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总论.解读_第1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解读_第2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解读_第3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解读_第4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皮肤性病学,皮肤结构导论(侧重于掌握),皮肤功能(自学),皮肤病症状学和诊断学(侧重于掌握),皮肤性病实验室技术(自学),皮肤病学治疗(侧重于掌握),皮肤保健和皮肤病学辅助治疗和预防(自学),概述,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两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皮肤病学研究皮肤和附件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包括:皮肤和附件的结构和功能、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性病的治疗和预防。性传播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各种性病的治疗和预防。皮肤性病学发展历史悠久,但其长期发展缓慢。近年来,皮肤病学和性病学的学科特点突飞猛进,强调皮肤病变和组织病理

2、学变化。直观学习法重视感性认知过程和临床实践积累。第二章:皮肤结构、概况和面积:成人约1.5-2.0平方米。新生儿的体重约为0.21平方米: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厚度约为0.54毫米(皮下组织除外),这与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最厚:手掌和足底;最薄:眼睑、外阴、乳房、颜色:由皮肤色素、厚度和血管决定;它因种族、年龄、性别和地点而异。皮纹学: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引,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称为皮肤纹,皮肤纹之间的凹陷称为皮肤纹。手指(趾)末端屈曲面的皮肤沟和皮肤脊呈旋涡状,这种形态被称为指(趾)纹。指纹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形状因人而异,因

3、此指纹经常被用作医学和法医诊断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毛发表皮、皮肤附属物、皮脂腺、皮肤皮炎附属物、汗腺、皮肤真皮、真皮、血管、淋巴皮下组织、淋巴皮下组织、肌肉、神经、来源:层状鳞状上皮的组成: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迈克尔细胞、表皮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根据分化阶段和特征,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层,是表皮的最底层。主要细胞是基底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大约50%的基底细胞可以进入分裂期并产生新的表皮细胞,因此也称为粘液层。表皮传代时间(表皮替换时间):指基底细胞迁移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所需的时间。角质细胞有规律地增殖,每天约有10个细胞经历有

4、丝分裂活动,并按顺序逐渐向上移动。从基底层移动到颗粒层的最上面大约需要14天,然后从颗粒层的最上面到角质层的表面需要14天,总共大约需要28天。表皮中的其它细胞(外胚层神经脊广泛分布于此)、毛囊、粘膜和视网膜在屏蔽和反射光以保护深层组织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黑素细胞(骨髓和脾脏分布于此)是表皮和毛囊在基底层之上的上皮免疫活性细胞,并具有多种表面标记功能,用于吞噬、吞咽、摄取和抗原呈递等。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能感觉到触摸的默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和迈克尔细胞默克尔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之间的连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半桥粒连接基底层和基

5、膜,基膜区BMZ连接表皮和真皮。真皮由中胚层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状层和网状层。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网状层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肤附属物和其他结构,并包含较大的纤维。真皮的成分,胶原纤维(交织成网状、坚韧、抗牵拉)纤维网状纤维(未成熟胶原)弹性纤维(保持皮肤弹性)真皮基质的无定形均质物质,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填充、支架功能;物质交换)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皮下组织,由松散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皮肤附属物来源于表皮,包括毛发和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指甲等。毛发和毛囊、长发(毛发、胡须、阴毛、腋毛等。)短发(眉毛、睫毛、鼻毛、外耳道毛)

6、(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的体毛。)无毛部分:手指和脚趾、手掌和脚底、乳头、嘴唇、龟头、内包皮正常人每天可以长出70,100根头发,同时还会长出大量的头发。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化期(3周)、休眠期(3月),毛发每天生长0.270.4毫米,每34年生长5060厘米。影响头发生长的因素有遗传、健康、营养、激素等。皮脂腺,分布:除掌跖和手指及脚趾屈侧外的全身皮肤。头部、胸部和背部的上部有许多皮脂腺,称为皮脂溢。开口:位于毛囊和毛囊之间的角度。腺体组成为泡状,属于全血浆分泌。导管:多个鳞状上皮。小汗腺,分布:除了阴唇红色区域、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和阴蒂,小汗腺遍布全身。开口:皮肤表面

7、成分:分泌部透明细胞,导管部暗细胞:两层小立方细胞,顶泌汗腺,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和外阴等。开口:毛囊皮脂腺出口上方或直接通向表皮。分泌形式:顶体分泌顶泌汗腺液:一般为无臭乳液,少数人在顶泌汗腺液中会有特殊成分,会产生臭味(腋臭、体臭等)。)被细菌排出后。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皮肤的五条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第三章皮肤功能,皮肤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第四章是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第一节是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第一节是自觉症状患者的主观不适。瘙痒:疼痛如股癣和荨麻疹:灼热感如带状疱疹和疔疮:麻木如接触性皮炎:其他不适如麻风病:发冷、发热、疲劳、食欲不

8、振等。(主要伴随症状);第二,其他症状皮疹或皮肤损伤,患者或医生可以通过视觉或触觉发现的皮肤粘膜损伤。皮肤损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损伤是皮肤病变的直接结果。不同的皮肤病通常有不同的原发病灶。因此,掌握原发性损伤对于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红斑(炎性和非炎性)(2厘米斑贴)斑点色素沉着斑点色素损失或减少出血斑点:瘀点、瘀斑(2毫米)丘疹-斑疹、丘疹、丘疹斑(1厘米)风团结节(2厘米)水疱(1厘米)脓疱囊肿、斑疹是一种有限的皮肤颜色变化、损害和直径大于2厘米的斑疹称为斑贴。斑疹和斑贴可分为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或消失)和出血。红斑是由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引起的,压力会消失。炎性红

9、斑,如丹毒或麻疹早期皮疹;非炎性红斑,如鲜红斑痣。色素沉着斑和脱色素斑是由色素的增加和消失(或减少)引起的,而且压力不会消失,如黄褐斑、白癜风和花斑癣。出血点是由血液外渗到周围组织引起的,压迫时不会消退。颜色最初是鲜红色,然后是紫红色,然后是紫蓝色或黄棕色。直径小于2mm的出血点称为瘀斑,直径大于2mm的称为瘀斑。丘疹是一种直径小于1厘米的有限的、完整的、隆起的浅表病变。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的表层,通常由炎性渗出或增生引起。丘疹的外观可以是扁平的,如扁平疣;圆形,如传染性软疣;乳头状,如寻常疣。颜色可以不同,可以是紫红色,如扁平苔藓;扁平隆起的浅表病变,斑块直径大于1cm,主要由丘疹扩张或

10、融合形成。风团是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轻度肿胀损伤,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颜色微红或苍白,周围潮红,常伴有严重瘙痒。急性发作,迅速扩张,通常在数小时后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如荨麻疹。结节是圆形或准圆形的有限的实性深部病变,通常到达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可通过触诊检测,但略高于皮肤表面。直径超过2厘米的结节称为肿块。过度增生的肿块被称为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的水泡和大疱称为水泡,直径大于1厘米的称为大疱。脓疱是一种含脓的水疱。脓液呈混浊、粘稠或稀薄状,并经常在周围被冲走。囊肿是包含液体或粘性分泌物和细胞成分的囊性病变。继发性损伤,由原发性损伤转变而来,或由治疗和机械损伤(如擦伤)引起的继发性皮肤变化

11、。包括鳞屑、浸渍、侵蚀、溃疡、裂隙、划痕、结痂、疤痕、苔藓样变化和萎缩。鳞片是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过度角化或角化不足引起。浸渍会使皮肤变得柔软、白皙甚至起皱。它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浸泡或潮湿,角质层吸收了更多的水分。侵蚀是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暴露的潮湿表面。溃疡是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部缺损。裂缝,也称为皲裂,是一种线性的皮肤裂缝,通常深及真皮。刮痕是由于刮擦或摩擦造成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缺陷。疮痂是由伤口表面的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和细菌混合干燥而成的附着物。疤痕是在真皮或深层组织缺损或破坏后通过修复新的结缔组织形成的。苔藓样变化,也称为苔藓化,其特征是

12、皮肤局部浸润和肥大,皮肤皱纹加深,皮肤隆起,表面粗糙,外观似皮革。萎缩可发生在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是局部表皮变薄,呈半透明羊皮纸状,有细小皱纹,正常的皮肤皱纹变浅或消失。第二节皮肤病的诊断与内科疾病一样,应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然而,皮肤病的诊断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特别强调对皮疹的视觉诊断和触诊。体格检查、目视触诊、压力触诊和刮宫(皮肤划痕试验)、触诊外观(皮疹描述)质地:硬度和韧性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温度附近的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尼日利亚人的体征,如肿胀和疼痛、皮疹描述、专业术语、位置:根据实际位置描述、屈侧、伸侧性质:原发性皮疹、继发性皮疹尺寸:针尺

13、寸参照实物。大豆大,核桃大,鸡蛋大:单个,多种颜色:正常肤色,红色,黄色,黑色,蓝色,白色,棕色等。分布:对称一侧;传播有限;沿神经血管分布排列:散在融合;孤立的集群;线性,环形,带状,不规则,实验室检查,1。病理室2。真菌室3。过敏室4。性病实验室,治疗皮肤性病,主要包括:内科和外科学(重点掌握)理疗和外科治疗。机制:组胺受体竞争性抑制分类:H1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第一代抗组胺药:赛庚啶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内服药物(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抗有丝分裂和抗毒性皮肤病适应症主要包括1。结缔组织疾病2。大疱性皮肤病3。过敏性皮肤病内服药物(

14、2)、功能:主要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皮肤病,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内服药物(3)、唑类(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丙烯胺:Binet。阿尔弗雷德(拉米舒),灰黄霉素(1520毫克/千克/天),头癣的首选,抗真菌药物,内服药物(4),功能:用于治疗浅表真菌和念珠菌感染。无环鸟苷类:利巴韦林,疱疹病毒的第一种药物: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干扰素:广谱辅助抗病毒作用、抗病毒药物、内服药物(5)、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非特异性抗炎的作用。这些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菌素A等。内服药物()。皮肤病的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病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5、。不同剂型的有效药物能起到舒缓、镇静、止痒、收敛、腐蚀、平滑的作用,使损伤消退。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外用药物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1.清洁剂用于去除皮肤损伤处的渗出物、鳞屑、结痂和残留药物。常用生理盐水和3%硼酸溶液。1: 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2.保护剂可以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部刺激。常用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止痒剂通过表面麻醉或局部皮肤清凉感来缓解瘙痒。常用的有5%苯佐卡因、1%百里酚、1%苯酚等。抗组胺药也能止痒,但它们很敏感,很少使用。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和麸馏物,都是角质促进剂,但它们也有止痒作用。抗菌剂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1%雷佛努尔等。5.抗真菌药物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等。3%5%阿昔洛韦,5%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10%三叶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和足底疣。杀虫剂可以杀死疥疮、虱子和蠕形螨等寄生虫。常用的有5%硫磺、1f6、2%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5%过氧化苯甲酰等。8.角蛋白促进剂可以促进角质层的正常化,这通常伴随着血管的收缩和炎性渗出和浸润的减少。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麸皮馏分、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