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形象分析,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A、诗人自我形象;诗中人物形象 (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B、自然景物形象(意象):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形象类题目”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什么形象 形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例1 、阅读江雪(柳宗元),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位清高孤傲的不畏风霜严寒的老渔翁形象。通过读诗,可见前两句描绘出一幅
2、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例2、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简要地分析“李凝”的形象。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课堂示例,【参考答案】本诗通过描写李凝居住的荒僻,清幽,刻画了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均表
3、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课堂示例,例3、阅读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简要地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释:带郭,意即靠近外城。),【参考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课
4、堂示例,例4、阅读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简要地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常见人物形象举例,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
5、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
6、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意象:
7、是渗透浸染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例1 、阅读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诗歌选取了繁花、戏蝶、娇莺一系列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堂示例,【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阴雨、江草、鸟鸣、台城柳、十里堤一系列景象。表现了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诗人于常
8、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对盛衰兴亡的感慨。,例2 、阅读台城(韦庄),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景象?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台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南的玄武湖畔,本为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六朝均将这里作为宫城 .),例3 、阅读绝句二首(杜甫),试描绘诗歌画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9、动。诗歌表露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及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课堂示例,课堂示例,例4 、阅读暮江吟(白居易),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及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和新月初升,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的一片美好境界。表达了诗人被美景陶醉的喜悦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常见景物形象举例,自然景物
10、:月亮思乡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植物: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动物:杜鹃鸟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如: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常见的意象还有: 梅花 (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松树 (高洁 、坚贞 )、莲 (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 (凄凉悲伤 )、丁香(愁思或情结)、鹧鸪鸟 (旅途艰险和离愁别绪 )、蝉 (高洁)、鸿雁 (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等等。,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恒,使有限成为无限 ,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祝各位拥有诗化的美好人生。,巩固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月考反思总结
- 英语课外阅读文章
- 企业型员工融入课件
-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合同范本
- 金融服务产业园区厂房物业管理与金融创新合作合同
- 企业总部保安派遣及管理合同
- 电子商务代理业务合作合同范本
- 婚礼宣誓方案集
- 按揭车辆债权转让与债务承担协议
- 地下停车厂招商方案
- 古法拓印(非遗课程)
- 设备部管理制度范文(2篇)
- 《机械员培训资料》课件
- 2025四川成都环境投资集团限公司应届毕业生招聘50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尿路感染诊治指南》课件
- 特征值优化设计-洞察分析
- 装配式围挡施工方案
- 风电项目安全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 2024年高考英语新课标1卷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 PDCA提高便秘患者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合格率
- 淮南新东辰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