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版).ppt_第1页
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版).ppt_第2页
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版).ppt_第3页
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版).ppt_第4页
第3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岩石的力学性质,3.1 岩石的强度性质,3.1 岩石的强度性质,岩石强度,岩石在一定荷载条件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量值称为岩石的强度(strength of rock)。 根据荷载条件不同,可分为: 单轴抗压强度(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三轴抗压强度(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抗剪强度( shear strength )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主要是指岩石在天然含水量、饱和及自然风干三种状态下的强度。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在试验建议方法中对试验的标准条件作了明确规定,试验

2、必须按照标准条件的要求进行。,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为岩石试件达到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P与试件横截面积之比A,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受到试件的端部条件影响,在试验的准备过程中必须做好试件端部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处理,以消除端部约束效应,确保试件完全处于单向受压状态。同时必须使试件长度达到规定要求,以保证在试件中部出现均匀应力状态。岩石单轴强度 随着试件的长径比(L/D,高度与直径之比)的增大而降低,当长径比L/D2.53时, 趋于稳定。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建议试件长径比L/D为2.53。我国水利水

3、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建议试件长径比L/D宜为2.02.5。通常在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中所用的标准圆柱体试件的尺寸为直径50mm,高度100mm。,单轴受压的完整岩石试件可能发生的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是单斜面剪切破坏或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 对于其它的破裂形式,多数是由于端部处理不当造成的,也可能是试件中含有节理、裂隙或层理等结构面的原因,一旦出现,应仔细检查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以上两种主要的破坏形式都是由于破坏面的应力达到极限状态引起的,此时破裂面上既承受压应力,又承受剪应力,因而也称为压剪破坏。通过分析可知,破坏面法线与载荷轴线(即试件轴线)的夹角为,2、岩石三轴抗压强度,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

4、是指三轴压缩状态下岩石试件达到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量值,或最大差应力(differential stress)量值。 三轴压缩试验有两种方式: 常规三轴试验:三个主应力中有两个是相等的,试件为圆柱体。 真三轴试验:试验过程中三个主应力互不相等,试件为长方体或立方体,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常规三轴试验:围压一般通过液压油施加。由于试件侧表面被密封套包住,液压油不会在试件表面造成摩擦力,因而侧向压力可以均匀施加到试件表面。常规三轴试验中的轴压加载方式与单轴压缩试验相同,但由于围压的作用,加载时的端部效应比单轴加载时要轻微得多。这就是三轴试验结果比单轴试验结果离散性小的主要原因。,

5、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的强度相应增高。,通过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可以得到莫尔强度包络线(Mohrs strength envelop)。在一定的围压范围内,莫尔强度包络线基本上呈直线型;在更宽的围压范围内,莫尔强度包络线近似呈抛物线型。,直线型莫尔强度包络线与剪应力轴的截距称为岩石的粘结力(conhesion,或称内聚力),与正应力轴的夹角称为岩石的内摩擦角(friction angle)。 而对抛物线型莫尔强度包络线,工程上为了方便起见常常作一些近似处理,例如取中间近似直线段的延长线与剪应力轴的截距为粘结力,与正应力轴的夹角为内摩擦角;或取莫尔强度包络线上与实际应力状态对应点上的切线与剪

6、应力轴的截距为粘结力,与正应力轴的夹角为内摩擦角等等。,真三轴试验:最小主应力通过液压油施加,另外两个主应力通过刚性压板(platen)施加。由于两个方向存在端部效应,而且在两个刚性加载面的角点处应力状态极其复杂,因而试验结果离散性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可能是在刚性压板与试件表面之间增加一层既能减摩又能传递应力的柔性接触,但这样做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增加试验装置的设计难度。这就是国内外极少有人做这种试验的原因。,3、岩石抗剪强度,岩石的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也叫剪切强度,是指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破坏前所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 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直剪仪压剪试验和角模压剪试验。

7、,P,T,T,4、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在单轴拉伸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岩石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其值等于达到破坏时的最大轴向拉伸荷载除以试件的横截面积。,3.2 岩石的强度性质,一、岩石的单轴压缩变形特性,1、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在刚性压力机或伺服控制试验机上可以得到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AB段:孔隙裂隙压密阶段,上凹 BC段:弹性变形、纵向微裂隙张开阶段 CD段:非稳定破裂累进发展阶段,C点为屈服点(扩容点,约为峰值强度的三分之二),标志着岩石开始从弹性变为塑性 DE段(破裂后阶段):裂隙快速发展形成宏观断裂面,内

8、部结构遭到破坏,试件承载力随变形增大迅速下降,但并不完全降到零,说明破裂后仍有残余强度。,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分类,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典型类型 、线弹性型:玄武岩、石英岩、白云岩等极坚硬岩石具有这种性质 、弹-塑性型: 石灰岩、泥岩、凝灰岩等较弱岩石具有这种性质 、塑-弹性型: 砂岩、花岗岩、片理平行于压力方向的片岩及某些辉绿岩等具有这种性质 、塑-弹-塑型: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具有这种性质 、与基本相同,只是曲线斜率较平缓。压缩性较高的岩石具有这种性质,如片理垂直于压力方向的片岩 、弹-粘型:如盐岩等软弱岩石具有这种性质,假如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服从虎克定律(线弹性材料),则压缩弹性常数弹

9、性模量 和泊松比 可由下式计算:,, 为轴向应变和横向应变,事实上,自然界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岩石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在任何应力水平卸载,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加载前的初始应变状态;无论在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任一段上,其变形模量都不完全相同,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也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 所谓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都是人为假定的变形参数,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的。作这样的人为假定,完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化需要。 所谓的岩石弹性模量,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间近似线性段上的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或其平均值(采用切线模量或割线模量);所谓的泊松比,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间近似线性段上的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或其平

10、均值。,2、几种理想的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从理论上将,岩石应力应变关系存在以下理想情况: 线弹性岩石:加载路径与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多次反复加卸载时,其应力应变路径完全沿着同一直线往返。,完全弹性岩石:加卸载路径完全重合,多次反复加卸载时,其应力应变路径完全沿着同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往返。,2、几种理想的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弹性岩石:虽然加卸载曲线不重合,但反复加载与卸载时,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总是服从此环路的规律。,2、几种理想的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弹塑性岩石:卸载曲线不沿加载路径返回,且应变也不能恢复到原点O。对于任一应变,不是唯一的应力与之对应,应力-应变关系不是单值函数关系。,2、几种

11、理想的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模型,3、岩石的扩容,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之前产生体积膨胀大于体积压缩的非线性体积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岩石的扩容(dilatancy)。 岩石的体积应变曲线相应于岩石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轴向应力侧向应变曲线和岩石的微裂纹体积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OE阶段:试件内横向微裂纹闭合,体积应变呈线性压缩。 EF阶段:竖向微裂纹稳定张开,横向体积膨胀抵消了一部分轴向体积压缩,体积变形曲线开始偏离直线段,出现扩容的初始阶段。 F点附近(出现一个很短暂的阶段):横向膨胀与轴向压缩的速率几乎相等,体积应变增量近于零。为体积不变阶段。F点的出现意味着岩石开始屈服。,F点以后:微

12、裂纹急剧扩展,横向体积膨胀超过轴向体积压缩,试件内部出现宏观裂隙,体积明显增大,速率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试件破坏,为扩容迅速发展阶段。,研究岩石的扩容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岩石的性质,同时还可以预测岩石的破坏。岩石扩容的急剧发展意味着岩石即将破坏。 地震发生前往往伴随着岩石的急剧扩容,导致地下水位、水压发生明显变化,有时还会造成局部地表发生隆起,并且伴随着声发射事件频率的急剧升高。研究扩容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对揭示地震发生规律,预测地震等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对预测岩爆、矿井冲击地压具有重要意义。,4、 岩石的破坏类型,稳定型破裂(型破裂):达到峰值应力以后,试件内贮存的变形能并不能使破裂继续扩展,只

13、有试验机继续作功才能导致试件进一步破坏,并由于试件的有效面积随着破裂而减小,才使试件的承载能力相应降低。特点:即使当外力超过了岩石的最大承载力以后,仍保持一定的强度。,非稳定型破裂(型破裂):当达到峰值应力以后,尽管试验机不再对试件做功,但试件内贮存的变形能也能使破裂继续扩展,并最终导致试件的整体破坏。特点:当外力超过了岩石的最大承载力以后,岩石迅速失去其承载能力,岩石表现出具有更大的脆性。,5、 岩石的循环荷载变形特性,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岩石受循环荷载作用(地震、机器振动)的情况,为了正确认识这种情况下岩石的变形破坏机理,评价其稳定性,需要研究岩石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变形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

14、。有时,为了研究岩石的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也需要对岩石在反复加卸载循环条件下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对大多数岩石,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加载与卸载路径不相重合,形成滞回环(hysteresis loop)。滞回环的面积逐次扩大,但卸载曲线斜率基本上维持常量。而且每次卸载后再加载到原来的应力再继续加载时,则加载曲线仍然沿着单调连续加载曲线上升称为岩石的变形记忆效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获得岩石稳定的卸载模量参数。,对于等荷载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每循环加卸载增量相等),当卸载点应力明显低于屈服应力时,滞回环是稳定的,每循环应力应变路径几乎重复第一个滞回环的规律,岩石不发生破坏。但当卸载点应力接近或超过屈服应

15、力时,随着加卸载循环次数增加,滞回环应变逐渐增大,滞回环的相对位置呈现“疏密疏”的规律,直至岩石发生疲劳破坏。,二、岩石的三轴压缩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及变形特征与岩石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在单轴压缩或低围压条件下表现出脆性,随围压增加: (1)破坏前岩石的应变增加; (2)弹性极限和抗压强度增加; (3)岩石的塑性增大,逐渐由脆性转化为延性:脆性破坏脆塑性转化的过渡状态塑性流动特征应变硬化现象。,Carrara大理岩 的应力应变曲线,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围压效应,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化的临界围压称为转化压力(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pressure)。 强度越高的岩

16、石,转化压力越大。 岩石的脆性延性转化压力还和温度相关,温度越高,越利于岩石向延性转化,转化压力越低。 花岗岩是质地坚硬的脆性岩石,常温下花岗岩在围压高达300MPa时,仍然没有出现稳定的塑性流动和应变硬化特征,3.3 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水溶液与岩石的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岩石力学性质的改变。岩石中的水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自由水,它们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劣化产生不同的影响:,(1)结合水产生的软化、水楔作用,使颗粒间粘结力降低。 岩石中亲水性最强的是粘土矿物,含粘土矿物多的岩石受水的影响就大。如粘土岩在浸水后其强度最多可降低90,而含粘土矿物少(或不含)的岩

17、石如花岗岩、石英岩等,浸水后强度变化则小得多。 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在矿物颗粒表面吸着力作用下,水分子挤入矿物颗粒间的缝隙中,产生水楔作用,导致岩石体积膨胀或产生膨胀压力。岩石吸水后发生膨胀主要是由于粘土类矿物(如蒙脱石、伊犁石)的水楔作用,所以蒙脱石、伊犁石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的多少也是判断岩石有无膨胀性及膨胀性大小的基本指标。,(2)自由水的孔隙压力作用和溶蚀、潜蚀作用。 自由水不受矿物表面吸着力控制,其运动主要受重力作用控制。它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压力作用和溶蚀、潜蚀作用。 对于孔隙和微裂隙中含有自由水的岩石,当其突然受载,由于水来不及排除,岩石

18、孔隙或微裂隙中就产生一定的孔隙压力。孔隙压力的存在减小了岩石颗粒之间的压应力,从而降低岩石的抗剪强度,甚至使岩石微裂隙尖端出现拉应力,从而破坏岩石的连接。 如果岩石中包含易溶的岩石矿物,渗流水(尤其是酸性或碱性水)可将部分矿物溶解(溶蚀),并把剥离的小颗粒带走(潜蚀),从而削弱岩石颗粒间的连结力,降低岩石强度,使得岩石变形增大。,2、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1)高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岩石的变形模量降低,变形能力增强,岩石由脆性向延性转化;岩石的屈服和峰值强度降低,破坏后区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化。,(a)玄武岩,(b)花岗岩,(c)白云岩,(2)低温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处于0以下冻结状态的岩石,由于其孔隙水、微裂隙水冻结成冰,冻结力的存在增强了岩石颗粒之间及裂隙隙端处的连结力,因而岩石强度显著增高。在负温下一定范围,随着温度的降低,岩石的强度明显增高。当负温提高时,冻结岩土中可能存在冰的部分融化,岩石强度随之降低。,岩石中冰体的形成和发育,在裂隙、孔隙中产生巨大的冻胀力,导致孔隙、裂隙张开扩展,岩石内部微结构损伤、破坏,产生冻胀变形。随着冻融次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