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_第1页
忆秦娥娄山关_第2页
忆秦娥娄山关_第3页
忆秦娥娄山关_第4页
忆秦娥娄山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忆秦娥 娄山关,5、“忆秦娥”世传李白首制此词,“秦娥梦断秦楼月”,故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调。,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2、词可以分为上下两段,叫做“片”或“阕”。 3、词的分类 篇幅: 风格:婉约词和豪放词 4、词牌名,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写作背景: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率军攻打失利,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作于2月26日左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悲凉沉郁,雄劲豪放,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1、2句:行军的自然环境 西风、雁鸣 白霜、残月 4、5句: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碎:细碎,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

3、行军之急、行军之速咽:形容晨风中军号时断时续,既表现了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景:苍凉、 冷寂、 凛肃,云贵高原上特有景物集中起来,点出行军的季节和时间(冬晨),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 6、7句:全词中心,写娄山关之险要,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艺术地反映遵义会议这个伟大历史转折带来的巨变。 9、10句:写景、抒情色彩浓烈,波澜壮阔,气势雄浑。 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 如血的残阳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曲折。,山险 红军的英勇 黄昏之景 胜利

4、不易,反衬 象征,写作手法:1、侧写娄山关战斗 2、情景交融,主题: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点明时间和环境。,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雁与月,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从听觉

5、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漫道:不要说。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重新开始。,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 意境壮阔,亦喜亦悲

6、,亦忧亦欢,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本词的艺术特点: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深化主题。,忆秦娥 娄山关,毛泽东,5 词两首,凤凰三中 龙红珍,毛泽东(一九九三-一九七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学习目标,一、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

7、现力的特点 二、理解文章的主题,并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四、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一、导入新课,娄山关,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二、写作背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 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

8、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时间: 环境:,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对风声、雁声、马蹄声、军号声描写,表现了红军行军的急切和战斗的激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上阙:,细碎,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行军之急、行 军之速 形容晨风中军号时断时续,既表现了红军战斗激烈和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碎”:,“咽”:,西风凛冽, 天空辽阔,雁声 嘹唳,寒霜铺地, 残月如钩,拂晓时刻,出征情形刚劲悲壮,不见其人,只闻其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

9、迈步从头越。,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莫道,不要说。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真如铁”:,“漫道”:,下阙:,“从头”:,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写景:(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 抒情: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下阙:,上阙 从听觉角度着重写霜晨行军的情景,写红军进逼娄山关的军事行动。它描写了行军途中的艰苦环境,渲染出苍凉沉郁气氛。 下阙 从视觉角度写过娄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写出了胜利越关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抒发诗人胜利的豪情。,结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