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课件模板-151(共241)_第1页
古今医统大全课件模板-151(共241)_第2页
古今医统大全课件模板-151(共241)_第3页
古今医统大全课件模板-151(共241)_第4页
古今医统大全课件模板-151(共2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今医统大全 课件模板-151,古今医统大全:脉候,脉候:,经曰,阳盛阴不得荣,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曰关;阴盛阳不得荣,故气口大四倍于人迎,曰格。 尺寸反者,阴阳交者,为关格,主死。 寒在上,热在下,脉两寸俱盛四倍以上。 仲景云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此为格。 陈氏曰腑有邪则阳脉盛,脏有邪则阴脉盛。阴脉盛者,阴气关于下;阳脉盛者,阳气格于上,然而未至于死。,古今医统大全:脉候,脉候:,阴阳俱盛,则既关且格。格则吐而食不下,关则一阴闭,不得大小便,而死矣。若脏腑气和而相荣,阴不覆,阳不溢,又何关格之有?。,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丹溪云关格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 有痰宜吐

2、者,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 有中虚气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 一妇人忽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渐冷,无脉。凡一日与大承气汤一剂,至夜半大便通,脉渐安复,次日愈。此关格之病,极难治,今见愈者,惟此一人耳。 一妇人心脾痛后,大小便不通,皆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滓,探吐。,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局方)六君子汤加升麻、枳实、栝蒌仁煎服。气虚脾胃弱而得关格之证宜服。 (丹溪)二陈木通汤 治关格饮食不下,二便不通。 陈皮(一钱) 半夏(八分)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木通 滑石(各一钱)人参芦(钱半) 上咀,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

3、分,食远服,再煎探吐。,古今医统大全:病机叙论,病机叙论:,内经曰北方黑色,通入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食苦以泄之。 凡人大便秘结,皆由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会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阴虚血耗,火盛人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燥结之证。,古今医统大全:病机叙论,病机叙论:,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新产之妇气血虚耗,以致肠胃枯涩。体虚之人摄养乖方,三焦气涩,运掉不行,而肠胃壅滞,遂成秘结,诸若此,惟当养血滋阴,滑涩润燥,不可妄用通利之药,恐伤元气,耗散真

4、液,秘结愈甚也。 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则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此为七冲门也。,古今医统大全:病机叙论,病机叙论:,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荣卫流行,自然润泽。若而幽门不通,则上冲;吸门不开,则噎塞。故云燥秘不便,气不得上下者,治在幽门。 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风秘者,风痰燥结不通也。气秘者,气滞烦闷不通也。热秘者,内府积热,消耗津液,大便结燥不通也。,古今医统大全:病机叙论,病机叙论:,寒秘者,年高脏冷,及 癖冷气结滞,大便不利也。湿秘者、湿热郁结,津液不行而秘涩也。所以病证不同,难以一例而施治也。,古今医

5、统大全:脉候,脉候:,秘结脉,多沉伏而结。阳结脉沉实而数。阴结脉伏而迟或结。老人虚人便结,脉雀啄者不治。,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在西北,多为风燥所成,以疏风润燥为主。(搜风顺气丸是也;)在东南,多为湿热所致,以开结清热为要。(木香槟榔丸是也。)大抵审其人之虚实,察其脉之强弱,参而治之,罔有不当。 凡病实热初然秘结者,脉实大而有力,宜以塞因通用之法,承气等汤通之可也。其病之久者,老人、虚人、及亡津之后,悉皆以润燥通幽之剂缓而图之,庶不有误,如润肠丸、通幽汤之属是也。,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 血虚之人,大便结燥,脉大如葱管,而身发热,切不可发汗,汗之则重亡津液,结燥愈甚,而致死者有之。

6、 卒以巴豆、牵牛峻剂攻下,暂得通快,必然再结愈甚,卒不能调,则亦重竭津液之过也。丹溪所谓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肠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是也。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而秘者,宜药以滑之,用麻仁、胡麻、阿胶之属是也。,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如投以快药利之,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更生他病,何可胜言? 活人书谓脾约证乃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用脾约丸以下脾之结燥,使津流入胃,肠润结化而愈。丹溪曰既云脾约,必阴血枯槁,内火燔烁,热伤元气,故肺受火邪而津竭,必窍母气以自救,夫金衰则上受木邪,脾失转输,肺失传化,宜其大便秘而难

7、,小便数而无藏蓄也。,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理宜滋养阴血,使阳火不炽,金行清化,脾土旺健,津液既润,大小肠何秘结之有?东垣云注夏大便涩者为血少,血中伏火也,人参黄 汤加生地黄、当归身、桃仁泥、麻仁之类是也。 许学士治年老虚人便秘,只用火麻仁、苏子仁各半,研取汁服之,更煮粥食之,不必服药而秘愈。 食伤太阴,肠满,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凡脏腑秘结有虚实,治疗当审之。如实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涩,以搜风顺气丸、三黄丸、推气丸、千金丸、七宣丸、七圣丸之类下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主之。盖实秘,物也;虚秘,气也。,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

8、方:,桃仁、麻仁润血燥,杏仁、郁李仁治气燥,皂角仁治风燥。 (东垣)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结而秘,气不得不,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当归 升麻 桃仁泥(各一钱) 生地黄 熟地黄(各五分) 红花(炙) 甘草(各一分) 上咀,水二盏,煎八分,去滓,调槟榔末五分,稍热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卫生)润肠汤 治大便结燥不通。 生地黄 生甘草 大黄(煨) 熟地黄 当归尾(各五分) 升麻 桃仁 麻子仁(各一钱) 红花(四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治血润肠丸 治大便风秘,血秘不通,常常结燥。 当归 大黄(煨。各一两) 防风 羌活(各半两) 麻仁(

9、二两半) 皂角仁(烧灰存性,去皮研,一两。,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其性得湿则润,去湿则燥枯,用者勿误) 桃仁(二两)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三两服后,大便不能燥结也。 (杨氏)滋肠五仁丸 桃仁 杏仁(各炒去皮尖,一两) 松子(一钱二分) 柏子仁(半两) 郁李仁(炒,一钱) 陈皮(四两,为末) 上五仁研匀为膏,入陈皮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直指)润肠丸 治大便秘涩不通。 杏仁(炒去皮尖) 枳壳(麸炒) 麻仁(另研) 陈皮(各半两) 阿胶(炒)防风(各二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

10、五十丸,空心苏子荆芥汤下。 胶蜜汤 治老人、虚人大便秘涩。 连根葱白(三寸) 新水煎,去葱入阿胶二钱、蜜二匙,溶化,食远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杨氏)润肠丸 治大便秘涩,旬日不通。 桃仁(炒去皮尖研如泥) 荆芥穗(各一两) 火麻仁(盏半,细研,水浸取浓汁)芝麻(半盏,略炒研,水浸取浓汁) 上入盐少许,同荆芥穗煎。食远每服一盏,代茶饮之,以利为度。 加味四物汤 治大肠结燥而秘涩。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赤芍药 大黄(煨) 桃仁(研。,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各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苏子麻仁粥能顺气,滑大便。 紫苏子 麻子仁(各不拘多少) 研烂水浸,滤取汁,煮粥食

11、之。 (良方)三仁丸 治大肠有热,津液竭燥,大便秘涩。 柏子仁 松子仁 火麻仁(各一两) 上研令勾,用黄蜡半两溶化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未快,加上丸数服之。 (局方)三黄丸 治积热闭结不通。(方见热门。) 千金丸 治脏腑壅滞气结,积热不通,或内有 瘕疳蛔,心腹俱痛,及香港脚肿满,休息热痢,并风痰、疮疥、结核等疾。 大黄(十两) 木香(半两) 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倒换散无问新久,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胀。,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大黄(大便不通用一两,小便不通用半两) 荆芥(大便不通用半两,小便不通用一两

12、)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远白汤调服。 (济生)槟榔丸 治大肠积热,气壅不通,心腹满,大便秘结。 大黄(蒸) 黄芩 枳实(麸炒) 火麻仁(炒去壳另研) 牵牛(炒) 槟榔 羌活 杏仁(炒去皮尖研) 白芷(各一两) 人参(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小豆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下。 (拔萃)牛黄散 治三焦积热,脏腑秘结。 白牵牛(取头末,半两) 大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厥冷温酒调服,手足烦者,蜜水调服。 (圣惠)大黄饮子 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大黄(煨,二钱) 杏仁(炒去皮尖研) 枳壳 栀子仁(各钱半) 川升麻(一钱)生地黄(酒洗,钱半) 人参(七分) 黄芩(

13、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五片、豆豉二十一粒、乌梅一个,煎一盏,不拘时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和剂)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麻仁(另研,五两) 大黄(一斤,蒸) 浓朴(姜汁炒) 枳实(麸炒) 芍药(各八两) 杏仁(去皮尖,五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白汤下,便利止服。 论脾约丸。成无己曰约者,结约也,又约束也。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此丸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入胃,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愚窃有疑,何者?既曰约,脾弱不能运也。脾弱则土亏,是必脾气之散,脾气耗,原其

14、所由,久病大下大汗之后,阴血枯槁,内火蟠灼,热伤元气,又伤于脾,而成此证。伤元气者,肺金受火,气无所摄;伤脾者,肺为脾之子,肺耗则津竭,必窃母气以自救。,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金耗则木寡于畏,土欲不伤、不可得也。脾失转输之令,肺失传受之自,宜大便秘而下难,小便数而无藏蓄也。理宜滋养阴血,使孤阳之火不炽,而金行清化,木邪自止,脾土清健,营运津液,乃能入胃,则肠润而通矣。今以大黄为君,枳实、浓朴为臣,虽有芍药之养血,麻仁、杏仁之温为之使,用之热甚,而气热者,无有不安。,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愚恐西方地气高浓,人禀旺实者可用,若用之于东南之人,与热虽甚而血气不实者,虽得暂通,将见脾愈弱而

15、燥矣。后之用此方,须知在西北以开结为主,在东南以润燥为主,慎勿胶柱而调瑟。 洁古云脏腑秘结,有虚有实。胃实而秘者,能饮食而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 消毒麻仁丸 芝麻(四两,研取汁) 杏仁(二两,去皮尖研如泥) 大黄(五两) 山栀(十两)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 (和剂)三和散 治七情气结,脾胃不和,心腹痞满,大便秘涩。 羌活 紫苏叶 宣木瓜 大腹皮 沉香(各一钱) 槟榔 木香 陈皮 白术 川芎炙甘草(各七钱半)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六分,不拘时服。 (济生)橘杏丸 治老人气闭,大腑不通。 橘红(取末) 杏仁(去

16、皮尖。,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饮下。 (良方)六磨汤 治气涩腹闷,大便秘涩。 沉香 木香 槟榔 乌药 枳壳 大黄(各等分) 上用白汤,俱磨浓汁,空心温服。 枳壳丸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大便闭,小便涩。 枳壳(麸炒) 皂角(炙去皮弦) 大黄 羌活 木香 陈皮 桑白皮 白芷(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小通气散 治虚,悲伤之甚,致令秘涩,或服燥药太过。 陈皮(去白) 嫩紫苏 枳壳 木通(各等分) 上咀,每服八钱,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温服。 本香逐气丸 治食积气滞大便闭,兼治

17、香港脚、小肠气攻刺痛。 陈皮 青皮 槟榔(各半两) 木香(二钱) 巴豆霜(钱半) 上为末,姜汁调,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十丸,食远姜汤送下。气攻腹痛,枳壳木瓜汤下。 (直指)宽快汤 治气不下降,大便闭涩。 香附子(制,二两) 天台乌药,枳壳(制。各半两) 砂仁(炒,六钱) 苏子(炒,半两) 木香(三钱) 甘草(炙,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皮煎汤调下。 降气汤 治气不降,大便不通,加枳壳、杏仁煎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方见香港脚门。) 桔梗枳壳汤 治气不下降而闭,加紫苏煎服。(方见气门。) (河间)枳壳丸 治二焦结约,大小便不通,谷气不得下行

18、。 枳壳(二两) 陈皮(一两) 槟榔(半两) 木香(二钱半) 黑牵牛(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姜汤下。,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宣明)导气枳壳丸 治气结不散,心胸痞满,逆气上攻,大便秘涩。 枳壳 木通 青皮 陈皮 桑白皮(炒) 萝卜子(微炒) 白丑(炒) 黑丑(炒)茴香(炒) 莪术(炮) 京三棱(炒。各等分) 上为末,生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陈皮汤下。 (和剂)搜风顺气丸 治风气、香港脚。,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老人、小儿、虚弱人大便闭结宜服车前子(两半) 白槟榔 火麻仁(微炒去壳) 郁李仁(泡去皮研) 菟丝子(酒浸

19、焙干) 牛膝(酒浸) 干山药(各一两) 枳壳(炒) 防风 独活(各八钱) 大黄(半生半熟,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茶酒汤任下,早晚各一服。 疏风散 治风毒秘结,大便不通。,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防风 枳壳 羌活 独活 苏子仁(炒,另研) 杏仁(炒去皮尖) 甘草(炙)威灵仙 槟榔 白芷 白蒺藜(炒。各八分) 上咀,水二盏,姜五片,蜜一匙,煎八分,空心服。 皂角丸 治大肠有风,大便闭结。 皂角(炙去皮弦子) 枳实(麸炒。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或饭饮丸,小豆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七宣丸 治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及积年腰脚疼痛

20、,冷如冰石,脚气冲心,烦愦闷乱,头旋运倒,肩背重痛,心腹胀满,胸膈痞塞,风毒肿气,连及头面,大便秘涩,小便时数,脾胃气壅,不能饮食,脚转筋掣痛挛急,心神恍惚,睡卧不安。 柴胡 枳实 木香 诃子肉(各五两) 桃仁(炒去皮尖,六两) 炙甘草(四两) 大黄(蒸,十五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二十丸,食远米饮下,渐加至四五十丸,以利为度,觉病势退愈止服。 七圣丸 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头目昏重,心烦面赤,涕唾稠粘,咽干口燥,精神不爽,夜卧不安,肩背拘急,胸膈胀满,腹胁痞闷,腰膝沉重,大便闭结,小便赤涩。 木香 槟榔 川芎 肉桂 羌活(各半两) 郁李仁(泡去皮)

21、大黄(半生半熟,各一两) 上末,炼蜜丸,小豆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临卧白汤下。 (和剂)半硫丸 治年高人风冷虚秘,及 癖冷气。 半夏(制) 生硫黄(细研) 上等分,姜汁打糊为丸,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威灵仙丸 治老人肠胃虚弱,风冷气闭。 威灵仙 黄 (蜜炙。各一两) 枳实(麸炒,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大黄芍药汤 治大人小儿风与血滞,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大黄 芍药 枳壳 桔梗(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丁香脾积九治积闭。 感应

22、丸 治积滞闭结。(方并见积聚门。) 莪术脾积丸 治饮食停滞,腹胀痛闷,呕恶吞酸,大便秘结。,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莪术(二两) 三棱(二两) 良姜(半两。以上用米醋一斤,于瓷瓶内煮干,乘热切碎,焙) 青皮(一两) 木香(各半两) 皂角(不蛀者三大条,烧存性) 百草霜(乡村锅底者为佳,三匙) 为细末,巴豆半两去壳研如泥,渐入药末,研和得所,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陈皮汤下。 二香丸 治积滞气闭,心腹刺痛,中满壅逆。,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木香 丁香 青皮 橘红 草果仁 肉豆蔻(生用) 白豆蔻 五灵脂(各半两)莪术(炮) 砂仁(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加巴豆肉半两研如泥,渐入

23、药末研匀和稀,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八丸,姜汤下。 (瑞竹)本香三棱丸 治腹中有虫,面色黄瘦,一切积滞闭结。 黑牵牛(半生半炒,四两) 大腹子(四两) 槟榔 雷丸 木香 锡灰 三棱 大黄(蒸) 莪术(炮。,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蜜汤调下,或沙糖水亦可。先将烧肉一片,口中嚼之良久,吐出肉后,服药。 (医林)浓朴汤 治不能饮食,胃虚而秘者,浓朴汤主之。凡虚秘者,小便清利;实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涩,不可不辨。 浓朴(姜制,二钱六分) 白术(四钱) 半夏曲(一钱八分) 枳壳(钱半)陈皮(二钱) 炙甘草(二钱)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

24、,食远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稍实服之,不通加大黄一钱。 (东垣)麻黄白术汤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次,小便黄赤,遍身肿满,上及腹尤甚,其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弱,不能举动,喘促不安。 青皮 黄连(酒炒。各二两) 黄 人参 桂皮 白术 黄柏(酒炒) 柴胡 苍术猪苓(各四分)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 甘草(半生半炙) 升麻(各三分) 吴茱萸 白茯苓 泽泻(各五分) 白豆蔻 神曲(炒。,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各六分) 麻黄(一钱) 杏仁(四粒)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盏,先煎麻黄令沸,掠去沫,入诸药同煎至一盏,食远稍热服。 (东垣)升麻泻热汤 治嗝噎不通,逆气里急,大

25、便不行。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黄 熟地黄 黄柏(各三分) 当归身 甘草梢(四分)苍术(五分) 升麻(七分) 黄 (一钱) 桃仁(十粒,去皮尖另研) 上咀,水二盏,入桃仁泥煎一盏,食前热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东垣)枳实导滞丸 治伤热物,大便不行,气滞胸腹作痛。(方见内伤门。) 直指掩脐法 治大小便不通。用连根葱一枝,带土不洗,以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入盐一匙,同研极细,搜作饼,烘热,掩脐中,以帛缚定,良久气自通。 又法 治秘结极困,昏不知人。用生大田螺一二枚,以盐一匕连壳生捣碎,置患人脐下一寸三分,用帛紧缚之,违时便通。,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仲景)蜜导煎法凡秘结虚羸之人,服药不得通利者,宜用此法以导之。用蜜四两,铜器中微火熬之滴水成珠,以手捻作枣子样,约大拇指许二寸长,候稍热内谷道,以手急抱,欲大便可去之。 (海藏)霹雳煎蜜导用盐合入亦可,皂角末或草乌末皆可。盐则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