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 法(2),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陶丽琴,物 权 法,第一讲 物权法概述 第二讲 物权概述 第三讲 物权的效力 第四讲 物权的变动 第五讲 物权的保护,第十一章 物权法总论,第一讲 物权法概述,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 物权法的性质、特征、功能和体系 第三节 物权法立法起源、立法模式和发展 第四节 我国物权法的立法历程 第五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第一节 物权法概念、调整对象和体系,一、物权和物权法概念 (一)物权概念 (二)物权法概念 (三)物权法的意义 二、调整对象和调整内容 (一)物权法调整对象物权关系 (二)物权法调整范围,(一)物权和物权法概念,1、物权概念: 权利人依法对
2、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2、物权法概念: 调整民事主体对于物的占有支配关系,规定各种物权的法律规范之总和。是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的基本法律。,物权法的形式: 狭义的物权法: 仅指民法典的物权编,或者单独制定的调整物权关系的基本法律。 广义的物权法 指调整物权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3、物权法的意义,其一,是调整民事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 其二,是整个财产制度乃至民法的基础; 其三,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其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五,确立了所有权的自由与约束关系; 其六,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物权法调整对象和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学说观点 (二)调整对象 (
3、三)调整内容,关于物权关系的性质,“对物关系说”:-支配性 “对人关系说”-物权排他性 “折中说”-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物权关系具体内容的学说,支配关系说 静态财产关系说 占有和归属关系说 占有关系说 占有、利用、归属关系说,法第2/1: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调整物权关系 人对物的支配关系,(三)物权法的调整内容,物的归属关系: 所有权关系 物的利用关系: 他物权关系 (所有权人与利用人的关系 利用人和其他人的关系),(一)物权法的立法体系,特别法,或物权法典,狭义物权法 基本法,民法典物权法编,土地法 房地产法 担保法等,广义物权法,三、物权法的体系,(二)物
4、权法的权利体系结构,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自物权,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空间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第二节 物权法性质、特征、功能和作用,一、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 二、物权法的功能和作用,一、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一)性质 物权法是私法 物权法具有公共性,(二)特征,财产法-调整有形财产关系 基本法:确立基本的财产秩序 固有法:(土著法) 强行法:,二、物权法的功能和作用,(一)功能: 明确物的归属 发挥物的效用 保护权利人物权,(二)作用: 定分止争 物尽其用,课堂提问:,1、物权法调整对象包括 和 ? 2、物权法的属性有哪些? 3、物权法的特征是什么?,第三节 物权法
5、立法的起源、立法模式和发展,一、物权法的立法创立 二、物权法立法模式 三、物权法的发展和趋势,一、物权法立法的创设,(一)物权和物权法的起源 罗马法萌芽 19世纪潘德克吞法学派创立。 (二)物权体系和物权法体例的确立 1896年德国民法典物权法独立成编。 抽象的物权概念得到确认 物权类型体系形成。 (法国民法-所有权概念和财产概念 英美法系-财产法概念,二、物权法立法的模式,法国模式三编制 第一编:人; 第二编: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变更; 第三编: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 (“财产”概念,无“物权”;不严格区分债权和物权) 德国模式:五编制 总则、 债务关系;物权;亲属;继承。 日本模式:五编制
6、: 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调整了物权与债权的位置) 英美模式:财产法概念。 (基本与物权法一致,还包括赠与、租赁等债权法内容),三、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一)物权法的社会化 所有权:绝对化 社会化,价值支配为中心,“归属” “利用”,(三)物权法的国际化 大陆法系内基本理念趋同;两大法系吸收和融合 大陆法系的立法或判例认可英美法系空间权、附条件买卖(所有权保留)、信托、动产担保、浮动担保、让与担保等制度。,(二)物权的价值化,所有权法定负担设定,所有权行使的限制,所有权效力范围限制,实体支配为中心,第三节我国物权法的立法,一、我国物权立法的历史回顾 二、物权法立法进程,一、我国物权立法
7、的历史回顾,(一)物权法前的物权立法及规范体系 1、物权法前的立法 建国前 建国来,2、物权法前的物权法律体系,普通法:民法通则(86年),特别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94年,07年修正) 土地管理法(86年;98年、04年二次修订) 担保法(95年) 农村土地承包法( 02年) 等,二、物权法立法进程,(一)物权法起草的起步 (二)立法中的争议: “物文主义”和“新人文主义”之争 “物权法”和“财产法”之争。 “违宪”之争 (三)八次审议 (四)物权法的通过 2007年3月16日,10届人大第5次会议通过,10月1日起施行。,第四节我国物权法目的、宗旨、指导原则和体系,一、立法目的和宗旨 二、
8、立法指导原则 三、物权立法体系,(一)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法第1条: 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 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二、物权法立法的指导原则,(一)维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平等保护原则 (二)物权立法的国际化和我国社会特色的维护原则,三、我国物权法的立法体系,总则 所有权:所有权(类型化)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相邻关系 共有。 用益物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 宅基地使用权和乡村建设用地使用权 地役权。 准物权。 担保物权: 抵押权: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最高额抵押、浮动抵押 质押权:动产质押;权
9、利质押 留置权 占有。,第五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平等保护原则 二、物权法定原则 三、一物一权原则 四、公示公信原则,一、概述,(一)概念 (二)几种观点 (三)原则体系的立法确立,二、基本原则的分类,特别原则: 平等保护原则(法3/4) 特性原则: 一物一权原则(物权绝对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法5) 物权公示原则 (法6) 物权绝对原则;物权优先原则; 物权行为独立原则(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物权行为区分原则) 限制原则:物权行使限制原则 公共利益限制原则(法7) 公序良俗限制原则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一)平等保护原则,第3、4条: 不同的物权主体: 法律地位的平等性 适用规则的平等性 法
10、律救济的平等性,(二)物权法定原则(第5条) 也称物权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均由法律统一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由改变和创设。,1、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物权创设的模式:放任主义/法定主义。 物权法定含义: 物权种类法定; 物权内容法定: 权利内容、公示方式、物权效力的法定 创设物权的法律渊源 “法律”(第5条和第8条),2、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其一,自由创设的物权种类和内容无效。 其二,部分违反的,违反部分内容无效。 其三,物权变动与基础行为区分原则。无物权法上效力的行为,若具备其他法律行为之要件的,仍有该法律行为之效力。 “无效”:指不发生物权的效力。 仍可发生约定的效力。,A与B签订房屋买卖合同,A的房子卖与B,房价30万元,B付清了房款后,A将房屋交付给B,B粉刷后就搬进居住,但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 二个月后,A又将该房屋卖与C,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C请求B搬离,B怎么办?,案例,(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痹中医诊治课件
- 2025年站台安全门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1,6-己二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白兰地相关饮料酒项目建议书
- 毕马威:2024年香港高管人员薪酬展望
- 五年级小学生演讲稿模板(19篇)
- 2025年超声白内障乳化仪项目建议书
-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 2025年水轮机及辅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填充母料项目发展计划
- 货架安装施工方案
- 美罗培南课件
- 128个常用自然拼读发音规则和1000句生活口语
- 异口同音公开课
-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务试题及参考答案
-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创新发展 论文
- GB/T 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4074.8-2009绕组线试验方法第8部分: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方法快速法
- 2023年涉县水库投资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重症医学科常用知情告知书
-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