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PPT精选文档_第1页
辛弃疾PPT精选文档_第2页
辛弃疾PPT精选文档_第3页
辛弃疾PPT精选文档_第4页
辛弃疾PPT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每一首都能够让真正的男子汉血气上涌、慷慨落泪。,3,他还有一些词,虽然不能说是慷慨悲壮的英雄壮词,但是呢,它浸透了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样倾倒了无数读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还有脍炙人口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羞,欲说还羞,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4,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铁板铜琶,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美芹悲黍,5,6,铁板铜琶,继东坡

2、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献芹”所献之物菲薄,不一定和您胃口,只以此物聊表诚意,谦辞。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黍离之悲:国破家亡之痛,今不如昔的哀叹。,7,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著称。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豪杰壮志难遂的悲愤。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脱,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

3、东坡词旷 稼轩词豪,8,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9,豪放词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以苏轼为首的一批诗文革新派诗人打破传统柳词的词风,以“豪放”评词写诗,其特点是不拘守音律,气象恢宏雄放。到了南宋时期,文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对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

4、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11,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辛弃疾终其一生,没能实现他的宏伟理想:就是收复北方被金人占领的国土。要为民族报仇雪耻。,12,南宋词坛领袖 文武兼长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尚武任侠的英雄气质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13,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北宋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北方

5、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15,身在曹营心在汉:回归南宋,恢复中原,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朱熹:“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16,“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宋史辛弃疾传 就是说党怀英得到了一个坎卦,辛弃疾得到了离卦,根据易经的说法:坎是北方之卦,而离是南方之卦,于是党怀英便决定留在北方,后来他果然做了金朝的大官,而辛弃疾则

6、决意南归,也就是投奔南宋。,17,尚武任侠的英雄气质,长相奇伟,身材高大魁梧,目光犀利,到老年还健壮如虎。 陈亮: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18,稼轩的词获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与他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具有雄才伟略,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23岁时,即“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谵突骑渡江初”,仅带数十骑,突入五万人的金军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率军南归而被委任为江阴签判。但此后,或赋闲散居,或沦为下僚,天生英才却无处可用,只好将一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寄托于吞吐八荒,独立

7、浩茫,“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的诗词中,从而将苏东坡创立的豪放词,进一步发扬光大。,19,“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论亡虏疏 就是说金国肯定六十年后会灭亡,金国灭亡了,宋朝的忧患才真正地大起来。他说的这个宋朝的真正的大忧患就是指的蒙古。,20,可叹的是,辛弃疾的预言,不幸在几十年后成了现实。金国终于灭亡,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很快步其后尘。 周密的宋末的著名词人,他在整理南宋历史资料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份报告,他一声长叹,“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深深地为辛弃疾感到惋惜。 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送辛幼安殿撰造朝),21,有着超凡的胆识和魄力的

8、伟丈夫 桀骜不驯智勇双全的奇男子,绝非一般传统文人士大夫可比。 南宋文人谢枋对辛弃疾佩服的五体投地,认为辛弃疾的精忠大义、文韬武略不在岳飞之下。可惜的是一个足以担当复国重任的英雄豪杰,被南宋朝廷所埋没,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词人。,22,辛弃疾也曾上书朝廷美芹十论,上宰相虞充文的九议都十分详尽的阐述了自己的北伐主张和抗金谋略。这些闪耀着天才光芒的军政文章,即使完全从军事、政治的角度讲,也足以留名青史。其中分析敌国军事、政治形势之透彻、抗敌策略之完备、对朝廷尽忠之情的恳切,都令人悚然动容。可是这些文章最后都如泥牛入海,绝无回音。,23,写给辛弃疾的颁奖词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

9、的无情锤打过,力量与霸气因此得到完美结合,剑指过处莫不俯首称臣;他又是一支修长饱满的墨笔,笔尖下可以流淌出风格迥异的诗句,豪放洒脱可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清新隽永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24,他随时间的长河大起大落:辉煌时立马横刀指点江山,失落时如墙脚之花般寂寥。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自惭形秽他要用万丈豪情点燃熊熊大火,烧退来犯的贼寇,烧毁那纸醉金迷的繁荣,用心灵无限的光芒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他辛弃疾,一位侠之大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民族英雄!,25,26,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辛弃疾的诗

10、、词、文、赋都很出色,如果在重文轻武的南宋小朝廷以此博取功名,直如探囊取物一般。南归之后,为了在官场上讨个出身,辛弃疾也参加了科举,轻轻松松就考了个进士。所以说,辛弃疾就文化上的造诣本来就是不凡的。所谓“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凌驾于两宋词坛之上。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27,在词的表现内容上,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苏词的传统,并超越了苏词。苏词突破了爱情,离别和羁旅的樊笼,以词来书写报国的豪

11、情壮志,农村恬淡的生活和贬居的无限感慨。辛弃疾则更加自觉地开拓创作视野,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特别是集中突出地表现了抗金斗争,并以此作为词的主体。在词中,作者高呼“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高唱“马革裹尸当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江水东流”),作者在词中,贯注了对国事的热忱和对抗金的关注。这在词史上,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果说苏词抒写的爱国情感,只是涓涓细流,那么辛词抒发的爱国热情,则如汪洋大海一般,汹涌澎湃。,28,辛弃疾的词,完全是他人格襟抱的展现,多是呈才使气之作。 个人的英雄失

12、志加上时代的家国之悲,交互激荡,一起熔铸在辛弃疾的词里。九转回肠之后喷薄而出,造成了辛词境界宏大、慷慨悲愤的格调。作为辛弃疾对这个时代的最后抗争,同时是个人价值和才华的巨大证明。辛弃疾留下了无心而作的大量诗词,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物。,2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0,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所作,写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任镇江知府期间。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0多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当时韩侂胄把持朝廷权力,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声誉,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到任后,辛弃疾积极为伐金准备条件

13、。主张积极备战,反对草率进兵。,31,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靡淫乐,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于是借一件小事,给了他一个降职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他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失望之余,辛弃疾多次登上北固亭,遥望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国土,而自己收复国土的大志又难以实现,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而写了这首词。,32,怀古咏史诗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

14、时,孤寂失意。,【知识储备】,33,(3)手法: 用典,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柳营,后庭花 (6)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34,35,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提示】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他们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36,2.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辛弃疾借此暗

15、指南宋近事,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在符离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37,3.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什么心情? 【提示】“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欢天喜地地祭社,很是热闹。 作者写下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从反面激励人们收复失地,光复祖庙。,38,4.本词最后用到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提示】作者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

16、颇。“凭谁问”三字包含了自己的悲愤与感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39,4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1.试分析作者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的目的。 【明确】用刘裕父子这对历史上有名的英主和庸才形成对比,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41,2.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对比。一示战争灾难,二示人们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表明人们已忘国耻,统治者苟且偷安,无心收复中原,抒发对个人命运及国家前途的悲哀、忧虑和对朝廷腐败

17、无能的不满。,4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3,【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虽然老了,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心壮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心情。特别是“凭谁问”三个字,含有无限心酸,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哀。,44,4.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找出词中典故,概括作者用意。 【明确】孙权、刘裕景仰、渴慕,建功立业。刘义隆劝阻草率出兵。佛狸忧虑、警告,不图恢复,必将安于异族统治。廉颇渴望被任用及不被重用的愤慨。,45,课外拓展 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三注意 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是赏析

18、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鉴赏诗歌要注意以下三点:,46,注意点一:鉴赏景物的特点 根据景物前的修饰词,如数词、量词、形容词等,概括景物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从而写出了江涛汹涌、浪花怒卷的壮阔场面。,47,注意点二:鉴赏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1)鉴赏景物的描写角度:视角上的远近高低;顺序上的前后左右;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感官角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2)鉴赏景物描写的内容:绘形、绘声、绘色。,48,(3)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反衬、渲染、烘托等。,49,注意点三: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1)衬托人物性格。 (2)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 (3)表达人物感情。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作者通过描绘赤壁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50,孙权,51,刘裕北伐,52,廉颇,53,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