合,应该增加或降低聚合温度? Ed、Ep、Et分别为124、32 和8 kJmol-1。,17,解:(题意有修改) 低转化率下聚合动力学方程:,令,18,(1)当聚合时间固定时,C与单体初始浓度无关,故当聚合时间一定时,改变M0不改变转化率。,(2)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改变I0,则有:,即引发剂浓度增加到4.51倍时,聚合转化率可以从10%增加到20%,19,由于聚
10、合速率,故 I0增加到4.51倍时, Rp增加2.12倍,聚合度,故 I0增加到4.51倍时, Xn下降到原来的0.471 即聚合度下降到原来的1/2.12。,(3)引发剂引发时,体系的总活化能为:,20,热引发聚合的活化能与引发剂引发的活化能相比,相当或稍大,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与引发剂引发相当,要使聚合速率增大,需增加聚合温度。 光引发聚合时,反应的活化能如下:,上式中无Ed项,聚合活化能很低,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很小,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聚合,所以无需增加聚合温度。,21,8.,(1)聚合速率:k=Ae-E/RT,得:E=Ep+Ed/2-Et/2=32.6+125.6/2-10/2=9
11、0.4(KJ/mol),(2),Xn=2,E=Ep-Ed/2-Et/2=32.6-125.6/2-10/2=-35.2(KJ/mol),22,(1)聚合速率:当T从5060,当T从8090,温度升高,速率增大,在低温区变的更明显,23,(2)聚合度,温度升高,聚合度降低,在高温区变的更明显,(3)若为光引发:Ed=0 E=Ep-Et/2=32.6-10/2=-27.6(KJ/mol) E=Ep-Et/2 (相同),24,聚合速率: 5060,聚合度:,Kp Xn变化一致,温度升高,kp Xn将增加,8090,在低温变化将更明显,但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5,9.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
12、 进行苯乙烯(密度为0.887gcm-3)聚合动力学研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09%,Rp=0.25510-4mol/Ls,f=0.80,自由基寿命为0.82 秒,聚合度为2460。 (1)求kd、kp、kt 的大小,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2)比较单体浓度M和自由基浓度M的大小。 (3)比较Ri、Rp、Rt 的大小。,26,解: 设苯乙烯体积为1L,则其质量10.887103=887g 摩尔数为887/104.15=8.529mol 单体浓度 M=8.529mol/L 引发剂质量为887 0.109% =9.668310-1g 摩尔数为9.668310-1/242.23=3.9
13、91410-3mol 引发剂浓度 I=4.0010-3mol/L,27,每一个链自由基的平均寿命: = 链自由基总数/链自由基消失速率 = M/Rt,偶合终止:C=0.77,歧化终止:D=0.23。, M M,28,可见,ktkp,但MM,因此RpRt;所以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29,11. 对于双基终止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每一大分子含有1.30 个引发剂残基。假定无链转移反应,试计算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相对量。,30,设歧化终止的分率为x,歧化终止产生的 大分子中引发剂残基含量为x,偶合终止的分率为1-x,偶合终止的产生的大分子中引发剂残基含量为2(1-x),则有:,2(1-x)+ x
14、=1.30,x=0.7,解:,31,12. 以过氧化叔丁基作引发剂,60时苯乙烯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苯乙烯浓度为1.0 molL-1,过氧化物浓度为0.01molL-1,初期引发速率和聚合速率分别为4.010-11和1.510-7 mol(Ls) -1。苯乙烯-苯为理想体系,计算(fkd)、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求由过氧化物分解所产生的自由基平均要转移几次,分子量分布宽度如何? 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 CM=8.010-5,CI=3.210-4,CS=2.310-6,60下苯乙烯密度为0.887 gml-1,苯的密度0.839 gml-1。,32,解:M=1.0mol/L I=0.
15、01mol/L,60,苯乙烯偶合终止占77%,歧化终止占23%。 若无链转移:,33,若同时发生单体、引发剂和溶剂转移,则按下式计算:,34,35,13. 按上题制得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很高,常加入正丁硫醇(CS=21)调节,问加多少才能制得分子量为8.5万的聚苯乙烯?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有何变化?,解:,加入正丁硫醇后聚合速率变大(反应速率常数变大),36,(1)氯乙烯聚合中,向单体转移常数约在110-3数量级(50时CM=1.3510-3),单体转移速率远超过正常的动力学终止速率。氯乙烯一般采用悬浮聚合,没有溶剂,引发剂转移可忽略不计,因此PVC的平均聚合度基本有CM这一项所决定。 CM的
16、大小仅决定于温度,因此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靠温度来调节分子量。,14. 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为什么与引发剂浓度无关而仅决定于聚合温度?,(2)将温度代入CM公式计算聚合度即可,37,15.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在60下进行本体聚合,试计算链引发、向引发剂转移、向单体转移三部分在聚合度倒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对聚合有何影响? 计算时用下列数据: I=0.04 molL-1, f =0.8; kd=2.010-6s-1, kp=176 L(mols)-1, kt=3.6107 L(mols)-1, (60)=0.887 gmL-1, CI=0.05; CM=0.8510-4。,解:I=0.04mol/L M=0.8871000/104=8.53mol/L,偶合终止:C=0.77,歧化终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关策划合同范本2025年
- 公积金贷款合同(2025版)
- 惠州二手房购房合同模板(2025版)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策划与营销合同
- 2025版企业并购重组贷款服务合同
- 2025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材料分包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工人安全责任承诺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发电项目采购代理委托协议书
- 2025版工业地产厂房分租租赁协议
- 2025年度城市穿梭代驾租赁业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校长职级考试题及答案
- 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GB/T 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 GB 1519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制品
- 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 GA 898-2010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及管理
- 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完整版)
- 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词汇表(附音标)
-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 2022年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