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特效穴位_第1页
26个特效穴位_第2页
26个特效穴位_第3页
26个特效穴位_第4页
26个特效穴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26个反射点,部位: 人体首脑顶部正中位置,相当于两侧耳廓尖联线之中点:,A点,主治:头痛、头晕、中风、醒脑安神、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心烦郁闷、中风偏瘫、神经衰弱、惊悸健忘等。 功效:开窍宁神、平肝息风、升阳固脱、理气清带、补虚益气。 手法与反应:点、揉、切 施术: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于患者头顶正中,以上为天、为阳,以顶为天,A点而按之,称为一指托天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垂直持续地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颤,患者可觉从头顶向背后有温热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时取点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 ,不宜晃动,捻转,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点而不移,持久至人有舒适感和传导感为宜,通

2、畅气血,镇静止痛。本法临床脏腑按摩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干洗头 部位:以A点为中心部位。 操作:术者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两侧上 的发际处,对称进行抓挠、搓动,由头两侧缓慢移到头顶正中线A,双手十指交叉搓动,如洗头发状,搓而不滞,冻而不浮,反复操作数次。 要领: 双手用力均匀和缓,抓挠、搓动有序,移动应缓慢。 手法要灵活自如,主要作用于头皮部,不要损伤头皮。 术后头脑轻松舒适,精神焕发,此法为头面部保健按摩常用手法。,部位:在人字头阴面两眉毛发内端之中点,称为印堂。 参考资料:推运印堂法自两眉正中着力直推向上至发际,推而运之,称之为推运印堂法。自两眉正中印堂B点反应部位

3、,推而运之,交替还返,自下而上,推运两眉之间及前额正中,有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元气两大作用,头又为诸阳之会。故推运B点有调整和兴奋全身的作用。,B点,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疾、前额胀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精神萎靡,感冒发烧,产生血运不语,三叉神经痛。 手法与反应 点、揉、推。有局部酸、麻、胀感向四周扩散。 功效 祛风热、宁头痛、开腠里、通畅气血、调和气血、祛瘀行滞、消除烦闷。,推运印堂(开天门法) 推运印堂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按摩类及推荡类手法中以双手拇指指螺纹面着力于前额印堂的手法之一。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功效;本法临床常备应用,又称开天门法,其治疗风寒表证很有效,对全身按摩康复保健

4、也有独特的功能作用。 B点按摩法 体位:患者座位或仰卧位,医术着站立。 操作:拇指指腹,于B点处按点12分钟。 作用:镇静安神,醒脑舒适。,分阴阳法(分推前额) 部位:前额,自B点向上与A点连线到发际处止,自中线向外侧分推到两边额角发际处止,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向两边推612遍。 操作: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着力于前额正中分别左右两侧分推,称为分阴阳法。 要领: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或大鱼际螺纹面或指偏峰于患者前额正中分别向左右两侧分推,往返推移,左为阳,右为阴,故谓分阴阳法。操作时双手着力轻而不浮,实而不滞,顺序分推。可调整阴阳,补偏校弊。,功效:舒风解表,醒脑明目,镇惊安神,发

5、汗解表,散滞解郁,调和阴阳,行气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头晕,肝阳上亢,高血压症,中风不语,口角歪斜,小儿惊风,神经衰弱,健忘失眠。 (6)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保护皮肤,必要时可加一些润滑剂。是保健按摩法之一。,头部推拿按点法 体位:仰卧位。 部位:自B点至A点中线。 操作:以两手拇指指腹依次推、拿、按、点数分钟。 作用:镇脑安神、止痛、降压、健脑解除精神疲劳。,C点 部位: 为胸前正中线,平第4类间隙处。 主治 咳喘、胸痛、噎嗝、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手法与反应 揉、点。局部沉重感气动通顺的舒适感。 功效 调气降逆,宽胸利膈通气,消除风寒邪热、气喘咳嗽之症,康复心脏。,施术 C

6、点揉摩法 体位:仰卧位。 部位:以C点处为十字中心,即胸肋处。 操作:术者以手掌指掌根,以C点处为十字线.从第1肋到12肋分推到身体侧中线。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间隙,由内向外分推各肋间隙至乳根平高处止,反复分推23分钟。 要领: 患者应自然呼吸,分推时两手指用力应均匀一致,轻柔缓慢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乳中点处止。 术时有心胸舒适及轻爽感,术后呼吸舒畅,头脑轻松,精神倍增。,胸骨点揉法 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住。 部位:自两侧锁骨头的内端中间胸骨中线至C点处。 操作:在受术者呼气时,术者以拇指或四指端从胸中线至C点,依次点揉,反复数次。 要领: 点揉时,要随受术者呼吸,呼气时点吸气时抬。

7、用力缓慢,均匀有力。,D 点 概述 部位 前正中线,脐上思寸处为D点。 参考资料 此点有腹壁上动脉、静脉,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当胃幽门部),内应胃中,即近于胃小弯处。因其部位所在,故名“中脘”。中脘为胃之枢纽,故治胃府诸病。以此为主。按太仓为纳谷之器,在人身唯胃为然。,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脾胃虚弱、神经衰弱等。 手法与反应 推、点、梳。可使健康人的胃蠕动增强,表现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增密,空肠动力增强,上段尤为明显。 功效 理气和胃、降逆祛湿、健胃运化.,施术 推运D点.双手从剑突下到幽门,循胃脘推而运之,在D点操作,称推运

8、D点. 操作要领: 患者仰卧位,医者沉肩、垂肘、悬腕、以单手小鱼际及掌根或双手垂叠交叉,从剑突下到幽门,循胃脘呈钩形推而运之,又称为钩形推运法,操作中以掌缘旋而转之,反复施术.此法用于胃脘部,亦可用于腹部的其他治疗部位.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不宜挤、压、按、捣,需按照一定的顺序着力。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活血止痛、化痰利水、解郁散结、舒肝止痛、理气和中。 主治:消化不良、胃炎、呃逆吞酸、膈肌痉挛、胸背疼痛、吞酸嘈杂、食欲不振、脘腹胀痛。,E点 部位 在腹部肚脐正中。 主治作用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小便不禁。 手法 揉、摩、擦。温热真气传动感。,E点补泻 以拇指指腹或掌心于腹部正中神阙E点

9、作左或右旋转揉之,左旋揉为补,旋揉为泻。 操作要领: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单手或双手在腹部充分按摩后,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用拇指指腹或掌心在神阙处旋揉,左旋揉为补,旋揉为泻。此法可配合全身按摩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注意事项:操作时不可按、掐、揉、压等。以免损及表皮。,主治:腹中虚冷、泻痢不止、水肿膨胀、腹痛绕脐、脱肛风痫、食积、呕吐、腹泻。 功效:温和固脱、健脾益胃、温经散寒、和中补虚、消积散结。 手法变法的不同主治作用:以掌心置神阙E点,以脐为中心,先做顺时针旋转,再做逆时针旋转。作用:健运脾阳、和胃理肠。在肚脐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吐

10、泻。临床应用,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补益养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 脐腹颤法 (1)体位:仰卧位 (2)部位:E点脐中处。 (3)操作:单手掌心置于E部位先运,双手掌重叠或单手掌颤动,术者沉肩,垂肘,悬腕,五指并伸直,平放于患者腹脐中部,施力于内用动劲。运而动之,震而颤之,运运颤颤,互相配合,边运边移,边颤边动。 (4)注意:操作中应集中精力,不可施用按压等暴力。 (5)功能:消食化积,健运脾胃,通调气血,理气解郁,益元强体。 (6)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大便秘结结,肠梗阻,肠扭转,肠粘连,胃肠功能紊乱,肾虚腰痛,复寒虚冷。,F 点 概述 部位 在腹中线曲骨中上3厘米处,称F

11、点。,主治 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手法与反应 以指尖或指腹按压F点反应有腹内热、胀、麻感。部分可传到会阴部。 功效 补肾固本,调气回阳。 施术 体位:仰卧。 部位:F点为中心处。 操作:术者一手掌心置于F点反应点,先将手掌搓热按压13分钟。 要领:点按时较上腹用力小,着力后有酸胀,温热感。 作用:固本培元,清利湿热。子宫虚寒,解痉,强壮身体。,G点 概述 部位 在腹股沟部、曲骨处开10厘米耻骨联合上缘处取之称为G点。(图形-24),主治 腹痛肠鸣、疝气、阴肿、阳痿、月经不调、不孕。 手法与反应 平卧位,用手指端按压此点局部有痛、酸、胀感觉,向四周扩散。 功效 镇痛

12、、疏通血脉。,施术 消气法 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部位:髂骨内缘至G点。 操作:术者以两手掌沿髂骨内缘推到G点616次,再以两手拇指腹置两侧G点着力长按12分钟。 要领:用力先轻,后重,再轻,两手及指力均匀一致。术时下腹部及下肢有湿热及放射感。 作用:活血通经,理气安神。,宽胸顺理法 体位:仰卧位,术者站立。 部位:自腋下体外侧中线至足外踝。 操作:术者以手掌根自腋下处推抚到下肢外侧G点,迎随受术者呼吸,在呼气时,随身体侧线凸凹型起伏部位进行。 要领:用力均匀,手法不能浮,切勿暴力。一掌推运到位,中间不能停顿。,附:G1点(冲门) 部位 在曲骨中线旁开10厘米。(图3-26) 参考资料 有腹壁

13、下动脉之分支血管,髂腰下冲神经的分支。 主治 睾丸、精索痛、疝气、遗尿。 手法与反应 同上。,功效 消气导滞、通经活血。 运用 大消气法。 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指腹置一侧髂骨内缘点G及G1冲门点上,用指端着力长按13分钟。 要领:用力由轻一重一轻。 术时局部有压迫及较大湿热感,有向下肢放射如热水下流冲动感,术后腹部轻松,下肢湿热,有力。,H点 部位 在髂前上棘直下,与乘扶穴相对处,称为H点。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主治 下肢瘫痪,膝关节痛。 手法与反应 常用点法,按压法,按拨法,反应有局部酸、胀、麻感,可传到膝部。 功效 疏通经脉、活血止痛。,I点 部位 I点于髌骨内上方2寸处,主治

14、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疮、股内侧痛。 手法与反应 揉、点、抚等法。术时有紧和酸、胀感,下肢湿热、轻松,下腹部舒适。 功效 调和气血、祛瘀止痛,抗血液外邪疾病。 运用 揉I反应点做旋转揉动,反复操作,数次,自上而下抚摩I点,用力由轻到重,以能耐受为度。,J点 部位 在外膝眼直下9厘米处,称为J点。,主治 胃痛、腹胀、呕吐、痢疾、便秘、乳痛、腰腿酸痛、水肿、劳虚羸瘦。 手法与反应 常用点法、按压法、按拨法,反应有局部酸、麻感,可传到足尖。 功效 调节胃肠,助运化,强身健体。,K点 部位 在踝关节前方凹陷处为K点,在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上,伸趾长肌腱与伸拇长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参考资料 此点有胫

15、前动、静脉,神经起自脊髓腰4至骶1节段,深层为腓深神经。 K反应点在足关节当前正中,胫骨距骨相接之凹陷处,因名以“溪”又以其处易于脱臼,故名之以“解”而曰“解溪”。 除治疗转筋外,又可治疗癫痫、心烦、眉棱骨痛、目赤,以其能引上焦郁热下行而解通。,主治 踝关节痛、下肢麻痹、头痛、头晕、腹胀、便秘。 手法与反应 用按压法,反应有局部酸、麻、胀感,并向足背及趾端传导。,L点 概述 部位 在足面1、2跖骨之间称为L反应点。 主治 上肢瘫痪、头痛、肋痛、目晕、口渴、疝气、惊痫。 常用按压法,按压时向第1跖趾关节上方用力。反应有局部酸、麻、胀感。 功效 疏肝理气,止痛、止痉挛。,参考资料 此点有来自胫前动

16、脉的足背动脉。神经分布着来自腓浅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大趾内侧,歧骨间,故名:“太冲”。进步抬足,首当其冲。此点与W点相对。涌泉属肾。此肾气下。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其所治症;肝肾两虚,目赤,舒肝理气,下足疼痛。 此点对施行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的急性胆道疾病患者,推点后观察到都能使注射吗啡后胆道压力上升不仅停止,而且迅速下降。点压L处缓解胆道口,(奥狄氏)括约肌痉挛的作用大于之里J点。,摇踝法 (1)体位: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 (2)操作:一手拇指指腹置于L点长按压1-2分钟,一手握足跟部,另一手握足踝部,稍用力向下牵引拨伸,做踝部环转摇动数次。 (3)要领:踝部要放松,手法

17、要柔和,牵引下摇转踝关节。 (4)作用:舒经活络,理筋止痛,行气舒肝。活血解凝。,M点 部位 M反应点在锁骨下缘,当胸大肌、三角肌之间凹陷处称为云门。此点前正中线旁开6寸 。 主治 咳嗽、气喘、胸中烦满热痛、肩臂痛。 手法与反应 按点,按揉,有扩胸理气舒畅之感。 功效 宽胸、解郁气。,参考资料 有胸大肌,胸前神经,肋间神经及锁骨上神经等,深部分布有胸肩峰动脉分支。 云,犹气也,肺经之气,由内腑输出。循行经络,分布于表,犹气化飞升之门也,在治疗上通经行气功居多,凡属气郁之症,取本穴可以舒之。即使阴滞之气,化云行空,畅达于阳,故名“云门”治症略同中府,但云门主外,主开,中府主内,主阖。 按云之为意

18、,远也,多也。“太山之去,不崇朝而满天下”盖誉之飞升流布,速且广也。误刺生晕,以其开散太过也,但治壮人之郁则宜,若老人患郁,按揉解郁而气不耗损。,N点 部位 N点在仰掌,肘部微屈当肱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 心痛、心悸、烦热、口干、胃痛、呕吐、肘臂酸痛。 手法与反应 点、拨、拿,使有酸胀传导感。,参考资料 此处在肱二头肌腱内侧,有肱动脉,肱静脉及正中神经。 N反应点曲肘横纹正中凹陷处。因平于曲池及尺泽,故名“曲泽”。 治时疫,热症,呕逆,风疹,臂手振颤诸症。凡治急症,重按传上下得气。 观本经数六,由天池而天泉,天泉而曲泽。以有形之水,喻无形之气。譬水得流通而解瘀热。,O点 概述 部位 点在腕掌侧

19、横纹中央。桡侧曲腕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取之。 主治 上肢瘫痪,麻木,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手法与反应 以拇指指腹或指尖按压,食、中指抵腕背对压。反应有局部酸、胀、麻感觉,并向手指放射。 功效 镇静、安神、滑利腕关节。,施术 分掌法 (1)体位:坐位,掌心向上。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O点处,余指置受术者手背部扶定助力,以拇指分推,沿大鱼际推到拇指指甲根处止。由小鱼际推到小手指指甲根处止,反复分推数次。 (3)要领:整个操作着力应轻缓而有节律,术中、术后头脑有安静感。 (4)宁心安神,补脾益肾,宽胸理气。,揉掌心法 (1)体位:坐位,仰卧位,术者站住。 (2)操作:术者以一手指指腹

20、置于O点大陵处,自上向下经过掌心推摩到指第一节指骨处,反复进行数次,再以拇指置掌心。食指置掌背,作顺时针合揉2-3分钟。请参考运阴阳八卦掌法。 (3)要领: 揉动时内掌心用力重于外掌心,用力要均匀而有节律。 有恶寒发热者,宜蘸酒揉。 术时有微酸、胀感,术后局部温热。 作用 镇静安神,疏通心络。,理指法 (1)体位:坐位。 (2)操作:理指(趾),术者食指、中指屈曲如钩状,两手指夹住受术者一指(趾)自其根部向指尖方向进行捋顺,另一手固定肢体,施术时一松一紧循序移动,松紧适当,可将指背腹两面一次捋理。 (3)要领:操作要敏捷灵活,均匀对称用力,速度宜快。 (4)作用:疏风散寒,通络止痛,行气活血,

21、理顺筋脉。,P点 概述 部位 P点颈椎与胸椎交界处,在第7颈椎棘突下取。 主治 发热、中暑、脊背强急、癫痫、哮喘、骨蒸盗汗、精神分裂。 手法与反应 以掌根推摩,指端按压,局部有酸、胀、热感。 功效 解表通阳,清热宁神。,参考资料 此点血管有颈横动脉分支。局部神经脊髓干,分布着第8神经后支及第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推、摩、搓(加用递质)P点对炎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极大的影响。第7椎为项背椎骨之最大者。古人排序以此椎为诸槯之长。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本穴在此椎骨之下,因名大椎。本点位于背部极上。背为阳,本穴为阳中之阳。为督经诸穴之在横膈以上者,调益阳气之总纲。又为督脉与手太阳、手

22、阳明、手少阳四经之会,故凡阴阳交争一方偏胜不得其手者。多取本点以调节。,施术 拿颈项法 (1)体位:俯卧位 (2)部位:以P点人字中线。自枕骨发际处开始至P点。 (3)操作: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与其四指并拢相对,用力施术部位。 (4)要领:拇指与余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再有重到轻,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拿法刺激较强,指腹着力为拿,指端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5)作用: 颈项不适症,通经活络,散寒邪,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清除疲劳 。,背部分推法 (1)体位:俯卧位 (2)部位:P点大椎至R点,沿肋间隙到体侧腋中线。 (3)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背部

23、P点,沿中线,脊柱两旁,余指分置体两侧,自同向外下方,由背部肋间隙的方向推到两侧腋中线止,自上向下依次推到R反应点脊中处,反复操作数次。 (4)要领: 分推时手术者自由呼吸,手法宜轻柔均匀而有力。 脊柱端用力重于腋中线处。 术时背部湿热、微胀,术后精神振奋,呼吸轻松。 作用:解表,退热,眩晕。 注意:勿用蛮力,防止损伤胁肋。,Q点 部位 Q点在胸背正中线第7胸椎棘突下,在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 主治作用 疏散风邪,调补肾气。 手法与反映 指端应与皮肤保持垂直,点按要迎随呼吸,术时有沉重及微热感,头脑清爽,腰部舒适。,参考资料 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分布,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人

24、身以背为阳,而横隔以下为阳中之阴,阳中之阴,即阳之至阳,故名至阳。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部位,凡属寒热交争之症,首先取此处。以扶正气之阳,而除病邪之阴,俾收汗出而解之效。比如阴阳交争之际,势均力敌,各不相下,而阳方突得生气增热之助,犹生力军突来增援,则阳之为胜,必可知,故疟疾热症多取此。因本点旁平膈俞点。则知其内应膈肌。,R点 部位 R点在第11胸椎棘突下。 参考资料 本点当背部11椎之下,为脊椎全数之折中,故名“脊中”。主治腰椎强直,不得躺仰,久之令人伛偻,因其处肌肤薄浅,易于深灼也。髓灼则倭矣。 手法与反应 功能作用同Q点,S点 概述 S点在第2腰椎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

25、主治 虚寒腰痛,虚损,头晕耳鸣。 手法与反应 点、按、揉、颤、搓,有紧压和牵扯感,术后感觉腰部舒适。 功效 补肾气,强腰脊。,施术 S点团摩 体位:仰卧位。 部位:腰部S点命门为中心。 操作:一手掌置于S点处,顺时针旋转团摩30次。 要领:手法轻柔,频率要慢,团摩以出微汗为度, 有温热感。,叠掌按腰 (1)体位:手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住。 (2)部位:腰部S点命门为中心。 (3)操作:术者手掌要重叠,置于腰部S点正中心,有节律的按压3-5分钟。再叠掌加颤1-2分钟。 (4)要领: 按压时要在受术者呼气时进行。 按压时要用巧劲,以能耐受为度,力要贯足,不可施暴力。 颤法术者气沉丹田,垂肩动力于手掌有微动透力强感觉。,双龙点肾法 (1)体位:仰卧位。 (2)部位:S点十字横线两侧处的1.5寸,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拇指伸直位)置于S点两侧处,同时着力对点,并略向上斜点而合之,以连续对点三次为宜。 (4)要领: 术时双手同时着力,戳点对合,由浅入深,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