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石河子人民医院 shzyxq,主要内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和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病因分型,糖尿病的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作用特点 胰岛素治疗 按作用时间分类 胰岛素的正常生理模式 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 低血糖的危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性代谢疾病。,糖尿病
2、的临床症状,有时可没有临床症状,故不能做为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各种急性感染、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脑血管:脑动脉硬化(中风) 心血管: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 末稍血管:足坏疽(截肢) 微血管病变:眼睛(视网膜病变,失明) 肾脏(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神经病变: 手足麻木,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控制并发症意义在于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世界各国DM的发病率均在上升,其中90%为2型糖尿病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已经诊断)约1.
3、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发展中国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200%比45%),21世纪,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糖尿病大国。 DM 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用于DM的医疗费用约1000亿美元 DM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卫生保健问题,世界糖尿病流行现状,From P.Zimmet et al.: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48:13,2003,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第2大国,King et al,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1995-2025, Di
4、abetes Care, 1998,21(9):1414-1430,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患病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 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 24: 447-51.,糖代谢分类及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的诊断,餐后 2小时血糖 (mmol/L),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包括IFG与IGT,为糖尿病(DM)的前期状态,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3.9mmol/L7.2mmol/L, 非空腹血糖:10m
5、mol/L。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7.8毫摩尔10毫摩尔。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1DM):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背景下进行性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作用缺陷,胰岛素相对缺乏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即由其他原因,如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以及药物或化学等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类型,1型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糖尿病的自然病程,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前期,高血糖及相关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相关表现
6、,视网膜病变 肾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病变,失明 肾功能衰竭 心肌梗死 卒中 截肢,死亡,致残,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糖尿病晚期,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前期(IFG或IGT) 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或超过诊断分割点 一级预防防止高危人群发病 糖尿病,尚无并发症或伴发病(代偿期) 二级预防防止并发症 糖尿病伴并发症或并发病,尚无明显器官功能障碍 三级预防减少致残、致死率 糖尿病致残和早亡终末阶段,如血糖控制良好,病情可在阶段间逆转或停留于某一阶段,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运动,饮食,药物,监测,教育,驾驭好这五套马车,就能获得良好的糖尿病控制, 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7、口服降糖药,各类药物降糖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治疗初期,三个月测一次),各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各类降糖药物的特点,新型降糖药物的介绍,DPP-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肠促胰岛激素效应,Nauck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IR-胰岛素(mU/l),80,60,40,20,10,5,60,120,180,0,*,*,*,*,*,*,时间(分),肠促胰岛激素作用,胰岛素效应,血浆葡萄糖(mmol/l),10,5,60,120,180,10,时间(分),5,0,15,血浆
8、葡萄糖,口服糖负荷(50 g/400 ml),静脉葡萄糖输注,虽然血浆葡萄糖浓度相同,但口服葡萄糖后的胰岛素分泌大于静脉葡萄糖输注,90,0,180,270,血浆葡萄糖(mg/dl),*,*p 0.05。8例健康志愿者,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由远端消化道L细胞分泌 (回肠和结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胰岛素释放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抑制肝糖输出 抑制胃的排空 在动物模型及离体人类胰岛中增强细胞增殖和存活,由近端消化道K细胞分泌(十二指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胰岛素释放 在胰岛细胞系中增强细胞增殖和存活,胰高糖素样多肽1 (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
9、素多肽 (GIP),GLP-1=胰高糖素样肽 1;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2;122:531544;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Trmper A et al Mol Endocrinol 2001;15:15591570; Trmper A et al J Endocr
10、inol 2002;174:233246.,GLP-1在人体中作用,当摄取食物时。,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排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食物摄取,长期影响 动物实验证明: 促进细胞增殖和 维持细胞功能,GLP1的体内过程,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Expert Opin Invest Drugs 2003;12(1):87100; Ahr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肠道 GLP-1 GIP 释放,无活性 GLP-1 GIP,进餐,活性 GLP-1 GIP,
11、DPP-4酶 抑制剂,DPP-4 酶,GLP-1 t1/2=1-2 分钟 GIP t1/2=5-7 分钟,增加GLP1的方法,减少GLP-1的灭活 二肽基肽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激活GLP-1的受体 GLP-1的受体激动剂 补充GLP-1的类似物(暂无),降糖药物小结,各类降糖药物作用特点对比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胰岛素,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早餐,午餐,晚餐,餐时胰岛素分泌,持续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抑制两餐间和夜间血糖的产生;水平几乎保持不变;全天约占总量的50% 餐时胰岛素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并抑制肝糖原输出,控制餐后高血糖;1小时出现胰岛素尖锐峰值 ;每餐
12、剂量占全天总量的10% 20%,符合生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的治疗目的在于模拟生理性胰岛素释放 基础加餐时胰岛素,胰岛素水平(mU/L),时间(h),餐时,餐时,餐时,基础胰岛素需求,餐时胰岛素需求,McCall AL. In: Leahy JL, Cefalu WT, eds. Insulin Therapy. New York, NY: Marcel Dekker, Inc; 2002:193-222. Bolli GB et al. Diabetologia. 1999;42:1151-1167.,各种胰岛素的药物动力学,胰岛素的选择,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血糖) 中效胰岛素、
13、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要求:长效、平稳 餐后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胰岛素 要求:起效快,持续时间短 同时控制基础和餐后 预混胰岛素(30R,50R) NPH控制基础胰岛素,R控制餐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 一线治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二线治疗: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 三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 四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
14、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防,一线药物治疗,二线药物治疗,三线药物治疗,四线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或餐时胰岛素 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或预混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 或糖甘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或糖甘酶抑制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或糖甘酶抑制剂 或噻唑烷酮类或 DPP-抑制剂,噻唑烷酮类或 DPP-抑制剂,GLP-1 受 体激动剂,或,或,如HBA1C7.0%,进入下一步治疗,主要治疗徐径,次要治疗徐径,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图,低血糖血糖控制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
15、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脑细胞的损害 葡萄糖是脑组织的唯一供能物质; 贮量有限,仅够维持510分钟的脑细胞供能; 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损伤,可导致痴呆或者死亡; 一旦发生,具有不可逆性。,低血糖危害以秒计算,高血糖危害以年计算,低血糖的症状,轻度:仅有饥饿感,可伴一过性出汗、心悸,可自行缓解。 中度:心悸、出汗、饥饿明显,有时可发生手抖、头昏,需补充含糖食物方可纠正。 重度:是在中度低血糖症状的基础上出现中枢神经供能不足的表现,如嗜睡、意识(认人、认方向)障碍、胡言乱语、甚至昏迷,死亡。,低血糖的处理,纠正低血糖:消除症状;减轻低血糖后高血糖。 补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糖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地贷款备案管理办法
- 外聘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 肺功能检查护理课件
- 肯德基儿童画课件
- 肥胖中医课件
- 店铺陈列培训课件
- 肝胆中医课件
- 高新一中八上数学试卷
- 东莞中考经典数学试卷
- 封面白色的数学试卷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万科物业服务工作手册
- 共享工作室租赁合同
- 无人机航空测绘与后期制作 课件 第二十二课时 ContextCapture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流程-空三加密
- 三板大斧子小品《反诈银行》台词剧本
- 新部编版语文1-6年级2460个生字表(带拼音)
- 溧阳市安息堂规划建设方案
- 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3第三讲 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金融类题库【易错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