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楹联文化,目录,楹联是什么? 楹联的规则 楹联的起源 楹联的发展 经典楹联欣赏 楹联在现代,尾声,楹联又称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楹联是什么,返回,楹联的规则/格式,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一副标准的楹联,它
2、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口头表达语言对仗。 语言对仗:字数相等、
3、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 (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合)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
4、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例: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书面表达文字对仗,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精巧玲珑的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楹联的格式,从格
5、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 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 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而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另外,对联在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返回,楹联的起源,说法一: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我国用文字
6、记载下来的最早且最规范的一幅对(春)联儿。 翻译: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说法二: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 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 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
7、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回回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回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其他说法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 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 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 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 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返回,楹联的发展,就楹联的形式而言,它的渊源可以到诗经、 楚
8、辞中的对偶句。整齐对仗的上下联句在公元3世 纪到公元9世纪的晋唐时代已经形成,但题写在门口 的桃符上,成为新春佳节时的一种装饰艺术,是公 元10世纪以后的事。 它的发展则在公元10世纪到公元13世纪的宋代。 它的普及和兴盛却在公元14世纪到公元19世纪的 明、清两代,形成,汉魏六朝诗赋,有大量的对偶句式和骈体格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严密工整的唐代格律诗,其中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实际上就是对联的形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外,唐代还流行一种联句活动,即两个人以上在一起互相对句。这种对句已经突破五、七言的格局,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可以到九个字
9、或者更多。如中唐时的严维等八人有一次在一起对句,从一言对到九言:比如,一人说“东”,另一人说“西”;一人说“步月”,另一人说“寻溪”;以此类推:“鸟已宿,猿还啼;狂流碍石,迸笋穿溪;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静听林下潺潺是湍濑,厌向城中喧喧多鼓鼙。”,发展,楹联作为点缀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在宋代已为文人学士们所广泛接受和喜爱,并且形成一种题联的风气。一些文人通过题联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情,有的则装饰于自己的厅堂,以显示自己的高雅和风范。有的则题写在书院、寺庙、园林,以烘托建筑物的气氛。 元代楹联已悬于
10、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赵孟頫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的时候,主人请他题联,他挥笔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普及和兴盛,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下旨,命城中各家均挂春联一副。据说他还数次题联赐给大将徐达,其中有一联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清代是楹联创作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更有学者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可以认为,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公元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经典楹联欣赏,一字联
11、墨(对)泉 这是最经典的一字联。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同属于五行之一。 此联还有另一种对法: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自“土”、“木”依为五行,且墨由柏来,可谓墨柏,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人杰地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五字联 爱君希道秦(对)忧国愿年丰 翱翔一万里(对)来去几千年 半浸中华岸(对)旁通异域船 苞蔵成别岛(对)沿浊致清涟 六字联 云无心以出岫(对)鸟倦飞而知还。 岂能尽如人意(对)但求无愧我心。 竹雨松风琴韵(对)茶烟梧月书声。 行止无愧天地(对
12、)褒贬自有春秋。,七字联 既闻山石无假色(对)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邻喜近清凉宅(对)与客同参文字禅。 万里秋风吹锦水(对)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笔墨惊天地(对)万里云山入画图。 松叶竹叶叶叶翠(对)秋声雁声声声寒。 点灯登阁各攻书(对)移椅倚桐同玩月。 八字联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对)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对)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金铣玉徽仙藻灵艳(对) 麟宗骥旅丽木离披。 丝竹同清当天合曲(对) 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多字联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m)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媒。,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
13、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
14、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返回,楹联在现代,中国楹联协会,中国楹联论坛,楹联手抄报,楹联可记录悠远历史、传承灿烂文化、寄托诗意情怀,阐明万物哲理。楹联文化是璀璨的华夏文化中一个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分析师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专升本管理学专业2025年战略管理学案例分析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形式多样化产品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商业智能分析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中公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总务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清算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图像处理专家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建筑事业单位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前沿科技研究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二年级】2025秋季期中家长会:让每一颗小小的种子【课件】
- 2026年车友会活动合同
- DB33∕T 2476-2022 长期护理保障失能等级评估规范
- 学校病媒生物防制培训
- 七年级上期中家长会《家校携手共前行一路向阳待花开》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 路面铣刨工程规范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职业发展
- 掼蛋活动方案
- 2025年三元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蛋糕房员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