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透视.ppt_第1页
第六章 透视.ppt_第2页
第六章 透视.ppt_第3页
第六章 透视.ppt_第4页
第六章 透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透视,主讲: 周飞,学习目标,理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之间的不同. 界定地平线,画框和消失点. 描绘并且绘制出俯视镜头,虫眼镜头,以及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的镜头 掌握摄像机的镜头是如何对制造影片纵深感起作用的.,引言,所谓透视的概念是建立在人类眼睛是如何观看这个世界的方法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眼睛总是在运动中扫视物体和周围的环境的,因此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看这个世界,二物体也因此改编了呈现形态. 所以,当我们想要传达一种纵深感,而所要处理的材料是平面的,二维的,作为一个分镜头脚本美工,需要对 让物体看上去呈现维度和距离感的一些视觉法则有深入的掌握和了解.理解透视的作用能让你从不同的视

2、点考虑镜头的拍摄. 最重要的表现维度的系统是线性透视系统,而对线性透视系统来说,最关键的是镜头的选择,以及被摄物体和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如果镜头和机位被重新调整,透视随时都可能改变,另一些重要的能影响维度的元素有: 重叠,纹理,间距,大小和透视缩短.,画框,画框类似于一个窗户.当我们从窗户往外看时,我们恰好能在窗子的表面看到窗户外物体的影像,要看到某个物体,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目光,朝着我们所想要了解的哪个物体的方向看去,这种方向我们称之为视线(眼界). 一旦我们的视线转移了,哪扇窗户也要跟着一起转移,否则窗外的景物就会和我们失去关联,这是因为有一个想象中的画框在跟着你的眼睛一起移动. 我们在做分

3、镜头设计的时候,要把纸张想像成一个画框,你从各种不同的侧面看到低点和景物.,透视,线透视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透视画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几个要素为: 原线:和画面平行的线,在画面中仍然平行,原线和地面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倾斜的,在画面中和地面的相对位置不变,互相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中仍然互相平行,离画面越远越短,但其中各段的比例不变; 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透视,灭点(消逝点)包括四种: 焦点

4、,是作画者和观众看的主要视点,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线向焦点消失; 天点,画中近低远高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天点集中消失,天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线上; 地点,画中近高远低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地点集中消失,地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线上; 余点,与地面平行,但与画面不垂直的线向余点集中消失,余点有许多个,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和画面不同的角度都有一个不同的余点。 当画家平视时,焦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线上,仰视图焦点向天点靠拢,俯视图焦点向地点靠拢,余点始终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透视,地平线,地平线,地平线指地面与天空的分隔线,其更准确的说法是将人们所能看到的方向分开为两个分类的线:一个与

5、地面相交,另一个则不会。在很多地方,真地平线会被树木、建筑物、山脉等所掩盖。取而代之的是可见地平线。然而,如果身处海中的船上,则可以轻易看到真地平线。历史上,人们与可见地平线的距离甚为重要,因为其代表着在电波传送与电报发明前人类通讯与相见所能及的最远距离。即使在今日,当飞机在目视飞航规则下飞行时,机师亦有着一个名为目视飞航的技巧来控制飞机,即利用飞机尖与地平线的关系来控制飞机。其亦根据地平线来进行定位空间。 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透视图里,地面的曲率传统上被忽略,而地平线则被当为地面和画面的交线。值得注意的是,当观看者接近地面时,几何地平线(假设地面为平与无限广阔的)与真地平线(即地面为曲面)

6、的差距变得很少。所以即使地面真的是平的,仍会存在一条可见地平线,而对站在真正平的地面的观看者来说,其看到的地平线的位置与外表与站在曲的地面的观看者所看到的差距并不大。,地平线,在天文学里,地平线指观看者所看到的地平面。其为地平坐标系的基本平面,而在其上的点的轨道有着零度的地平纬度。就如上述的几何地平线般,在天文学里的地平线可以被当作太空里的平面,而非画面上的线。,消逝点(灭点),消逝点是指地平线上的某一点,在这一点上,所有平行的物体的平行线都在这一点上没入地平面,消失不见. 那些互相平行的物体有共同的消逝点.哪些错落着,角度不同的物体则各自有不同的消逝点. 理解地平线和消逝点之间关系的最简单的

7、方法是想象你站在两条铁轨之间,当你眺望地平线,你会发现平行的铁轨看上去好像在远方的某点汇聚了. 为了让透视系统发生作用,所有的水平线条都必须要和你的视线保持垂直.,消逝点(灭点),一点透视(平行透视),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

8、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两组各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这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凡是物体居于视平线上方的任何一点,都比人的眼睛高,反之比眼睛低。如图所示的水平粗线即为视平线。,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最常见的被用于在二维的平面中表现三维的物体和环境的法则. 在一点透视中,只有一个消逝点. 比如,你在高处往下看一条道路,道路的线条看上去向后延伸,并且在地平线上唯一的一个消逝点上汇聚. 其中有三种不同的线条可以被用于一点透视中:竖直线条,水平线条,和相交线条.,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法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环境和物体. 以两点透视法绘制

9、的镜头扩展了画面,以便让观众不会沿着一条走廊向前一直盯着一面墙看,移植到唯一的那个消逝点. 两点透视法中,有两个消逝点. 这两个消逝点,一个在地平线左边,一个在地平线右边.,用两点透视法作画,1,第一步是通过连接两个消逝点找到地平线. 2,接下来,你需要画出竖直的线条.这个线条同地平线是垂直的,并且它构成了我们要画的建筑物的前凸的一角. 3,接下来,你需要画的线条是,从竖直线条的顶部和底部两个点向左右两个消逝点画出两条线,让他们和地平线在消逝点相交.,用两点透视法作画,4,接下来,你需要画出建筑物的两边,他们是一些竖直的线条,分别在左边和右边同基本线条垂直. 5,现在你只要擦拭掉, 6,然后画

10、上阴影 7,完成工作,用两点透视法作画,在用两点透视法绘制的图画中需要用到几组线条:一组线条在左边的消逝点汇聚,另一组线条在右边的消逝点汇聚,还有一组是竖线. 这些线条构成了一个直角的墙角. 如果消逝点的位置改变了,物体的棱角角度也会改变,而这种改变将导致物体的形状的改变.,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用三点透视法绘制的图片能有效地在一场戏中吸引观众向上或者向下看. 在三点透视法则中,所有的线条都汇聚到三个消逝点的其中一个之上. 其中两个就在地平线上,第三点就在眼睛实现的上方或者下方. 在地平线上方的消逝点给我们的感觉是镜头是低角度拍摄的. 当消逝点位于地平线的下方,就会创造出一种俯视镜头的感觉.如果

11、这是一个俯视镜头,观众会倾向于得出一种感觉,它们距离观看的物体很遥远.,三点透视,三种线性透视,空气透视法,从远处观察物体总是觉得很困难,因为空气中总有一些粒子,比如灰尘颗粒和水汽.远处的物体总是会变得有点朦朦胧胧的.并且有的时候被头上一层淡蓝色的阴影. 在画分镜头的时候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颜色饱和度需要降低,物体的背景也被弄得模糊不清. 当作为背景的物体同作为前景的物体产生对比的时候,纵深感就产生了.,空气透视法,“蒙娜丽莎”没有华丽的服饰,一条深褐色的头纱上,也不带任何装饰品;衣纹的自然褶襞被子画得很仔细。他用一调胶的颜色来表现软缎的质感。袒露的胸部显不了这位妇女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在背

12、景的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反后面的出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都有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加强“蒙娜丽莎”形象地位。这样一幅不大的肖像画竟用去他四年的时间,这说明达芬奇不是仅仅为了画好一个贵夫人的肖像,而是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空气透视法,眼睛如果不移动,单靠线透视,那就不能知道一件物体与另一件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多少,除非依靠色彩透视。论物体随距离的消失:各种颜色之中随距离增大而最先消失的是光泽,这是颜色之中最小的部分,是光中之光。其次消失的是亮光,因为它的阴影较小。第三消失的是主要的阴影。到最后只剩下一片冥蒙的黑暗。颜色和体积的消失:应注意使色

13、质的消失和其体积的消失相适应。空气愈近平坦的地面愈稠密,愈升高愈稀薄愈透明。离你遥远的高矗物体下半部分隐约难辨,这是因为你的视线路径是通过连绵稠密的空气。远物体低处的轮廓:远方物体的底部轮廓不及顶部轮廓清楚。特别是山脉或丘陵,它们的山峰常以后面其他山峰为背景。浓厚空气中所见的城市:眼睛俯视一个在浓厚空气中的城市,可见建筑物的顶部比底部色重而清楚。空气愈稠密,城市中的建筑和田野里的树木愈见稀落,这是因为只有最高最大的物体才能被见到。山也会显得稀少,因为只有互相间隔最远的那些才是可见的。黑暗以自己的颜色渲染一切物体,物体愈远离黑暗,我们愈能见到它们真实的颜色。,透视缩短法,透视缩短法是把透视原理运

14、用到物体和人物之上.当我们把一个物体透视缩短了,我们让物体的一部分看上去和我们更靠近,而另一部分则相对离开我们远一些.假设说我们让一根管子横放在这里,当它的一头朝我们转过来,我们能看到它的部分会越来越少,一直到我们能看见的部分只有管子圆形的一头. 比如我们绘制一幅服饰建筑物的画面,我们能看到的建筑物的部分一定比一个低角度镜头画面要少. 透视缩短法给了观众一个纵深的感觉,实际上它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诸如书本,直尺,梯子这样简单的物体相对比较容易用透视缩短法来绘制. 而比如人或者动物的外形,就比较难以在图纸上重新用透视缩短法来构造.,透视缩短法,部分重叠,把物体部分重叠能让观众产生空间感.当一个物

15、体被重叠在第二个物品之上,第一个物体看上去就会比第二个物品离我们更近.这一法则能表现任何距离,而且对创造纵深感极其有效. 比如当太阳在山后面,它看上去显得很小. 当我们在调度一个镜头时,我们应该把人物和物体部分重叠来创造纵深感.,纹理递变度,大部分物体的表面,比如墙壁,建筑物,田野和道路都有纹理. 物体离的越近,我们能看到越多的细节.一旦物体的表面离得我们越远,纹理就会变得越柔顺,看上去也更光滑.,透视中的圆形,要在画面中创造出三维立体的物体,我们必须应用透视法则. 那些接近地平线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看上去会是直的,所以它们会被绘制成直线,而远离地平线的椭圆则被画的大一些. 用透视法则画一个圆形的

16、最好方法是在一个正方形中画它.圆形中被两条轴线交叉横断,八图形分成四个想象.而两条轴线在圆形内部交叉的那个点就成了一个T点.无论我们是要画一个正圆形还是被拉长了的圆形,两条轴线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这些对角线帮助我们找出圆形的每一段弧线.,透视法中的大小,当我们坐在飞机上,地面上的所有物体看上去都变成了缩小的模型.这些小房子,小游泳池和小汽车都成了地面上的斑斑点点.如果我们八手放到窗户上,用手掌就可以盖住整个邻近地区的景物. 很显然我们明白地面上的房子要比我们的手掌大的多,但是物体离我们的视点越远,它看上去就越小. 大小关系是由相似的物体来确定的,当画面中出现了相似物体,它们就能帮助我们确定画面

17、的比例. 比例能帮助观众明确画面中物体的实际大小或者相对第大小.,相对运动,在电影,电视和动画片中,相对运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暗示纵深感的方法,镜头捕捉到物体的相对运动,这帮助创造出整场戏的纵深感. 每当我们移动时,同我们距离远近不同的物体看上去好像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移动着.距离近的物体看上去运动速度要快于距离我们远的物体,比如说远方的一列山脉.而且,离我们近的物体看上去和我们的运动是反方向的,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上去则和我们在做着同一方向的运动. 案例欣赏 预告片,景深,景深,是指画框中物体的前方或者后方,在焦点之内的范围大小,这是另一个在画面中表现纵深感的方法. 比如你即将看到一条长路,路边分

18、布着许多电话亭,远方的电话亭看上去要比那些些离你近的电话亭显得小. 如果你把眼光的焦点方在离你比较近的电话亭上,那些在远方的电话亭就会失焦. 这种方法我们经常在电影和动画片中运用,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到镜头中特定的细节部分. 如果你的焦点放在位于前景位置的人物身上,而背景是失焦的,那么人们称之为浅景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很自然的会关注那些在焦点以内的人物和物体. 如果同时前景和背景都在焦点以内,这就被认为是 大景深镜头. “深焦”是指一种同时保留前景,中间场景和背景的方法.,景深,景深 (英语:Depth of field,缩写DOF)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 是一個描述在空間中,可

19、以清楚成像的距離範圍。 雖然透镜只能夠將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離,遠離此點則會逐漸模糊,但是在某一個特定的距離內,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無法察覺的,這段距離稱之為景深。 對於某些影像,例如風景照,比較適合用較深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攝影時,則經常使用淺景深來構圖。 景深通常由物距、鏡頭焦距,以及鏡頭的光圈值所決定,(相對於焦距的光圈大小)。除了在近距離時,一般來說景深是由物體的放大率以及透鏡的光圈值決定。固定光圈值時,增加放大率,不論是更靠近拍攝物或是使用長焦距的鏡頭,都會減少景深的距離;減少放大率時,則會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時,增加光圈值(縮小光圈)則會增加景深;減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則會減少景深

20、。 當焦點設在超焦距時,景深會從超焦距的一半延伸到無限遠,。對一個固定的光圈值來說,這是最大的景深。 因為數位影像的進步,影像的銳利度可以由電腦後製而改變,因此也可以由後製的方式來改變景深。,景深,在景深之內的影像比較清楚,在這個範圍之前或是之後的影像則比較模糊。,镜头,摄像机的镜头在决定一个画面的景深方面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种主要类型的镜头分别是: 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每一种镜头都能把故事表现的很不同.,标准镜头,每个摄像机都有一个标准镜头配备,整个镜头能真实再现人类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 用一个标准镜头来拍摄物体,仅凭肉眼看,同我们不用摄像机所获得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在一

21、个标准镜头中呈现的形体看上去是正常的大小,正常的透视效果,正常的空间关系. 在摄影和电影摄影中, 标准镜头(normal lens)是指能够再现人眼在正常条件下看起来“自然的”视角的镜头, 标准镜头是相对而言的,焦距更长镜头的视场中物体变大,称作远摄镜头;焦距更短的镜头的视场中物体变小,称作广角镜头。 焦距与底片或传感器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的镜头被称为标准镜头,镜头的视角与冲印足够大的照片,并且在与照片的距离和对角线长度的相等的地方观看照片的视角相似。对角线方向上的视角大约为53度。,标准镜头,视角为50度左右的镜头之总称。 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其视角一般为4550

22、。画面35毫米为4060毫米焦距的镜头,6*6厘焦距的为7580毫米焦距的镜头,4*5英寸则是120150毫米。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 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如尼康的Nikon AF-S 50mm f/1.4 G 以前,定焦的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运用得最多、最广泛,而现在由于从广角到中长焦距的变焦镜头的问世,很多人将定焦标准镜头闲置不用,而用这种镜头来代替标准镜头使用,忽略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作用,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准镜头在拍摄佳作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主焦距因

23、照相机所用胶片的尺寸不同而异,其原则是与画幅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视角大约在4053度。它所摄得的影像接近于人眼正常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形像。 在摄影创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运用不同的手段,使用标准镜头拍摄出具有广角镜头或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照相镜头对着很近的被摄主体, 使用大光圈拍摄特写或近景时,就可以获得背景虚糊,类似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标准镜头对着处于中景或全景的景物对焦,并使用小光圈拍摄,则可以使画面中的远近都很清晰,获得广角镜头的拍摄效果,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大多数

24、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配备的镜头。因用它拍的照片显得自然,与别的镜头相比,你可能更愿意用它。之所以叫标准镜头,是因为它的透视效果自然,而且其景角与人眼视觉中心相似。(很多人把景角叫做“视角”,但angle of view或view angle称景角更加准确。因为景角与光学透镜的视角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比后者小。景角是照相机镜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实际涵盖的画幅角度。横向称“水平景角”;纵向称“垂直景角” ) 标准镜头给人以记实性的视觉效果画面,所以在实际的拍摄中,它的使用频率是较高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与人眼视觉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

25、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难获得广角镜头或远摄那种渲染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因此,要用标准镜头拍出生动的画面来又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资深的摄影师也认为用好用活标准镜头并不容易。但是,标准镜头所表现的视觉效果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用标准镜头拍摄时与被摄物的距离也较适中,所以在诸如普通风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摄影场合使用较多,最常见的纪念照,更是多用标准镜头来拍摄。另外,摄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标准镜头还是一种成像质量上佳的镜头,它对于被摄体细节的表现非常的有效。,广角镜头,一个广角镜头同标准镜头相比,能摄入更大的空间范围,能夸大近物和远景之间的空间范围.这就在画面中产生了一种宽广感. 广角镜头的焦距

26、很短,这就把摄像机前面的空间夸大了. 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电影类型应该是大量使用全景画面的. 广角镜头经常被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风景的定场镜头. 广角镜头的一个特质是正常的透视系统被扭曲了.广角越大,画面扭曲的就越厉害. 广角镜头的焦距短於标准,视角寬於人眼。一般35毫米照相机的广角镜焦距是28毫米-35毫米,視角在76度-64度之间。广角镜视野宽阔,景深長,用於一般的摄影(snap-shot)和普通風景攝影。焦距範圍在15毫米-24毫米,視角在110度-84度之间,則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一个广角镜头同标准镜头相比,能摄入更大的空间范围,能夸大近物和远景之间的空间范围.这就在画面中产生了一种宽

27、广感. 广角镜头的焦距很短,这就把摄像机前面的空间夸大了. 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电影类型应该是大量使用全景画面的. 广角镜头经常被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风景的定场镜头. 广角镜头的一个特质是正常的透视系统被扭曲了.广角越大,画面扭曲的就越厉害.,广角镜头的特点,1.视角宽广角镜头的视角要比人的正常视角宽。一般来说广角镜头的视角宽于60。例如:镜头焦距16mm,视场角65左右。镜头焦距12mm,视场角86左右。镜头焦距10mm,视场角98左右。(以上数据为近似值)。2.景深大广角镜头不仅能包容视域更宽的景物,而且能够展现纵深方向上更深远的景物。例如;镜头焦距25mm,F值4,物距6米,景深从3米至于11

28、.5米,景深范围为8.5米。镜头焦距16mm,F值4,物距6米,景深从3米至于25米,景深范围为22米如果用10mm焦距的镜头,F值为11,物距6米,景深从1.8米至无限远,景深范围有近百米甚至更远。,广角镜头的特点,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广角镜头不仅视场角宽,而且景深范围大,因而能将镜头从纵横两个方向的大部分景物收进画面,呈现一个视野开阔,包容众多景物的画面。广角镜头与长焦距镜头相比,在表现空间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4.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焦距很短、视场角很大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某些物体时,由于镜头曲像畸变原因,线条透视效果强烈,线条倾斜、变形,具有某种夸张效果。摄像机位置离被摄体距离越近,

29、这种变形与夸张的效果越明显。,广角镜头的特点,5.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并且物距越远越弱;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远越强。广角镜头对横向于摄像机镜头轴线方向的运动物体表现动感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角镜头视场角比较宽,画面表现的横向空间远比长焦距镜头要开阔得多,当运动物体在镜头前作横向运动时,在画面上位移缓慢因而显得动感较弱。广 角对于迎着摄像机镜头方向而来或背着摄像机镜头方向而去的运动物体表现出一种动感加强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广角镜头强烈的纵深线条变化使镜头前纵向运动物体 由小到大急剧变大、背向而去的物体由大到小急剧变小。这种变化速度快于生

30、活中人们对纵向运动物体的经验速度,当观众以自己的经验为标准去辨别广角镜头所表 现的纵向运动物体时,即觉得该物体运动速度快、动感强。许多摄像师利用广角镜头这种独特的造型特点,纵向低角度拍摄运动物体,使运动物体的动感强烈而明 显。6.广角镜头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广角镜头与长焦距镜 头相比较,在相同情况下还具有画面清晰度高(减少了长焦距镜头容易出现的画面雾化现象)、色彩还原好、肩扛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容易稳定、拍摄成功率高等优 点。即便是发生了相同程度的轻微摇晃,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从直观上看,要比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平稳得多,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是指能摄取比广角镜头更阔的镜头,

31、但不是鱼眼镜头,一般焦距为12mm-24mm(135制式) 其视角非常广阔,景深较长,通常被摄影师用于拍摄风景照片,亦会用于拍摄近景以表现辽阔之透视效果,唯需注意主体置于左右两方时之变形,以免出现不协调情况。,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指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的镜头,视角为众多镜头之冠。这类镜头一般焦距极短,在135底片格式下,16mm或焦距更短的镜头通常即可认为是鱼眼镜头,绝大部分的鱼眼镜头均是定焦镜头,只有少部分是变焦镜头。其镜面似鱼眼向外凸出,所视的景物,像鱼由水中看水面的效果。鱼眼镜头一般用来拍摄广阔的风景或于室内拍摄。不少摄影师喜欢使用鱼眼镜的夸张变形来营造透视感。历史上最广的鱼眼镜头是艺康旗

32、下的6mm f/2.8,视角接近220。而富士能研发了世界首台用于五百万像素CCD摄像机的185广角全方位镜头。 义晶科技 (Avison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发表了世界首颗即时鱼眼镜头影像更正集成电路。,鱼眼镜头,长焦镜头,远摄镜头,或称为长焦距镜头,一般是焦距200mm以上的镜头,视角狭窄,小于12度,景深短,价钱随焦距增加作几何级上升. 一般用于拍摄远距离主题,如生态摄影以及运动摄影,由于镜头本身较重而且景深短,比较容易因为手震而出现失焦,而快门要求也很高.,长焦镜头,长焦距镜头是指焦距长 于标准尺寸的摄影物镜。在电影摄影中,选取水平视角为23度24度,相

33、应焦距约为画幅对角线长度两倍的摄影物镜作为标准镜头。35毫米电影摄影的标准镜 头,其焦距相当于50毫米,凡长于50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16毫米电影摄影的标准镜头,其焦距相当于25毫米,凡长于25毫米者即为长焦距镜头。故事 片摄影,使用75毫米或毫米的长焦距物镜拍摄特写或大特写镜头,因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可避免演员产生紧张心理,且便于照明布光。焦距特别长的摄影 物镜(如400、800、1000毫米甚至更长)称为“望远镜头”,能摄取很远景物的某个细部成为特写镜头,造成远处景物被移近的银幕效果。但其所摄画 面,缺乏空间感、纵深感和透视关系。在科教影片中,运用望远镜头,可在隐蔽的远处摄取野生动物,避免动物受到惊扰,从而使画面显得自然真实。,长焦镜头的特点,一是视角小。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影像大于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 二是景深短。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给精确调焦带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