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今医统大全 课件模板-123,古今医统大全:病机叙论,病机叙论:,戴氏曰盗汗者,睡中而汗出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凑凑然出焉,觉即止,而不复出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杂病盗汗,责其阳虚,与伤寒盗汗非比,是亦心虚所致。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丹溪曰盗汗属血虚阴虚,乃阳蒸阴分而液出者为盗汗,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而盗汗,阴虚火炎者,法当补肾,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古今医统大全:脉候,脉候:,平人脉虚细微者,善盗汗也。尺脉虚浮或滑涩,为盗汗。脉濡者为有盗汗,阴阳俱虚也。,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东垣云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出汗如浴,觉来方知,是属阴虚,荣血之所
2、主也,宜补阴降火,当归六黄汤之类是也;若虚寒者,只以黄 六一汤。盗汗发热,因阴虚,用四物汤加黄柏;兼气虚,加人参、黄 、白术。小儿盗汗不用治,盖血未足也。,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当归六黄汤 治盗汗之圣药。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黄 (蜜炙,二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服。或加甘草、浮麦、麻黄根。 黄 六一汤 治阴阳俱虚而盗汗。 黄 (蜜炙,六钱) 甘草(炙,一钱) 水二盏,煎一盏服。 黄 汤 治虚盗汗。 黄 (蜜炙) 人参 甘草(炙) 白扁豆(炒) 白术(炒) 白茯苓 陈皮 半夏(制)山药 干葛(各等分) 每服八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
3、:,神效麦麸汤 治心气盗汗。 麦麸(炒黄色,一钱) 防风 白术(炒) 牡蛎(制) 黄 (蜜炙。各钱半) 水二盏,枣二枚,煎八分,调辰砂妙香散,极效。 辰砂妙香散 治盗汗,补气血,安心神。 大补阴丸 治盗汗。(方见虚损门) 玉屏风散 治自汗、盗汗俱效。(方见自汗门。) 白苓汤 治虚盗汗。,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黄 (炙) 防风 白茯苓 白术(各一钱) 麻黄根 甘草 牡蛎(各五分) 小麦(五粒)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远服。 麦煎散 治营卫不调,夜多盗汗,四肢烦痛,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 赤芍药 葶苈 人参 白茯苓 麻黄银(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
4、浮麦煎汤,食远调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石斛散 治阴虚盗汗。 柴胡 防风 五味子 小草 远志(去心) 黄 (炙) 官桂 石斛 白术(炒) 甘草(炙) 茯苓(各等分) 上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温服。 生地黄煎 治阴火盗汗。 生地黄 当归 黄 (炙) 黄连 黄芩 甘草(炙) 麻黄根 黄柏 浮小麦(各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温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术茯汤 治脾虚盗汗。 白术(三钱) 白茯苓(二钱)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调妙香散,至夜温服。 参苓散 治睡中汗出。 酸枣仁(炒去衣) 人参 白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远米饮调下。大人小儿皆可服。 龙
5、胆散 治盗汗有热。 龙胆草 防风(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饮调下,临卧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防风散 治盗汗不止。 防风(一两) 人参(半两) 川芎(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临卧米汤调下。 正气散 治盗汗。 黄柏(炒) 知母(炒。各二钱) 甘草(炙,六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热服。 四白散 治男妇血虚发热,夜多盗汗,羸瘦,脚痛不能行。 白术 白扁豆 白茯苓 白豆蔻 浓朴(姜汁炒) 黄 (各七分) 藿香 益智仁 人参 半夏 陈皮 乌药 甘草 芍药(各五分) 檀香 沉香(各一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温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椒目散 治盗汗日久不
6、止。 椒目 麻黄根(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无灰酒调下。 白术散 治盗汗极验。 白术(半斤,切成小块,用浮麦一升,水一斗,煮干,如白术尚硬,又加水,者烂取起,切片焙干,去麦) 上为末,每服三钱。别用浮麦煎汤,食远调服。 治盗汗歌曰睡中有汗醒时知,熟煮猪筒骨最宜。,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浓汁热调平胃散,清晨一服夜应稀。 (下焦湿热不行,以致阴间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干是也。治法宜去下焦湿热,利小水,滋阴而自止。) 青娥丸 治阴汗不干。(方见腰痛门。) 大蒜丸 治阴汗湿痒。用大蒜煨熟,剥去皮烂碾,同豆豉末搜和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灯草汤下。 珍珠散 治阴汗。,古今医统
7、大全:药方,药方:,蛤粉 牡蛎粉(等分) 为细末,绢袋盛扑。 (脚汗为脾经湿热内淫于四肢,故令手足心常有汗,至冬阳气内伏而汗愈多,由此知其湿热内淫也。) 清脾散 治手足心出汗。 白术(炒) 苍术 茯苓 半夏 黄连(各一钱) 滑石 柴胡 升麻 甘草 羌活(各五分) 水二盏,加灯心煎八分,空心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牡蛎散 治脚汗,除秽气。 牡蛎( ) 白矾(枯) 密陀僧 黄丹(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 本草衍义椒目治盗汗切效。将椒目微炒,研为细末。每服五分,以猪上唇煎汤调,临卧服。盖椒目行水,又治水肿。 本草药性论治盗汗。牡蛎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古今医统
8、大全:药方,药方:,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一方治盗汗。浮小麦一撮煎汤,调防风、牡蛎末二钱,空心服。 道藏经治阴汗。绵黄 净洗,横切细,入铫内,滴酒炒干脆,为末。以猪心煮熟蘸食之效。 肘后方治脚汗。用白矾一两,水二升煎,洗脚瘥。 一方治脚汗。用白矾、干葛,等分为咀,每二两水三升,煎十余沸,乘热洗脚,一日二次,经三五日自然无汗。,古今医统大全:药方,药方:,一方治脚汗。用杨花不拘多水,水煎洗脚,铺于鞋底中蹉之。 一方治脚汗不干。用烧人场内死尸土灰,铺于鞋底蹉之效。,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内经阴阳别论曰二阳结谓之消。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逆调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也。 巢氏病源云夫消渴
9、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故引水小便而不禁也。其病变多发痈疽,此因热气留于经络不引,血涩,故成痈脓。,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消渴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曰痹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令人内热,甘者令人满,故其气上溢,为消渴。厥阴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饥而不欲食,甚则欲吐蛔。又云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夫渴数饮,其
10、人必眩。背寒而呕者,因利虚故也。 不渴而小便多者,是为内消,由肾气虚耗,热之所作,亦名肾消。 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归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渴而饮水,盖是脾液不上荣于肺,而肺独燥,故多饮易渴。,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 病机论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中消肾消。上焦受病,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属于肺也,又谓之膈消病也。中焦受病,渴而饮食多,小便黄。经曰热能消谷。知其热在中焦,属于胃也,又谓之消中。下焦受病,初发小便淋下如膏油之状,小便浊而有脂,甚至面色黎黑,形瘦而耳焦,知其病在
11、下焦,属于肾也,又名肾消。,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 经云有心肺气厥而渴者,有肝脾而渴者,有痹瘅而渴者,有肾热而渴者,有言胃与大肠热结而渴者,有言小肠瘅热而渴者,有因病疟而渴者,有因肥甘美食而渴者,有醉饱入房而渴者,有因远行劳倦遇大热而渴者,有因伤寒胃干而渴者,有因病风而渴者,虽五脏之部分不同,而病之所因各异,其为燥亡液一也。,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独三焦为病甚,未必不由微而至于渐也。易曰履霜坚冰至,君子当谨其微也。 刘河间曰三消之疾,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皆因饮食服饵失节,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 悍而燥热郁甚;或因
12、久嗜咸物,恣食炙爆,饮食过度,亦有年少服助阳金石丸散,积久石热结于下焦,精液肾水不滋于上,水火不相既济,遂成三消。,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渴而引饮,饮水多而小便亦多,名曰上消。若饮食俱多而不甚渴,小便数,消瘦者,名曰中消。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浊者,曰肾消。此三消者,皆燥热之亢极者也。 消渴病总为心火所乘,肺金太燥,故渴而引饮,为气旺血衰,水不制火。消中属脾瘅,热而有三者之异,有困阴胜阳郁,久为热中。,古今医统大全:病机,病机:,经云脉洪大,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多食溲数,为消中。阴狂兴盛,不交精泄,则为强中,病至强中,其亦危矣。厥而白利,食已即饥,则为除中,病至除中不
13、可治矣。 消渴虽有数者之不同,其为病之肇端,则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鲜有也。凡初觉燥渴,盒饭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必不能有生矣。,古今医统大全:脉候,脉候:,岐伯曰消渴脉实,疾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脉经曰紧数相搏,则为消渴。 脉软而散者,富病消渴。又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劳,卫气不足,迟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失坚。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古今医统大全:脉候,脉候:,心脉滑为渴(滑者阳气胜
14、。)心脉微小为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实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经云热淫所胜,治其甘苦,以甘泻之,以辛润之。大法用黄连、黄芩、栀子、石膏以泻火,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以润燥,当归、地黄、芍药以生血,黄柏、知母、人参、枸杞子以补肾水之源,天花粉、葛根以止渴。禁服半夏、苍术、生姜、大料浓味。更详三焦分治,其有不愈者乎? 【上消】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东垣云膈消者,舌上亦裂,大渴引饮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云上焦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宜降火清金,以兰香叶、白葵花、黄柏、知母加升麻,引清气上升而渴自止。(春甫意谓降火润燥而不效
15、者,宜升清气。) 【中消】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东垣云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叔和云饮水多食,瘅成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之类主之。一云中焦渴,饮食入胃,传送太急,不生津液,食已即饥,胃中有火,宜黄芩、石膏主之。 【下消】肾也,小便淋浊,如胶油之状。东垣云下焦者,烦躁引火,耳叶焦干,小便如膏,肾水竭也,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之类。 夫消渴本乎热也,而热有内外虚实之分。,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若传经之热,热甚液耗而为渴者,气分受邪也,当与寒凉淡渗之剂,速清其热,热去而阴生,阴生而渴止矣。若胃虚亡液,阴亏而为渴者,血受病也,当与甘温辛酸之剂滋溢其阴,阴生而燥除,燥除而渴已矣。 总论所谓末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有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为不治之证也。东垣云末传疮疽者,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古今医统大全:治法,治法:,经曰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传中满者,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治。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肿瘤早筛技术临床应用创新案例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企业授信业务管理办法
- 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策略在智能工厂生产调度中的应用案例报告
- 会展场馆人员管理办法
- 公司人事劳资管理办法
- 保险理赔服务管理办法
- 会展展览项目管理办法
- 人员能力评定管理办法
- 乡镇流动商贩管理办法
- 保险造林项目管理办法
- 教练场地技术条件说明
-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存在问题
- GB/T 19466.1-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
- GB/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
- GB 2811-1989安全帽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金字塔原理(完整版)
- “扬子石化杯”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2022年江苏赛区复赛试题及答案
-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