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六章-记忆_第1页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记忆_第2页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记忆_第3页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记忆_第4页
实验心理学第六章-记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魔术小游戏!,第六章 记忆,作者:天青QQ交流群:60340557 个人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章要点,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错误记忆,记忆过程:编码、存储和提取,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内隐记忆),记忆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四个基本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始阶段,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识记具有选择性。 保持是记忆过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储。 再现也称回忆,是对已经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使之恢复活动。 再认是对已经存储但不能被提取的信息,在刺激重新出现时可以加以确认的过程。,近100多年来,记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2、当代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E. Tulving(1995)把科学的记忆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18851960:开始于艾宾浩斯研究;词语学习(verbal learning)漫长时期;,19601980:认知心理学兴起;记忆的计算机模拟十分流行;,1980至今:记忆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阶段;,研究简史,一、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 C. 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85年,Ebbinghaus: On Memory: A Contribution

3、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32年,Bartlett: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一)艾宾浩斯的研究,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一)艾宾浩斯的研究,Ebbinghaus的想法是:组成思想的一系列有联系的观念,可以通过识记一串完全新的联系在实验室中模拟。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

4、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 syllables);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savings method)法。,无意义音节(nonsense syllables),无意义音节:用两个子音和一个母音形成一个无意义音节,如 ZOK, VAP等。 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单位大致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并可使学习少受个人有关经验的影响。,节省法(savings method),例如,初次学会一张音节表(16个或10个音节等等)需要读30遍,一星期以后只学15遍就学会了,那么,你节省了15遍,也就是50%,50%就是你的记忆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

5、的十分灵敏的方法。 计算公式:,节省法(savings method),我们知道最初铭记时所达到的印象的深度和后来回忆时印象消失的程度有关。但印象的深度和印象消失程度如何度量,当时还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Ebbinghaus试图为它找到一个客观的数量指标,并把这个函数关系象物理定律一样表述出来。 他把原来学习时重复的遍数当作印象深度的指标,把达到原来的熟练程度所需要再学的遍数当作印象消失程度的指标。并通过再学所用的遍数和最初学习所用的遍数的比较,来计算节省遍数的百分数。,遗忘曲线(the forgetting curve),Ebbinghaus一共制作了2300个无意义音节。他从所有这些无意义音

6、节中随机地选出一定数量的项目并排成固定的顺序来组成实验材料。 在所有的实验中,Ebbinghaus自己做被试。在识记一个无意义字表时,他是按照一个较快的、有规则的节拍器的节律(2/5s)朗读那些音节的。把时间和遍数都当作字表难度的指标。 此外,他还控制了其它实验条件,如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每天做实验的时间等。他还记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备分析实验结果时用。 根据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他知道几次观察的平均数比单独一次的测量更为稳定。因此对每一实验条件,他都是做几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遗忘曲线(the forgetting curve),The forgetting curve.

7、 注意: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对此项工作的评价,Ebbinghaus的工作也受到一些责难和非议。 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

8、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一)艾宾浩斯的研究,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 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 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二)巴特利特的研究,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active processes),涉及意义的追求(effort after meaning),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schemas)。 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

9、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巴特利特的生平简介,Bartlett (1886.10.20 1969.9.30) 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建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推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被授予 “勋爵”,是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第一人。,(二)巴特利特的研究,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

10、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Bartlett的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 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二)巴特利特的研究,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reconstruction):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

11、其发生的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1. 关于故事的研究(1),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The War of the Ghosts)的故事。,1. 关于故事的研究(2),The War of the Ghosts One night two young men from Egulac went down to the river to hunt seals, and while they were there it became foggy and calm. Then they hear

12、d war-cries, and they thought:”Maybe this is a war-party”. They escaped to the shore, and hid behind a log. Now canoes came up, and they heard the noise of paddles, and saw one canoe coming up to them. There were five men in the canoe, and they said:”What do you think? We wish to take you along. We

13、are going up the river to make war on the people”. One of the young men said:”I have no arrows”. “Arrows are in the canoe”, they said. “I will not go along. I might be killed. My relatives do not know where I have gone. But you”, he said, turning to the other,”may go with them.” So one of the young

14、men went, but the other returned home. And the warriors went on up the river to a town on the other side of Kalama. The people came down to the water, and they began to fight, and many were killed. But presently the young man heard one of the warriors say:”Quick, let us go home: that Indian has been

15、 hit”. Now he thought:”Oh, they are ghosts”. He did not feel sick, but they said he had been shot. So the canoes went back to Egulac, and the young man went ashore to his house, and made a fire. And he told everybody and said:”Behold I killed, and many of those who attacked us were killed. They said

16、 I was hit, and I did not feel sick”. He told it all, and then he became quiet. When the sun rose he fell down. Something black came out of his mouth. His face became contorted. The people jumped up and cried. He was dead.,1. 关于故事的研究(3),Bartlett实验中的被试是英国学生。实验时,首先让第一个被试以正常速度阅读这个故事两遍,1530min以后,第一个被试回忆

17、并把回忆的内容写下来;然后,第二个被试阅读第一个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两遍,1530min以后,第二个被试回忆并把回忆的内容写下来;以此类推。 Bartlett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顺序再产生的方法(the method of serial reproduction)。 Bartlett把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故事原文作精心的比较和分析。他发现写下来的内容与原文有很大差别。写下来的故事比原文更合乎逻辑,更加前后一致,并且总的来说也短得多。,2. 关于图画的实验,Bartlett用图画作材料,应用顺序再产生的方法进行的研究,同样证实了他的设想。,(二)巴特利特的研究,Bartlett总结了心理重建过程中的三

18、种特点: 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加简略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 保持的内容变得更鲜明,一些细节被加以强调,更加突出、生动,更具特色。 识记的内容被已有的经验同化,某些细节被改变了,使整个内容更符合被试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二)巴特利特的研究,在Bartlett的实验中,实验材料的意义都不是非常明确,他所使用的图画很模糊,我们甚至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命名;而“魔鬼的战争”是一个美国印第安的故事,对它的一些文化背景被试并不熟悉,而且故事情节也比较离奇,所以在识记过程中,被试趋于对识记的内容进行图式基础上的心理重建,使之合理化,更符合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人

19、习惯。正是因为这种意义模糊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使我们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心理重建的结果。,对Bartlett的评价:贡献,Bartlett以识记的研究而著名的。 他所建立的图式理论,以及心理重建的理论都是很有影响的。其中的图式理论对今天的认知心理学家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他的心理学方法在英国也是很有影响的。他强调心理作用的社会性和整体性,坚持心理学应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这也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特点。,对Bartlett的评价:批评,由于Bartlett的实验控制非常少,指导语也很模糊,诱使被试进行虚构,而且很少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这不仅限制了他的研究工作的影响力,而且使他的实验很难被成功地重复

20、。 因为后来的研究者发现,当要求被试尽量好地复述他们看到的故事的时候,他们很少出错(除非是疏忽),而且当他们通过一个再认实验进行判断时,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以说Bartlett选择了一种能够观察到图式效应及心理重建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图式及心理重建不会出现的另一些情况,难以量化和客观化,使他的研究失于片面。,(三)Ebbinghaus和Bartlett实验的比较,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 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三)E

21、bbinghaus和Bartlett实验的比较,二、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阶段: 编码(encoding):对信息的学习或获得,是我们对经验片段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将他所见、所闻、所想或所感的某事转换成记忆的过程; 存储(storage):对信息的保持; 提取(retrieval):对存储信息的再利用。,(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modal model)。它强调每一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3种不同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

22、ture),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1. 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称瞬时记忆是指持续时间在两秒钟以内的记忆。它是一切记忆的基础和前提。感觉记忆的特点是: a.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b.作用时间短,一般认为容量为920个 c.记忆容易消退,只有特别注意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 d.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iconic memory)与听觉回声的存储(echoic memory)。,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美国心理学家Sperling 在1960年关于视觉形象

23、存储的研究是经典性的。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就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2. 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它的特点是: a.记忆的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b.所保持的时间,在无重复的条件下,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c.短时存储的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1)短时存储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memory span)来获得。 以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呈现一次后

24、,让被试立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被试所能正确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正确再现一个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以得1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1)短时存储的容量,记忆广度测验还可以用字词、双字词,甚至句子来进行。 但是,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如数字广度为710,单词广度是57,句子广度包含的单字可达20。那么,记忆广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呢? 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

25、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许多研究表明,短时存储使用声音编码(phonological coding)。 Conrad1964年给被试视觉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BF和另一种不混淆的,如XVSL。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如把B写成P,把F写成M,等等。 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他呈现给被试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又类似的发音(如man, mad, cap,can,map);另一类单词发音差别较大(如pen, rig, day,bar,sup);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如

26、huge,big,broad, long,tall);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late,thin,wet, hot)。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3.长时记忆(长时存储),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保持多年甚至终生的永久性记忆。特点是: a.内容主要来自短时记忆。 b.容量无限。 c.存储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 d.提取形式有回忆和再认两种形式。,(1)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

27、call task)的实验。 系列位置曲线(the serial position curve)。 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recenty effect,指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较好);渐进线(asymptote,指曲线得中间部分回忆最差)。,(2)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不少研究者都提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而首因效应则来自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个设想,我们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机能得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

28、渐进线。,(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进线。 为我们提供了系列位置曲线中的机能双重分离的证据。,(4)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 Craik(1970)首次发现此现象。Craik以每个单词2秒的速度向被试呈现包括15个双音节词的系列,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被试对该系列进行自由回忆,时间为1分钟。每个被试完成10个相同的作业。在所有10个系列回忆完成

29、后,在被试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被试5分钟,要求其仍然以自由回忆的方法,回忆出呈现过的10个系列的所以单词。 10次自由回忆的结果表现出标准的系列位置效应。但是在最后对所以单词的总测验中,仍然保留首因效应,但是没有出现近因效应,实际上,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渐进线的回忆率,所以称为负近因效应。,(5)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负近因效应的解释: Craik认为,负近因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较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而最后总测验时,这些项目又已经从短时记忆中消失,因此对近因部分项目回忆的正确率最差。 由于首因效应是长时记忆作用的结果

30、,因此,不论是即时回忆还是最后的总测验,都表现出首因效应。,(6)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 例如,遗忘症病人的短时存储功能正常,但长时存储似乎完全丧失,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存储的很好的生物学证据。,(二)记忆的加工层次,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间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治。 Craik等人(1972)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 自加工层次的概念提出之后,一大批实验研究应运而生,其影响延续至今。,1.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

31、 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 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49,加工层次理论实验举例(朱滢,1982),实验用材料为16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这样,每个单词都具有颜色、语种和意义这三个由浅到深的层次。实验前只告诉被试要他们按要求对单词进行分类,并对他们的反应时进行测定。不告诉他们进行回忆和再认的测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是在非随意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称作颜色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颜色

32、尽快作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为语种组,要求被试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作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为意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东西还是无生命的东西尽快作口头报告:活或死。实验结果如下表。,结 果,2.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因而是灵活多变的。 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说明。 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这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

33、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的;而加工层次概念认为,加工层次深的,必定记得好。这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三)记忆的提取过程,Tulving(1991)曾经明确指出:“记忆的关键是提取”。 能回忆但不能再认现象:少女-王后。 说明如果没有适当的提取条件,有些储存信息不能回忆。 1989年,Roediger等提出提取与编码加工交互作用的实验范式(the encoding/retrieval paradigm)。,编码/提取范式(the encoding

34、/retrieval paradigm),图中A和B是两种编码条件,而A和B是两种提取条件。 如果仅进行AA和B A的实验,那么 A与B可以是机械背诵和想象。但在两种编码条件下提取条件保持恒定,这是编码实验。 如果仅进行AA和AB的实验,那么编码条件保持恒定,但提取条件不同,这就是提取实验。 我们假定A与B是不同的编码条件,提取条件A和B具有类似性。 如果编码特异性原则是正确的,那么AA与BB条件下(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匹配)的结果要好于 AB与B A条件(提取与编码匹配差)的结果。,编码/提取范式实验举例:,Thomson & Tulving(1970)实验:两种学习条件结合3种提取条件,共有

35、6种实验条件,采用组间设计,共6组被试。在一种学习条件下,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一次一个。在另一种学习条件下,同样的单词被呈现,但每一个单词旁边有一个微弱的线索词,不要求被试记住线索词,只注意它就够了。第一种提取条件下没有任何线索提供给被试,要求被试回忆所学单词。第二种提取条件下微弱的线索提供给被试,而在第三种提取条件下,强有力的线索提供给被试,但这种强有力的线索被试在实验中没有学习过。实验结果见下表。,(三)记忆的提取过程,Craik等人(1983,1996)指出,编码与提取进程是非常类似的。编码过程基本上是对事件的知觉与理解,而提取过程则是对编码过程的重演,但方向相反。 但是,编码过程与提取

36、过程仍然存在差别,即编码过程是控制过程,而提取过程则有很多自动化的成分。 Tulving等人在综合多项PET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情景记忆的大脑半球编码/提取的非对称模型(Hemispheric Encoding/Retrieval Asymmetry, the HERA Model)。,三、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对内隐记忆的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神经病学、精神分析和实验心理学。,神经病学主要集中在对大脑损伤的遗忘症病人内隐和外显记忆分离的研究上。 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等主要研究

37、歇斯底里遗忘症患者的记忆现象,并且着重强调内隐或无意识记忆的重要地位。 实验心理学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实验心理学家对内隐记忆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但是,记忆的实验研究的先驱艾宾浩斯也承认不是所有的记忆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 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启动效应的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识的记忆。 启动效应又分直接启动(direct priming)与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外显记忆测验

38、(explicit memory tests):自由回忆和再认等传统的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 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 memory tests):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和补笔等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只要求被试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知觉辨认(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词干补笔(word stem completion),补笔(word-fragment completion),(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人们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

39、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 Tulving曾对实验性分离作过如下描述:“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记忆的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病人的研究是目前启动效应研究的原动力。 遗忘症病人由于某种形式的脑损伤而丧失记忆,不过,这些病人的知觉能力、语言和智力基本上保持完好。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遗忘症病人不能把语词信息从

40、短时记忆传递到长时记忆中去,即他们不能保存新鲜的经验。,(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他们让4位遗忘症病人(3位Korsakoff综合症病人与1位颞叶切除术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单,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word fragment identification)与词干补笔。 结果表明,遗忘症病人也能保持词语信息,但是这种保持要在特定的测验中才能表现出来。,(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三)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Tulving(1982)用正常人为被试,学习96 个低频英语单字,学习后1小时进行再认测验与补笔测验,7天以后重复这两种测验

41、,实验结果如右图。 思考加工深度、呈现通道、记忆负荷?,(四)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Tulving等人提出的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认为记忆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几个系统组成的。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知觉表征系统PRS(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Roediger等人则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dures approach),认为记忆测验是由各种认知过程构成的,测验之间的不一致反映了不同过程的结果。,1.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Tulving主张人的记忆是由多重系统(multiple memor

42、y systems)构成的。 1972年Tulving把长时记忆区分为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与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对记忆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2年,他认为启动效应反映了一种新的记忆系统的功能。,1.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Tulving和Schacter认为,记忆系统的思想来源于多种研究的综合发展: 发现遗忘症病人的记忆障碍是高度选择性的,即他们外显记忆很差但内隐记忆正常。海马结构(the hippocampal structures)在获取某类信息中起着关键作用。 发现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分离,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分离和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的分离。

43、 认识到许多记忆形式有时以内隐的方式表现出来。1995年Tulving把人的记忆区分为五大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工作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1.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2.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 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时所要求的认知过程相似或重叠,则测验的成绩好,否则就差;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类测验从学习时不同的加工过程获益也就不同; 学习时的意义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映象等加工过程导致大多数外显记忆(回忆和再认等)成绩良好; 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严重地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2.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Roediger区分了某些测验中的知觉基础和另一些测验中传输的语义基础,分别对应于材料驱动(data-driven)过程和概念驱动(conceptually-driven)过程。 材料驱动过程是通过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