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课件_第1页
《与妻书》课件_第2页
《与妻书》课件_第3页
《与妻书》课件_第4页
《与妻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妻书 一曲“爱”的壮歌 天下第一情书,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生活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清末,19岁结婚,20岁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失败,成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孙中山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正字音,如晤 嗟夫 必不能禁 使之肖

2、我 依依旁汝也 念六夜四鼓,jn,xio,bng,nin,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第2-5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6-8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课文整体感知,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以:用 书:书信 尚:还 察:体察 竟书:写

3、完(竟:完毕,书:写) 下:名词作动词,流下 谓:以为 衷:衷情 忍:忍心 舍:舍弃 故:所以 遂:就 为:给,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卿安丰:称安丰为卿。按:称对方为卿是平辈间表示亲热而不拘礼法的称呼。“亲卿”句:按礼法,夫妻要相敬如宾,而王妻认为夫妻相亲相爱,不用讲客套。 【译文】安丰侯王戎的妻子常常称王戎为卿。王戎说:“妻子称丈夫为卿,在礼节上算做不敬重,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了。”妻子说:“亲卿爱卿,因此称卿为卿;我不称卿为卿,谁该称卿为卿!”于是索性任凭她这样称呼。,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4、作者写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有情人相互难分难舍),“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这一句表明作者写信时是什么心情?哪句点明了作者写信时的背景?,明确:万分悲痛和眷恋不舍。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即将为了自由与革命而勇赴黄泉),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至:极、最 就:走向 然:然而 称心快意:符合。使愉快。 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称心快意地过日子

5、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掉感情啊。,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这一句是全文的纲 司马青衫: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林觉民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出自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字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6、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 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充:扩充 助:帮助 及:推广 顾:顾惜 体:体谅 于:介词,在 念:着想 余:副词,以外 所以:的原因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为:替 谋:谋求 永福:永久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

7、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后面的“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长辈 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 后面的“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第二自然中哪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明确:“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爱妻之深),作者为什么要“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明确:“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有四层意思:一为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8、属是我们共同美好心愿;二是社会动荡黑暗腐败,不去战斗不能为民获得自由;三是作者本人不能避世忘情;四是古贤训言)这几句是作者在向妻子解释舍她而去的原因由爱妻推及天爱天下人,那就是为天下人而英勇赴义。,作者为什么叫妻子不要悲伤?,体察我的衷心,以天下为思念,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舍小我而救天下),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尝:曾经 婉:委婉 谓:认为 是:对的 盖:原来 禁:

9、经受 担:担当 卒:最终 闻言而怒:连词,表承接 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真:确确实实 过:经过 所:地方,处所 适:恰逢 及:等到 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蒙相映;我和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

10、。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之逃家复归: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以:把 许:答应 乘:趁着 以汝之有身:因为 语:告诉 身:身孕 恐:担心 不胜:经受不住 唯:只有 寸管:笔的代称,三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论说“吾至爱汝”,(寄情于事),忆往事 抒爱妻之至情,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

11、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诚:确实 第:但,仅 可:能够 抑:还是,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即:即使 而:但是 徒:白白地 奈何:怎么办 幸:有幸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 当:应该 而:连词,表转折,却 数:名作状,用数字 钟情:感情真挚,专注(今义:专指爱情) 所以:的原因 率性:依本性而行

12、,勇敢,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肖:像 慰:宽慰 志:名作动,追求 尚:还 甚:很,非常 而已:罢了 以为:把当作,眼成穿 “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视,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得非常辛苦。 骨化石 古代传说:“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难以相见。 破镜能重圆 课本注释,作者用此典故,

13、说明当时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远不可能团圆。,浏览第五自然段,作者有什么心愿?是什么因素使得两人不能够白头到老?,明确“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中国当时所处的黑暗动荡的时势令人民不得不死亡,哪能活到老呢? 即便不被中国当时的时势所逼近而死,那也只有哪一条活路?对作者这有情人来说,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不愿离而离。比死还痛苦(到不如去死),找出“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明确: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反问句表达,一是加强语气,二是启发妻子思考,从而明白他就义的原因) 第五自然段后半部分是作者在交待后事。作者

14、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明确:一是革命后继有人,二是希望妻子把儿女抚育成人,并继承父志。,论说 “就死”,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死”,“离”,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和:应和 伴随 望:希望 旁:同“傍”,依偎,守在身边 以:因为,此处提出“一嘱”“三愿”,一嘱: 嘱咐后事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 感情 说出志愿,

15、再表达“吾至爱汝”之衷情。,“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思。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未尝:不曾 以:把 语:告诉 志:名词作动词,追求 百死而不辞:辞:推辞。而:连词,表转折 的的:的的确确 至:达到了极点 为:替 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

16、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偶:名词作动词,嫁给 何:多么 卒:最终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独善其身 出自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后也用来指只顾保持自身而不顾大局。 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不愿意只顾自己,而心系国家、民众的伟大胸怀。,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以:凭借 模拟:想象 时时:常常 念

17、:通“廿”,二十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书:写,第八自然段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爱妻之深?,明确: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作者慨叹的“幸”与“不幸”分别指什么?“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明确:作者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在紧扣中心,“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

18、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当尽吾意为幸”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明确:希望妻子透彻地了解作者遗书的意思,也就是明白作者表达的全文的中心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课文小结,本部分是信的主体部分,作者从感情、理义、时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1、从感情上来说: “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2、从理义上来说: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从事势上来说: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从后事上来说: “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