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_第1页
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_第2页
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_第3页
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_第4页
建筑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案例(1),“四.一四”某市华佳梅苑项目工程部55号大楼使用的QTZ40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 “四.一四”塔倒塌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一、 事故状况事故单位:某建设组某市华佳梅苑项目工程部事故场所:某建设组某市华佳梅苑项目工程部55号楼事故时间33602008年4月14日事故概要被33602008年4月14日上午8点50分左右某建设组的某市华佳梅苑项目工程部55号楼使用QTZ40塔式起重机(济南金魁建设机械有限公司2003年3月生产),从吊空料斗到离塔身约10米的位置,料斗落地时,塔倒在突然地后面。 倒塌前塔的伸臂向东,重量向西。 塔西侧的张老师死亡,(男,46岁,安徽肥东人)塔

2、吊死司机孙恩军负了轻微伤。 (男,33岁,安徽萧县人)事故类别:电动葫芦起重机机器倾斜。 二、事故鉴定单位:安徽省特殊设备检验院委托鉴定单位:某市安全生产管理局。 鉴定工作开始时间: 2008年4月16日起鉴定人数: 2人,3人,技术鉴定内容,1,技术鉴定目的:通过技术分析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2、技术鉴定依据:合肥市安全生产管理局(“四、一四”事故调查组)委托书3、国务院特殊设备监察条例GB6067-85; 电动葫芦起重机机械安全规程4、GB 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5、QTZ4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6、事故相关现场设施、设备状况7、事故发生后倒塌的塔式起重机、

3、破损的其他物品。塔吊标准节撞击痕、灰斗及滑轮组滑车撞击痕、技术鉴定工作的具体步骤1、调查事故现场2、向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目击者询问法3、根据现场资料和知情人员的状况种子文件反馈及有关标准进行技术分析4 .通过技术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 四、事故现场查,塔身标准节第三节和第四节东侧连接位置断开。 事故中,塔上部与塔主体一起向西倒下,伸臂从东翻转,向西。 2、东南角第三节和第四节标准节的连接断口基本为陈旧性断口。 东南角第三节上部、东南角第四节和第三节的连接处、东北角第三节上部、东北角第四节下部南侧、3、东北角断口的三分之二为陈旧性断口。 检查了东北角第四节下部北侧,5,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连接处以及

4、第二节和第三节的连接处,发现焊接热影响区有龟裂。 没有发现横向伸长和贯通裂纹。 在表面探伤中发现的裂纹缺陷为6,标准节连接部存在陈旧性裂纹。 发现陈旧裂纹、陈旧裂纹、陈旧裂纹、7、在现场检查最下部的基节有补焊,有裂纹现象。旧裂纹、8、事故发生后发现重量限制和上升限制等配线断开,保险装置处于故障状态。 调查了重量阻车器电缆的切断,上升阻车器电缆的切断,9,使用单位提供的该台设备的合格证的复印件,该台设备于2003年3月24日商品发货,事故发生5年了。 10 .从使用单位获悉该设备是2007年9月安装使用的,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7个月。 11 .从使用单位获知该设备发生事故时的使用状态(事故发生时灰

5、斗置于地面)刚从负荷状态变化为非负荷状态。 12 .从塔的倒塌方向可以证明该塔处于非吊重状态。 为了减少塔工作时结构的内部应力,在设定修正时,塔在非吊重时处于后重状态,塔承受后倾翻转力矩。 五、事故分析,一、从断口可确定断裂的位置存在大量陈旧性断裂,属于长期使用中的疲劳延展裂纹。陈旧性疲劳延展裂纹、陈旧性疲劳延展裂纹和事故发生时的新断口的组合、陈旧性疲劳延展裂纹新断口的组合、2 .事故发生时的使用状态(事故发生时灰斗刚放在地面上)和断口是陈旧性断口,因此能够确定事故发生时在两力的作用下东侧的主活塞杆的第三节3 .断裂的位置是第三节和第四节的连接位置,因为第三节有斜撑,这台设备是最受力的位置。

6、在除去表面涂料和除去锈后的表面探伤检查中也没有发现同样的裂纹。 因此,断裂位置与使用有关。 六、事故原因1、该设备已商品发货使用5年,且在该使用时重新涂改涂膜剂。 从检查的情况来看,该设备的业主在重新防腐处理时,没有检查结构的焊接和连接部位,没有检查时,涂膜剂就隐藏了现有的缺陷,在正常检查时不能发现缺陷,这反映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从现场检查发现事故的塔式相关保险装置均人为切除故障,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过载使用,造成结构连接件焊接应力集中部位的疲劳破坏(该台设备5年没有相关使用及检查记录,同样可能过载使用), 而且该台设备的破坏位置正好是该台设备受力的位置,其他位置也同样看不到严重,七、

7、事故预防措施,一、电动葫芦起重机机械业主要加强电动葫芦起重机机械的维护工作,建立完善的检测管理制度。 一项工程结束后,要加强对焊接接头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可靠寿命安装长设备前委托有能力的公司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使类似事故的发生为零。 2、使用单位应规范电动葫芦起重机机械的使用,保证设备保险装置的可靠性,避免设备过载使用,保证设备安全使用。 3、特殊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督管理。 特别是对可靠寿命长、使用情况不明的设备,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使用设备的可靠性,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二一”某市龙蟠设置小区扩建工程QTZ40塔式电动葫芦起重机倒塌事故。 案例(二)、一

8、、事故情况事故单位:某工程局有限公司事故场所:龙蟠设置区扩建工程8号大楼工程现场事故时间: 2011年2月21日事故发生在: 2011年2月21日中午12点30分左右, 某施工局有限公司龙蟠设置小区扩建工程8号大楼施工现场使用的QTZ40吊起重物卸到塔位置时,突然地塔上部向后倒下,最终掉落到塔的南侧。 事故发生后的现场状态如图1、图2、图3所示。 事故发生时,塔上只有一个司机在驾驶,事故发生后,塔上部(伸臂、平衡梁、塔帽)和驾驶室一起掉到地面,作业中的驾驶员(1人)死亡。 事故类别:起重设备事故,从图1上部看塔事故后的位置,图2,伸腕中部破损弯曲变形,图3,塔标准节及回转部分,二,事故鉴定单位

9、:安徽省特殊设备检验院委托鉴定单位: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二一”事故调查组)鉴定工作开始时间: 2011年2月23日起鉴定人数: 5人3,技术鉴定内容技术鉴定目的:通过技术分析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后,受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二一”事故调查小组)的委托,调查了事故现场。 根据现场的目击证人,从事故发生前塔的摇晃明显,事故发生时塔平衡臂(重的臂)往下掉。 通过对事故现场重南朝梁、伸臂和塔帽连接电缆的连接检查以及伸臂和平衡臂的大头针连接状况的检查,未见事故后电缆连接及大头针连接完全脱离的情况。 图4、电缆和臂信息帧的连接状况为: 2、上

10、部整体掉落,一定是某个连接部破损所致。 检查掉落的塔盖的连接部,有时塔盖和上回转盘的连接螺栓旧断裂,旧断裂主要表现在伸臂侧。 螺栓的陈旧性断裂导致该连接部位的耐负荷能力降低,如果该部位不能承受外负荷重力的作用,则该部位将发生连接破坏,导致系统的稳定性破坏,最终发生整体的连接破坏。图5、塔盖根部、右侧连伸臂、左侧连平衡臂、图7、伸臂侧上回转盘对应位置、图6、平衡臂侧上回转盘的对应位置、图8、平衡臂侧下上回转盘的对应位置、图9、伸臂侧下上回转盘的对应位置、向三重侧的接头的破损和变形较大, 向重侧的接头有弯曲破坏变形,伸臂侧的右侧的三个螺栓有两个完全断裂,一个是完全陈旧性断裂,另一个是最近疲劳延展性

11、断裂,由此可以判断断裂是从伸臂侧的塔帽和上回转盘的连接处的右侧开始的。 (参照伸臂侧上回转盘的对应位置图),4,可以确认痕迹和涂膜剂是塔帽和上回转盘的过渡节的连接螺栓。 图10、现场地面发现的螺栓,图11、将旧的破断螺栓拉起,即可发现与涂膜剂位置一致。 图12、新拉的螺栓打开。 5、本设备于2005年5月商品发货,于2010年9月在龙螭工业园区扩建工程8号楼工地设置,直至事故发生。 设备制造单位:泰州市腾达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设备安装单位:南京鑫城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五、事故分析1、现场调查情况表明,塔式伸臂大头针连接完整,重南朝梁大头针连接完整,伸臂与重南朝梁线缆连接完整。 上部电缆和大

12、头针损坏,可以消除出岔子因素。 2、事故发生后塔体及回转机构仍处于原位置,未发生事先破损的痕迹,事故可以排除塔体或回转机构破损造成的事故。 3、塔帽与上回转过渡节的连接螺栓存在陈旧性断裂,事故发生后其连接位置离开,故事故可确定为该部位的连接被破坏所致。 六、在事故发生过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塔式瓶盖与上回转盘连接部位的螺栓除了承受吊荷与卸荷过程的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交变抗拉应力外,在塔式旋转启停过程中,还承受旋转作用下的交变扭转剪切应力发生事故的设备的破损也发生在伸臂侧,说明不合理的操作的存在,(工厂商品发货后的时间段)伸臂侧的螺栓因过载而发生疲劳裂纹时,负荷能量降低,负荷超过该负荷能力时突然地断裂

13、。 堆垛起重机在无负荷状态时有后倾力矩,发生事故的设备在使重物向驾驶室方向移动时,伸臂侧力矩逐渐减少,后倾力矩恒定,所以伸臂侧螺栓的抗拉应力逐渐增大,后倾力矩超过以往破损的螺栓的负荷能力时, 堆料机上部的平衡被破坏,最初破损的是负荷能力最弱的伸臂即后倾过程中,伸臂侧的左连结从右后破损而切断,切断时由于反弹力,臂信息帧向右位移,在塔上部出现后反转右转的落下过程,由于重南朝梁侧日常受到的力小,事故时的连结相对完整, 该部位的连接是塔伸臂快速接地时在塔上部重力和下落过程的扭力才断裂,最终形成的六、事故原因一、塔帽和上回转盘过渡节连接螺栓的疲劳破坏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 .长期使用中及拆卸后和安装前,未检查塔盖和上回转盘的连接,必要的更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 .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