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ppt_第1页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ppt_第2页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ppt_第3页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ppt_第4页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A,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Virus,肠道传播,肠道外传播,F, TTV ? 其它,E,NANB,B,D,C,病毒性肝炎- 背景,传染源,粪便,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血液/,血源性物质/,体液,粪便,传播途径,粪-口,经皮肤/ 经粘膜,经皮肤/ 经粘膜,经皮肤/ 经粘膜,粪-口,慢性感染,否,是,是,是,否,病毒性肝炎类型,A,B,C,D,E,基因组类型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人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

2、人口为HBV慢性感染 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率达9.8%,Hepatitis B Virus,抗原组成(一)-HBsAg,位于病毒表面,是一种糖蛋白 4种亚型(adr,adw,ayr,ayw) 欧美国家: adw 我国汉族: adr 我国少数民族: ayw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抗原组成(二)- HBcAg,位于Dane颗粒核心部分和肝细胞核内,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游离的HBcAg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非保护性抗体) 在乙肝急性期、恢复期和HBsAg携带者中常可检出抗-HBc 抗-HBc IgM常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抗

3、原组成(三)- HBeAg,位于HBV的核心,是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HBeAg和Dane颗粒出现相平行,且与DNA多聚酶在血中的消长动态相符合 血中HBeAg的出现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有感染性的指标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e抗原结合,通过补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抗原组成(四)- Pre-S抗原,位于HBV的外衣壳上,有两种 刺激机体产生抗Pre-S1和抗Pre-S2,能阻断HBV与肝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抵抗病毒的作用 抗Pre-S1和抗Pre-S2的出现,表示病情好转,趋向痊愈,传染源,患者 潜伏期 急性期 慢性期 无症状

4、HBsAg携带者,高,中等,低/不能检出,血液,精液,尿,血清,阴道分泌物,粪便,伤口渗出物,唾液,汗液,泪液,乳汁,各种体液中HBV的浓度,血源性传播 输血、注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等 剃刀、牙刷和蚊虫叮咬等 母婴垂直传播 宫内传播 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 产后母婴密切接触 性传播,HBV 传播途径,病原学诊断(一)-抗原抗体检测,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及抗-HBc IgM 方法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最常用,定性) 发光免疫分析(定量) 反相间接血凝试验(少用),ELISA的基本原理,利用

5、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主要的试剂 固相抗原或抗体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酶的底物,病原学诊断(二)核酸检测,核酸杂交 探针 PCR 引物,HBsAg 感染的标志 Anti-HBs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Anti-HBc IgM 急性感染标志 Anti-HBc IgG 既往或慢性感染 HBeAg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Anti-HBe 病毒不再复制 HBV-DNA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确;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反应,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急性或慢性感染(大三阳),+,-,+,-,+,+,+,+,乙肝后期或慢性感染(小三阳),

6、-,-,+,+,-,-,-,潜伏期或急性乙肝早期,-,-,+,+,+,痊愈或恢复期,有免疫力,-,-,-,-,-,+,+,+,-,-,痊愈,有免疫力,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过,有免疫力,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肝合成白蛋白、脂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因子、各种转运蛋白等,肝脏受损时,这些蛋白下降 球蛋白(非肝脏合成)在肝实质细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球蛋白生成增加,肝功能,1.代谢功能: 1) 蛋白质、脂肪的同化、储存、异化等 2) 核酸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储藏 3) 胆红素、胆酸的生成分泌、排泄功能 如对胆红素的排泄 2.分泌、排泄功能:如对胆红素的排泄 3.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实验

7、室检查的目的,了 解: 肝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 监测肝功能状态 协助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诊断 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 其他,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1)血清总蛋白(TP,serum total protein) 是血清所含各种蛋白的总称,包括血清A和G,各占60%和40% 2)白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3)球蛋白 (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 球蛋白主要是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与机体免疫有关 4)A

8、/G比值: 1 ,如1 称A/G比值倒置,参 考 值,TP 60-80 g/L A 40-50 g/L G 20-30 g/L A/G 1.5-2.5 : 1,临床意义,1. 总蛋白增高 1)血液浓缩:见于重度腹泻、呕吐、高热、 休克等 2)蛋白质合成:主要是G,如多发性骨髓 瘤、肝硬化、淋巴瘤 总蛋白降低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临床意义,2、白蛋白降低 1) 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 时,A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 2) 原料不足: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和 消化不良等 3)去路增加 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

9、胸腹水 严重烧伤和失血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白蛋白增高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临床意义,3、球蛋白增高 1)感染、免疫反应,如TB、疟疾和血吸虫等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 球蛋白降低 : 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 疫缺陷,临床意义,4、 A/G比值 A/G比值反映A、G浓度变化的关系 正常值1.5-2.5/1 肝功损害严重时,A下降,G上升,使A/G比值变化 当A/G 1时,称A/G比值倒置,(二)血清蛋白电泳,原 理: 在碱性环境中,血清蛋白均带阴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因各蛋白等电点和分子量各异,分子量小

10、,阴电荷多者泳动快,分子量大,阴电荷少者泳动慢,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1-G、2-G、-G及-G五个区带,此种检查法称血清蛋白电泳,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参 考 值, 0.61-0.71 1-G 0.03-0.04 2-G 0.06-0.10 -G 0.07-0.11 -G 0.09-0.18 (醋酸纤维膜电泳法),临床意义,肝受损时,、1-G、2-G、-G 均降低 自身抗原刺激淋巴系统-G升高 1)肝炎 急性(轻症)无变化 加重时 、1-G、2-G、-G 均降低 -G升高,临床意义,2)肝硬化 、1-G、2-G、 -G 均降低 -G 升高 3)肝癌 降低 1-G、2-G、-G升高 偶见甲胎

11、蛋白带出现,血清前蛋白测定,定 义: PAB(prealbumin)是一种载体蛋白,在电泳图谱上位于白蛋白前方看到一条染色很浅的区带,这就是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其半寿期短(约2天),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细胞损害早期灵敏的指标,PAB的意义,急性肝炎:PAB无下降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 PAB平均下降 50% 慢性肝炎PAB的监测PAB持续降低:肝硬化 PAB升高:预后较好PAB持续降低:预后较差 肝移植病人的监测:反映移植肝的合成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肝脏严重受损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下 降,故凝血时间延长1) 凝血时间(CT)延长 VII、IX、XI

12、 明显减少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I、II、V、VII、X 缺乏3)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XII、XI、IX、VIII、X、V、II 等缺乏,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胆红素种类,1)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即UCB,指游离胆红素和胆红素-白蛋白统称未结合胆红素 2)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即CB,指胆红素葡萄糖醛酯或其硫酸酯称结合胆红素 3)总胆红素(STB):为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总量,UCB和CB的特点和理化性质,UCB CB 结构特点 游离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或胆红素-白蛋白 分子量 585 重氮反应 间接反应 直接反应透过生物膜 易,有毒性

13、不易 水溶性,参考值,总胆红素 1.7-17.1 umol/L结合胆红素 0-6.8 umol/L非结合胆红素 1.7-10.28 umol/L,临床意义,1)总胆红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隐性黄疸 17.1-34.2 umol/L 轻度黄疸 34.2-171 umol/L 中度黄疸 171-342 umol/L 重度黄疸 342 umol/L,临床意义,2)根据黄疸程度判断黄疸原因 (总胆红素水平)完全阻塞性黄疸 342 umol/L不完全阻塞性黄疸 171-342 umol/L肝性黄疸 17.1-171 umol/L溶血性黄疸 85.5 umol/L,临床意义,3)根据STB、CB及U

14、CB判断黄疸类型 STB + UCB 溶血性黄疸 STB + CB 阻塞性黄疸 STB + CB + UCB 肝性黄疸,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血清胆红素(umol/L) 尿 STB CB UCB CB/ STB 尿胆原 胆红素 正常人1.7-17.1 0-6.8 1.7-10.2 20% (-) 弱阳性(-) 溶血性 明显 20,60 强阳性,血清酶学检查,1、血清转氨酶测定,1)转氨酶:是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酮 酸的酮基上的一种酶 用于肝功能检查的主要是谷氨基丙酮酸转移酶(GP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2) GPT经WHO命名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 在

15、于肝细胞胞浆中,因肝内该酶活性较血清 约高100倍,故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即可使 血清中的ALT增高1倍,因此,它是最敏感的肝 功能检测指标之一,3) GOT现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此酶在心肌含量最高,肝脏为第三,在肝损害时,其漏出量也较ALT低,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80-100%A、在发病前,ALT与AST即有升高,最高值 500U,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至正常 B、病情恶化,转氨酶反下降,是肝细胞广 泛坏死的表现 C、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如转氨酶在100U 左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转为慢性,临床意义,(2)慢性肝炎和脂肪肝 : 轻度上升(100-200U)

16、或正常 (3)肝硬化、肝癌 : 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2、-谷氨酰转移酶(-GT),1)-G活性 肾胰肝 2)在肝-GT广泛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 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在胆汁淤滞时,肝 内-GT合成亢进,肝癌可合成- GT 3)参考值 男 11-50U/L 女 7-30U/L,意义,1)肝癌 肝癌合成 A、肝内阻塞 胆汁淤滞 -GT 肝癌细胞产生 B、阳性率95%2)阻塞性黄疸:-GT(上升幅度与黄疸程度平 行),意义,3)急性肝炎:中度升高 , 1000U,肝癌标志物的检查,在肝细胞癌时,由于肝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出一些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称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有

17、重要意义,1.AFP测定,1)AFP是胎儿性蛋白,为胎儿所特有,出生后 不久转为阴性,或仅含微量 在原发性肝癌时升高 因而,测定AFP在血中的浓度,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2)来源:胎肝和卵黄囊与肝再生时,分裂细胞数量呈正相关,3)参考值: 成人 25 ug/L 3周 6个月的小儿 39/L,4) 意 义,(1)原发性肝癌 定性 (+) 定量 500 ug/L持续1个月以上,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幼儿性睾丸或卵巢、畸胎瘤等可确诊肝癌 (2)肝炎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重新具有了产 生AFP的能力.急性、慢性肝炎均可升高, 但 300ug/L,随着肝细胞的修复,AFP 下降,为一过性的升高,4)

18、 意 义,(3)妊娠 3-4月以后AFP升高 7-8月高峰 ,但 400 ug/L 分娩后约3周降至正常 (4)其他 肝硬化(活动期)、先天性胆管闭锁等AFP升高,2、癌胚抗原(CEA)测定,1)癌胚抗原是一种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中的胎儿性蛋白,可根据免疫学原理检测 2)参考值 0-5 ug/L,2、癌胚抗原(CEA)测定,(1)消化道肿瘤 A、无助癌的早期诊断 B、观察术后过程,判断预后,预测再发 的指标 (2)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 较大转移性肝癌CEA阳性率高达90% (3)溃疡、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吸烟者 和老人 CEA可轻度升高,肝病检查项目的选择,选择原则,1、肝功检查无特

19、异性强的检查方法,而且检查项目繁多,选择项目应考虑的选择原则: 1)病情需要2)敏感性、特异性高3)实验室条件允许,2、选择项目,1)健康查体:ALT、肝炎病毒标志物 2)肝炎诊断: 急性:ALT、肝炎病毒标志物 慢性: ALT、肝炎病毒标志物加上AST、ALP、TP、A/G、-GT、血清蛋白电泳,2、选择项目,3)黄疸 : 一般总胆红素、ALT 加上 AFP 4)原发性肝癌: 除一般肝功,加测AFP、-GT、CEA等,血气分析,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

20、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