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1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分类法是人们社会活动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 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 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化学中的分散系 生物中对各个物种的分类等,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使大量的事物有序,分类是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所以分类一定要有依据。,中 国人 美国人 法国人 英国人,儿童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国籍,年龄群,分类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肤色,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想一想:,1.怎样对事
2、物进行分类呢?,2.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因为对事物进行分类要有一定的分类的标准的,所以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拼图游戏,物质,?,?,?,?,?,?,?,?,单质,碱,化合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纯净物,图表一 树状分类法,空气 O2 CuO H2SO4 NaOH NaCl Fe CO2 醋酸 Cu(OH)2 CuSO4 食盐水,物质,Fe O2,CuO CO2,醋酸 H2SO4,NaOH Cu(OH)2,NaCl CuSO4,空气 食盐水,图表一 树状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不断地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
3、,优点:,直观清晰,一目了然,思考:,请大家对下列盐从阴、阳离子的角度进行分类:,Na2CO3 Na2SO4 KNO3 K2SO4 K2CO3,图表二 交叉分类法举例,交叉分类法:,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以单一分类法为基础的。,优点:,可以克服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的局限性,练习,请同学们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酸进行分类:,HCl H2SO4 HNO3 H2CO3,强酸 弱酸 无氧酸 含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A+BC,AB+C,A+BCAC+B,AB+CDAD+CB,我们知道还有其他的反
4、应类型吗?,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种类、类别分类,按得氧,失氧分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B+C,复分解反应AB+CD=AD+BC,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例如: 2CuO+C=2Cu+CO2,高温,对下列反应方程式进行分类;,随堂练习,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 ),、,、,、,物质分类的作用,说明分类法是一种行之 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要有一定 的标准,但标准不是唯一的.,两种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知道了吗?,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 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答案 不唯一):,练习,1.
5、H2CO3 HCl HNO3 H2SO4,2.NaCl K2CO3 Na2SO4 NaHCO3,选HCl理由:它是无氧酸 选H2CO3的理由:它是弱酸,其它属于强酸,选NaCl的理由:它是无氧酸盐 选NaHCO3的理由:它是酸式盐 选K2CO3的理由:它是钾盐,其它属于钠盐,参考答案,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浊液,如泥水和油水。,温故而知新,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 把 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 ,称作 ,后者起 的作用,称作 。其
6、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于 ,溶剂属于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 ,泥土小颗粒是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属于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容纳分散质,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剂,分散剂,分散质,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 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2)组成:,(1)概念:,注意: 溶液是一种
7、常见的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 溶剂是分散剂。,分散质:CuSO4,分散剂:水,分散质:泥水,分散剂:水,日 常 生 活 中 的 分 散 系,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CO2气体,水,气液,气 体,面 团,气 固,水蒸气,空 气,液 气,九种分散系,气,液,固,气,液,固,分散质,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2.分散系分类,(2)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d1nm,1nmd100nm,d100nm,溶液,浊液,胶体,均匀、透明、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均匀、透明、介稳定,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位于11
8、00nm的分散系,胶体本质特征:,100nm d粒子 1nm,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无光亮通路产生,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很小,散射极其微弱,胶体的直径较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二、分散系及其分类,3.胶体,无光亮通路产生,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很大,使光全反射,硫酸铜 溶液,氢氧化铁 胶体,粒子小,全透射,粒子较大,散射,粒子很大,全反射,二、分散系及其分类,3.胶体,(1)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原因: 应用:,现学现用:你现在能解释以下生活现象吗?,胶体粒子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区分胶体和溶液,电泳 (视频)胶粒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二、分散系及其分类,3.胶体,(1
9、)胶体性质,原因:胶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溶液中离子 Fe(OH)3胶粒只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选择性吸附)向阴极移动阴极区颜色逐渐变深,警示:是胶体粒子带电,整个胶体体系是不带电的,介稳定性(阅读P28科学视野),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同性离子而带同种 电荷,而同种电荷会相互排斥,阻碍胶粒变大。(主要) 原因之二:布朗运动。(次要),二、分散系及其分类,3.胶体,(2)胶体性质,胶体聚沉,方法一: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方法二:加电解质溶液 方法三:加热,例:把稀H2SO4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的 现象是 。 原因是 。,先沉淀后溶解,氢氧化铁胶体遇稀硫酸电解质先聚沉
10、,后氢氧化铁沉淀又溶于稀硫酸,二、分散系及其分类,3.胶体,(2)胶体应用,豆浆里加石膏制成豆腐 手指不慎被划破用氯化铁溶液止血 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不同品牌墨水不能混用 工厂用静电除尘 明矾净水,二、分散系及其分类,科学探究1课本P26页怎样区分胶体、溶液、浊液,3.胶体,(3)胶体制备,注意: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注意:不用“”,写胶体,注意:不能用自来水,也不能搅拌,二、分散系及其分类,均匀透明稳定,均匀透明介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d1nm,1nmd100nm,d100nm,小分子或离子,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化合物,大量分子的 集合体,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铁胶体 淀粉胶体,泥水,能,能,不能,能,不能,不能,1、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航空航天设备采购合同技术保密与质量控制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智能设备出口销售合同
- 2025版车辆抵押贷款服务合同标准示范
- 二零二五版离婚协议样本详细规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债务处理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社区物业管理与保安服务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LED照明设备出口采购合同
- 2025版厂房设备租赁及改造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肉类产品销售合同
- 2025版物流运输车辆合伙经营服务协议
- 宝宝爱洗脸健康课件
- 2026年中考英语复习:338条核心短语背诵卡+默写卡
- 2025-2030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供需状况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
- 输水管道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 关于个人现实表现材料德能勤绩廉【六篇】
- 【吊车租赁合同范本】吊车租赁合同
- 电梯井道脚手架施工方案
- 《游戏力养育》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琦君散文-专业文档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附录2023年8月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