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 全套课件.ppt_第1页
刑事侦查学 全套课件.ppt_第2页
刑事侦查学 全套课件.ppt_第3页
刑事侦查学 全套课件.ppt_第4页
刑事侦查学 全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述,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体系 第三节刑事侦查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刑事侦查学的发展简况,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刑事侦查的任务,一、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刑事侦查学以刑事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揭露、证实犯罪和揭发犯罪人的具体侦查谋略、措施和方法的科学 二、刑事侦查学的性质 在我国,一般认为刑事侦查学应归属于法学,是刑事法学的一个部门科学,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刑事侦查学的体系,一、刑事侦查学理论 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二、侦查谋略 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揭露证实犯罪和缉拿作案人,根据案情和案犯的具体情况而设计谋划的计谋和策略

2、三、侦查措施 侦查机关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措施 四、侦查方法 (一)侦查破案的一般方法 (二)侦查各类刑事案件的具体方法,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刑事侦查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刑事侦查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刑事侦查学所研究的侦查谋略、措施和方法是实现刑法规范的重要工具 刑法学所研究的定罪量刑问题,是制定刑事侦查谋略、措施和方法的法律依据 二、刑事侦查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二者研究内容的角度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密切联系:没有具体的侦查工作,刑事诉讼法关于如何追诉犯罪的程序和措施也将形同虚设;没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原则和程序作指导,侦查工作也就很难开展 三、刑事侦查学与司法鉴定

3、学的关系 都要研究如何发现、收集、分析和利用物证,都要为查明案情服务,刑事侦查学的侧重点主要在于从策略角度来发现和收集物证,而司法鉴定学则的落脚点是对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最终得出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为起诉、审判服务 四、刑事侦查学与法医学的关系 在侦查杀人、投毒、伤害、强奸等犯罪案件时,必须要运用法医检验等技术手段,法医学对侦查破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刑事侦查学与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五、刑事侦查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能为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和理论依据;刑事侦查学在研究各类案件侦查方法时所形成的各种典型案例和经验总结等,也可为犯罪学的研究提

4、供重要资料,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刑事侦查学的发展简况,一、古代刑事侦查学的孕育 刑事侦查职能官和职能机构在我国古代的存在与发展,可以从侧面证实我国古代侦查活动的产生发展状况 刑事侦查策略方法在古代司法办案中的具体应用是证实我国古代侦查活动确实存在的可靠证据 二、近代刑事侦查学的形成 1893年,奥地利的司法检验官汉斯格罗斯(Hans Gross,18471915年) 编著出版了司法检验官手册一书,该书实际上是现代刑事侦查学和物证技术学的发端。由此,西方各国学者将汉斯格罗斯誉为“刑事侦查学之父”,是国际公认的刑事侦查学的创始人,三、现代刑事侦查学的发展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由于刑事侦查理

5、论研究的深入和刑事侦查实践的不断丰富,刑事侦查学在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方面进一步走向完善 20世纪50年代以后,多数国家的刑事侦查学都相继采用小刑事侦查学体系。我国目前也采用小刑事侦查学体系,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章 刑事侦查概述,第一节 刑事侦查的任务 第二节 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事案件的侦查管辖 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查的形式,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刑事侦查的任务,一、查明犯罪事实,认定犯罪人 要确定是否发生了犯罪事实 如果发生了犯罪事实,必须判明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有关情况 二、收集证据 发现证据 固定和收取证据 检验和核实证据 三、查缉案犯,追缴赃款赃物,返回本章节目录,第

6、二节 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一、依靠群众的原则 人民群众是获取刑事犯罪线索和证据的重要来源 人民群众在刑事侦查的各个环节上也能给侦查工作以支持、配合和监督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贯穿于刑事侦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必须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三、遵守法制的原则 侦查人员必须懂法 侦查人员要严格执法 侦查人员执法不能犯法,倘若犯法,则应从严处理,四、迅速及时的原则 抓住战机 积极侦查 及时破案 五、侦查协作的原则 是侦查机关为了更好地适应刑事犯罪动态化、国际化的客观需要而提出的,是增强侦查总体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区协作、部门协作、国际协作 六、保守秘密的原则 由刑事侦查的特性决定 侦查人员必须保持高度

7、警惕,增强保密观念,养成保密的习惯,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刑事案件的侦查管辖,一、刑事案件的分类 (一)依据案件性质: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和其他刑事案件 (二)根据刑事案件的危害后果和侦查机关制定的立案标准:一般案件、重大案件和特别重大案件 (三)根据刑事案件的侦查途径:“从事到人”开展侦查的案件和“从人到事”开展侦查的案件 二、刑事案件的侦查管辖 (一)刑事案件侦查的部门管辖 1.国家安全机关,2.检察机关 3.公安机关 4.军队保卫部门 5.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 6.监狱侦查机构 7.侦查部门管辖冲突的协调 (二)刑事案件侦查的级别管辖 1.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的级别管辖 2.检察机关刑事案

8、件侦查的级别管辖 3.国家安全机关刑事案件侦查的级别管辖,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查的形式,一、专案侦查 侦查机关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组织专门力量,对重大、特别重大刑事案件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组织形式 二、并案侦查 侦查机关对同一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的刑事案件,经分析认为是同一个或同一伙人所为,而将这几起案件合并起来,统一组织侦查的一种侦查破案方式,三、破案战役 对刑事犯罪进行集中打击的一种破案方式,是侦查机关针对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某些刑事案件相对突出、严重危害社会的特点,集中力量,统一部署,以已经发生的刑事案件为对象,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深挖

9、、围捕犯罪分子的集中行动,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章 侦查谋略,第一节 侦查谋略概述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侦查谋略,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侦查谋略概述,一、侦查谋略的概念 指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揭露证实犯罪、缉捕作案人,根据案情及案犯的具体情况,依据一定的情报信息,经过施谋者的高级思维活动,预先设计的计谋和策略,是计谋和策略的总称 二、侦查谋略与侦查措施的关系 在侦查活动中,有效的侦查措施的实施必须受侦查谋略的指导 侦查谋略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具体的侦查措施 三、侦查谋略的作用 (一)侦查谋略是实施各种侦查措施的灵魂 (二)侦查谋略是争取同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权的关键 (三)侦查谋略是侦破重大疑

10、难案件的锐利武器,四、侦查谋略的特点 (一)科学预见性 (二)极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灵活性与应变性 (四)优化选择性 (五)秘密隐蔽性 五、制定侦查谋略的原则 (一)知己知彼的原则 (二)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彼变我变原则 (四)合法性原则 六、侦查谋略的种类 战略性侦查谋略 战役性侦查谋略 战术性侦查谋略,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侦查谋略,一、迷惑型侦查谋略 1.示假隐真谋略 2.内紧外松谋略 二、迂回型侦查谋略 1.声东击西谋略 2.攻其必救谋略 三、调遣型侦查谋略 1.调虎离山谋略 2.情报操纵谋略,四、诱饵型侦查谋略 1.引蛇出洞谋略 2.诱鱼上钩谋略 五、先发制人

11、型侦查谋略 1.主动出击谋略 2.快速反应谋略 六、后发制人型侦查谋略 1.以静制动谋略 2.网开一面谋略,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章 现场勘查,第一节 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 第三节 现场保护 第四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 第五节 实地勘验 第六节 现场询问 第七节 现场勘查记录 第八节 临场讨论,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一、犯罪现场的概念 犯罪现场是人为因素形成的,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或其他物证的一切场所 二、犯罪现场的特点 (一)有犯罪活动发生 (二)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人的信息 (三)保留着犯罪证据,三

12、、犯罪现场的分类 (一)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 主体现场 关联现场 (二)根据现场形成以后有无变动 原始现场 变动现场 (三)根据现场有无伪装 伪装现场 无伪装现场,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现场勘查的任务和要求,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在事件发生以后,侦查人员为了查明事实真相,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策略方法,对事件发生的有关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检查,对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询问的一项侦查活动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 (一)查明事件性质 (二)查明犯罪活动情况 (三)发现和收集犯罪证据 三、现场勘查的基本要求 及时、全面、细致、客观,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现场保护,一、现场保护的意义 保

13、护现场有助于查明犯罪活动情况 保护现场有助于收集犯罪证据 保护现场也有助于提高现场勘查工作的效率 二、现场保护的任务 (一)划定范围,封锁现场 (二)了解有关情况 (三)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 (四)监控犯罪嫌疑人 三、现场保护的方法 (一)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 (二)露天现场的保护方法,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一、现场勘查权 拥有管辖权的机关,是现场勘查的组织机关 二、现场勘查的组织分工 现场保护组 现场询问组 实地勘验组 机动组,三、现场勘查的指挥 勘查一般刑事案件现场,可由领导指定的人负责指挥 勘查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现场,由负责组织侦破工作的业务领导干部统一指挥 勘

14、查涉及两县市以上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现场,应由直接参加侦破工作的主要一方或上一级侦查机关领导干部统一指挥,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五节 实地勘验,一、实地勘验的步骤 (一)整体静态勘验 (二)局部静态勘验 (三)个体静态勘验 (四)个体动态勘验 二、实地勘验的方法 (一)技术检验 (二)现场搜索 (三)现场实验,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六节 现场询问,一、现场询问的对象 主要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分为被害人 、事主和其他知情人 二、现场询问的内容 (一)案件发生、发现的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 (三)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的情况 (四)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五)被害人的情况 三、现场询问的方法 侦

15、查询问的方法均可适用于现场询问,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七节 现场勘查记录,一、现场勘查笔录 侦查人员在勘查案件现场的过程中,对现场情况和勘验情况所作的客观真实的文字记载 实地勘验笔录分为前言、叙事和结尾三个部分 二、现场绘图 运用制图学的原理和方法记录犯罪现场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映现场上各种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分布状况的一种记录手段,(一)分类 1.依据现场图反映的内容,现场图可分为现场方位图、现场全貌图和现场局部图 2.依据制图原理,现场图可分为现场平面图、立面图、立体图和剖视图等 3.依据表现方法,现场图可分为比例图、示意图、比例与示意结合图 (二)绘制方法:坐标法、回转观测法与直

16、线交叉法,三、现场照相 运用摄影技术,准确、客观地固定犯罪现场状况和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相互间关系的一种记录手段 现场方位照片、现场全貌照片、现场中心照片和现场细目照片 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回转角度连续拍照法、直线分段连续拍照法和垂直比例拍照法 步骤顺序 :应按照现场勘查的方法程序来进行,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八节 临场讨论,一、临场讨论 (一)指在实地勘验和现场询问的基础上,由现场勘查指挥员,就地召集全体勘查人员,依据实地勘验和现场询问所获得的材料,对案情进行的全面分析和讨论 (二)步骤方法 1.汇集材料 2.鉴别材料的真伪 3.全面分析判断案情 二、现场勘查后的处理,返回本章节

17、目录,第五章 侦查询问,第一节 侦查询问概述 第二节 侦查询问的方法 第三节 侦查询问笔录的制作 第四节 侦查询问结果的审查评断,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侦查询问概述,一、侦查询问的概念 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以问答的方式依法向涉案人员所进行的调查取证活动 二、侦查询问的任务 (一)查明基本案情 (二)发现和甄别嫌疑线索 (三)收集诉讼证据 (四)审查嫌疑人 三、侦查询问的方式 (一)公开询问:走访询问与传唤询问 (二)秘密询问 :侦查人员进行的秘密询问与其他人员进行的秘密询问,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侦查询问的方法,一、巧用询问语言 二、驾驭询问心理 三、

18、稳定询问对象的情绪 四、消除询问对象的思想障碍 五、创造询问气氛 六、促使询问对象回忆情况,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侦查询问笔录的制作,一、询问笔录的内容结构 1.开始部分 2.陈述部分 3.结尾部分 二、制作询问笔录的要求 1.记载谈话内容应采用问答式 2.询问笔录应该交被询问人审阅,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侦查询问结果的审查评断,一、对证人证言的审查 (一)审查提供证言主体的证人资格 (二)审查证人与案件之间的关系 (三)审查证人的思想品质和一贯表现 (四)审查证人的作证能力 (五)审查证言的来源 (六)审查证言的内容 (七)审查证人提供证言时的客观条件 (八)审查证言与其他证据的关系,二

19、、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一)审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 (二)审查被害人的思想品质和一贯表现 (三)审查被害人的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 (四)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来源 (五)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内容 (六)审查被害人陈述形成时的条件 (七)审查被害人陈述的形成过程 (八)审查被害人的控告情况 (九)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的关系,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六章 侦查实验,第一节 侦查实验的目的与规则 第二节 侦查实验的实施 第三节 侦查实验结果的评断,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侦查实验的目的与规则,一、侦查实验的概念 侦查人员为了查明刑事案件中的某种事实或现象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而依据案件当时的条件,

20、将某种事实与现象重新再现的一种侦查措施 二、侦查实验的任务 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听到或看到某种事实情节 确定在一定时间或某一条件下能否完成某一行为 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能发生某种现象,4.确定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某种工具可能留下某种痕迹 5.确定在某一条件下某种行为所造成的痕迹与某种痕迹是否吻合一致 6.确定某种痕迹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异 7.确定某种事实是怎样发生的 三、侦查实验的规则 (一)侦查实验尽可能在原地或选择相同环境进行 (二)侦查实验应尽可能使用案件中原工具、设备、材料 (三)侦查实验应当反复进行 (四)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侦查实验的实施,一、制定侦查实验计划

21、(一)确定实验目的 (二)确定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三)确定实验的时间和地点 (四)准备实验所需的工具、器材、设备 (五)确定实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二、侦查实验的实施 三、制作侦查实验记录 一般情况下,侦查实验是以笔录为主,其他记录方法为补充 笔录一般由前言、叙述和结束三部分组成,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侦查实验结果的评断,一、侦查实验的科学可靠性评断 (一)侦查实验的条件与案发时的条件是否相一致 (二)审查实验的方法是否科学 (三)审查实验的组织工作是否严格 (三)审查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侦查实验结果证据意义的评断 根据实验的否定结果,得出确定可靠的肯定性结论 根据实验的肯定结果所做的可能

22、性结论,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七章 侦查辨认,第一节 侦查辨认的任务 第二节 侦查辨认的方法 第三节 侦查辨认结果的分析评断和运用,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侦查辨认的任务,一、侦查辨认的概念 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或审查嫌疑人,组织有关人员对相关客体进行的辨别认证活动 二、侦查辨认的任务 (一)查找犯罪现场 (二)认定或排除嫌疑人 (三)查明无名尸体、碎尸的身源 (四)查明现场遗留物的来源、出处 (五)查明某物品是否是本案的赃物,三、侦查辨认的规则 (一)单独辨认 (二)个别辨认 (三)混杂辨认 (四)客观辨认,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侦查辨认的方法,一、对人的辨认方法 (一)对人的辨

23、认 (二)对人像照片的辨认 (三)对录像的辨认 二、对尸体的辨认方法 (一)对尸体的辨认 (二)对尸体照片的辨认 (三)对死者衣物和遗物的辨认,三、对物品的辨认方法 (一)对赃物的辨认 (二)对犯罪工具和现场遗留物的辨认 四、对场所的辨认方法,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侦查辨认结果的分析评断和运用,一、侦查辨认结果的分析评断 (一)审查辨认的主体 审查辨认人的生理、病理条件 审查辨认人的精神状态 审查辨认人的心理状态 审查辨认人的职业技能条件,(二)审查辨认的主观方面 审查辨认人与案件及案件的当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有弄虚作假、报复陷害或包庇犯罪嫌疑人的可能 审查辨认人对案件侦查和辨认的态度,

24、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敷衍,辨认人对辨认是否是认真负责的 审查被辨认人的主观方面 (三)审查辨认的客体 1.审查辨认客体的特征是否明显突出,是否得到充分暴露,2.审查辨认客体的特征是否稳定,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被掩盖、伪装或变造 3.审查辨认客体的特征是否属于特殊特征 (四)审查辨认的客观方面 审查辨认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审查辨认的过程 审查辨认结果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二、侦查辨认结果的运用 必须是公开辨认的辨认结果 辨认必须是严格按照辨认规则进行的 经过审查辨认结论是科学可靠的 辨认结果得到了其他证据的印证,与其他证据之间没有矛盾,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八章 通缉通报,第一节 通缉 第二节 通报,按

25、“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通缉,一、通缉的概念 公安机关以发布通缉令的形式,通告有关地区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及公民,协助缉捕已经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措施 二、通缉适用的对象 必须是正在逃跑的、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被通缉人必须是犯罪嫌疑人 该犯罪嫌疑人必须符合逮捕条件 该犯罪嫌疑人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责任而下落不明,三、通缉令的发布 (一)通缉令的发布权限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发布 (二)通缉令的发布形式 :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 (三)通缉令发布前的准备工作 :切实查明被通缉人的情况 四、通缉令的格式与内容 标题部分:包括标题(通缉令)和发文编号 内容部分:照片

26、、案件基本情况、被通缉人基本情况和个人特征、被通缉人出逃携带物品的特征、通缉的要求及联络方法 结尾部分:包括发文单位(应加盖公章)和发布日期 五、通缉令的执行,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通报,一、通报的概念 侦查机关在查缉犯罪嫌疑人、发现犯罪线索、查获赃款赃物、查明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查找无名尸体或尸块的身源、查找失踪者下落等与犯罪有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书面形式互通情报、协同作战的一种侦查措施,二、通报的种类 (一)犯罪嫌疑人通报 (二)案情通报 (三)犯罪动态信息通报 (四)赃款赃物通报 (五)无名尸体通报 (六)失踪人通报 三、通报的发布和执行,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九章 追缉堵截,第一节 追

27、缉堵截的概念和条件 第二节 追缉堵截的方法与策略,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追缉堵截的概念和条件,一、追缉堵截的概念 侦查机关对在逃犯罪嫌疑人,根据其体貌特征、逃跑方向和路线,布置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将其缉拿的一项紧急措施 二、追缉堵截的意义 及时有效地进行追缉堵截,可以防止重大犯罪嫌疑人自杀、脱逃或越境外逃 追缉堵截是查缉各类案件的重要战术方法,是查缉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措施 加强追缉堵截,可以及时缉获犯罪嫌疑人,防止犯罪嫌疑人继续作案,对减少社会危害,减少财物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追缉堵截的条件 (一)案件发现及时,犯罪嫌疑人逃跑不远 (二)掌握了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及路

28、线 (三)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携带物品特征及使用交通工具的种类等,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追缉堵截的方法与策略,一、追缉的方法 (一)循踪追缉 (二)迂回追缉 (三)搜索追缉 (四)多路围缉 二、堵截的方法 (一)“关门”堵截 (二)协防堵截 (三)超越埋伏堵截,三、追缉堵截的策略 (一)公开追缉与秘密贴靠相结合 (二)公开设卡与便衣埋伏相结合 (三)暗设口袋请“君”入瓮 (四)合力围剿与心理瓦解相结合,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章 强制措施,第一节 拘传、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 第二节 拘留与逮捕,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拘传、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一、拘传 (一)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29、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不需要拘留、逮捕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或者经过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案的嫌疑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到案、接受讯问的措施 对象 (1)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合法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2)因审判工作或侦查的需要,对于某些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未经传唤,也可以直接拘传,(3)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罪行显著轻微,不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但需要拘传到案接受讯问和处理的人 (4)需要查清罪行,追究刑事责任,但患有疾病或有其他理由,适宜采取拘传措施的 (二)拘传的方法 依法办理拘传手续 出示拘传证 到案时间与讯问结束时间 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 持续的时间

30、不得超过12小时,二、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及条件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周岁婴儿的妇女,(4)提请逮捕后,检查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5)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6)犯罪嫌疑人被拘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7)移送起诉后,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31、,需要复议、复核的 (二)方法 公检法决定 保证人或者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 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三、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及条件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限定其住所和活动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2.条件:与取保候审的条件一致 (二)监视居住的方法 公检法决定,公安机关执行 被监视居住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拘留与逮捕,一、拘留 (一)拘留的概念:指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依法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人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

32、二)拘留的条件: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 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犯罪后被及时发觉的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其犯罪的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二、逮捕 (一)概念:公检法依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的 三、拘留与逮捕的方法 (一)拘留与逮捕前的准备 (二)实施拘捕的一般方

33、法 公开拘捕 秘密拘捕,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一章 搜查与扣押,第一节 搜查 第二节 扣押,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搜查,一、搜查的概念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的搜索和检查 二、搜查的种类 (一)公开搜查和秘密搜查 (二)持证搜查和无证搜查 三、搜查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搜查的目的 掌握搜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依法办理搜查手续,制定搜查方案 聘请见证人 搜查的物质准备 四、公开搜查的对象和方法 (一)人身搜查 (二)场所搜查 室内搜查 露天场所搜查 五、搜查的记录 记载搜查活

34、动的过程和固定搜查过程中得到的情况的一种证据 文字记录 图像记录 六、搜查中的注意事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扣押,一、扣押的概念 指侦查机关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文件强制收取与扣留的侦查活动 二、扣押的范围 搜查中发现的一切可以用于证明被搜查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 被搜查人主动交出的同犯罪有关的物品和文件 用于补偿犯罪行为造成损失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各种财物 违禁物品 三、扣押的执行 (一)对勘验、公开搜查时物品文件的扣押 (二)对邮件、电报、电子邮件的扣押 四、对扣押物品的处理,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二章 侦查讯问,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任务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 第三节 侦查讯问

35、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侦查讯问策略,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任务,一、侦查讯问的概念 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面对面的审查活动 (一)侦查讯问是办理每一起刑事案件必经的法定程序 (二)侦查讯问的主体是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 (三)侦查讯问的对象是法律特指的犯罪嫌疑人,二、侦查讯问的任务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口供,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 (二)追查同案嫌疑人,扩大犯罪线索 (三)核实和获取犯罪证据,澄清嫌疑,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搜集犯罪情报资料,研究犯罪的规律、特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一、组织

36、讯问力量 组织指挥人员、主审人员及协助讯问人员、记录人员 二、熟悉研究案情材料 (一)熟悉研究案情的主要内容 (二)熟悉研究案情的方法 听取介绍 阅卷 复勘、走访现场 检查各种扣押物品、凶器、书证 咨询、请教,三、分析研究犯罪嫌疑人 研究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研究犯罪嫌疑人的表现情况 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四、制定讯问计划 案件的简要情况 讯问的目的、要求 需要讯问的问题、步骤、重点、策略、方法 讯问中辅助手段的协作配合 讯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侦查讯问的一般方法,一、及时做好第一次讯问 (一)初讯的意义及目的 (二)初讯的一般步骤 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告

37、知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权利和义务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充分听取其供述和辩解 适时结束讯问,二、注意选择提问方式 试探式提问 直接提问 迂回提问 穿插式提问 循序提问 限定问题提问 问答式提问,三、侦查讯问中的思想教育 (一)思想教育的内容 法律教育 政策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 形势和前途教育 (二)思想教育的方法 疏导法 例证法 激励法 情感刺激法 自由交谈法 四、制作讯问记录 (一)讯问笔录的内容:首部、正文、尾部 (二)制作讯问笔录的注意事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侦查讯问策略,循序渐进、顺藤摸瓜 使用证据 利用矛盾、分化瓦解 利用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声东击西、迂回围歼 出其不意、攻

38、其不备,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三章 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节 立案 第二节 分析案情,制定侦查计划 第三节 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第四节 深入侦查,查证重点嫌疑人 第五节 破案 第六节 侦查终结,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立案,一、受理案件 (一)立案材料的来源 (1)公民的控告和检举;(2)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控告和检举;(3)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检举和揭发;(4)公民扭送;(5)其他机关移送的材料;(6)其他来源。 (二)受理案件的步骤 接受与告知 受理刑事案件登记表,二、立案审查 (一)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二)对立案条件的审查 立案的事实条件:有犯罪事实发生 立案

39、的法律条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管辖权的审查 (四)审查后的处理,三、立案 (一)决定立案 第一,有犯罪事实发生 第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属于自己管辖 (二)不予立案 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 不予立案通知书 (三)立案监督 内容 一是对立案活动的监督 二是对是否立案决定合法性的监督 形式 自行监督:被害人的监督 专门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分析案情,制定侦查计划,一、分析案情 (一)分析案件性质 (二)分析作案动机 (三)分析作案时间 (四)分析作案地点 (五)分析作案工具 (六)分析作案手段 (七)分析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情况 (八)分析作案人数 (九)分析作案

40、人的个人特点 (十)分析被害人的情况,二、制定侦查计划 (一)侦查计划的内容 立案的依据 对案情的初步分析判断 侦查方向与范围 侦查的任务和措施 侦查力量的组织与分工 (二)制定侦查计划的要求 明确性 可行性 及时性 合法性,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一、选择侦查途径 (一)从事到人的侦查途径 (二)从人到事的侦查途径 (三)从物到人的侦查途径 (四)从人到人的侦查途径 二、摸底排队 (一)摸底排队的条件 时间条件 空间条件 现场遗留物条件 工具条件,赃款赃物条件 因果关系条件 体貌特征条件 职业技能条件 现场遗留痕迹条件 知情条件 反常条件 (二)摸底排队的方法 普遍

41、排查 内部排查 检索犯罪情报资料,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深入侦查,查证重点嫌疑人,一、确定重点嫌疑人 具有作案时间和因素条件,暂时没有取得证据的人 具有作案因素和部分间接证据,而作案时间暂未查清的人 具有犯罪的某些间接证据,而作案时间和因素条件暂未查清的人 具有重大预谋犯罪活动迹象或掩盖罪行迹象的人,二、查证重点嫌疑人 (一)询问证人和被害人 (二)勘验、检查 (三)秘密搜查 (四)控制销赃 (五)技术鉴定 (六)监视跟踪 (七)内线贴靠 (八)组织辨认,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五节 破案,一、破案的条件 (一)案件的性质已经确定 (二)犯罪嫌疑人及其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三)取得了证实犯罪的确

42、实证据 二、对破案证据的审查 (一)对证据逐件地分别审查 (二)对证据联系的综合审查 三、破案时机的选择 (一)提前破案 (二)暂缓破案 (三)破案留根 (四)及时破案,四、破案的实施 (一)破案前的准备 (二)破案的实施 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 搜查 (三)破案后的几项工作 五、销案 (一)销案的条件 没有犯罪事实的 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二)销案的程序 由办案部门制作撤销案件报告书 报县级以上侦查机关负责人批准,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六节 侦查终结,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案件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 法律手续完备,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四章 杀人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杀人案件的

43、特点 第二节 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杀人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杀人案件的侦查取证 第五节 无名尸体案件的侦查,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杀人案件的特点,一、多有预谋和准备 (一)选择杀人凶器 (二)选择杀人地点和时机 (三)选择接近被害人方式 二、多有尸体和伤痕可供检验 三、现场留有较多的痕迹物证 四、有较明显的因果关系,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杀人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 (一)尸体检验 尸表检验 尸体解剖检验 (二)勘验血迹 (三)勘验痕迹物品 二、杀人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杀人案件的案情分析,一、杀人案件性质的分析 (一)私

44、仇报复杀人 (二)图财杀人 (三)强奸杀人 (四)奸情杀人 (五)恋爱、婚姻、家庭纠纷杀人 (六)邪教杀人 (七)封建迷信杀人 (八)绑架人质杀人 (九)雇佣杀人 二、杀人时间的分析,三、杀人地点的分析 (一)根据现场上的反常现象分析 (二)根据尸体和周围物质分析 (三)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分析 四、杀人凶器、手段的分析 五、杀人过程的分析 (一)分析犯罪人是如何到达、进入现场的 (二)分析犯罪人在现场的活动情况 (三)检验尸体 六、犯罪人情况的分析 (一)分析作案人数 (二)分析犯罪人特征,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杀人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从因果关系入手开展侦查

45、(二)从现场痕迹物品入手开展侦查 (三)对具备作案时间的嫌疑对象开展侦查 (四)从被劫财物入手开展侦查 (五)从有可疑迹象的人员中发现嫌疑线索 (六)从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熟悉与陌生关系开展侦查 (七)调查反常现象 (八)利用传播媒体、布告、重金悬赏、电脑联网,查找和拘捕犯罪嫌疑人,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技术鉴定 (二)搜查取证 (三)运用辨认 (四)突审取证,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五节 无名尸体案件的侦查,一、无名全尸案件的侦查 (一)无名全尸案件的特点 (二)无名全尸案件的侦查 对无名尸体进行面部整容 详细检验尸体,确定死者特征 采用多种措施,查明死者身源 二、无名碎尸案件的侦查 (一)无

46、名碎尸案件的特点 (二)无名碎尸案件的侦查 寻找尸块,查明死者身源 根据尸块包装物和附着物,排查嫌疑线索 寻找杀人碎尸现场,三、无名白骨案件的侦查 (一)无名白骨案件的特点 (二)无名白骨案件的侦查 细致勘验现场 寻找全部尸骨 运用先进颅像技术,查找侦查线索 询问现场附近的群众 查明死者身源 在同一现场,或距离相近现场发现有多具白骨的案件,需要并案侦,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五章 强奸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强奸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强奸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强奸案件的分析 第四节 强奸案件的侦查取证 第五节 强奸案件侦查应注意的问题,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强奸案件的特点,被害人与作案

47、人有一定时间的正面接触 有犯罪痕迹或其他物证可查 多连续作案,作案手段带有习惯性 多无见证人,隐案多,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强奸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强奸案件实地勘验的重点 (一)实施强奸的场所 (二)等待时机、伏候的场所 (三)作案人来去的路线 (四)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 二、强奸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 (一)对被害人询问的重点 (二)对知情人询问的重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强奸案件的分析,关键是解决事件性质的问题 其一,谎报的强奸案件/假案 其二,通奸 其三,强奸,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强奸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采取追缉措施,查获犯罪嫌疑人 (二)利

48、用外貌特征进行侦查 (三)利用伤痕特征进行侦查 (四)利用现场痕迹进行侦查 (五)利用现场遗留物进行侦查 (六)利用赃物进行侦查,(七)利用车辆特征进行侦查 (八)通过守候或辨认寻找进行侦查 (九)从有劣迹者中找线索 (十)并案侦查 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搜查 (二)组织辨认 (三)科学技术鉴定,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五节 强奸案件侦查应注意的问题,一、政策性、策略性极强 二、询问被害人的注意事项 进行安慰,使其情绪平静 妇侦查人员 保密 三、对被害人的人身检查应遵守有关法律规定,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六章 爆炸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爆炸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爆炸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爆炸

49、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爆炸案件的侦查取证,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爆炸案件的特点,暴露明显,易及时发现 作案前有预谋和准备 现场破坏严重,有爆炸残余物可供检验 爆炸犯罪动机明显 犯罪人有特定的作案条件,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爆炸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爆炸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 (一)爆炸点的勘验 (二)爆炸残留物的勘验 (三)爆炸抛出物的勘验 (四)尸体、伤残者的检验 二、爆炸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 爆炸发生的时间、地点 爆炸前后的现场对比情况 被炸死者的情况 发案前所在单位的炸药及其他爆炸物品的保管、存放、使用、管理情况,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爆炸案件的案情分析,一、爆炸事件性质的

50、分析 (一)根据爆炸物证分析 (二)根据现场环境分析 (三)根据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分析 二、对爆炸案件性质的判断 (一)通过爆炸目标判断 (二)通过作案时间与地点判断 (三)通过爆炸作案手段判断 三、对炸药种类及数量的分析 (一)种类:梯恩梯炸药、硝铵炸药、黑火药和氯酸盐炸药等 (二)数量 (三)爆炸装置与爆炸方式,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爆炸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调查因果关系,发现犯罪嫌疑人 (二)调查死者身份,发现犯罪嫌疑人 (三)调查疑人疑事,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 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进行技术检验鉴定 (二)进行侦查实验 (三)采用经常性取证措施:

51、询问、搜查、辨认等 (四)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对犯罪事实的供述,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七章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侦查取证,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特点,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作案前有预谋和准备 投放手段诡秘多样 现场和被害人有异常反映 犯罪人具备获取危险物质的条件及其使用知识,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 对尸体勘验的重点 关联痕迹物品的提取 勘验现场有无异常 二、投放危险物

52、质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案情分析,案件性质的分析 作案时间、地点的分析 作案手段的分析 犯罪人情况的分析,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从因果关系入手,查找犯罪嫌疑人 (二)从排查作案时空条件入手,查找犯罪嫌疑人 (三)从掌握危险物质的知识与投放技能入手,查找犯罪嫌疑人 (三)从危险物质或投放危险物质的媒介物的来源入手,查找犯罪嫌疑人 (四)调查反常现象,查找犯罪嫌疑人,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调查取证 (二)搜查证据 (三)技术鉴定 (四)讯问取证,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八章 放火案件的侦查

53、,第一节 放火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放火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放火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放火案件的侦查取证,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放火案件的特点,放火案件易于发现 作案前多有预谋、准备活动 放火手段多样 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现场的原始状态易遭受破坏,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放火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放火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 (一)起火点的勘验 (二)损失财物的勘验 (三)尸体的检验 二、放火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 火情发现的情况 救火的情况 火灾现场及与其有关的情况 事主或被害人的情况 火灾发生后周围群众的反映情况,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放火案件的案情分析,注意对事件性质的分析:

54、是否是故意放火 在火场的起火点处发现有烧剩的火柴杆、棉花、蜡烛、盛装助燃物的器具的 在火场周围没有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没有失火和自燃起火因素的 在火场中发现事先破坏消防设备、防火器具或者通讯设施的 在火场中发现有被盗迹象,在火场中发现被害尸体,尸体被捆绑、堵嘴,有其他损伤,因泼油尸体被烧为炭化或灰化,确认为死后焚尸的 在火场周围或相邻地区连续发生多起火灾,或在同一时间内多处起火,或在同一火场内有两处以上起火点的 在起火前曾有人扬言要放火或被害事主收到过匿名恐吓信的 在火被扑灭后,在火场及其周围发现有与放火有关的可疑迹象和物品的,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放火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

55、现犯罪嫌疑人 (一)从现场的痕迹物品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二)从调查因果关系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三)从调查疑人疑事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四)从作案时间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搜查取证 (二)辨认取证 (三)询问取证 (四)技术鉴定 (五)讯问取证,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十九章 抢劫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抢劫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抢劫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抢劫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抢劫案件的侦查取证,按“Es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抢劫案件的特点,犯罪人与被害人有正面接触 抢劫犯罪多有预谋准备过程 作案手段多样,且具有连续性和习惯性 现场多有遗留的痕迹物证可

56、供查证 抢劫案件一般有赃款、赃物可以控制 复合型抢劫案件不断增多 抢劫犯罪有向集团化、团伙化发展的趋势,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抢劫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抢劫案件现场勘验的重点 (一)对进出口的勘验 (二)对抢劫场所的勘验 (三)对来去路线的勘验 (四)对抢劫场所周围环境的勘验 (五)对被害人伤害情况的检查 二、抢劫案件现场询问的重点 (一)案件发生的情况 (二)犯罪人的情况 (三)财物损失情况 (四)被害人社会交往情况,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抢劫案件的案情分析,一、案件性质的分析 望 、闻、问、切 二、犯罪人情况的分析 (一)分析犯罪人的作案动机 (二)分析犯罪人的个人特点 (三)分析是

57、惯犯作案,还是偶犯作案 三、作案其他情况的分析 (一)作案时间的分析 (二)作案地点的分析 (三)作案过程、手段的分析,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抢劫案件的侦查取证,一、开展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详细询问被害人和知情人 (二)及时追缉堵截 (三)严密控制赃物 (四)摸底排队 (五)巡查守候 (六)串案分析、并案侦查 二、收集证据,证实犯罪 (一)组织辨认 (二)搜查 (三)物证鉴定,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十章 盗窃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盗窃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第三节 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第四节 内盗案件的侦查 第五节 监守自盗案件的侦查 第六节 外盗案件的侦查,按“Es

58、c”键返回章目录,第一节 盗窃案件的特点,案前多有预谋踩点活动 现场多有痕迹物证 有赃款赃物可查 盗窃手段多有习惯性,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节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一、现场实地勘验的重点 (一)现场进出口的勘验 (二)被盗财物存放处的勘验 (三)现场外围的勘验 二、现场询问的重点 (一)被盗财物的情况 (二)发现被盗的时间和经过 (三)现场工具和物品的来源 (四)可疑人员及现象,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三节 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盗窃案件性质的分析 盗窃时间的分析 盗窃手段方法的分析 犯罪分子个人情况的分析,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四节 内盗案件的侦查,一、内盗案件的特点 (一)盗窃目标准确 (二)盗窃时

59、机选择恰当 (三)现场进出口不太明显 二、内盗案件的侦查方法 (一)布置力量,开展调查 (二)公布案情,发动群众 (三)从作案时间入手开展侦查 (四)从作案工具入手开展侦查 (五)从熟悉内情的人员入手开展侦查 (六)从现场留下的痕迹物品入手开展侦查 (七)从赃款赃物入手开展侦查,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五节 监守自盗案件的侦查,一、监守自盗案件的特点 伪造现场,反常现象多 二、监守自盗案件的侦查方法 (一)详细勘查现场,揭露矛盾 (二)监视控制嫌疑人 (三)查账清库,进一步发现问题 (四)搜查伪造现场的工具 (五)调查经济状况和赃款赃物的去向,返回本章节目录,第六节 外盗案件的侦查,一、外盗案件的特点 (一)盗窃目标一般不准确 (二)现场进出口比较明显 (三)犯罪成员中惯犯和流窜犯居多 (四)现场很少有伪装 二、外盗案件的侦查方法 (一)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查缉犯罪嫌疑人 (二)控制赃款赃物,发现犯罪嫌疑人 (三)查对犯罪前科,发现犯罪嫌疑人 (四)审查在押人犯,发现犯罪嫌疑人 (五)并案侦查,返回本章节目录,第二十一章 绑架人质案件的侦查,第一节 绑架人质案件的特点 第二节 绑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