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绪论_第1页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绪论_第2页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绪论_第3页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绪论_第4页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艺术学,艺术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艺术生产活动离不开作品、艺术家、宇宙、观众四要素,艺术生产理论就是对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等环节构成的完整艺术系统的研究。 艺术学的组成: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 “艺术”概念的现代转换与艺术学的历史发展。“美学”概念的提出鲍姆加登,“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美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美国MH艾布拉姆斯(1912-)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1953)中提出文学艺术的四要素说,认为在整个艺术过程中与艺术作品有关的要素有四个,即:作品、艺术家、宇宙、观众,他用一个三角形来排列,即(见下图)。并认为所有西方艺术理论都展示出可以辨别出来的一个定

2、向,亦即趋向这四个要素的其中之一。他将作品对宇宙(世界)的反映称之为“摹仿”论,将观众对作品的解读称之为“实用”论,艺术家对作品的心灵外现称之为“表现”论,而孤立地考察作品则作客观论。,镜与灯,世界 作品 艺术家 欣赏者,艺术批评的诸坐标,美国学者刘若愚则将这四要素的关系重新安排成一种完整的圆圈:宇宙、读者、作家、作品,以突出主客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艺术过程。 美国学者叶维廉进一步将这四要素的关系安排成一个庞大的理论框架。原图过繁,简图如下:世界、读者、文化历史 、 作者、作品。叶维廉认为,一部作品诞生的前后,有五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即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语言(包括文化历

3、史因素)。并提出西方艺术理论有六个不同的导向:观感运思程式理论、由心象到艺术呈现的理论、传达与接受系统的理论、读者对象的理论、作品自主的理论以及文化历史环境决定的理论。,艺术批评的诸坐标,对这四个要素研究的不同侧重,形成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不同流派,主要有:(一)作家心理和创作过程研究,如文艺社会研究法、传记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型研究法;(二)作品本体研究,如符号学、形式、新批评、结构与解构研究法;(三)注重读者接受研究,如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法研究法;(四)注重社会文化研究,如西方马克思美学文化批判法、后现代文艺美学、女权主义文学、解构主义文学、新历

4、史主义研究法等。,西方艺术研究回顾,根源研究。重点解决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活动的问题。较有影响的学说有:游戏说和深层心理说。游戏说是由康德首先提出来的。席勒、达尔文、斯宾塞是这种理论的突出代表。深层心理说的主要代表是弗洛伊德和荣格。 本质研究。重点研究艺术活动的本质及规律。影响较大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和早期浪漫主义提出的表现说。 条件研究。重点研究艺术活动的外围条件。最著名的是法国的艺术史家丹纳和俄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四个代表人物:布洛赫、阿多诺、本亚明和卢卡契。 本体研究,重点研究艺术作品的本体。以俄国形式主义为代表,与语言学的关系密切,理解艺术作品的

5、关键是它的形成和变形。 接受研究。重点研究艺术作品的接受活动。主要以茵加登的现象学、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和姚斯、伊塞尔接受美学为代表。,“艺术”与“美”的联系与区别,一、在传统意义上,“艺术”与“美”皆是本体论概念,是绝对而永恒的;同时,二者具有绝对的联系,即:艺术等于美,艺术的价值以审美判断为标准。 二、传统艺术观念以真、善、美为前提,艺术美成立的条件为反映真与符合善,并由此形成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作用为一体的艺术功能观。相对而言,中国古典艺术更追求真善一体,西方艺术更追求美真统一。,艺术与美的联系与区别,三、在现代意义上,“艺术”与“美”皆为历史性和文化性概念,随时代而变化,与文化而有别。具有

6、暂时性、发展性和相对性。同时,二者日益呈现出疏离的关系,即:艺术不再等于美,艺术的价值不以美学评判为标准。 四、艺术的离异起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艺术首先以真取代美。表现为对“暴露性”的推崇:抛弃“美”的题材,表现发生在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不回避丑,倾向于描绘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和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浪漫主义以注重特征、主张个体性和,艺术与美的联系与区别,意义的艺术观念,进一步突破了基于完善论的古典艺术观,将非美从现实主义的内容层面扩展到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层面,为现代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雨果:文学创作中的“对照原则”、罗丹“性格论”、托尔斯泰“非享乐论”等。) 五、现代主义艺术强化了个性论与特

7、征论,使艺术与美渐行渐远。达达主义更是以反美学和反艺术的实践,彻底背离了传统艺术之路,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提供了观念基础。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艺术”彻底成为一个相对主义概念,是反叛、挑战、多元化生存的代名词,颠覆了美学对艺术的垄断。,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现代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20世纪上半叶。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战后,从6070年代流行。 现代主义:工业化背景;后现代主义:后工业化背景(消费社会背景) 现代主义:主观化、反传统、非理性、精英化、自律性。后现代主义:极化反传统与非理性,体现出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在美学上反形式、游戏性、无政府、过程化、

8、公众参与性、弥散性、不确定性。以消费文化为背景(拟像、平面、拼贴、戏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本体论(解决“艺术是什么”),维护艺术自律性;后现代主义:反形式、观念性(解决“艺术为什么”),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现代主义:精英主义,自我表现,创作的封闭性;后现代主义:消解精英主义,主张艺术的公共性、大众性、消费性,消解艺术家与大众的隔膜,具有波普性 现代主义:以欧洲为中心,国际化,无地域和民族特色;后现代主义:以美国为中心,主张多元文化,回归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马奈奥林匹亚,罗丹欧米哀尔(1885)“化丑为美”的雕像,生活丑获得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罗丹欧米哀尔,欧米哀尔是罗丹根据法国诗人维龙的美丽的欧米哀尔所创作的雕塑。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曾在爱情场上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她为自己失去生命力的身体而感到羞惭。欧米哀尔弯腰踞坐着,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和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