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介绍---龙岩_第1页
家乡介绍---龙岩_第2页
家乡介绍---龙岩_第3页
家乡介绍---龙岩_第4页
家乡介绍---龙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家乡,龙岩新罗,旅本2班 谢晓月 学号132012010062,新罗,福建省西南部的青山碧水之间,孕育了一个人杰地灵的美丽城市-龙岩新罗。地处闽粤赣三省的交汇处,新罗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新罗,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奇山、秀水、古洞如诗如画,民俗、民情、民风如醴如歌,这里是龙的故乡,这里是采茶灯的故乡。,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龙岩人出自自然的纯朴和豪放;你能领略到龙岩美食带给你的诱惑和享受;同样你也会融入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所带来的无穷魅力。,新罗,气侯温和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由于适宜的气侯条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5%

2、。四周远眺,满目翠绿,郁郁葱葱。置身其中,清泉流淌,鸟语花香,探龙硿古洞,景区群山环抱,以碳酸岩喀斯特景观为主体,兼有花岗岩地貌、森林景观及朴素民风融为一地复合景观。,景区面积平方公里,已探明洞内面积5、4万平方公里,全程游程3000多米。洞内8个大厅,有16个支洞,至少有6层溶洞,高低错落,忽收忽放,层层叠叠,地质构造和岩溶复合作用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观,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通,曲径通幽,大小石乳千姿百态,变无穷。地下溪流时现时隐,一派神奇的景色令人浮想连翩,留连忘返。洞外林木挺拔,修竹翠绿,枫叶尽染,把景观点缀更加绚丽多姿。,石 伞,龙王诵经,会江山美人,睡美人山山峦线条清晰,游人至山塘

3、村的睡美人观景台,抬头仰户,可见一天然“美女”,面朝苍天,泰然而卧;“美人”眉清目秀,长发披肩,束腰隆胸,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令人心驰神往。几千年来,“睡美人”的传说代代相传,是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品云顶香茗,景区海拨8001400米,总面积467.0公顷。区内山重水复,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极适合于茶叶生长。,景区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投资,种植丹桂、金萱、翠玉、九龙袍、黄观音、音枞等16个名、特、优茶种,名、特、优茶种,种植面积43公顷.建有茶艺中心、大山别墅、星光泳池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登天宫仙境,闽西宗教旅游胜地,早在唐初在此建刹,居住僧尼,供奉观音菩萨。寺观建筑的布局是“山包屋”的形势,建

4、筑设计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就地取材,运用闽西民间建筑的传统手法,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寻适中土楼,适中镇的方土楼群 , 适中土楼始建于明代,到清朝雍正、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高峰,鼎盛期达360多座,历经风雨沧桑,保存完好的仍有242座。座落在仁和村的“庆云楼”,高5层,加顶尖6层;座落在中溪村的“善成楼”,占地15亩,历经8年始建成;,座落在中心村的“瑞云楼”(典常楼)是仿宫殿式建筑之典型,屋脊飞檐叠墙,象燕浮雕,宏伟壮观,已有200年历史。,东肖森林公园,观赏植物园内的“活化石”桫椤,游览面积10多公顷。成为集度假、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游度假村。,桫椤王国,适中

5、民俗,革命老区,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龙岩人民有着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1923年,邓子恢、陈明等创办岩声月刊,成为当时全省办刊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传播马列主义和新思想的刊物。为中共龙岩党组织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在23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粟裕等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全县有3651名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188个革命基点村的群众,为支持革命斗争蒙受烧杀掳掠、移民并村、荒毁家园的巨大损失。高耸在虎岭山头的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龙岩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象征。,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毛泽东旧居,又名新邱厝,建于明

6、末,为3厅2厢平房,原为明末刑部右侍郎王命璇府第,清光绪十四年重修。1975年12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房依中轴线依次建有灰坪、大门、天井、正厅、后厅等。正厅面阔3间,进深6米,穿斗式构架。1929年6月,毛泽东同志与夫人贺子珍曾住于此处,7月中旬离开。,邓子恢纪念馆位于东肖镇中心小学内,系利用革命旧址白土桐冈书院设立的名人专题纪念馆。 桐冈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为一院二厢房土木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21年春,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在此举办进步读书会“奇山书社”。1923年9月,在此基础上创办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岩声报,对闽西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田暴动,1928年3月4日,为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共龙岩县委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等领导后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打跨国民党军阀陈国辉支持的地主武装,在此破仓分粮、焚烧田契债约。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