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第1页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第2页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第3页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第4页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内 容 提 要,创建“美丽乡村”活动的背景,“美丽乡村”的内涵及创建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的类型,怎样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丽乡村”活动的意义,一、创建“美丽乡村” 活动的背景,2020/7/6,5,每当踏上故乡的路,想起村头那棵优雅的槐树,想起家门口那棵春天里总是开满白色小花的老枣树,还有那株开满一束束紫色花朵的苦楝树,微风轻来,那故乡般馨香的味道;想起村庄后面长长的河坡,少年时代我每天从这里上学放学;想起下雨后那沟满河平的大地,那深绿油亮的庄稼,那湿润清新的空气,这种回忆总是让我感到幸福。(梁鸿),2020/7/6,6,“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2020

2、/7/6,7,“中国的城市像欧洲,而农村像非洲”。,农村承载着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富;农村稳定,则国稳定。”,2020/7/6,9,1920年,借鉴日本“新村运动”的经验,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宣布成立“新村北京支部”,在中国宣传并实践“新村运动”。毛泽东也专门撰写文章,探讨在中国建设“新村”的途径。 2030年代 “乡村建设实践活动” 1926年,晏阳初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到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提出“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

3、以公民教育治私”,以此进行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想通过 贫民教育活动,尽快使农村“现代化”起来。,艰难探索,1928年,梁漱溟到山东邹平实践他的“乡治”主张,即在农村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以此复兴农村,实现中国的“自救”。 “乡村建设实践活动”引发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农村问题的空前关注。,1935年,从事乡建运动同仁合影于邹平。 前右一为梁漱溟,前左二为晏阳初,2020/7/6,11,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1960年: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同志在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 1964年1月在关于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决定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立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积极下乡参加农业生产。,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谱写了农村改革进程的辉煌篇章。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新的丰碑。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新农村的提法在中央文件中最早见于中发198113号文件,其中提出“建设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

5、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化发达的新农村。”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过“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1992年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和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提到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后一个决定提的是“两个文明都搞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七大:“三化同步”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 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20/7/6,15

6、,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 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美丽乡村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

7、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2月22日,农办科201310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 创建活动的意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推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 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美丽乡村建设,2020/7/6,20

8、,现阶段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 (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二)已经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三)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 公平、公正,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有需要, 发展有基础, 群众有期盼, 上级有要求。,二、开展“美丽乡村” 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一)创建“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创建“美丽乡村”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重大。 (三)创建“美丽乡村”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三、“美丽乡村”的 内涵及创建目标,

9、农业部: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 洛阳市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洛阳市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出台了洛阳市“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对美好乡村示范村在 经济发展、 设施配套、环境优美、 乡风文明、 保障到位、管理民主 等六个方面均有明确要求。,美丽乡村有多美?,“五美”:,(一)村貌悦目协调美 村落外观视觉协调悦目是美丽乡村 建设的基础,是一种外部美。 1、外立面美化工程; 2、线杆美化工程。,美丽乡村有多美?,(二)村容整洁环境美 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一种内部美。 1、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2、村庄绿

10、化美化工程; 3、房前屋后美化工程; 4、公共场地美化工程,景观环境整治,街旁绿化,庭院绿化,庭院绿化,(三)村强民富生活美 既要“青山郭外斜”,还得“仓廪俱丰实”。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是一种有形美。 1、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四)村风文明身心美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条件,是一种无形美。要加强教育引导,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有良好风尚的高素质农民。 1、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2、倡导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3、组织农民素质培训。,(五)村稳民安和谐美 村级制度健全、管理

11、规范、配套齐全、保障到位、生活安宁无忧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是一种状态美。 1、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强化公共服务。,坚持三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达标不放松,在完成以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规范村庄杂物堆放秩序和建立健全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为重点的达标村建设基础上,到2015年,全市打造提升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 “美好乡村”示范点100个;2016年2020年, 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力争通过“美好乡村” 建设,将示范村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以上,其中工资性 收入占到60%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 以上,基本化解村级债务等。,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12、:,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思路:,试点先行、重点培育、示范带动、全面推进。 2013年,全国确立11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和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这4个乡村入选。 河南省确立70个试点村,洛阳市孟津县、嵩县、 宜阳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等6个村入选。 洛阳市确定首批66个示范村。偃师市7个、孟津县7个、 新安县6个、宜阳县6个、伊川县6个、汝阳县6个、 嵩县7个、洛宁县7个、栾川县9个、老城区1个、 洛龙区2个、伊滨区2个。,四、美丽乡村建设类型,(一)国外农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1、韩国新村运动:发展农村工业 年韩国发起“新

13、村运动”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 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以增加收入为主,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 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 第三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 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模式。,2020/7/6,46,韩国新农村运动,脱贫、自立、实现现代化,2、日本造村运动:发展一村一品 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的是由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

14、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活动等。 造村运动的主要做法是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并以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 同时开设各类补习班,提供农业低息贷款。,日本农村 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3、德国城乡等值化:农民变成企业职工 二战后的德国,农村问题长时间比较突出。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凋敝使城乡差别迅速拉大,

15、城市也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巴伐利亚州开始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明显减弱了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农民工作模式发生改变,企业生产成为正式职业。 此后,这一发展方式成为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并从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2020/7/6,50,法国普罗旺斯,特色生态管理理念模式,沿途所有的旅游设施简单、生态,结合农业特色旅游。,2020/7/6,51,波兰农村,龙头企业的促进作用,乡村旅游形象深入人心。,2020/7/6,52,荷兰:靠经营单一化确保专业化,荷兰的气候条件并不优越,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温室种植功不可没。 荷兰的家庭农场“擅

16、长减法”,强调经营品种的单一化。,2020/7/6,53,西欧古镇,经验:,反哺:补贴农业、建设农村、厚待农民 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让农民爱上农村,(二)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2014年2月24日,在“乡村梦想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上,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产业发展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生态保护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城郊集约型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陶乐镇王家庄村; 社会综治型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文化传承型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渔业开发型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草原牧场型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

17、达嘎查; 环境整治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休闲旅游型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 高效农业型福建省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产业发展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2020/7/6,57,200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高家堂村(生态农居),浙北魅力第一村,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的完美结合,生态保护型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奇峰如林、田坝似锦、 河水如带、古榕如云,休闲旅游型-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文化传承型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三)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类型 1、就地改造提升型,1)围绕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抓提升。 2)围绕旅游项目发展抓提升 3)围绕历史文化、古村保

18、护抓提升 4)围绕产业配套抓提升,栾川庙子镇庄子村休闲农庄,合峪镇柳坪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栾川县狮子庙朱家村高山渔村,虹鳟鱼养殖场,栾川县三川镇大红村采摘园,栾川县石庙镇杨树坪旅游新村,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农民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孟津县送庄镇梁凹村,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大唐宰相姚崇墓,(二)搬迁改造、人口集聚型,1、围绕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的集聚优势进行搬迁 2、依托产业集聚区进行搬迁 3、稳步推进已开工的农村社区试点按规划抓好人口集聚 4、结合地区扶贫进行搬迁集聚 5、鼓励有条件、有产业支撑、群众有意愿的地方建设农村社区,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汝阳县西泰山风情小镇,孟津县平乐镇

19、妯娌村,栾川县赤土店上坪社区,嵩县库区乡柏坡村,五、怎样建设美丽乡村,1、有些地方对美好乡村创建重视程度不够,进展速度缓慢 2、产业配套不足,有些社区主导产业缺乏,经济发展成效不明显 3、缺乏特色,目标市场与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 4、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5、资金短缺,融资难题亟待破解 6、宣传教育力度不大,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7、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洛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坚持全域规划引领,全面提升建设品位,打造美丽乡村,需要高起点、宽视野的规划。要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必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 洛阳市农工委、洛阳市

20、城乡规划局、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出台了洛阳市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导则。,洛阳市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导则内容提要,一、总则 二、规划布局 三、经济发展 四、生态环境治理 五、传统文化保护 六、道路交通 七、公共配套 八、住宅建设与房屋整治 九、景观环境整治 十、饮水安全 十一、污水处理 十二、电力、电信 十三、防灾减灾 十四、清洁能源,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各类设施尤其是公共设施的配置需与村庄级别及空间分布相协调。 A、空间体系 两层结构体系:中心村+基层村。 中心村:原则上以乡政府驻地及行政村为中心村, 同时结合交通、地形等特定因素 以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 进行校正。

21、,B、空间布局 1、有利于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河塘、沟渠、植被等自然资源,不砍树,不填塘,不推平,因地制宜。,2、有利于延续村庄传统格局。村落形状、街巷肌理、公共空间等应得到延续。,3、有利于延续村庄传统文化。合理保护承载农村传统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传统生活方式、实物、工具等。,石碾,古树,二、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唐三彩,剪纸,宫灯,狮子舞,4、有利于改善村庄环境景观。 5、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吃的、种的、喝的、用的,都是土得不能再土的! 穿的、玩的、干的、看的,都是百八十年以前的!,C、建设用地标准,(二)抓好要素支撑,增强建设活力,充分发挥党政主导

22、力、市场配置力、社会参与力的作用。 1、强化政策扶持。 2、注重财政引领。 3、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积极鼓励不同 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 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以BT、 BOT等形式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污水 治理、沼气净化等工程建设。,(三)夯实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乡村经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1、农村工业集聚提升。依托优势工业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 3、休闲产业带动明显。,3、,(四

23、)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弘扬农业文明,1、尊重自然美(如重渡沟村) 2、侧重现代美(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 3、注重个性美(移步换景、看景辨村,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给人以“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视觉冲击。) 4、注重内在美(关注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掘) 5、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五)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改善民生,1、创业增收 2、社会建设 (1)基础设施一体化, (2)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 3、环境提升 目标: “二无一规范” 和“一眼清”。,97,道路交通,道路分三级: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间道路。 主要道路宽度一般为8-10m(含路肩、排水沟),其中路面宽6-7m。 次要道路宽度一般为6-8m,其中路面宽4-6m。满足机非混行车辆的通行要求;材质优先选用合适的天然材料,如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