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情感-观点-1_第1页
诗歌情感-观点-1_第2页
诗歌情感-观点-1_第3页
诗歌情感-观点-1_第4页
诗歌情感-观点-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学 习 目 标,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思想感情特征。 掌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方法。,专题1 技巧点拨,(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设问方式:(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问诗人为什么会发出“”的感慨(例2的第1题)。(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4)简析“”与某位作者的“”表达的不同情感。(5)本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6)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

2、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8)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的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专题1 技巧点拨,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片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天天辛勤劳作的生 活图景,抒发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 叹,表现了农民盼

3、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专题1 技巧点拨,2思路点拨: (1)写了什么? (2)抓住了什么特征? (3)找出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解题思路: (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写了什么) (2)抓住“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等特征。(抓住了什么特征) (3)“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3答题模式: 本诗写了_,抒发了 _,表现了_。,依据答题模式,形成答案: 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天天辛勤劳作的生 活图景,抒发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表现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 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4、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 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词风豪放,多慷慨时事之作。,1、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色的? 2、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的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2、描写了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炎热酷暑之苦的情景,抒发了对民间疾苦的感叹,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读下面两首唐诗,你同意那位作者的观点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

5、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诗赤壁 (唐)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答:1、同意杜牧的观点。周瑜的得胜完全是侥幸。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各路英雄争霸,如果没有客观条件“东风”的借助,周瑜也只能对着锁在铜雀台中的“二乔”发出叹息了。2、同意胡曾的观点。周瑜本来就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儒将,对赤壁之战的取胜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不用借兵便已决胜千里之外了。,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模式: 作者观点+自己评价+说明理由 说明理由必须抓住诗中重点语句所描写的事物特征进行分析。,评价作品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诗歌外- 1

6、、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合作交流:,3、关注“序”。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4、留意“特殊”与“一般”。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

7、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5、关注“注释” 。,合作交流:,诗歌内-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在意境的

8、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诗歌内容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

9、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诗歌内容鉴赏小结,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参考答案】 8.

10、描写了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的情景,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叹,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9.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

11、高度评价?(3分)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参考答案】 (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

12、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

13、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对“暮春”的态度:描写春景,春尽却也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不因春光逝去而伤感,表达对春景的热爱和喜悦之情。(关键词“生机”、“盎然”、“热爱”、“欢喜”、“喜悦”等关键词计4分,具体分析阐释计3分,总7分。,例4、池中绿波荡漾,池边绿草摇摆,满园春意在雨中怒放。飞舞的彩蝶好似知晓雨打花以落尽,终是遍布菜畦中。好一幅明快的田园春景图,景色相互映衬,展现春天万物生机。诗人先以绿池、芳草之景作背景渲染春园雨景,再运用拟人手法将蝴蝶的心理活化,寄情于景,借此表达出悠哉心境与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之情。(答题内容把握准确,分析表达有特点,切中要点、语言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