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登岳阳楼,(唐)杜甫,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知人论世,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
2、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写作背景,诗歌翻译,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甚喜,合作探究,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为下文描写洞庭湖蓄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这气势何等磅礴。 “浮”,漂浮荡漾。具有十分鲜明的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这景象又何等壮丽。,一派壮阔磅礴的图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
3、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
4、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主旨总结,前四句写景 宽阔广大五六句叙身世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广阔胸襟,登岳阳楼,内容梳理,沉郁顿挫,比较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诗意精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唐)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5、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雁儿高飞带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写出李白酒后潇洒自如的情态,也凸显他的超脱豁达,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想象奇特,夸张大胆,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何等潇洒自如。,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李白遇赦后的喜悦。,点拨理解,诗境: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
6、,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旅夜书怀,(唐)杜甫,解 题,“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3、通过“书怀”悟实情,1、通过“旅”字看背景,2、通过“夜”字察实景,公元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765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重庆)、忠州(重庆忠县)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全诗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创作背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7、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近景,远景,前两联都是写景,但却展现了不同的情状,首联写的是身边的近景,细草、微风、危樯、独舟,让整个景显得渺小,感觉孤寂,更似作者的境况和情怀;颔联作者笔锋急转,由近及远,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遙挂如垂,用“垂”字,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展现了一幅意境气势雄浑阔大且壯美的江河图。辽阔壮美更衬托出细草、微风的渺小孤寂,两景相衬,自然勾起作者下联的抒怀。,置身诗境,置身诗境,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的孤独和渺小。(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以壮景
8、衬哀情,缘景明情,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语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声名不想因文章而著称却事与愿违,可见心中的无奈之情;杜甫休官,其实是因为被排挤,而不是因为老和病,作者却自我安慰,“老”应病休,正话反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与不平。 要旨:抒发不平之怀,暗点他飘泊无依的根本原因: 仕途失意。,缘景明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以“沙鸥”自况。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诗人以“沙鸥”自比,深刻地表現了诗人內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抒写飘泊奔波无依的伤感情怀。,置身诗境,书怀,反语运用,抒发怀才不遇的激愤。,沙鸥自比,
9、表露漂泊无依的伤感。,课堂总结,旅夜所见,寓情于景,渺小孤寂,阔大雄浑,旅夜书怀,直抒胸臆,叹未老而休,悲飘零如鸥,前两联,后两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2015安徽卷)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链接高考,诗情解析,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
10、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当楼:即对着楼;满:月圆,动:闪动;扉: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绵延不断的波浪,逾:更加,越;依:仍旧,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参考答案,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
11、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激趣导入,诗人夜晚睡不着会怎么办?,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 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 张若虚:“可怜楼上月徘徊” 杜甫:,杜 甫,阁夜,知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12、“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曾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 其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论世,“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
13、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诗意,正音:景:yng 日光;霁:j 雪止;,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再读:读出情感,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
14、细加品读。,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么?,“岁暮”,明指冬季,一年将近之时,暗含诗人已入暮年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指夔州,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催”,这个动词既写出时光荏苒,又写出自己已入暮年的伤感。 “寒”,明写天寒冷,暗写诗人心境凄寒(孤寂),悲慨一:人生短促、客居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借视觉写了
15、摇动的壮美三峡星河倒影;视觉和听觉结合,既全面地象征着动荡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忧国忧民纷乱心绪的显现。诗人借眼前雄浑伟力之景传达深沉悲慨的情怀。,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战争讯息的传来,荒野中多少人家传出恸哭声,一片凄苦悲哀之情,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祥和的声息。“野哭”的千家与“夷歌”的数处形成对比,展现了战火之广及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之深,这两种声音带给作者的只能是倍感悲伤。,悲慨二:厌恶战争、痛惜百姓,颈联、颔联这两句通过声音来写战争,用鼓角声、野哭声、渔
16、樵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十分痛切地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百姓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4、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用典,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知交寥落,亲人朋友都难以聚首。“人事音书漫寂寥” 抒发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悲慨三:宇宙永恒、人生无常,悲慨四:老病孤独、亲朋断绝,内容梳理,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厌恶战争、痛惜百姓,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天涯漂泊、客居凄寒,宇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行业评优方案(3篇)
- 《法律逻辑教程》课件绪论01
- 投资社群维护方案(3篇)
- 吊架规范管理办法
- 后勤厨师管理办法
- 吸烟设施管理办法
- 品质计划管理办法
- 商业住宅管理办法
- 商务合作管理办法
- 商场店铺管理办法
- 骨科新知识课件
- 国际HS编码大类表(HS编码前两位)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技术架构与建设思路
- 2020学年“快乐活动日”实施方案
- 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
- QC中化二建减少储罐焊接不合理变形课件
- 旅行社派团单
- DB15T 1700.1-2019“蒙字标”认证通用要求 农业生产加工领域
- 项目投标安全经理答辩
- 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