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扬州慢,姜夔,解题:,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扬 州 慢,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瘦西湖,五亭桥,二十四桥,长堤春晓,姜夔,字尧章,号白
2、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知人论世,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
3、。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写作背景,扬州慢 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4、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读:读准字音,霁:j由雪转晴。怆然:chung悲伤的样子。解鞍:ji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荠麦:j野生的麦子。都:du。豆蔻/青楼:美好的诗句。,“黍离”意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离茂盛,因悲周室颠覆
5、,乃作此诗。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为停留。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的池苑,伐去的乔木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吹起,这些画面都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有“豆蔻”和“青
6、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难以表达这悲痛之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是每年知道它替谁开花繁生呢!,二读:疏通词意,“红药”意象,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早见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致后人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 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姜夔在扬州慢中
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在这里,娇艳的“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二、合作探究,体会诗情,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思考一: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思考
8、二: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清角吹寒,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联想 借景抒情 拟人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杜牧诗句,若杜牧重到扬州,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尽荠麦青青,波心荡,冷月无声,渐黄昏,清角吹寒,实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虚写,“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 热闹,破败 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实
9、相生,化用诗句,对比鲜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联想,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词句,诗句来源,用典,艺术手法,精读: 寻找名句,名句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
10、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中师范大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 海淀中考数学试卷
- 鸿鹄志数学试卷
-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新疆伊西哈拉镇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自行车制动器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除草剂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钢材锻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2021-2026年中国郑州家装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自相矛盾》的说课课件
-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招聘征集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入伍14人高频笔试、历年难易点考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清镇工投铝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铝土矿破碎加工生产线(扩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1-6年级成语大全(带解释)
-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量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
- 散热器安装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 电外科安全课件
-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超星尔雅学习通】章节答案
- 员工入住宿舍申请表及住宿登记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