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章 理想光学系统,第一节 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第二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第三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第四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第五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第六节 透镜,.,2,第一节 理想光学系统与共线成像理论, 任意大的空间、以任意宽的光束都成完善像 的光学系统。, 高斯光学(Gaussian Optics),一、理想光学系统,2、物像空间皆为均匀介质:共线成像,物像变换为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的关系。,1、任意物点经理想光学系统都成完善像点:共轭,.,3,二、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过主光轴的一个截面,1、位于光轴上物点的共轭像点必然在光轴上;,垂直
2、光轴的平面物与其共轭平面像必然是几何相似,具有相同的放大率。,2、过主光轴的任意截面成像性质相同,并关于主光轴对称;,3、垂直于主光轴的物平面,其共轭像面必然垂直于光轴;,.,4,4、利用已知的共轭点/面求物像关系,(1)已知两对共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 利用光轴上的已知共轭点;, 由已知共轭面的放大率确定出射光线的方向。,B,A,A ,B ,.,5,(2)已知一对共轭面的位置和放大率,以及轴上另外两对 共轭点的位置,O,O, 利用光轴上的已知共轭点;, 由已知共轭面的放大率确定出射光线的方向。,A,B,A ,B ,基点 & 基面,.,6,第二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1、无限远轴上物点发
3、出的光线,一、像方焦点F(the second / image focus),Image is formed when the object of axial point is at infinity.,理想光学系统的 像方焦点、焦平面,.,7,2、理想光学系统的像方参数, 像方焦点F 像方焦平面;, 像方主点H 像方主平面QH;, 像方焦距(the second / image focal length):,以像方主点H为起算原点,.,8,3、无限远轴外物点发出的光线, 共轭像点位于像方焦平面上,.,9,二、物方焦点F(the first / object focus), 物方焦点F 物方焦
4、平面;, 物方主点H 物方主平面QH;, 物方焦距(the first / object focal length):,It is the object of axial point that is imaged at infinity.,以物方主点H为起算原点,.,10,出射光线在像方主平面的投射高度与入射光线 在物方主平面的投射高度相等。,三、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间的关系,1、主平面的物理意义, 共轭面:QH,QH, 垂轴放大率为+1,.,11,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简化图:用基点和基面的位置表征。,一对主点、一对主平面; 一对焦点、一对焦平面; 一对节点、一对节平面;,2、共轴理想光学系统
5、的基点和基面,.,12,四、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计算,例:三片型照相物镜,1、结构参数:,方法:在近轴区追迹 平行于光轴的光线。,.,13,2、求物镜像方焦距、像方焦点、像方主点,起始坐标,用六次近轴光线的光路计算公式和过渡公式求像距和倾角,.,14,像方焦距,像方主点,像距和倾角,注:l 或 l都是以球面顶点为起算原点!,.,15,3、求物镜物方焦距、物方焦点、物方主点,起始坐标,物距和倾角,物方焦距,物方主点,物方焦点位置,.,16,*计算结果的有关问题:,解法2:,.,17,1)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经系统后必经过像方焦点; 2)过物方焦点的入射光线,经系统后平行于光轴; 3)倾斜于
6、光轴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出射光束 交于像方焦平面上的一点; 4)自物方焦平面上一点发出的光束,经系统后成倾斜 于光轴的平行光束出射。 5)共轭光线在一对主面上的投射高度相等。,第三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一、图解法求像,1、典型光线及性质(5条),主面性质,.,18,(1)轴外点成像,2、依据:理想的成像情况下,从一点发出的一束光线 经光学系统作用后仍交于一点。,3、方法:求物点发出的两条特定光线在像方空间的共轭 光线,二者的交点为共轭像点。,利用典型光线、主面性质,.,19,(2)轴上物点成像,利用焦平面的性质,解法1:,解法2:,.,20,a),(3)轴上物点,经两个光具组成像,
7、b),d),c),.,21,例1:作图法求图中AB的像AB,A,B,A,B,H,H,(a),(b),.,22,二、解析法求像,由BAFFHM, BAF NHF得,牛顿公式:, 依据:利用已知的一对共轭面、两对共轭点。,1、沿轴线段以光学系统的焦点为起算原点,.,23,2、沿轴线段以光学系统的主点为起算原点,牛顿公式:,.,24, 特例:物像空间介质相同,问题: 与第一章单个折射/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有何区别?,.,25,三、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近轴小角度:,.,26,(反射面的个数为k), 自学:理想光学系统两焦距之间关系的一般形式:,当 时,,1)包含偶数个反射面的系统,物方焦距和像
8、方焦距异号; 2)包含奇数个反射面的系统,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同号。,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赫公式:,.,27,1、图解法求像 2、解析法求像,四、小结,1)牛顿公式:, 物像空间介质相同:,2)高斯公式:, 系统两焦距之间的关系:,.,28,例2:焦距20cm的薄凸透镜,一物体在其顶点左方30cm处,用两种方法求像的位置及横向放大率。,解:,1)高斯法:,2)牛顿法:,.,29,一、轴向放大率,第四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1、沿轴移动微量距离, 对高斯公式 微分得,.,30,2、沿轴移动有限距离, 定义,(1和2分别是移动前后位置的垂轴放大率 ),证明:由牛顿公式得,.,31,二、角放大率,1、
9、定义:,2、理想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的关系:,.,32,三、光学系统的节点(基点),1、定义:角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点。,n=n:节点与主点重合, 特例:n=n, 物理意义:过节点的入射光线经系统后出射方向不改变。,.,33,2、节点的位置,由,得,过节点的光线,.,34,B,四、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依据, 光学系统在空气中,主点与节点重合。, 经过节点的光线出射后不改变方向。,平行光管 提供平行光束,.,35, 平行光管测定焦距的原理,分划板,.,36,(a),A,(b),例3:作图法求图中 AB的像AB.,.,37,五、小结,1、轴向放大率,2)移动有限的距离,1)移动微量距离,.,3
10、8,一、由多个光组组成的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第五、六节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透镜,1、各光组间相对位置的表示, 主面间隔, 光学间隔(焦点间隔),.,39,2、多个光组的过渡关系和放大率, 第i个光组,.,40,二、两个光组组合分析,1、组合焦点的位置, 像方焦点: 对于第二个光组, 是共轭点,.,41, 物方焦点: 对于第一个光组, 是共轭点。,.,42,2、组合焦距的计算,.,43, 组合系统的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组合焦距的起算原点:组合系统的物、像两方的主点,.,44,3、组合系统主平面的位置(以系统处于同一介质中为例), 组合物方参数以第一个光组物方主点为原点,.,45, 组合像方参数
11、以第二个光组像方主点为原点,.,46,4、公式小结,1、各光组间相对位置的表示,2、两光组组合的参数计算:,.,47,5、光焦度, 光焦度的定义, 两光组的组合焦距,.,48, 光焦度: (单位:屈光度),物理意义:反映光学系统的会聚或发散本领的数值。,例: 出射光束相对于入射光束有很大的偏折效应。,.,49,三、透镜(Lens),1、透镜的构成与分类, 构成:两个折射面两个单独的光组, 第二个折射面的虚物距,实际的透镜,.,50,2、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成像公式,设透镜处在空气中,由阿贝不变式 得,第一个折射面的焦距,第二个折射面的焦距,透镜的光学间隔,透镜的焦距公式,.,51,透镜的光焦度,
12、透镜的焦点位置,透镜的主点位置,.,52, 薄透镜:,.,53,3、自学:透镜参数与r、d关系的分析(表2-1),.,54,四、多光组组合计算,1、方法:追迹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最终的出射角度。, 第i个光组:, 过渡公式:,.,55,2、正切计算法(适用于多光组组合计算),.,56,例2:远摄型光组,已知: 求:, 设任意,则,.,57,例3:反远摄型光组,已知: , 求: 。, 设任意,则,.,58,五、望远系统, 无焦系统, 重合,光学间隔=0,.,59,1)垂轴放大率,2)角放大率, 望远系统,放大率与位置无关!,例:平行光束入射的物理解释,.,60,应用1: 扩束器原理,构造1:,构造2:,望远系统倒置,.,61,应用2: 目视光学系统原理,.,62, 物体直接对人眼睛的张角,眼睛,.,63,目视光学系统的视角放大率: 远处物体经系统所成的像对眼睛张角 的正切,与该 物体直接对眼睛张角 的正切之比。,*概念区别:角放大率,.,64,显微镜视角放大率,像对人眼睛的张角,六、显微镜系统,物镜的垂轴放大率:,物镜,目镜,.,65,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控文件归类管理办法
- 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父子关系探析
- 制定管理办法技巧包括
- 《宏观经济分析:货币供应、价格与汇率的实证研究》
- 全面质量控制流程与程序手册
- 信息经济学理论框架及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 企业人才战略规划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 硬车削工艺参数优化:全因子试验与响应曲面分析
- 校园榜样力量培养与传承案例分析
- 基于增强现实的博物馆藏品虚拟复原研究-洞察及研究
- T/DZJN 03-2019即热式饮水电加热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2025年调解员职业技能考试试卷及答案
- 喷粉技术质量协议书
- 2025年自考有效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商场物业外包合同协议
- 2025民宿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云仓公司规章管理制度
- 2025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 某单位推行6S管理细则
- 学校物业管理与师生满意度分析总结
- 《基于Arduino UNO R3平台的具备自主循迹和自主避障功能的智能小车设计》11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