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十二章分子发光.ppt_第1页
仪器分析 十二章分子发光.ppt_第2页
仪器分析 十二章分子发光.ppt_第3页
仪器分析 十二章分子发光.ppt_第4页
仪器分析 十二章分子发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12.2 荧光和磷光分析基本原理,12.3 荧光和磷光分析仪,12.1 分子发光分析概述,12.4 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12.5 化学发光分析,本章学习要求,12.1 分子发光分析概述,物质分子吸收能量跃迁到电子激发态后,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伴随有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发光,以此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发光分析法。,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分子能级与跃迁 基态(S0)激发态(S1、S2、激发态振动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是量子化的;跃迁一次到位; 激发态基态:多种途径和方式(见图12-1);速度最快、激发态寿命最短的途径占优势;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

2、态 S1 、S2 ; 第一、第二、电子激发三重态 T1 、 T2 ;,12.2 荧光和磷光分析基本原理,2.电子激发态的多重度,电子激发态的多重态:M=2S+1 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0或1); 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基态处于单重态;,S0T1 为禁阻跃迁;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进入,进入的几率小;,根据洪特规则,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而三重态能级比相应单重态能级低,所以平均寿命长。,3.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通过辐射跃迁(发光)和无辐射跃迁等方式失去能量:,荧光:10-710 -9 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磷光:10-410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

3、能级基态;,非辐射能量传递过程,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10 -12 s。 内转移:同多重度电子能级中,等能级间的无辐射能级交换。 通过内转换和振动弛豫,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跃回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外转移:激发分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非辐射跃迁; 外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系间窜跃: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 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辐射能量传递过程,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4、2的荧光; 10-710 -9 s 。 磷光发射: 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T1 S0跃迁); 电子由S0进入T1的过程:( S0 T1禁阻跃迁) 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 发光速度很慢: 10-410 s 。 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曲线 固定待观测的发射波长(一般选最大发射波长),改变激发光波长,根据化合物发射的荧光(磷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得激发光谱曲线 。,激发光谱曲线的最高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最多,荧光强度最大;,2.荧光发射光谱(或磷光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选最大激发波长),扫描发

5、射光波长,根据化合物发射的荧光(或磷光)强度与发射光波长关系得到的曲线(图中曲线II或III)。,3.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a.Stokes位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 发射光谱的波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是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能级图 2 ,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如2 )。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成镜像对称关系。,200,250,300,350,400,450,500,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

6、谱,nm,蒽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4.荧光效率,荧光效率():,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合适的结构; (2)具有一定的荧光效率(荧光量子产率)。,1。 荧光量子产率与激发态能量释放各过程的速率常数有关。如果外转换过程速度快,不出现荧光发射;,5.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跃迁类型:*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2)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产生红移。,(3)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4)取代基效应:芳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该化

7、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基团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基团使荧光减弱甚至猝灭。参看P349表12-1。,5.荧光定量分析原理,(1)荧光定量关系式 荧光强度 If正比于吸收的光量Ia和荧光量子效率 : If Ia 由比耳定律: Ia I0-It I0 (1-10- b c ) If I0(1-10- b c ) I0(1-e-2.3 bc ) 浓度很低时,将括号项近似处理后:(参看P.349) If 2.3 I0 b c Kc 荧光定量关系式,(2)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浓度试样测定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未知试样的荧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

8、比较法: 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标样和试样的荧光强度,比较。,(3)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1)溶剂的影响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成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 2)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外转换去活的几率增加。 3)溶液pH的影响 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4)各种散射光的影响,5)激发光照射的影响,由溶剂产生的散射光(瑞利或拉曼散射)有可能产生较严重的干扰。 消除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来消除。,有些荧光物质会发生光分解,使荧光强度降低。 消除方法:采用低强度激发光、缩短测定时间。,6)荧光猝灭,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

9、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下降或消失的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碰撞猝灭:M+ Q(熄灭剂) M + Q + 热(熄灭) 或M+ Q(熄灭剂) M + Q 氧的熄灭作用:溶液中溶解氧分子可加速系间窜跃。 自熄灭和自吸收:荧光物质浓度大时产生。 自熄灭激发态之间碰撞引起能量损失形成。 自吸收当荧光光谱与吸收光谱重叠时,荧光被溶液中基态分子吸收。,7)内滤光作用,溶液中含有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如色胺酸中的重铬酸钾等。,6.荧光定性分析,根据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可以鉴别化合物。,常用比较法: 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将待测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预期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若特征峰波长及形态一致

10、,则可能为该物质。也可采用预期化合物的激发光谱进行比较亦可。若使用两者结合,则结果可信度大大提高。 参看P.351图12-3,12.3荧光和磷光的分析仪器,四部分组成:激发光源、试样池、双单色器系统、检测器。 特殊点: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检测器通常成直角。,基本流程如图: 光源:高压汞灯,染料激光器(可见与紫外区)。 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的第一单色器和选择发射光(测量)波长的第二单色器;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同步扫描技术,同步扫描技术可简化光谱,谱带变窄,减少光谱重叠,提高分辨率。 合适的可减少光谱重叠; 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荧光激发光谱相似,发射光谱严重重叠,但60nm时,只显示色氨酸的特征

11、光谱,实现分别测定。,磷光检测,荧光计上配上磷光测量附件即可对磷光进行测量。在有荧光发射的同时测量磷光。,测量方法: (1)通常借助于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别,采用磷光镜的装置将荧光隔开。 (2)采用脉冲光源和可控检测及时间分辨技术。 室温测量时,不需要杜瓦瓶。,12.4荧光和磷光分析法的特点与应用,1. 特点 (1)灵敏度高 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2)选择性强 既可依据特征发射光谱,又可根据特征吸收光谱; (3)试样量少 缺点:应用范围小。,2.荧光分析法的应用,1)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与有机试剂配合物后测量;可测量约60多种元素。 2)生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见下表,2007

12、-11-8,主要用于痕量物质分析,也可用于分子结构性能测定。,三、磷光分析法的应用,1.稠环芳烃分析 采取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法快速灵敏测定稠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致癌物质);见下表 2.农药、生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析 烟碱、降烟碱、新烟碱,2,4-D等分析 检测限0.01 g/cm-3 3.药物分析和临床分析 见下表,2007-11-8,12.5化学发光分析,化学发光机理: 一些物质在进行化学时,吸收了的化学能,使产物分子激发至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光子。,能产生化学发光的反应的基本要求: 化学反应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吸收化学能后的分子必须能释放出光子或转移给另一分子放出光子。,1. 化学

13、发光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些化合物接受能量而被激发,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 A +B = C + D* D* D + h (1)能够发光的化合物大多为有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 (2)化学发光反应多为氧化还原反应,激发能与反应能相当 E=170300 kJ/mol;位于可见光区; (3)发光持续时间较长,反应持续进行; 化学发光反应存在于生物体(萤火虫、海洋发光生物)中,称生物发光。,2.化学发光强度与化学发光分析的依据,定量依据: (1)在一定条件下,峰值光强度与被测物浓度成线性;,(2)在一定条件下,曲线下面积为发光总强度(S),其与被测物浓度成线性:,3.化学发光反

14、应的类型,(1)气相化学发光反应 a. 一氧化氮与O3的发光反应 NO + O3 NO2* NO2* NO2 + h 发射的光谱范围:600875nm,灵敏度1ng/cm-3; b.氧原子与SO2、NO、CO的发光反应 氧原子与SO2的发光反应: O3 O2 + O (1000 C石英管中进行) SO2 + O + O SO2* + O2 SO2 * SO2* + h 最大发射波长:200nm;灵敏度1ng/cm-3;,O3 O2 + O (1000 C石英管中进行) NO + O NO2* NO2 * NO2 + h 发射光谱范围:4001400nm;灵敏度1ng/cm-3; 氧原子与CO的

15、发光反应: CO + O CO2* CO2 * CO2 + h 发射光谱范围:300500nm;灵敏度1ng/cm-3;,氧原子与NO的发光反应:,c. 乙烯与O3的发光反应,乙烯与O3反应,生成激发态乙醛:,CH2O* CH2O + h 最大发射波长:435nm;对O3的特效反应;线性响应范围1 ng/cm-3 1g/cm-3;,(2)火焰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在富氢火焰中,也存在着很强的化学发光反应; a. 一氧化氮 NO + H HNO* HNO * HNO + h 发射光谱范围:660770nm; 最大发射波长:690nm; 在富氢火焰中: NO2 + 2H NO + H2O 该反应十分迅速;,b.硫化物,挥发性硫化物SO2 、H2S 、CH3SH、 CH3SCH3等在富氢火焰中燃烧,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蓝色): SO2 + 2H2 S + 2H2O S + S 2S2 * S2 * S2 + h 发射光谱范围:350460nm; 最大发射波长:394n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