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_第1页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_第2页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_第3页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狐假虎威(16)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加点词语 8食吃 长 掌管 然 对的,正确的 皆都 故所以 遂于是,就 子你 走逃跑 2、一词多义3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顺接连词,无实意)2故遂与之行(狐狸 ) 3兽见 之 皆走(老虎和狐狸)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2、不要利用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4、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2 二、破瓮救友(15)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自是手不释书( ) 众皆弃去 ( )儿得活 ( ) 群儿戏于庭( )2.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钱帅登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

3、标一处)(1分)水迸儿得活。4、翻译下面的句子。4(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4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的研制等。三、刻舟求剑2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涉(渡江 )遽(急忙、立刻 ) 是(这儿 ) 求(寻找 )2分别指出

4、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渡江人的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沿上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5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b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去)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剑)做代词,代物的:( a、c ) 做动词用的:( b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6.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5、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四、矛与盾(14) 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给下列带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6(1)鬻盾(a、抚养 b、卖 c、粥)(2)誉其矛曰(a、荣誉 b、欢乐 c、夸耀)(3)物莫能陷也(a、陷阱 b、穿透 c、陷害)(4)弗能应也(a、相应 b、适应 c、回答)(5)以子之矛(a、婴儿 b、对人的尊称 c、利息 d、一种爵位)(6)或曰(a、也许 b、义 c、有的人 d、迷惑)2、判断

6、下列说法的正误。4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 错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对 】 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对 】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对 】3、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个楚国人卖矛与盾的事,告诉我们做事时必须注意语言或行动的一致性,切莫互相抵触,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为“ 自相矛盾 ”。4 五、道旁李苦20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4竞(争先恐后)之(代词,指李子)唯(只有)取(尝)2、“李树多

7、子折枝”中的“折”念什么?(b )2a、zh b、sh3、王戎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用原文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4上面句子的译文是:(李树长在路边,但李子却这么多,没有被摘走。)4、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意思。4(1)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2)取之信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5、下面三句话中有三个“之”,请选择意思相同的一组。(b )2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a、和 b、和 c、和6、从“信然”一词可以看出,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2 对王戎无比信任并佩服 8

8、、王戎是个很会透过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人,你看到或碰到过这种事吗?说给大家听听。2 看到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六、( )10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1 解释带框词语的意思:5敌众 我寡,奈何而可 奈何:( 怎么办)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竭:使干涸; 渔:捕鱼; 明年:第二年; 焚:烧毁。田(田:打猎)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 )2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